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与广西蚕业大发展——兼论广西蚕茧生产发展战略若干问题

西部大开发与广西蚕业大发展——兼论广西蚕茧生产发展战略若干问题

一、西部大开发与广西蚕业的大发展——广西蚕茧生产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研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韬,梁贵秋[1](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发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更好地发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综合分析了广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难与不足,同时从加强技术研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拓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引进与培育龙头企业、加大产品宣传力度与打造产品品牌、优化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布局、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7个方面提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发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思路和建议,为加快推进广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李燕飞,白雪,虞崇江,乐波灵[2](2019)在《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文中认为2000年以来,广西蚕桑产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自2005年起蚕茧产量已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1,为蚕农增收、蚕业增效、县域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对广西蚕桑全产业链发展的深入调研,找出了制约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和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了提升蚕茧产量质量,确保种养业高质量发展;延伸精深加工产业链,推动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抓好产业链横向拓展,带动产业高效益发展;加强产业创新研发,确保蚕业科技高水平发展;加强市场流通和出口贸易,提升产业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拓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6个发展对策,以期推动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黄守洋[3](2018)在《鹿寨县蚕业发展30年历程的回顾与特点》文中指出鹿寨县特点鲜明的蚕业发展历程对广西县域蚕业发展具有参考价值。通过查阅文献整合资料,按照鹿寨县政府蚕业发展规划将该县蚕业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政府带动为主导,蚕桑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为徘徊发展阶段;第二阶段鹿寨县抓住机遇,推进了产业保障措施的落实、技术服务体系的完善、产业链的延伸和新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为快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着重发展现代化蚕业,为产业升级阶段。结合当前发展现状,鹿寨县今后的蚕业要突破创新,进一步探索"公司+基地+农户""‘桑’‘蚕’分离"等模式,科学规划区域分布,促进产业优势发展。

杨振强[4](2017)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北部湾经济区位于广西南部,南面北部湾,背靠中国西南、中南,东接珠三角、西连越南、云南,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自2008年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北部湾经济区抓住难得发展机遇,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开展招商引资,培育优势支柱产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面貌大为改善。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北部湾经济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是北部湾经济区新的发展定位和历史使命。整体上来看,北部湾经济区的规模有限,区域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企业培育、人才建设、技术创新等等方面还存在各种不足,离“沿海经济增长新一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与国家最新战略的要求不匹配。至今,北部湾经济区仍是中国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凹地。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既是广西经济发展需要,也是支撑西南、中南地区发展的需要,更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需要。因此,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不仅是后发展、欠发达地方区域的跨越发展问题,也是国家层面的区域平衡发展和对外开放发展战略实现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开展研究,兼顾现实发展和理论创新需要,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同时也是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本文的研究是基于一定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发展实践展开的。理论方面,第二章分析介绍了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等,并作了一定引申分析,这是本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实践方面,第三章分析了美国、日本、韩国和国内广东、江苏、福建沿海区域开放发展过程,侧重从政府作用、发展策略、政策措施等方面分析,对每一个区域发展经验做出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比总结国内外沿海区域开放发展经验,作为对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启示。根据经济学理论和沿海区域发展实践,第四章深入分析了北部经济区开放发展现状,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产业发展、区域合作、产业布局、内部协作等方面的问题,并分析了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深层次原因。然后,基于理论、实践和现状,笔者对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的路经选择、产业发展、合作深化、市场建设开展深入研究。这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构成一个开放发展研究的框架体系。一是第五章深入研究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的路经。研究得出开放发展路经是本文核心,既是对北部经济区实际发展道路和策略的研究,也是对后发展地区跨越发展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笔者基于SWOT分析方法和自组织理论分析研究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路经。首先介绍有关的分析理论和方法,然后分析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列举主要的发展优势和劣势、发展机遇和挑战,找出北部湾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最有分别根据SWOT分析、自组织理论和沿海地区发展实践分析北部湾经济区的各项发展因素,找出可行的发展路经,并概况主要的发展措施。笔者认为产业发展、区域合作、市场建设是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开放发展的策略实施的具体支撑。为此,后面深入分析相关问题,力图把研究开展深入。二是第六章深入研究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问题。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滞后突出表现在产业发展的落后。产业规模小、层次低,产业集聚程度低,主导产业有待形成,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从产业开放合作方面来说,对外贸易和投资规模较小,与周边区域的产业分工合作程度不高,特殊的区位优势有待深入挖掘。本分深入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制约和影响因素,利用主导产业评选方法,对现有的主要产业和规划发展的主要产业进行分析,结合比较优势、产业周期理论,对主导产业选择和新兴产业培育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就产业布局给出自己的参考意见。最后,重点分析北部湾经济区区域产业合作问题,基于产业梯度和产业差异原则,提出自己的对策和建议。三是第七章深入研究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合作问题。区位优势是北部湾经济最大发展的优势,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实现发展要素资源外部补给,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北部湾周边区域合作和面向东盟合作是对外开放合作的重点内容,近年来已经建立各类合作平台。但总的来说,存在合作范围有限、合作内容有待深入、合作平台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笔者基于区域合作理论,深入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开放合作现状和区域合作平台问题,然后根据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提出深入区域合作、完善区域合作平台的对策和建议,特别是发挥北部湾经济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同时,笔者深入分析了跨境经济区合作区的问题,对中越东兴—芒口、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区合作区建设提出了创新性的发展建议,对跨境经济合作的模式和内容做了丰富发展。四是第八章深入研究了北部湾经济区的市场建设问题。市场机制、市场环境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经济规模有限,北部湾经济区存在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主体规模小、市场竞争等机制不充分、政府参与经济建设程度过深等问题。市场发育与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市场体系完善、市场环境优惠可以减少企业经营的隐性成本,可以方便经营者组织生产要素,从而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笔者深入研究了北部湾经济区市场体系和市场环境建设问题,基于市场经济和交易费用理论,对市场建设和经济发展关系做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市场体系和优化市场环境的对策和建议。虽然本文针对性研究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问题,但分析研究的大多数内容也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共性问题,所使用的发展策略和对策措施,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因此,本文主要在以下方面做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发展对策方面:一是研究提出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的具体路经和建议;二是研究提出北部湾经济区主导产业选取和各市产业布局对策和建议;三是研究提出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区域合作深化和区域合作平台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四是研究提出北部湾经济区市场体系完善和市场环境优化的对策和建议。这其中包括了研究提出增强北部湾经济区服务国家东盟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能力的对策和建议,研究提出了强化西南、中南等地区联动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发展理论方面:一是基于综合优势竞争理论和自组织理论,研究了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实施非均衡发展策略问题;二是归纳了国内外典型沿海区域的开放发展经验,并从地方政府角度提出可行的发展策略;三是对于产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或者相近的区域之间的合作进行了探讨,并区分具体情况分析可行模式;四是分析研究了中越跨越经济区合作区建设中的要素组合问题,对于基于比较优势和合作共赢下的三方或多方合作具有借鉴意义。

