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多样性论文_张智,俞丹,刘飞,刘焕章

导读:本文包含了种群多样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样性,种群,法医,雅鲁藏布江,墨脱,西昌,基因。

种群多样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智,俞丹,刘飞,刘焕章[1](2019)在《西昌华吸鳅的微卫星引物筛选及赤水河四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西昌华吸鳅(Sinogastromyzon sichangensis)基因组进行随机测序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微卫星位点,设计可用于PCR扩增的引物,筛选出29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4.5,观测杂合度(H_o)和期望杂合度(H_e)分别为0.620和0.88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59。选取其中多态性较高的20对引物在赤水河及其支流的4个地理种群中进行扩增,分析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化情况。结果表明,赤水镇种群观测杂合度最高(0.669),茅台镇种群观测杂合度最低(0.520);习水河多态信息含量最高(0.868),茅台镇种群多态信息含量最低(0.841)。赤水河干流的几个种群未出现显着分化,而习水河种群与其他3个种群的遗传分化程度较高。AMOVA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群体间遗传变异仅占3.33%,群体内遗传变异占96.67%。种群遗传结构分析表明,赤水河干流整体遗传背景趋于一致,而习水河种群则单独聚为一个亚类群。研究为西昌华吸鳅的资源保护和种群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马清芝,马波,李雷,金星,林小婉[2](2019)在《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和控制区序列分析西藏雅鲁藏布江黄斑褶鮡种群遗传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线粒体DNA(mtDNA)Cyt b基因和D-loop控制区为分子标记,对分布于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以上里龙段和以下墨脱段2个群体的黄斑褶鮡(Pseudecheneis sulcata)共60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获得联合基因有效序列长度为1 893 bp,包括Cyt b基因1 060 bp和D-loop控制区833 bp。结果显示,里龙和墨脱2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值(H_d)均较高(0.701和0.761),核苷酸多样性值(π)均较低(0.001 00和0.001 09);高频率的单倍型Hap1和Hap2为2个群体所共享,推测为祖先单倍型;同时,里龙和墨脱群体分别存在5个和6个特有单倍型,且在2个群体中不共享;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部,群体间呈中度遗传分化水平(F_(st)=0.090 44,P <0.05);中性检验(Tajima's D、Fu'sF_s)和核苷酸不配对(SSD、H_(ir))分析结果揭示,黄斑褶鮡种群曾经历过种群扩张现象。本研究推测,黄斑褶鮡2个群体间的基因流动存在障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海拔落差及水文情势等生态屏障可能是阻碍黄斑褶鮡迁徙和交流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胡蝶,皮之云,张志荣,陈燕祥,邢豫明[3](2019)在《运用18S rDNA克隆文库检测滇池硅藻种群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18S rDNA克隆文库检测滇池硅藻种群的多样性。方法用硅藻18S rDNA特异性引物对滇池6个采集点水样的硅藻进行DNA扩增,构建硅藻18S rDNA克隆文库,随机挑取克隆子进行测序,通过BLAST进行序列比对,分析滇池硅藻种群分布,运用MEGA v7.0.14软件构建滇池水域硅藻18S rDNA系统发育树。结果 240个克隆子测序获得167条硅藻序列,包括冠盘藻属、等片藻属、直链藻属等11个硅藻种属,6个采集点间硅藻种群分布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滇池硅藻种群分布具有一定特征,硅藻18S rDNA序列分析对法医学溺死地点推断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法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张玉峰,胡清,伍玉鹏,丁薪,崔荣飞[4](2019)在《环渤海岛屿蚯蚓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以湖北远盲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核基因28S rDNA、线粒体基因16S rDNA和ND1为分子标记(DNA barcodes),结合岛屿效应与土壤理化环境,对我国辽东、胶东半岛陆栖蚯蚓的优势种—湖北远盲蚓Amynthas hupeiensis的种群遗传变异与进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湖北远盲蚓种群分化程度非常高(Fst=0. 930),几乎无基因流动(Nm=0. 02),结合渤海海峡形成时间,认为生活在原始大陆的湖北远盲蚓的祖先种在全新世的地质变迁中随着胶东与辽东半岛的分离而不断扩散,逐渐形成现有的格局。而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湖北远盲蚓的核苷酸错配曲线均显示为单峰泊松分布,中性检验全部显着(P<0. 05),说明种群在进化过程中,不仅经受了瓶颈效应,而且出现了种群扩张的迹象。此外,研究还发现土壤理化性质与岛屿效应对湖北远盲蚓的种群遗传多样性产生了影响,其中,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含量、岛屿面积与种群遗传多样性相关性显着。(本文来源于《环境生态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彩蝶,李钰琪,屯妮萨·麦提赛伊迪,杨红建,杨开伦[5](2019)在《醋酸棉酚对绵羊瘤胃液中原虫数量和种群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醋酸棉酚对绵羊瘤胃液中原虫数量和种群多样性的影响。选取8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哈萨克羊母羊,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只。试验期内(第1~47天)对照组绵羊饲喂基础饲粮;试验期第1~26天,试验组绵羊在每千克基础饲粮中添加醋酸棉酚361 mg,第27~47天醋酸棉酚添加量增加至722 mg。分别于试验第20、37和47天采集绵羊瘤胃液样品,应用显微镜计数方法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瘤胃液样品中原虫数量和种群多样性。