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图分类号】R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6)6
关键词:阿洛西林;小儿豉翘颗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观察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该病的主要致病菌,该病在季节交换或气候骤变时发病率较高[1]。往往起病急,咽痛明显、伴有高热,轻度咳嗽,查体可发现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阿洛西林是临床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常用药物,但其对发热、咽痛症状的缓解不尽理想,本文就102例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作为对象,对阿洛西林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现将其结果发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科收治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102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急性扁桃体炎的诊断标准[2]。年龄3~12岁,平均5.5岁,按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情轻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均有发热,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咽痛,吞咽困难,轻咳,咽部双侧扁桃体充血,伴Ⅱ-Ⅲ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
1.2方法?对照组:采用阿洛西林100mg/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稀释静滴抗感染治疗,每天1次,持续滴注7天;同时观察患儿咽痛,发热,咳嗽、咽部分泌物等症状。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开水冲服。6个月-1岁:一次1-2g;1-3岁:一次2-3g;4-6岁:一次3-4g;7-9岁:一次4-5g;10岁以上:一次6g。
1.3效果评价标准根据治疗过程中症状改善情况,疗效评价标准为:1.治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扁桃体明显消肿,全身其他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2.显效:患儿体温有一定程度下降,扁桃体肿大及其他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3.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有所加重。其中,痊愈、显效归于总有效率的统计范畴。
1.4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见表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
表1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d)
3讨论
急性扁桃体炎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咽粘膜和淋巴组织炎症。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咽痛、高热,查体可发现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严重时会并发中耳炎、鼻窦炎、喉-气管-支气管炎等,甚至肾小球肾炎、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目前临床上主要以青霉素类抗生素为主,同时辅以清热解毒等药物。
阿洛西林是半合成的青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主要成分是连翘、淡豆豉[3]。淡豆豉侧重透解表邪,宣泄郁热,连翘侧重清心泻火、解散上焦之热,同时辅以薄荷、荆芥,栀子(炒)、大黄,青蒿、赤芍、槟榔、厚朴、黄芩、半夏等14味药。连翘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淡豆豉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的作用,还有健胃助消化作用;薄荷的主要成分是薄荷醇、薄荷酮、异薄荷酮等,具有疏风发汗、散热解毒、健胃消腹胀、消炎的作用;荆芥可增加皮肤血液循环,增加汗腺分泌,有解热作用,同时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栀子有降温、镇静和抗惊厥作用还有抗微生物的作用;青蒿水煎液对多种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的谷甾醇和豆甾醇亦有抗病毒作用;大黄有抗感染和健胃作用;赤芍有镇静、抗惊厥、抗炎作用;槟榔有抗病毒和治食积滞气的作用;厚朴有调节胃肠运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半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作用。诸药合用,小儿清热豉翘颗粒可达到疏风解表,清热导滞的功效,在清热、消炎、抗病毒的同时,还可调理胃肠及增加身体免疫力[4]。
本研究结果表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发热,咽喉肿痛、咳嗽等有很好的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2.2%明显高于对照组76.5%,观察组体温下降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分泌物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因此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广泛适用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它临床疗效高、起效快、安全方便,无副作用,无耐药性,是目前临床抗病毒较理想的中草药制剂,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倩,袁斌.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0):1656-1657.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7-1181
[3]潘根丽,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夹滞症的Ⅲ期临川实验,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6):105-106
[4]张瑞杰,刘元辉,杨谦,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中国药房,2008,19(24):1902-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