乐波灵,黄红燕,祁广军,虞崇江,白雪,李莉,于永霞[5](2016)在《向仲怀院士与八桂“丝路”的情缘》文中研究指明春天的乍暖还寒被初夏的风捎远。四月,人间最美的季节,烟雨中,山色清新,田野青翠,初夏的阳光轻盈,桑园里掠过轻盈的风。桑枝发新芽,桑叶吸吮着春天的雨露,一张张嫩叶随心地舒展。一声春雷响彻大地,春蚕破壳而出,这个上天赐予的天虫,饱食嫩绿的桑叶后一天天长大。桑田里蚕娘素手采桑忙,蚕儿嚼桑孕经纶,直到"蚕箔青葱雪满床"。天地间,万物生长,阳光雨露、人、植物、

唐燕梅,陈小青,黄艺,宾荣佩,韦红群,滕伟国,罗坚[6](2016)在《广西蚕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回顾与思考》文中提出围绕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活动及在蚕、桑新品种,先进种养技术,高效省力化、机械化等方面的推广成效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广西蚕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新形势下要不断完善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模式,创新蚕业技术推广方式,努力做好广西蚕业的技术推广工作,促进广西蚕业从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的转变。

李莉[7](2015)在《广西蚕桑产业政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蚕桑产业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新兴优势产业,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最成功的产业之一,为促进广西蚕农增收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收集整理近年来广西实施的相关蚕桑产业政策以及实施后取得的发展成效,分析政策促进蚕桑产业发展取得的效果,并就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继续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主动实施"走出去"战略、多元化推动资源应用发展、加快蚕农专业合作社建设、进一步完善蚕桑产业法律法规体系等对策,以期促进广西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熊超,胡兴明[8](2015)在《东桑西移与北桑南移——蚕桑产业转移动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地域划分和蚕业区划2种不同的角度出发,以2000年以来各蚕区蚕茧产量的变化为依据,证明了我国蚕桑产业的转移不仅仅表现为"东桑西移",实际上"北桑南移"的提法可能更为准确。分析了经济因素、政府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和科技因素对我国蚕桑产业转移的影响,并对蚕桑产业转移后的稳定发展提出了建议。