结果显示:1)醋酸棉酚显着降低了第20天瘤胃液中原虫数量(P <0.05),但对第37和47天瘤胃液中原虫数量无显着影响(P>0.05); 2)绵羊瘤胃液原虫样品稀释曲线显示,测序已经覆盖了瘤胃液中绝大部分的原虫; 3)饲喂醋酸棉酚不同天数对瘤胃液中原虫种群alpha多样性无显着影响(P>0.05); 4)主成分分析(PCA)显示,醋酸棉酚对瘤胃液原虫区系结构组成无明显影响; 5)第37天,在属水平上,试验组绵羊瘤胃液头毛属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但瘤胃液中其他原虫属相对丰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变化(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每千克基础饲粮中添加醋酸棉酚361 mg,在第20天时显着降低了绵羊瘤胃液中原虫数量;每千克基础饲粮中醋酸棉酚添加量增加至722 mg,对绵羊瘤胃液原虫数量没有显着影响;醋酸棉酚对绵羊瘤胃液中原虫种群多样性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俞丹,张智,张健,林鹏程,熊淑蓉[6](2019)在《基于Cyt b基因的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江段及察隅河墨脱裂腹鱼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历史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线粒体Cyt b基因为分子标记,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江段及察隅河的墨脱裂腹鱼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历史动态分析。结果显示, 167尾墨脱裂腹鱼样本共检测到21个单倍型,呈现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0.768)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π=0.00167)。基于单倍型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及Network网络关系图表明,所有来自墨脱江段及察隅河的单倍型不能按照地理分布各自聚类,而是相互混杂聚在一起。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_(ST))为–0.014—0.771,其中金珠藏布(JZZB)与其他种群呈现出高度分化(F_(ST):0.372—0.771)。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当JZZB种群为一组,剩余6个种群为一组时,组间遗传差异最大,表明JZZB种群与其他种群具有显着分化。相反,虽然察隅河与墨脱江段的地理距离较远,但是察隅河与墨脱江段其他种群之间(除了JZZB)的F_(ST)为0.093—0.169,仅显示中等分化水平,表明察隅河种群与雅鲁藏布江种群尚有少量的基因交流。中性检验、错配分析及BSP (Bayesian skyline plot)分析显示,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江段及察隅河的墨脱裂腹鱼种群在末次间冰期(0—0.137 Ma)发生过种群扩张现象。(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浩,杨银盆,张慧,陈咏霞[7](2019)在《叁个地理种群的董氏须鳅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历史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采用线粒体DNA Cyt b和D-loop基因分析西辽河、松花江和穆棱河3条水系董氏须鳅(Barbatula toni)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并探讨其种群演变历史。结果表明:3条水系119个董氏须鳅样本共检测出57个单倍型,各群体间不存在共享单倍型; 3个董氏须鳅地理群体均呈现出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805—0.926)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0.00095—0.00458); AMOVA分子方差分析、群体间分化指数(F_(ST))、系统发育树及单倍型网络图均表明3个地理种群已经出现高度分化,群体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79.45%,遗传分化显着(P<0.01)。中性检验和错配分析表明,松花江和穆棱河群体历史上发生了群体快速扩张。参考鳅科鱼类Cyt b基因0.68—0.84%/Ma的进化速率,估算3个地理群体的分歧时间为1.082—0.669 Ma前,松花江和穆棱河群体扩张时间为0.071—0.047 Ma前,推测我国董氏须鳅在中更新世期随冰期迁移至不同避难所,形成各地理群体,并于晚更新世早期经历了群体扩张事件。(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博勋,冯艳丽,刘先宝,蔡吉苗,陆翠梅[8](2019)在《我国热带作物多主棒孢种群多样性及致病力分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一种全球分布的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寄主范围十分广泛。近年来,该病原菌侵染危害多种热带作物,并在局部地区大面积暴发流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翻译延伸因子(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 alpha, EF-1α)、β微管蛋白(β-Tubulin,TUB),对来自橡胶树、木薯、番木瓜和瓜菜等多种热带作物的70株多主棒孢进行种群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利用最大似然法,在相似系数为0.97时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两大遗传类群:类群Ⅰ为国内和一些国外橡胶树的多主棒孢;类群Ⅱ为其他寄主多主棒孢,遗传类群与寄主来源具有显着的相关性。致病力测定表明,多主棒孢种内致病力分化明显,类群Ⅰ的橡胶树多主棒孢仅能侵染橡胶树,不能侵染其他寄主,具有明显的寄主专化性,且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致病力差异不显着。类群Ⅱ的多主棒孢在不同寄主间可以相互侵染,但菌株在致病力和发病症状上存在一定差异,表现出对其原寄主的高度致病力。多基因序列聚类分析与致病力分化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为研究我国热带作物多主棒孢的种群结构、主要致病型以及为多主棒孢病害的发生、流行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杨金宏,孔卫青[9](2019)在《基于COⅠ序列的陕西凹缘菱纹叶蝉种群关系与遗传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陕西省桑园凹缘菱纹叶蝉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分子变异和遗传分化程度,本研究从陕西省7个主要蚕桑产区各选出一个重点县(区),采集凹缘菱纹叶蝉标本,PCR扩增得到其线粒体COⅠ基因核心序列。研究共得到了131条COⅠ基因序列,发现了229个变异位点,15个单倍型。总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65 8,各种群内核苷酸多样性0.010 9~0.120 0,总种群的单倍型为0.807 0,各种群内单倍型的多样性为0.709 1~0.857 1。总群体和各种群的Tajima's D检验结果均不显着,说明陕西桑园凹缘菱纹叶蝉的进化符合中性模型,种群数量较为稳定。分子变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桑园凹缘菱纹叶蝉的种群的固定系数为0.124 37,种群内方差变异组分占总变异的87.56%,遗传分化主要来自于种群内部。这为进一步明晰其种群进化规律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8期)

