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构造演化论文-祝禧艳,仇一凡,庞岚尹,翟明国

区域构造演化论文-祝禧艳,仇一凡,庞岚尹,翟明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构造演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华北南缘,高山河群,碎屑沉积岩,物质源区多元性

区域构造演化论文文献综述

祝禧艳,仇一凡,庞岚尹,翟明国[1](2019)在《华北南缘中元古界高山河群碎屑沉积岩物质源区多元性及其对区域地层对比和构造演化的指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山河群是熊耳群之上最古老的沉积盖层和中元古代早期沉积作用记录最丰富的层位之一。本次研究在洛南-卢氏地区由下至上依次选择沉凝灰岩和石英砂岩进行碎屑锆石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发现,沉凝灰岩中碎屑锆石显示2309±3Ma(MSWD=3. 2,N=63)的特殊年龄峰值,与"静寂期"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全岩Nd同位素组成与熊耳群火山岩特征一致,εNd(t=1700Ma)=-13. 2~-3. 8,对应t2DM为2. 51~3. 26Ga,暗示太古宙地壳物质对岩浆源区有很大贡献。层位由底界上移,石英砂岩的成熟度逐渐降低,表明来自沉积再循环的物质减少;εNd(t)由-11. 9~-8. 3变化至-0. 8~+0. 5又至-8. 2~-2. 4,显示源区分别来自富集地幔-弱亏损地幔-富集地幔的"多元性"特征;相应地,碎屑锆石年龄主峰值从1850~2100Ma逐渐变化为2200~2300Ma和~2500Ma,表明沉积物源的多元性还与物质组分差异有关。高山河群沉积碎屑岩中最年轻的谐和锆石年龄集中于1760~1770Ma,限定了其最早沉积时限。结合上覆地层官道口群底界1600~1610Ma,确定高山河群是华北南缘"长城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碎屑物质主要来自古元古代中-晚期1800~1900Ma、1950~2100Ma、2200~2350Ma和新太古代~2500Ma、2600~2700Ma,与燕辽地区长城系记录的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基底构造热事件基本一致,二者在区域上具有可对比性。(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田晓航,陈凯,董少雄,罗超[2](2019)在《青海南山构造带印支期构造岩浆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海南山处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界,跨越秦岭弧盆系和中南祁连弧盆系,属于盆地之间的界山。南山的凸起对青海湖盆地的构造演化具有着操控的能力。但是这个特殊的地区极具复杂的特点,这个位置使附近山带构成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本文将从青海南山的地形和气候进行了解,分析印支期的构造,研究岩浆作用。一起探究区域构造演化,为今后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期刊2019年05期)

董少雄,罗超,田晓航,陈凯[3](2019)在《造山带岩浆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讨论岩浆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而言,我们需要从具体的地区和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几十年来,在我国已经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和总结,但是仍旧有些问题和认识不够明确。在本文中,我们将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依据最新的不同锆石的年龄分析、不同的岩石组合以及变形特征等资料,再对造山带岩浆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以期能够给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期刊2019年05期)