祁广军[9](2013)在《“东桑西移”背景下广西蚕丝业发展实证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种桑养蚕的发源地,至今仍是世界茧丝绸生产、加工与贸易第一大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长期以来,我国蚕丝业主产地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等东部地区。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我国东部地区蚕桑生产规模逐步缩减,桑蚕茧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逐步下降。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国家有关部门顺势提出了“东桑西移”产业发展战略。地处西部地区的广西,紧紧抓住机遇大力推进蚕丝业发展,短短10年异军突起,用两个5年迈出了坚实的两大步。即第一步“十五”末桑蚕茧产量跃居全国第一,第二步“十一五”末桑蚕丝产量登上全国首位,从而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桑蚕茧丝生产与加工基地。本研究以“东桑西移”为时代背景,运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即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以及比较分析与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广西蚕丝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在综合产业结构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创新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广西蚕丝业发展研究理论框架。围绕经济效益、政府政策、科学技术三大关键要素,重点研究广西在承接东部蚕丝业转移过程中,产业链各环节取得的实质性发展成效、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分析各大要素对推动产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探讨推进广西蚕丝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一)我国蚕丝业产业转移存在其必然性,地处西部地区的广西有效有序的承接了东部产业转移。蚕丝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表现出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2000年以来,广西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和生丝产量占全国比重逐年加大,规模效益迅速扩大,并连年位居全国总量第一,在我国乃至世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广西首先承接第一产业种桑养蚕的转移,随后第二产业茧丝加工再转向广西,成功实现了“东桑西移”和“东丝西移”。同时“东桑西移”以来广西蚕丝业产业生命周期处在快速成长阶段,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与全国蚕丝业发展进入一个衰退期相比,广西蚕丝业表现出一个朝阳产业的基本特征,成为现阶段促进广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二)经济效益、政府政策和科学技术三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广西蚕丝业的快速发展。其中,经济效益是驱动产业发展的推手,政府政策是引导产业发展的关键。在自然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拉动下,政府通过加强制度创新、推进公平竞争、放开蚕茧市场,同时加大政策引导和财物扶持,组织发动蚕农种桑养蚕,鼓励企业投资办厂;广大蚕农和加工企业在较高经济效益驱动下,转变为自主发展生产的行为意愿,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产业规模不断扩增、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调整,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此外,在经济效益驱动和政府政策引导等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为广西蚕丝业科技创新注入了动力,有力的支撑了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从而在理论和实证上阐明了我国“东桑西移”花落广西的根本所在。(三)现阶段广西蚕丝业发展表现出较强的内部优势和一定的内部劣势,同时发展机遇与威胁挑战共存。突出表现的优势为资源禀赋优、比较效益高、科技创新强、市场机制活、政府支持大、管理体制顺等;同时也存在基础设施脆弱、茧丝质量欠佳、精深加工滞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紧缺、经营组织松散等劣势。另现阶段广西蚕丝业的主要发展机遇表现在国家扶持政策力度加大、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加快、市场需求持续稳定增长、区域产业中心正在形成等;但市场价格变化多端、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其他替代品构成威胁、其他高效农作物影响以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等多种威胁与挑战无时不在。鉴此,本研究构建了SWOT分析矩阵,通过产业发展战略对策模型,提出了广西蚕丝业发展应坚持“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化解威胁”,选择符合实际并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战略对策,进一步做大、做强、做长、做优广西蚕丝业,全面提升广西蚕丝业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力,促进产业大省向产业强省迈进,续写我国“丝绸之路”新篇章。

