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属间接合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霉菌,质粒,大肠杆菌,基因,南昌,秦岭,委内瑞拉。
属间接合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贺祖宏[1](2012)在《冰城链霉菌属间接转移体系及南昌霉素中断菌株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冰城链霉菌(Streptomyces bingchenggensis)是从中国哈尔滨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种产多种化合物的吸水链霉菌,主要产物有聚醚类化合物南昌霉素(nanchangmycin)和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米尔贝霉素(milbemycin)。米尔贝霉素是一种十六元环大环内酯混合物,具有广谱、高效的抗寄生虫活性,在农业害虫防治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南昌霉素是一种聚醚类混合物,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可被用于鸡球虫病的防治中。冰城链霉菌是米尔贝霉素的高产菌株,但由于其发酵产物多、成分复杂,这就为米尔贝霉素的纯化带来了困难,所以对其他抗生素的合成进行中断,构建米尔贝霉素单一表达的工程菌株是冰城链霉菌工业化生产的前提条件。外源遗传物质导入链霉菌的方法主要有电转化和接合转移。由于大肠杆菌-链霉菌属间结合转移操作简单,不要求宿主菌具有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技术,并且能有效的避免宿主菌的限制性系统障碍,所以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前期对冰城链霉菌属间接和转移条件的的探索中,采用整合质粒pIJ8600作为转移质粒在孢子萌发的温度影响、接合转移培养基的选择、接合转移培养基中MgCl2浓度的选择、孢子萌发时间的选择、供体和受体比例的选择及抗生素覆盖时间的选择等方面做出了探索,最后确定冰城链霉菌接合转移效率最高时的条件为:冰城链霉菌孢子在接合转移操作前需要28℃孵育30min;接合转移选择在含有30mM MgC12的MS培养基上进行;大肠杆菌与冰城链霉菌孢子的供受比为1/10;抗生素覆盖时间为20小时。南昌霉素是一种具有杀虫活性的聚醚类化合物,其完整的PKS基因簇已于2003年从南昌链霉菌(Streptomyces nanchangensis)扣克隆得到。本实验室于2010年完成冰城链霉菌的测序工作,得到的南昌霉素PKS基因序列与南昌链霉菌中的序列相似性极高。所以可在南昌链霉菌的南昌霉素PKS相关研究基础上,设计实验实现冰城链霉菌中南昌霉素的中断表达。通过对冰城链霉菌基因组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南昌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起始模块的位置。设计引物nanloading-L1和nanloading-L2,以冰城链霉菌226541的总DNA为模板,扩增出loading模块的左翼序列,与pMD19-T Vector连接构建出质粒pBC2325;然后在质粒中插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neo)构建出质粒pBC1066;再设计引物nanloading-R1和nanloading-R2,扩增出loading模块的右翼序列并与pBC1066连接,构建出质粒pBC1797;用HindⅢ和EcoRI酶切并回收连接有neo的长片段,与同样经HindⅢ和EcoRI酶切的pKC1139进行连接,构建出质粒pBC5188,最后对中断质粒进行PCR鉴定。将质粒pBC5188从大肠杆菌DH5a中提出并转入ET12567(pUZ8002),构建出用于接合转移的大肠杆菌ET12567(pUZ8002/pBC5188)。利用接合转移方法将质粒pBC5188导入冰城链霉菌226541,筛选阳性接合子并进行鉴定。综上,本实验为冰城链霉菌工程菌株的构建及下一步遗传改造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2-05-04)
刘维娣[2](2012)在《冰城链霉菌C5-酮基属间接合转移中断菌株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米尔贝霉素具有广谱、高效的抗寄生虫活性,对宿主不良反应极低,是目前理想的驱虫、杀虫药物。其C5-肟米尔贝霉素的活性更高,并且杀虫谱更广,效果更好。而5-酮基米尔贝霉素由于其C5位酮基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很容易合成5-肟米尔贝素衍生物,是化学合成5-肟米尔贝霉素衍生物的最佳前体,因此研究从米尔贝霉素A3、A4到5-酮基米尔贝霉素A3、A4的生物合成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冰城链霉菌(Streptomyces bingchenggensis)是本实验室发现的一株新的吸水链霉菌菌株,是米尔贝霉素(milbemycin)和冰城霉素(bingchengmycin)的重要产生菌。冰城链霉菌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和高效防治能力。接合转移作为基因转移工具已在多种链霉菌中成功应用,此方法既可以避开胞外核酸酶使DNA免遭降解,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克服宿主对外源DNA的限制性修饰提高转化效率。binF基因(C5-酮基还原酶基因)是在冰城链霉菌中负责编码催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C5位的酮基转化为羟基的还原酶基因,序列较保守。