黄春梅[4](2019)在《藏南错那洞—洛扎淡色花岗岩成因及其区域构造演化与Be-W-Sn成矿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是理解区域岩浆作用、构造演化以及成矿作用的关键,其成因和构造意义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错那洞–洛扎地区位于喜马拉雅东部,自新生代以来,洛扎经历了3期次岩浆作用,分别形成了早期17.8 Ma的洛扎含电气石花岗岩,中期15.1 Ma的洛扎二云母花岗岩以及晚期12Ma左右的库拉岗日二云母花岗岩。而错那洞经历了2期岩浆作用,分别形成了早期约20 Ma的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和含石榴子石白云母花岗岩,晚期约17 Ma的含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Sr-Nd-Pb-Hf同位素指示了错那洞–洛扎淡色花岗岩的源岩为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变泥质岩。洛扎含电气石花岗岩、洛扎二云母花岗岩以及错那洞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均具有相对较低的CaO、LREE、Sr和Th含量以及Eu/Eu~*、Nd/Nd~*比值,相对较高的Rb含量、Rb/Sr比值(>2)和锆石Ti饱和温度,指示其形成于变泥质岩中白云母的脱水熔融作用。洛扎地区库拉岗日二云母花岗岩具有变化较大的CaO、Sr、Rb含量以及Rb/Sr和Eu/Eu~*比值,高的Th、LREE含量和Nd/Nd~*比值,以及低的锆石Ti饱和温度,指示其是由白云母水致熔融形成,并且发生了分离结晶作用。错那洞含石榴子石白云母花岗岩和含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均具有高Si、Al含量,低Ca、Fe、Mg、Ti含量,异常高的Rb/Sr比值(>18.6),全岩和独居石稀土四分组效应,以及元素Y–Ho、K–Rb、Zr–Hf、Nb–Ta偏离球粒陨石比值的非球粒陨石异常,表明这两期花岗岩是高分异淡色花岗岩,且与含F流体发生了相互作用。高度的结晶分异作用导致流体出溶使强不相容元素Be、W和Sn富集,并随流体迁移。两期高分异岩浆作用促使成矿元素迭加富集,形成错那洞Be–W–Sn多金属矿床。喜马拉雅东部变泥质岩的部分熔融机制从早期20~15 Ma的脱水熔融演变成晚期约12 Ma的水致熔融,这与该地区由早期N–S向伸展向晚期E–W向伸展的构造转换有关。在N–S向伸展期间,压力降低促使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变泥质岩发生白云母脱水熔融,形成洛扎含电气石花岗岩、洛扎二云母花岗岩以及错那洞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在E–W向伸展期间,深部地壳脱水产生的流体向上渗透,导致结晶岩系发生白云母水致熔融,形成库拉岗日二云母花岗岩。(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9-05-01)

林成发[5](2019)在《华北燕山褶皱-逆冲带西段侏罗纪沉积盆地演化及区域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燕山褶皱-逆冲构造带是发育于华北板块北缘的典型陆内变形构造带,自中生代以来在多向汇聚的板块构造背景下,经历了多期不同性质的构造演化,形成复杂的盆-山格局。燕山构造带在早白垩世(约135 Ma)之后全面处于伸展构造背景的观点已广为接受,但燕山构造带侏罗纪的构造性质以及构造演化过程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燕山构造带山间盆地沉积地层忠实记录区域构造活动历史,开展盆-山系统同构造沉积及其控制构造关系研究是揭示构造带侏罗纪构造变形机制、演化过程及大地构造环境的有效手段。本次研究选取燕山构造带西段张家口地区的中生代下花园盆地和宣化盆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学研究、物源分析、盆缘断层相关褶皱构造解析和生长地层识别与解释,恢复盆地侏罗纪沉积环境并建立“源-汇”体系,结合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厘定张家口地区侏罗纪期间的构造演化过程。沉积学研究和物源分析结果指出,燕山西段侏罗纪沉积盆地发育完整冲积扇-扇叁角洲/河流叁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受盆缘逆冲断层活动控制,下花园盆地和赤城盆地表现为典型的挠曲盆地,盆缘和盆地内部发育多个断层相关褶皱构造和相关的生长地层。基于古沉积环境恢复结果和盆缘生长构造解析,结合生长地层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结果,重建张家口地区由褶皱-逆冲带和挠曲盆地构成的晚叁迭-早侏罗世、中侏罗世以及晚侏罗-早白垩世”源-汇“体系。“源-汇”体系的演化表明燕山构造带在中侏罗世发生构造体制转变,由晚叁迭-早侏罗世N-S向挤压背景转为中侏罗-早白垩NW-SE挤压构造背景,可能代表古太平洋俯冲作用开始主导燕山构造带的构造变形程。(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9-05-01)