郭力野[10](2013)在《广西区茧丝绸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茧丝绸行业是我国传统产业,一头连着农民、农村和农业,一头连着国内消费和国际市场,涉及2000万蚕农增收和近百万产业工人生产生活。长期以来,我国茧丝绸行业为增加农民收入、吸纳劳动就业、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出口创汇、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广西区拥有较好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当地蚕桑产业发展较快,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和生丝产量已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位,在行业内曾流传,世界丝绸看中国,中国丝绸看广西。广西茧丝绸产业能否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乃至国际市场蚕茧、生丝供应,以及茧丝价格走势,间接影响茧丝绸产业后端丝绸制成品价格。因此,广西茧丝绸产业发展对全行业影响较大,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有必要对其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本论文以传统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为基础,以影响和决定茧丝绸产业竞争力的因素为主线,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德尔菲法、模糊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运用现代统计软件SPSS,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横向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等研究方法,构建了茧丝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广西、广东、云南、四川、江苏、浙江茧丝绸产业进行科学分析与排名。最后,结合广西区茧丝绸产业竞争力现状和发展实际,提出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建立了茧丝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即从茧丝绸产业农业竞争力、工业竞争力和贸易竞争力三个方面设立,选取种桑、养蚕、缫丝、织绸、品牌和营销等环节,构建一个由30个指标变量组成的茧丝绸产业竞争力竞价指标体系;(2)形成竞争力评价有效因子,从30个指标变量中拟合成8个有效评价因子,即蚕桑规模因子、蚕桑技术因子、蚕桑效益因子、蚕茧质量因子,缫丝生产规模因子、装备现代化因子,丝绸出口实力因子、丝绸内销实力因子;(3)计算有效因子贡献率,产业农业竞争力中蚕桑规模因子为32.165%、蚕桑技术因子为31.073%、蚕桑效益因子为24.987%、蚕茧质量因子为11.775%,缫丝生产规模因子为51.553%、装备现代化因子为48.448%,丝绸出口实力因子为56.909%、丝绸内销实力因子为43.091%;(4)依据茧丝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地排名,广西茧丝绸产业竞争力在样本地区综合排名为第三位,其中农业竞争力为第一位,工业竞争力为第四位,贸易竞争力为第五位;(5)根据得分结果提出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二、西部大开发与广西蚕业的大发展——广西蚕茧生产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研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部大开发与广西蚕业的大发展——广西蚕茧生产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研讨(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发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广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成效
    1.1 努力推进蚕沙、蚕蛹、蚕丝等蚕资源开发利用,蚕丝被加工效益显着
    1.2 积极推进桑果、桑叶、桑枝等桑树资源综合利用,形成桑树多元化利用产业
        1.2.1 桑果桑叶资源食用开发
        1.2.2 桑枝食用菌栽培技术推广
        1.2.3 桑树生态应用
        1.2.4 桑树饲料用途研发
    1.3 初步形成蚕桑循环经济利用模式,提高桑园整体综合效益
    1.4 以桑果采摘及观光旅游为目的,形成优势果桑产业
2 广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不足
    2.1 技术基础较为薄弱,产业开发水平低
    2.2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研发力量较为薄弱
    2.3 研究方向单一,缺少多学科融合
    2.4 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
    2.5 缺乏产品品牌,产品市场培育严重不足
    2.6 产业布局与产业体系有待完善,未形成规模化优势和区域化特色
    2.7 缺少资金投入与优惠政策,产业化进展缓慢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3.1 加强技术研究,建立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体系
    3.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3.3 拓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深化多学科多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效益
    3.4 引进与培育龙头企业,增强企业带动能力
    3.5 加大产品宣传力度与打造产品品牌,提升市场影响力
    3.6 优化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整体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广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
    3.7 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促进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有序发展
4 小结

(2)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规模优势更加凸显
    1.2 产业布局日趋优化合理
    1.3 良种繁育体系健全完善
    1.4 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
    1.5 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延伸
    1.6 加工企业优势特色凸显
    1.7 产业效益大幅提升
2 广西蚕桑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的主要表现
    2.1 产业比较效益和茧丝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茧丝绸加工产业链未能有效突破
    2.3 蚕桑资源多元化应用有待进一步开发
    2.4 产品流通环节仍有待进一步规范
    2.5 出口贸易环节有待进一步提升
    2.6 产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3 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3.1 发展机遇
        3.1.1 国家政策倾斜, 自治区配套支持
        3.1.2 地域优势明显, 合作空间广阔
        3.1.3 创新能力较好, 服务体系健全
        3.1.4 消费需求扩大, 市场前景看好
    3.2 面临的挑战
        3.2.1 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3.2.2 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3.2.3 其他替代品竞争加剧
        3.2.4 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3.2.5 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压力增加
4 推进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4.1 提升蚕茧产量质量 确保种养业高质量发展
        4.1.1 科学规划原料茧基地建设
        4.1.2 加强蚕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4.1.3 加大先进实用技术应用
        4.1.4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4.2 延伸精深加工产业链 推动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4.2.1 积极培育高品位茧丝加工基地
        4.2.2 高标准建设茧丝绸工业园区
        4.2.3 积极推动茧丝绸精深加工
        4.2.4 加快实施广西茧丝绸产品品牌发展战略
    4.3 抓好产业链横向拓展 带动产业高效益发展
        4.3.1 推进桑树食药用功能开发
        4.3.2 大力发展饲料桑
        4.3.3 积极发展多用途生态桑
        4.3.4 加大蚕资源的开发利用
        4.3.5 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4 加强产业创新研发 确保蚕业科技高水平发展
        4.4.1 抓好科技创新平台搭建
        4.4.2 狠抓蚕桑新品种选育
        4.4.3 抓好省力高效种养技术研发
        4.4.4 抓好省力化种桑养蚕新机具研发
        4.4.5 加强茧丝绸精深加工环节研究
    4.5 加强市场流通和出口贸易 提升产业管理服务水平
        4.5.1 加快建设和完善产地市场
        4.5.2 积极发展茧丝绸交易电子商务
        4.5.3 打造丝绸产品专业交易市场
        4.5.4 建立稳定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
    4.6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拓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
        4.6.1 抓好企业服务工作
        4.6.2 主动出击引进企业
        4.6.3 支持和鼓励企业整合重组做大做强
        4.6.4 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4.6.5 鼓励广西企业走出去