本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binF基因进行失活,从而获得产生C5-酮基米尔贝霉素的生产菌株。以冰城链霉菌226541为研究材料,进行了大肠杆菌-冰城链霉菌属间接合转移系统的实验,尝试了冰城链霉菌中binF基因的中断工作。为了进一步研究binF基因在冰城链霉菌226541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冰城链霉菌的基因组信息,确定binF基因位置及相邻序列,设计引物binF-L1、binF-L2和binF-R1、binF-R2,在冰城链霉菌226541总DNA中扩增binF基因的两翼序列,与pMD19-T Vector连接构建出质粒pBCl130,在两翼中间插入硫链丝菌素抗性基因(tsr)构建出质粒pBC810。然后利用HindⅢ和BamHI酶切两翼,与pKCl139连接构建中断质粒pBC3129,并用PCR和测序比对验证了中断质粒构建的正确性。将binF中断质粒pBC3129转入ET12567(pUZ8002)获得接合转移供体菌ET12567(pUZ8002/pBC3129),通过接合转移导入冰城链霉菌226541中,得到阳性接合子。对接合子进行抗生素稳定性和分子生物学筛选,最终得到binF基因中断菌株。冰城链霉菌226541与大肠杆菌ET12567(pUZ8002/pBC3129)的接合转移体系为:冰城链霉菌226541孢子28℃孵育30mmin,大肠杆菌OD600值为0.2,混合涂布于含有30mM MgCl2的MS培养基上,培养16h覆盖抗生素。(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2-04-04)
高峰,王斌,陈太春,汪志军,安德荣[3](2010)在《委内瑞拉链霉菌秦岭变种属间接合转移系统的构建及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委内瑞拉链霉菌秦岭变种属间接合转移系统及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表达。【方法】以链霉菌广泛使用的整合型质粒pSET152和复制型pHZ1358为出发质粒,通过供体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T12567(pUZ8002)进行属间接合转移委内瑞拉链霉菌秦岭变种。【结果】确定了该变种的最佳接合转移条件;通过SOE-PCR(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PCR)技术构建含PermE和vhb结构基因融合片段的整合型表达载体pJD100,转化ET12567(pUZ8002)后属间接合转移委内瑞拉链霉菌秦岭变种。通过PCR和CO结合差光谱验证了vhb基因在委内瑞拉链霉菌秦岭变种中的整合表达。【结论】本文首次探索了委内瑞拉链霉菌秦岭变种接合转移系统,确定了委内瑞拉链霉菌秦岭变种的最佳接合转移条件,并采用基因工程手段使vhb基因在委内瑞拉链霉菌秦岭变种中获得表达。(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刘隽[4](2001)在《南昌链霉菌NS3226属间接合转移系统的建立及染色体物理图谱构建的初步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探索了将外源质粒pHZ1358和pSET152通过属间接合转移导入野生型南昌链霉菌NS3226的方法。 将克隆在整合型载体pSET152上的变铅青链霉菌1326的dnd基因簇通过接合转移导入野生型南昌链霉菌NS3226中进行异源表达,观察到接合转移子的DNA获得了在含Fe~(2+)的电泳缓冲液中电泳时降解的表型。将利用pHZ1358构建的基因置换结构(孙宇晖,未发表)导入南昌链霉菌NS3226中进行了基因置换实验,协助完成了南昌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但对另一潜在PKS基因簇的基因置换实验目前还未能完成。 本研究还对南昌链霉菌NS3226染色体的结构进行了探索,初步揭示野生型南昌链霉菌NS3226的染色体为线性DNA分子,末端具有共价结合的末端蛋白,染色体的末端可能处于染色体中最大的两条AseⅠ片段上。 此外,还开展了南昌链霉菌NS3226染色体物理图谱构建的前期研究工作:基本克隆到了南昌链霉菌NS3226染色体上全套的AseⅠ-BamHⅠ片段,以它们为探针从南昌链霉菌NS3226的基因文库中钓到164个阳性克隆,并从中筛选到34个AseⅠ linking cosmids,用BamHⅠ进行初步的酶谱分析,结果表明其中有20个cosmids的BamHⅠ酶谱相互间没有明显的重迭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1-05-24)
陈双雅[5](1999)在《质粒在大肠杆菌和吸水链霉菌井冈5008之间的属间接合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一个链霉菌──大肠杆菌双功能柯斯载体pHZ132建立了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5008(以下简称井冈5008)的属间接合转移系统.将携带pHZ132的大肠杆菌细胞LE392和携带RP4衍生质粒pRK2073的大肠杆菌细胞ED8768与萌发后的井冈5008孢子混合起来进行叁亲本杂交,在接合性质粒RP4转移功能的诱导下,pHZ132即可从大肠杆菌细胞LE392转移到井冈5008孢子中去.所用培养基是利用2CM:LA=4:1(体积比)的混合培养基,井冈5008最佳孢子萌发时间为3.5~4小时.(本文来源于《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9年01期)