徐腾达[6](2019)在《湖南中部白马山复式岩体与衡山复式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及其与该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马山复式岩体位于湖南中部,为加里东、印支与燕山期的复合岩体。白马山复式岩体位于江南复背斜带北东部,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白马山加里东期岩体的 LA-ICP-MS 锆石U-Pb 年龄为 416±6 Ma、418±8 与 455±7 Ma、462±7 Ma。为弱过铝质-强过铝质(A/CNK均值=1.11)、镁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稀土元素含量较低(ΣREE=72×10-6~446.5×10-6),轻稀土富集,Ba、Nb、P 和 Ti相对亏损,Th、U与Pb的相对富集,表现出明显的负Eu异常(δ Eu为0.5~1.02)。岩体的εHf(t)值分别在-7.37~-3.97、-5.47~-3.02与-6.76~-4.1之间,显示源区为壳源。白马山加里东期岩体为为两期岩浆活动,花岗岩类型为Ⅰ型花岗岩,推测下地壳变质火成岩部分熔融形成。其中加里东早期岩体形成于挤压环境,晚期岩体形成于伸展环境,区域构造背景上受古亚洲构造域的控制。白马山印支期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32±2Ma与233±3Ma。为弱过铝质(A/CNK介于1~1.1之间)、镁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稀土元素含量较低(ΣREE=102.9×10-6~154..8×10-6),轻稀土富集,Ba、Nb、P和Ti相对亏损,Th、U与Pb的相对富集,表现出明显的负Eu异常(δEu为0.26~0.62)。岩体的εHf(t)值分别在-8.28~-4.81与-8.78~-4.22之间,显示源区为壳源。花岗岩类型为Ⅰ型花岗岩,推测下地壳变质火成岩部分熔融形成。岩体形成于挤压环境,区域构造背景上受特提斯-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衡山复式岩体位于湖南中东部,为加里东与印支期复合岩体,衡山复式岩体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燕山期岩体岩性为二云母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57±2 Ma与151±2 Ma。为强过铝质(A/CNK>1.1)、镁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稀土元素含量较低(ΣREE=50.4X 10-6~197.6X 10-6),轻稀土富集,Ba、Nb、Sr和Ti相对亏损,U与Pb的相对富集,表现出明显的负Eu异常(δEu为0.32~0.62)。岩体的εHf(t)值分别在-13.14~-11.06与-18.76~-11.之间,显示源区为壳源。花岗岩类型属于S型花岗岩,可能为中地壳变质泥质岩部分熔融形成。白石峰花岗岩形成于碰撞环境,区域构造背景上受亚洲大陆与西太平洋古陆碰撞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9-05-01)