(3)鹿寨县蚕业发展30年历程的回顾与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历程概况
    1.1 徘徊发展阶段(1988—1997年)
    1.2 快速发展阶段(1998—2007年)
    1.3 产业升级阶段(2008—2017年)
2 三个阶段的发展特点
    2.1 徘徊发展阶段(1988—1997年)——以政府带动为主导,蚕桑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2.1.1 蚕桑生产以“巩固提高、稳步发展”为指导思想
        2.1.2 蚕茧特产税是当时县、乡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税源
    2.2 快速发展阶段(1998—2007年)——抢抓机遇成就蚕桑生产大县
        2.2.1 制定蚕桑发展保障措施并有效落实
        2.2.2 蚕业技术人才队伍壮大,不断完善服务体系
        2.2.3 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
        2.2.4 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推广普及,实施“三高”蚕业战略
    2.3 产业升级阶段(2008—2017年)——科技兴蚕,产业转型发展
        2.3.1 适时调整桑、蚕品种结构,优质高产成效显着
        2.3.2 整合项目资金投入,推进产业升级
3 对鹿寨县蚕业发展的思考
    3.1 给“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注入新内涵
    3.2 探索实施“桑”“蚕”分离发展模式
    3.3 增强蚕桑发展优势区域政策扶持力度