鲍锴,胡志浩,周秀芬,周启,邓子新[6](1995)在《一个可在大肠杆菌和链霉菌之间进行属间接合转移的柯斯质粒》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柯斯质粒载体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和分析链霉菌基因簇的方法和技术已有很大发展,已构建了不少链霉菌-大肠杆菌双功能柯斯载体.利用这种载体固然可以把链霉菌的基因文库构建在大肠杆菌中并可方便地进行克隆片段的结构分析,但要通过转化把克隆的大片段DNA 转回到链霉菌中来进行功能分析常常遇到不少障碍,最近发展起来的质粒在大肠杆菌和链霉菌之间进行属间接合转移的方法,则解决了外源DNA导入许多链霉菌菌种的疑难问题,使得DNA的克隆和分析工作能够方便地在大肠杆菌中完成(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1995年15期)
邓子新,周秀芬[7](1994)在《质粒在大肠杆菌和链霉菌FR-008之间的属间接合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tIJ8154是由键枪菌-大肠杆菌双功能穿梭载体pGM160衍生而来的.本文报道这个质粒从携带RP4的大肠杆菌细胞中向革兰氏阳性细菌-链霉菌FR-008中的转移.从两种宿主中分别提取质粒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pIJ8154的结构在两种亲缘关系甚远的宿主中均是稳定的,这种接合转移的方法已经成为向链霉菌FR-008个转移基因的一种手段。(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1994年06期)
属间接合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米尔贝霉素具有广谱、高效的抗寄生虫活性,对宿主不良反应极低,是目前理想的驱虫、杀虫药物。其C5-肟米尔贝霉素的活性更高,并且杀虫谱更广,效果更好。而5-酮基米尔贝霉素由于其C5位酮基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很容易合成5-肟米尔贝素衍生物,是化学合成5-肟米尔贝霉素衍生物的最佳前体,因此研究从米尔贝霉素A3、A4到5-酮基米尔贝霉素A3、A4的生物合成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冰城链霉菌(Streptomyces bingchenggensis)是本实验室发现的一株新的吸水链霉菌菌株,是米尔贝霉素(milbemycin)和冰城霉素(bingchengmycin)的重要产生菌。冰城链霉菌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和高效防治能力。接合转移作为基因转移工具已在多种链霉菌中成功应用,此方法既可以避开胞外核酸酶使DNA免遭降解,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克服宿主对外源DNA的限制性修饰提高转化效率。binF基因(C5-酮基还原酶基因)是在冰城链霉菌中负责编码催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C5位的酮基转化为羟基的还原酶基因,序列较保守。本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binF基因进行失活,从而获得产生C5-酮基米尔贝霉素的生产菌株。以冰城链霉菌226541为研究材料,进行了大肠杆菌-冰城链霉菌属间接合转移系统的实验,尝试了冰城链霉菌中binF基因的中断工作。为了进一步研究binF基因在冰城链霉菌226541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冰城链霉菌的基因组信息,确定binF基因位置及相邻序列,设计引物binF-L1、binF-L2和binF-R1、binF-R2,在冰城链霉菌226541总DNA中扩增binF基因的两翼序列,与pMD19-T Vector连接构建出质粒pBCl130,在两翼中间插入硫链丝菌素抗性基因(tsr)构建出质粒pBC810。然后利用HindⅢ和BamHI酶切两翼,与pKCl139连接构建中断质粒pBC3129,并用PCR和测序比对验证了中断质粒构建的正确性。将binF中断质粒pBC3129转入ET12567(pUZ8002)获得接合转移供体菌ET12567(pUZ8002/pBC3129),通过接合转移导入冰城链霉菌226541中,得到阳性接合子。对接合子进行抗生素稳定性和分子生物学筛选,最终得到binF基因中断菌株。冰城链霉菌226541与大肠杆菌ET12567(pUZ8002/pBC3129)的接合转移体系为:冰城链霉菌226541孢子28℃孵育30mmin,大肠杆菌OD600值为0.2,混合涂布于含有30mM MgCl2的MS培养基上,培养16h覆盖抗生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属间接合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贺祖宏.冰城链霉菌属间接转移体系及南昌霉素中断菌株的构建[D].东北农业大学.2012
[2].刘维娣.冰城链霉菌C5-酮基属间接合转移中断菌株的构建[D].东北农业大学.2012
[3].高峰,王斌,陈太春,汪志军,安德荣.委内瑞拉链霉菌秦岭变种属间接合转移系统的构建及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表达[J].微生物学报.2010
[4].刘隽.南昌链霉菌NS3226属间接合转移系统的建立及染色体物理图谱构建的初步尝试[D].华中农业大学.2001
[5].陈双雅.质粒在大肠杆菌和吸水链霉菌井冈5008之间的属间接合转移[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6].鲍锴,胡志浩,周秀芬,周启,邓子新.一个可在大肠杆菌和链霉菌之间进行属间接合转移的柯斯质粒[J].科学通报.1995
[7].邓子新,周秀芬.质粒在大肠杆菌和链霉菌FR-008之间的属间接合转移[J].遗传.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