何雨思[7](2019)在《张广才岭晚古生代福兴屯组的时代与物源:对区域构造演化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张广才岭晚古生代福兴屯组进行了岩相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对福兴屯组的沉积时限进行了重新厘定,并对其进行了物源分析和构造背景判别,为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于早古生代晚期拼合提供了新的证据。福兴屯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采于标准剖面中下部的流纹质晶屑凝灰岩锆石样品多呈半自形—自形晶,内部结构较清晰,发育有典型岩浆成因的振荡生长环带,其30个测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391.6±3.2Ma;采于标准剖面中部的细粒长石砂岩的碎屑锆石样品多数为短柱状或浑圆状,呈半自形—自形晶,边部发育典型的振荡生长环带,反映岩浆成因锆石的特点,其42个测点出现以下年龄峰值:392.7、422、510.9、789、1711、1768、1833、1912、1964和2422Ma,最小一组年龄代表了细粒长石砂岩沉积年龄的下限,即细粒长石砂岩沉积于392.7Ma之后。综上所述,凝灰岩和长石砂岩年龄结果相吻合,可判定福兴屯组的形成时代为中泥盆世。对福兴屯组新鲜的细粒长石砂岩样品进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其地球化学指数CIA、ICV和PIA值分别为53.72~56.62,1.29~1.50和54.40~57.46,Th/U平均值为3.83,Rb/Sr平均值为0.18,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共同指示福兴屯组细粒长石砂岩成熟度较低,其物源区物质经历了较弱的风化作用和相对简单的沉积循环。福兴屯组细粒长石砂岩样品Al_2O_3/TiO_2值为11.73~22.91,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稳定且负Eu异常特征,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以及物源区判别图解共同指示福兴屯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长英质或中酸性火成岩源区。结合福兴屯组细粒长石砂岩碎屑锆石年龄分布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张广才岭福兴屯组沉积物具有混合物源区特征。结合区域内发育的地质体和火山事件,可判定福兴屯组沉积物源主要来源于沉积盆地周边的晚古生代早期长英质—中酸性火成岩和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南北向展布的早古生代花岗质岩,以及来自地表或地表浅部的古元古代地质体,次要物源由沉积盆地周边的新元古代长英质—中酸性火成岩提供。对中泥盆世福兴屯组进行构造背景判别,福兴屯组细粒长石砂岩岩石地球化学指示福兴屯组沉积物形成于大陆岛弧构造环境;区域内中泥盆世小兴安岭宝泉组A型流纹岩暗示当时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为陆内伸展环境;结合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碰撞拼合于早古生代晚期,使得松嫩—张广才岭地块在中泥盆世处于陆—陆碰撞后的伸展环境,可以判定福兴屯组沉积物形成于大陆岛弧的弧后伸展环境。张广才岭福兴屯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还为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于早古生代晚期拼合提供了新的证据。张广才岭早泥盆世黑龙宫组、中泥盆世福兴屯组、小兴安岭地区早—中泥盆世宝泉组和佳木斯地块东缘宝清盆地早—中泥盆世黑台组的沉积物中均发育有较多的489~551Ma碎屑锆石,这些碎屑锆石与佳木斯地块上的麻山杂岩和广泛分布的早古生代花岗岩年龄一致,表明佳木斯地块为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上晚古生代早期地层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物源,并暗示佳木斯地块在黑龙宫组、福兴屯组和宝泉组沉积之前已与松嫩—张广才岭地块完成拼合,即于早泥盆世已完成拼合。(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冯志强,刘永江,金巍,蒋立伟,李伟民[8](2019)在《东北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的时空分布及与区域构造演化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兴安岭北段作为中亚造山带东段重要组成单元,该区域的构造背景一直悬而未决,它涉及兴安与松辽地块基底属性、额尔古纳地块亲缘性以及叁者之间的拼贴位置、时限和方式等众多科学问题。蛇绿岩作为研究造山带的重要工具之一,不仅是古板块或微地块的重要边界,而且是认识地幔组成和壳幔演化的重要窗口。然而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却鲜有报道。根据近年来野外工作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文章探讨了蛇绿岩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研究表明:(1)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整体呈北东向展布,但时代跨越较大,主要包括新元古代、早奥陶世—志留纪、石炭纪—二迭纪;(2)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均有E-MORB地球化学特征,其中新元古代的蛇绿岩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而晚古生代的蛇绿岩则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3)大兴安岭北段新元古代蛇绿岩可能形成于洋内岛弧环境,记录着前寒武纪陆-弧碰撞信息,而早奥陶世—志留纪蛇绿岩可能与早古生代弧-盆体系演化相关。尽管上述认识为大兴安岭北段古生代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但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仍存在较多问题亟须解决。(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9年02期)