(4)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
        二、开放发展战略
        三、沿海地区开放发展
        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
        五、简要评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五节 研究方法、实现创新及不足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实现创新
        三、不足之处
第二章 后发展区域开放发展理论基础
    第一节 后发展区域开放发展分析框架
        一、区域经济系统模型
        二、区域经济系统开放发展模型
        三、后发展区域开放发展分析框架
    第二节 经济发展理论
        一、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二、经济增长动因理论
        三、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四、经济增长的简化模型
    第三节 区域发展理论
        一、区域均衡发展
        二、区域非均衡发展
        三、后发展地区赶超发展理论
    第四节 区位优势理论
        一、区位有关概念和内涵
        二、区位因素理论
        三、区位优势与区域发展
    第五节 区域经济分工合作理论
        一、区域分工合作基础
        二、区域分工理论
        三、区域经济合作理论
第三章 国内外沿海区域开放发展实践
    第一节 国外典型沿海区域开放发展
        一、美国西部沿海开发
        二、日本东部沿海开发
        三、韩国沿海地区开发
    第二节 国内典型沿海区域开放发展
        一、广东沿海区域开放发展
        二、江苏沿海区域开放发展
        三、福建沿海区域开放发展
    第三节 典型沿海经济区开放发展经验对比启示
        一、国际区域对比启示
        二、国内区域对比启示
        三、国外与国内区域对比总结
        四、对沿海后发展地区的启示
第四章 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北部湾经济区界定
        一、地理区域界定
        二、行政区域界定
        三、功能区域界定
    第二节 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前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中越关系正常化前
        三、中越关系正常化后至北部湾经济区设立前
        四、北部湾经济区设立至今
    第三节 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现状
        一、开放发展成就显着
        二、开放发展问题突出
        三、发展滞后原因分析
第五章 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战略路径分析——基于SWOT分析法和自组织理论
    第一节 分析理论和方法
        一、SWOT分析法介绍
        二、自组织理论介绍
    第二节 北部湾经区开放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一、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优势
        二、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劣势
        三、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机遇
        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挑战
    第三节 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路径选择
        一、可行路径分析
        二、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路径归纳
第六章 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重点产业培育
    第一节 产业开放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二、产业发展布局现状
        三、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开放度分析
    第二节 北部湾经济区产业选择和布局分析
        一、区域产业发展影响因素
        二、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分析
        三、北部湾经区产业选择和布局
    第三节 加快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开放发展
        一、坚持实施产业开放战略,加快吸引各类要素聚集
        二、坚持实施非平衡产业发展战略,尽快培育主导优势产业
        三、坚持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大力争取国家层面支持
        四、坚持人才优先战略,提升长远发展能力
        五、坚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增强基础领域投资建设
        六、突出区域内部合作,形成整体竞争合力
    第四节 基于产业梯度和差异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分析
        一、区域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合作
        二、北部经济区与周边区域产业分工合作分析
        三、加强区域产业分工合作
第七章 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区域合作深化
    第一节 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
        一、区域经济合作的概念
        二、区域经济合作内在机理
        三、区域开放合作的层次
        四、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的内涵
        五、区域经济合作的作用
    第二节 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经济合作现状
        一、区域开放合作成就
        二、区域合作平台建设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第三节 “一带一路”背景下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
        一、“一带一路”战略提出
        二、“一带一路”战略中北部湾经济区定位
        三、创新北部湾经济区支点作用
    第四节 建设特色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
        一、跨境经济合作区理论和实践
        二、广西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三、创新北部湾跨境经济合作模式
    第五节 拓展深化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合作
        一、强化北部湾经济区腹地支撑
        二、加快融入区域产业分工合作
        三、拓宽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平台
        四、强化区域合作平台具体措施
第八章 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市场体系建设
    第一节 市场与经济发展关系
        一、市场、市场体系和市场环境
        二、交易费用与市场环境
        三、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北部湾经济区市场体系建设实践和评价
        一、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
        二、广西(含北部湾经济区)市场体系建设
        三、北部湾经济区市场体系分析评价
    第三节 加快完善北部湾经济区现代市场体系
        一、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和要求
        二、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意义
        三、加快建设北部湾经济区现代市场体系具体对策
    第四节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优化市场环境建议
第九章 展望:建设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型经济高地
    一、开放型经济内涵和要求
    二、建设开放型经济高地的必要性
    三、建设开放型经济高地的可行性
    四、建设开放型经济高地的重点任务和措施
参考文献
后记

(5)向仲怀院士与八桂“丝路”的情缘(论文提纲范文)

1 人才培养呕心沥血
2 产业指导尽心尽力
3 科技帮扶毫无保留
4 多元发展高屋建瓴
5 印象点评勤低高远

(6)广西蚕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回顾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活动
    1.1 蚕桑生产技术交流与培训
        1.1.1 蚕桑生产技术交流会
        1.1.1. 1 保春耕备耕活动
        1.1.2 先进种养实用技术培训
    1.2 示范点和生产基地建设
        1.2.1 示范点建设建设示范点是技术推广与普及的一个重要方式。
        1.2.2 生产基地建设
        1.2.2. 1 千担茧村建设
        1.2.2. 2 桑蚕茧生产基地县建设
        1.2.2. 3“三高”蚕业示范基地建设
        1.2.2. 4 蚕桑标准园建设
        1.2.2. 5 桑树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建设
    1.3 蚕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1.4 实施蚕桑科技项目
2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成效
    2.1 优良蚕桑品种推广
        2.1.1 优良桑树品种推广
        2.1.2 优良家蚕品种推广
    2.2 先进种养技术推广
        2.2.1 桑树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推广
        2.2.2 蚕桑先进饲养技术推广
        2.2.2. 1 蚕种集中催青技术
        2.2.2. 2 小蚕共育技术
        2.2.2. 3 大蚕地面育技术
        2.2.2. 4 方格蔟营茧技术
        2.2.3 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
        2.2.4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
    2.3 轻简省力化器具设备推广
        2.3.1 种桑养蚕设备
3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的发展方向
    3.1 存在问题
        3.1.1 蚕桑技术推广人员缺乏,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3.1.2 蚕农年龄偏大,接受新品种、新技术能力较低
        3.1.3 技术推广经费缺乏,技术推广方法落后
    3.2 发展方向
        3.2.1 进一步完善广西蚕桑技术推广体系
        3.2.2 做好蚕桑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工作
        3.2.3 加大对蚕桑技术推广的资金扶持

