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论文-朱彦奇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论文-朱彦奇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二元结构,所有权优势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朱彦奇[1](2016)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和结构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飞速发展,从2003年首次披露统计公报以来年均增速超过36%,经过短短十年时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叁,绝对值每年保持千亿美元以上,占GDP比重超过1%。随着规模越来越大,对外直接投资也势必会对经济产生更大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中国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中国政府都希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境外自然资源,以此保证中国工业化所需能源和原材料。而时至迫切需要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今日,对外直接投资所带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无疑会加速中国科技进步,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基础。然而只有真正了解当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才能帮助分析问题、制定政策,以便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更好地服务中国经济社会大局。因此本文从多个角度来评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包括总量和若干结构,以期能够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在服务国家战略上的不足。经过评估发现,总量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中第叁阶段末期,这一点与很多学者类似,但是利用投资发展阶段理论进一步分析,并且同日本、韩国、台湾叁个经济体比对之后,本文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所代表的所有权优势。结构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主要是中央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行业流向方面集中于金融业、采矿业、批零业,这些行业直接投资流入资金占比显着高于其国内增加值占比,而制造业却明显不足;地域流向方面,欧洲和北美洲是主要流向地,但是直接投资流入资金占比低于其经济总量占比,而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直接投资流入资金占比高于其经济总量占比。如何解释总量上的超前和结构上的超配呢?本文发现,中国自21世纪以来外汇储备优势逐渐显现。外汇储备优势是一种特殊的所有权优势,催生对外直接投资的蓬勃发展,这种优势最早主要被享受巨大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的中央企业所利用,形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一个二元结构;近些年东部地区经济稳步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甚至有的已经迈入发达国家门槛,所有权优势逐渐显现,对外直接投资开始出现飙升,导致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二个二元结构。这两个二元结构使得虽然从总量上看,中国尚属发展中国家,所有权优势不足,不具备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但是从结构上看,中国中央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已经具备了某种所有权优势,促进了资本输出热浪。二元结构也可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流向特点和地域流向特点。中央企业占比偏高导致对采矿业和金融业的超配,同时也是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直接投资超配的原因,而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部地区企业占比偏高导致对批零业的超配。中国企业目前没有足够动力进行市场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和成本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导致制造业的低配。与此同时,中国技术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不足,这一点从欧洲和北美洲直接投资低配可以看出。由此本文也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包括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占比过大和技术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占比不足,文章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期刊2016-05-08)

郭秀君,李梦晓[2](2014)在《基于扩展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分析——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跨国并购是目前中国汽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基于扩展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以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为例,分别从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要素整合优势和速度优势五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汽车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动因。(本文来源于《对外经贸》期刊2014年10期)

张谦[3](2014)在《青海省境外投资发展探析——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境外投资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发挥比较优势、降低生产成本、调整产业结构及分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青海省境外投资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本文从青海省境外投资的现状出发,利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制约青海境外投资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青海金融》期刊2014年02期)

丁淑娟[4](2013)在《实物期权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使用时,暗含的假设是所涉及的优势越明显,企业越早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但是根据实物期权理论,该结论未必正确。根据传统的实物期权理论,所有权优势越独特,则企业可等待的余地就越大,企业越可能延迟投资;企业的内部化优势往往意味着投资的不可逆程度高,从而延迟投资。从异质期权博弈理论出发,强优势企业与弱优势企业可以竞相对外直接投资;甚至在合适的市场条件下,弱优势企业先投资、强优势企业等待是均衡局面。无论是传统的实物期权理论,还是期权博奕理论,都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构成了一定的挑战。(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3年09期)

张寒[5](2013)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及其在石化企业跨国并购的应用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框架结构和理论支撑点,指出该理论的叁个基点使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最大的整体效益,使国际投资研究走向全面而综合的发展,并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较高的评价。同时以中石化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为例,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该理论,同时,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也在中国企业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得到了检验和印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外资》期刊2013年08期)

李习平[6](2013)在《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思想及拓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首先提出本文研究的价值及假定条件,其次分析了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主要分析了其思想渊源及OLI的内容。接着,将制度引入纳入分析的框架进行拓展分析,最后提出对我国引资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全国商情(理论研究)》期刊2013年03期)

唐彬,唐小明[7](2011)在《关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发展的新思考及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自提出后一直被认为是迄今为止解释国际直接投资最完备的理论,经过国内外许多学者的批评修正,生产折衷理论变更为生产折衷范式,为国际对外投资提供了一种可供深入研究的方法体系。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变化和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的调整,本文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进行再思考研究,提出了一些对理论的修正完善意见,并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角度分析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启示、对策。(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1年03期)

何家乐[8](2010)在《中国信息技术产业FDI区位优势分析——基于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IT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高新技术产业之一。本文在此背景下,运用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结合我国IT产业的现实情况和数据,对我国IT产业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优势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以发现该产业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优势与障碍之所在,并得出了有建设性的总结与启示。(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学苑版)》期刊2010年11期)

张庆,张传平[9](2010)在《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我国钻井行业国际化经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石油竞争愈演愈烈。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分析,我国钻井行业进行国际化经营已具备了相当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我国钻井行业进行国际化经营处于起步阶段,但只要正确选择目标市场,正确选择投资途径,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完全可以走出国门,迎接挑战,参与世界钻井行业竞争。(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期刊2010年06期)

张庆,张传平[10](2010)在《我国钻井行业国际化经营研究——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石油竞争愈演愈烈。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分析,我国钻井行业进行国际化经营已具备了相当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虽然我国钻井行业进行国际化经营处于起步阶段,但只要正确选择目标市场,正确选择投资途径,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完全可以走出国门,参与世界钻井行业的竞争。(本文来源于《胜利油田党校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跨国并购是目前中国汽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基于扩展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以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为例,分别从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要素整合优势和速度优势五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汽车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动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朱彦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和结构评估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6

[2].郭秀君,李梦晓.基于扩展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分析——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J].对外经贸.2014

[3].张谦.青海省境外投资发展探析——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视角[J].青海金融.2014

[4].丁淑娟.实物期权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挑战[J].东岳论丛.2013

[5].张寒.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及其在石化企业跨国并购的应用检验[J].中国外资.2013

[6].李习平.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思想及拓展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

[7].唐彬,唐小明.关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发展的新思考及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启示[J].知识经济.2011

[8].何家乐.中国信息技术产业FDI区位优势分析——基于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

[9].张庆,张传平.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我国钻井行业国际化经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

[10].张庆,张传平.我国钻井行业国际化经营研究——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视角[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

标签:;  ;  ;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论文-朱彦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