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玉米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玉米芯,碳源,堆肥,罗非鱼,氨气,热值,吸附剂。
玉米芯论文文献综述
吴宪玲,侯晓玉,王笑可,张道勇,邱红妹[1](2019)在《玉米芯的综合利用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芯是一种重要的可回收利用资源。根据玉米芯综合利用研究进展,阐述玉米芯综合利用的方法和途径,包括生产吸附剂、石墨烯、餐具、全生物质再生膜、乙醇等,为玉米芯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装备》期刊2019年06期)
韩烨,马永强,王鑫,高艺昕,张凯[2](2019)在《微量滴定蒽酮法测定甜玉米芯可溶性糖含量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甜玉米芯为原料,利用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优化微量滴定蒽酮-硫酸法测定甜玉米芯可溶性糖含量,所优化方法与苯酚-硫酸法测定结果无差异,操作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线性、稳定性、重复性及精密度。结果表明,微量滴定蒽酮法最佳测定条件为:料液量50μL、硫酸浓度90%、蒽酮用量0.2 g、加热温度91℃、加热时间15.4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甜玉米芯中可溶性糖含量为20.8%。该方法快速安全、节约试剂,适用于高通量样品测定。(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齐金山,程文萍,崔杏雨,马静红,李瑞丰[3](2019)在《玉米芯活性炭的CH_4/N_2吸附分离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层气中CH_4/N_2的吸附分离是变压吸附分离领域的难题之一,高性能吸附剂的制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以玉米芯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一步炭化法制备得到玉米芯活性炭,并探究活化温度对活性炭孔结构、表面性质及CH_4/N_2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SEM,XPS,N_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活性炭的元素组成、孔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表征,并采用Freundlich等温式对25℃下活性炭的CH_4和N_2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活性炭比表面积、微孔比表面积和微孔孔容均增加,而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含量有所下降。在25℃,100 kPa条件下,活性炭对CH_4和N_2的吸附量与0.47~0.90 nm的微孔孔容有关;而CH_4/N_2平衡分离比与V_(0.47~0.55 nm)/V_(0.47~0.90 nm)和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含量有关。活性炭AC-T700具有最高的CH_4吸附量(35.3 cm~3/g),同时CH_4/N_2平衡分离比达到3.5.(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何香凝,刘娜,安晓萍,王园,王瑞芳[4](2019)在《微生物发酵玉米芯提取木聚糖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菌比、料水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纤维素酶添加量、葡萄糖和尿素对发酵玉米芯提取木聚糖产量的影响。同时进行多次发酵以验证发酵条件具有可行性,并对发酵前后的营养组分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扫描电镜对比发酵前后玉米芯的结构,以期对微生物发酵玉米芯提取木聚糖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10%、料水比1:1.75、发酵时间96 h、发酵温度33℃、纤维素酶添加量1 000 U/g时,发酵玉米芯提取木聚糖的产量最高,达11.48%。发酵后玉米芯结构疏松、孔洞较大。从形态结构上说明了菌酶协同发酵玉米芯能够更好地破坏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使木聚糖得以更好地释放。(本文来源于《饲料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付丽丽,阚培赢,刘娟,范影,姜彬慧[5](2019)在《颗粒粒径对玉米芯混合鸡粪堆肥氨气减排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少堆肥过程中释放的NH3,采用在鸡粪高温堆肥物料中添加碳源调理剂玉米芯混合堆肥方式,考察不同颗粒下混合堆肥的温度、pH等堆体特性和NH3释放速率,并分析NH3释放机理和减排机理。结果表明,在粒径分别为<5 mm、5~10 mm、>10 mm的小颗粒、中颗粒、大颗粒组玉米芯混合堆肥条件下,各堆体均达到卫生及腐熟标准,且各组堆体温度、pH变化及NH3减排趋势接近,中颗粒组玉米芯由于其具有更适宜的堆积密度和通风条件,堆肥周期内其高温持续最长11 d,腐熟效果最好,且NH3释放强度及总释放量最低,最高释放速率仅为100 mg/h,分别低于小颗粒和大颗粒释放速率30 mg/h和56 mg/h,减排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海雁,于喆源[6](2019)在《Box-Behnken模型响应面法优化以玉米芯为基质培养黑曲霉孢子的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以玉米芯为基质培养黑曲霉孢子的工艺,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技术参考。以标准菌株和玉米芯为试验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不同浓度的碳源、氮源为影响因素,以黑曲霉孢子的数目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模型,设计叁因素叁水平的响应面试验,建立数学模型,确定适合黑曲霉孢子生长的最佳培养基组成。选取考察因素中,碳源浓度和氮源浓度对黑曲霉孢子的产生有非常显着的影响,碳源种类及浓度与氮源浓度交互影响明显。通过软件拟合结合实际,确定最佳培养条件为:碳源种类为果糖,碳源浓度0.70%,氮源浓度0.30%。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接近。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以玉米芯为基质培养黑曲霉孢子的工艺切实可行,实际值与预测值吻合度高,可以得到较好的黑曲霉孢子培养结果,对黑曲霉孢子的进一步研究及利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20期)