(7)广西蚕桑产业政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政策助推广西蚕桑产业迅速发展
    1.1“ 东桑西移”带来良好机遇
    1.2 政策向好推动产业大发展
    1.3 专项资金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1.4 开放的蚕茧市场加快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2 广西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生丝市场波动频繁,影响鲜茧价格
    2.2 蚕种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完善
    2.3 蚕桑资源开发尚处初级阶段,需进一步挖掘
3 促进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3.1 继续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保障蚕桑产业发展
    3.2 紧抓良好政策机遇,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
    3.3 紧抓“ 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主动实施“ 走出去”战略
    3.4加快完善蚕桑产业法律法规体系,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3.5以“立桑为业”为突破,多元化推动资源应用发展
    3.6加快建设蚕农专业化合作组织,拓展新型生产经营模式

(8)东桑西移与北桑南移——蚕桑产业转移动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东桑西移 2
    北桑南移 2.
    1
    中国蚕业区划 2.
    2
    蚕桑产业北桑南移 3
    蚕桑产业转移的动因 3.
    1
    经济因素 3.
    2
    政府因素 3.
    3
    自然环境因素 3.
    4
    科技因素 4
    政策建议 4.
    1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科学制定区域发展规划 4.
    2
    建设蚕茧加工基地
    延长产业链 4.
    3
    加强宏观管理
    依靠科技兴蚕