林智炜,吴堑虹,奚小双,夏艳菊,刘飚[9](2019)在《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姚五沟岩体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太仆寺旗地区的姚五沟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斑岩。岩体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41.6 Ma±1.3 Ma(MSWD=0.78),形成于晚侏罗世。岩石化学特征显示岩体具高硅富碱的特征,A/CNK=0.93~1.07,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配分模式呈右倾"V"字型,Eu负异常较显着(δEu=0.30~0.43),轻重稀土分异明显(w(La)N/w(Yb)N=34.04~48.59)。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Sr和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具有较高的10000×w(Ga)/w(Al)值(2.85~2.92)和w(Zr+Nb+Ce+Y)值(537.80×10~(-6)~584.10×10~(-6));表明其属A型花岗岩,由下地壳部分熔融而来,并伴随少量幔源组分参与,形成于非造山伸展环境。与研究区内的后淖S型花岗岩(255.8 Ma±1.6Ma,晚二迭世)和白旗A型花岗岩(134.6Ma±1.1Ma,晚侏罗世)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发现由晚二迭世到晚侏罗世,岩浆源区由上地壳的泥质岩部分熔融转换为下地壳部分熔融,并伴随少量幔源组分参与,其大地构造背景由陆-陆碰撞环境转换为非造山伸展环境。(本文来源于《地质找矿论丛》期刊2019年01期)

雷传扬,吴建亮,尹显科,刘文,王波[10](2019)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阿翁错地区中酸性侵入岩的成因及其对区域构造演化的指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出露大量中酸性侵入岩,为特提斯洋俯冲、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碰撞造山过程中岩浆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该缝合带西段阿翁错地区的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成岩年龄分别为119.3±1.8 Ma、114.7±1.4 Ma和103.2±1.3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中酸性侵入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具准铝质-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特征;其LREE分馏程度较高,而HREE近于平坦,存在Eu负异常;富集Rb、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岛弧岩浆岩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早白垩世晚期(103.0±1.3 Ma)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仍在向北俯冲于南羌塘地块之下,随着俯冲深度增加,大洋板片发生大规模脱水,释放的流体交代地幔楔并引发其部分熔融,产生的幔源岩浆向上运移,与下地壳物质不同比例混合形成了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而花岗岩主要由古老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并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参与。(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19年01期)

区域构造演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青海南山处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界,跨越秦岭弧盆系和中南祁连弧盆系,属于盆地之间的界山。南山的凸起对青海湖盆地的构造演化具有着操控的能力。但是这个特殊的地区极具复杂的特点,这个位置使附近山带构成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本文将从青海南山的地形和气候进行了解,分析印支期的构造,研究岩浆作用。一起探究区域构造演化,为今后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构造演化论文参考文献

[1].祝禧艳,仇一凡,庞岚尹,翟明国.华北南缘中元古界高山河群碎屑沉积岩物质源区多元性及其对区域地层对比和构造演化的指示[J].岩石学报.2019

[2].田晓航,陈凯,董少雄,罗超.青海南山构造带印支期构造岩浆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J].当代旅游.2019

[3].董少雄,罗超,田晓航,陈凯.造山带岩浆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J].当代旅游.2019

[4].黄春梅.藏南错那洞—洛扎淡色花岗岩成因及其区域构造演化与Be-W-Sn成矿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

[5].林成发.华北燕山褶皱-逆冲带西段侏罗纪沉积盆地演化及区域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

[6].徐腾达.湖南中部白马山复式岩体与衡山复式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及其与该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

[7].何雨思.张广才岭晚古生代福兴屯组的时代与物源:对区域构造演化的意义[D].吉林大学.2019

[8].冯志强,刘永江,金巍,蒋立伟,李伟民.东北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的时空分布及与区域构造演化关系的研究[J].地学前缘.2019

[9].林智炜,吴堑虹,奚小双,夏艳菊,刘飚.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姚五沟岩体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J].地质找矿论丛.2019

[10].雷传扬,吴建亮,尹显科,刘文,王波.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阿翁错地区中酸性侵入岩的成因及其对区域构造演化的指示[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9

标签:;  ;  ;  ;  

区域构造演化论文-祝禧艳,仇一凡,庞岚尹,翟明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