刘洺赫,王俊丽,王蒙蒙,赵雨雨,林雪松[7](2019)在《稀土改性SO■/M_xO_y型固体酸催化玉米芯水解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稀土硝酸盐合成了La、Nd、Pr稀土改性SO■/M_xO_y固体酸,将合成的固体酸用于催化玉米芯水解,探究此类固体酸的催化性能。实验发现SO■/Fe_2O_3-Al_2O_3-SiO_2-Nd_2O_3催化效果最佳,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目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水解木糖含量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实验进行优化,确定优化条件:在玉米芯粒径0.125 mm(目数为120目),催化剂用量为0.03 g,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5 h的条件下,Nd改性固体酸催化性能最好,水解得到的木糖含量为19.26%。(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梁宏宝,王永胜,王鸿宇,刘洪延[8](2019)在《玉米芯低温热解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如何提高农田副产物玉米芯综合利用价值的问题,通过热重分析以及低温热解实验对热解过程中玉米芯组分、产率、热值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得到热解产物的特性及其产率,热值随热解温度、时间的变化规律,为玉米芯的综合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实验研究表明,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应当选择的最佳工艺参数为:30 min、350℃,在此条件下热解产物的热值及密度都有较大的提高,生物质炭的产率为69. 2%,热值为18. 78 MJ/kg,相对于未经处理的玉米芯热值提高了19. 7%。(本文来源于《生物资源》期刊2019年05期)
冯小飞,杨青青,熊建辉,刘桂芹,赵宁[9](2019)在《2种玉米芯菌糠的营养成分测定及平菇栽培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凯氏定氮法、硫酸-苯酚法、索氏提取法测定了2种玉米芯菌糠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分析不同玉米芯菌糠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以2种混合菌糠为基质,开展混合菌糠在平菇栽培中的利用。结果表明:玉米芯作为主要材料栽种香菇和裂褶菌后,菌糠中多糖、总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均显着增高,粗纤维含量明显降低,裂褶菌菌糠中多糖和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0.63%和1.24%,香菇菌糠中总蛋白含量较高,达到了7.46%。平菇能够在不同配比的玉米芯菌糠基质中正常生长和分化出菇,菌丝体形态、生长速度和子实体的生物转化率因基质配比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结果。以配方B(40%混合菌糠+50%杂木屑)为平菇栽培试验中的最优培养基,不仅菌丝体形态较好,而且产量高,生物转化率达到了70.69%;配方E(90%杂木屑)次之,生物转化率为70.03%;配方F(90%玉米芯)最差,生物转化率为52.4%;配方D(90%玉米芯菌糠)的生物转化率为56.54%。(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邓奇志[10](2019)在《玉米芯源低聚木糖对罗非鱼幼苗生长性能和先天免疫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玉米芯源低聚木糖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和先天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选取240尾罗非鱼幼苗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试验1、2、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2%的玉米芯源低聚木糖(CDXOS),试验为期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组平均末重分别增加11.7%、20.4%(P <0.05),试验1、2、3组平均日增重分别增加13.0%、22.8%、11.2%(P <0.05),料肉比(F/U)显着降低9.0%、10.2%、8.4%(P <0.05)。试验1、2组溶菌酶(LSZ)活性较对照组分别增加66.6%、71.4%(P <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增加40.5%、67.8%(P <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增加22.8%、27.3%(P <0.05),丙二醛(MDA)浓度分别下降35.8%、42.6%(P <0.05)。综述,饲粮中添加玉米芯源低聚木糖能改善罗非鱼生长性能、促进先天性免疫反应,当添加量为1%时效果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9年19期)
玉米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甜玉米芯为原料,利用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优化微量滴定蒽酮-硫酸法测定甜玉米芯可溶性糖含量,所优化方法与苯酚-硫酸法测定结果无差异,操作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线性、稳定性、重复性及精密度。结果表明,微量滴定蒽酮法最佳测定条件为:料液量50μL、硫酸浓度90%、蒽酮用量0.2 g、加热温度91℃、加热时间15.4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甜玉米芯中可溶性糖含量为20.8%。该方法快速安全、节约试剂,适用于高通量样品测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玉米芯论文参考文献
[1].吴宪玲,侯晓玉,王笑可,张道勇,邱红妹.玉米芯的综合利用研究现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9
[2].韩烨,马永强,王鑫,高艺昕,张凯.微量滴定蒽酮法测定甜玉米芯可溶性糖含量方法的建立[J].食品科技.2019
[3].齐金山,程文萍,崔杏雨,马静红,李瑞丰.玉米芯活性炭的CH_4/N_2吸附分离性能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9
[4].何香凝,刘娜,安晓萍,王园,王瑞芳.微生物发酵玉米芯提取木聚糖的工艺研究[J].饲料研究.2019
[5].付丽丽,阚培赢,刘娟,范影,姜彬慧.颗粒粒径对玉米芯混合鸡粪堆肥氨气减排的影响[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19
[6].杨海雁,于喆源.Box-Behnken模型响应面法优化以玉米芯为基质培养黑曲霉孢子的工艺[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7].刘洺赫,王俊丽,王蒙蒙,赵雨雨,林雪松.稀土改性SO■/M_xO_y型固体酸催化玉米芯水解性能研究[J].河南化工.2019
[8].梁宏宝,王永胜,王鸿宇,刘洪延.玉米芯低温热解特性研究[J].生物资源.2019
[9].冯小飞,杨青青,熊建辉,刘桂芹,赵宁.2种玉米芯菌糠的营养成分测定及平菇栽培试验[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10].邓奇志.玉米芯源低聚木糖对罗非鱼幼苗生长性能和先天免疫反应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