(9)“东桑西移”背景下广西蚕丝业发展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产业含义和产业分类的研究
        1.2.2 关于产业转移和产业发展驱动因素的研究
        1.2.3 关于蚕丝业产业结构与产业特征的研究
        1.2.4 关于蚕丝业产业转移与“东桑西移”的研究
        1.2.5 关于蚕丝业发展问题与发展对策的研究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产业结构理论
        2.1.2 竞争优势理论
        2.1.3 生命周期理论
        2.1.4 创新理论
        2.1.5 相关理论的启示及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2.2 研究理论框架
    2.3 研究设计
        2.3.1 研究方法
        2.3.2 研究过程
        2.3.3 研究内容
        2.3.4 论文结构
第三章 广西蚕丝业发展进程与“东桑西移”成效
    3.1 我国蚕丝业发展历史回顾
        3.1.1 蚕丝业的起源与发展
        3.1.2 新中国蚕丝业的复兴
    3.2 广西蚕丝业的形成与发展进程
        3.2.1 广西蚕丝业的形成
        3.2.2 建国后广西蚕丝业的发展
    3.3 广西蚕丝业生产发展现状
        3.3.1 种植规模稳步扩展
        3.3.2 蚕种饲养量稳定增加
        3.3.3 蚕茧生产量持续增长
        3.3.4 桑蚕丝产量快速递增
    3.4 “东桑西移”实施成效
        3.4.1 “东桑西移”花落广西
        3.4.2 “东丝西移”已成定局
    3.5 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3.5.1 我国蚕丝业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3.5.2 广西蚕丝业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经济效益的驱动效应
    4.1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4.1.1 自然资源优势突出
        4.1.2 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
        4.1.3 生态环境较为适宜
    4.2 区域布局与规模效益
        4.2.1 区域布局趋向合理
        4.2.2 规模效益日趋凸显
    4.3 蚕桑生产成本与收益
        4.3.1 蚕桑生产成本构成
        4.3.2 广西蚕桑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
        4.3.3 广西与全国主产区成本与收益比较分析
        4.3.4 与广西特色经济作物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4.3.5 蚕桑生产效益对蚕农生产生计的影响
    4.4 工农业产业结构效益
        4.4.1 加工企业规模效益突显
        4.4.2 工农业结构效益日趋合理
    4.5 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
        4.5.1 国际市场需求相对稳定
        4.5.2 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府的管理体制与政策引导
    5.1 组织管理体制
        5.1.1 政府组织机构及其作用
        5.1.2 行业组织及其效用
    5.2 政府的行为定位与公共政策
        5.2.1 制订产业发展规划
        5.2.2 实施产业扶持政策
        5.2.3 建立公平交易制度
    5.3 蚕茧开放市场的效应分析
        5.3.1 我国蚕茧主要收购模式
        5.3.2 广西蚕茧市场的机制创新
        5.3.3 蚕茧市场的开放效应
    5.4 新型生产经营方式的探索
        5.4.1 商品小蚕共育模式的推广应用
        5.4.2 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组织的兴起
        5.4.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6.1 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泉
    6.2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6.2.1 科研教育机构及其作用
        6.2.2 科技队伍的建设与提升
        6.2.3 科技交流合作与重大项目实施
    6.3 蚕桑生产技术体系的创建
        6.3.1 蚕桑品种创新研究
        6.3.2 蚕桑生产技术的创新集成
        6.3.3 科技进步对蚕桑生产的贡献
    6.4 蚕农的技术参与效应
        6.4.1 蚕农的技术需求
        6.4.2 蚕农的首创技术及其效用
        6.4.3 妇女在蚕农家庭中的地位
        6.4.4 蚕区环境卫生的变化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研究结果与发展策略讨论
    7.1 主要研究结果
        7.1.1 广西成功承接我国蚕丝业产业转移
        7.1.2 三大要素共同推进广西蚕丝业的发展
        7.1.3 广西蚕丝业发展历程的启示
    7.2 广西蚕丝业可持续发展策略讨论
    7.3 研究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7.3.1 研究的局限性
        7.3.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10)广西区茧丝绸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论文研究的内容
        1.3.2 论文研究的方法
        1.3.3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2 产业竞争力分析的基础理论
第二章 广西区茧丝绸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2.1 发展概况
        2.1.1 广西茧丝绸业发展历史
        2.1.2 茧丝绸产业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2.2 发展现状
        2.2.1 蚕桑产业
        2.2.2 丝绸工业
        2.2.3 丝绸贸易
        2.2.4 科技研发水平建设
        2.2.5 桑蚕茧丝综合利用
    2.3 快速发展的成因分析
        2.3.1 自然条件优越
        2.3.2 比较效益明显
        2.3.3 具有丝绸工业基础
        2.3.4 抓住“东桑西移”发展机遇
        2.3.5 政策环境良好
        2.3.6 区位优势突出
    2.4 主要问题
        2.4.1 蚕茧质量急需提高
        2.4.2 加工产业基础较差
        2.4.3 人才用工相对缺乏
        2.4.4 贸易渠道亟待拓展
        2.4.5 蚕茧收购还需规范
第三章 广西区茧丝绸产业竞争力分析
    3.1 构建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1.1 构建评价体系基本思路
        3.1.2 构建产业竞争力模型
        3.1.3 选择样本地区
        3.1.4 评价指标体系构架
        3.1.5 数据来源说明
    3.2 建立茧丝绸产业竞争力模型
        3.2.1 数据标准化处理
        3.2.2 确定关键因子
        3.2.3 计算因子权重
        3.2.4 计算因子得分
    3.3 茧丝绸产业竞争力分析
        3.3.1 农业竞争力分析
        3.3.2 工业竞争力分析
        3.3.3 贸易竞争力分析
        3.3.4 茧丝绸产业综合分析
    3.4 广西区茧丝绸产业定位与目标
        3.4.1 发展定位与思路
        3.4.2 发展目标与建设重点
第四章 广西茧丝绸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4.1 大力推进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模式
    4.2 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4.3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4.4 培育和打造茧丝绸交易市场体系
    4.5 引导支持大型企业集团组建和发展
    4.6 积极实施品牌战略
    4.7 加强茧丝绸工业创新体系建设
    4.8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稳定企业用工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专家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四、西部大开发与广西蚕业的大发展——广西蚕茧生产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研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发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思考[J]. 李韬,梁贵秋. 广西蚕业, 2021(04)
  • [2]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 李燕飞,白雪,虞崇江,乐波灵. 中国蚕业, 2019(02)
  • [3]鹿寨县蚕业发展30年历程的回顾与特点[J]. 黄守洋. 广西蚕业, 2018(01)
  • [4]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研究[D]. 杨振强.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6)
  • [5]向仲怀院士与八桂“丝路”的情缘[J]. 乐波灵,黄红燕,祁广军,虞崇江,白雪,李莉,于永霞. 蚕学通讯, 2016(03)
  • [6]广西蚕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回顾与思考[J]. 唐燕梅,陈小青,黄艺,宾荣佩,韦红群,滕伟国,罗坚. 广西蚕业, 2016(03)
  • [7]广西蚕桑产业政策分析[J]. 李莉. 广西蚕业, 2015(03)
  • [8]东桑西移与北桑南移——蚕桑产业转移动因分析[J]. 熊超,胡兴明. 中国蚕业, 2015(01)
  • [9]“东桑西移”背景下广西蚕丝业发展实证研究[D]. 祁广军. 中国农业大学, 2013(04)
  • [10]广西区茧丝绸产业竞争力研究[D]. 郭力野.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1)

标签:;  ;  ;  ;  ;  

西部大开发与广西蚕业大发展——兼论广西蚕茧生产发展战略若干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