师瑞瑞,覃金兰,李少斌[10](2019)在《2个不同海拔中国沙棘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分布在同一纬度2个不同海拔(山西省方山县和青海省天峻县)的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inensis)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和分析其种实表型性状,揭示了中国沙棘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及其海拔变异规律。结果表明,2个中国沙棘种群均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相对于高海拔的天峻种群,方山种群果实质量和体积显着较大而种子显着较小;9个表型性状之间均呈现极显着性差异,变异系数范围在5.32%~20.73%,其中果柄长的变异系数最大(20.73%);相关性分析认为不同种群部分表型性状之间呈现显着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种群多样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线粒体DNA(mtDNA)Cyt b基因和D-loop控制区为分子标记,对分布于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以上里龙段和以下墨脱段2个群体的黄斑褶鮡(Pseudecheneis sulcata)共60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获得联合基因有效序列长度为1 893 bp,包括Cyt b基因1 060 bp和D-loop控制区833 bp。结果显示,里龙和墨脱2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值(H_d)均较高(0.701和0.761),核苷酸多样性值(π)均较低(0.001 00和0.001 09);高频率的单倍型Hap1和Hap2为2个群体所共享,推测为祖先单倍型;同时,里龙和墨脱群体分别存在5个和6个特有单倍型,且在2个群体中不共享;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部,群体间呈中度遗传分化水平(F_(st)=0.090 44,P <0.05);中性检验(Tajima's D、Fu'sF_s)和核苷酸不配对(SSD、H_(ir))分析结果揭示,黄斑褶鮡种群曾经历过种群扩张现象。本研究推测,黄斑褶鮡2个群体间的基因流动存在障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海拔落差及水文情势等生态屏障可能是阻碍黄斑褶鮡迁徙和交流的主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群多样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智,俞丹,刘飞,刘焕章.西昌华吸鳅的微卫星引物筛选及赤水河四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19

[2].马清芝,马波,李雷,金星,林小婉.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和控制区序列分析西藏雅鲁藏布江黄斑褶鮡种群遗传多样性[J].动物学杂志.2019

[3].胡蝶,皮之云,张志荣,陈燕祥,邢豫明.运用18SrDNA克隆文库检测滇池硅藻种群多样性[J].法医学杂志.2019

[4].张玉峰,胡清,伍玉鹏,丁薪,崔荣飞.环渤海岛屿蚯蚓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以湖北远盲蚓为例[J].环境生态学.2019

[5].王彩蝶,李钰琪,屯妮萨·麦提赛伊迪,杨红建,杨开伦.醋酸棉酚对绵羊瘤胃液中原虫数量和种群多样性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

[6].俞丹,张智,张健,林鹏程,熊淑蓉.基于Cytb基因的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江段及察隅河墨脱裂腹鱼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历史动态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19

[7].陈浩,杨银盆,张慧,陈咏霞.叁个地理种群的董氏须鳅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历史动态[J].水生生物学报.2019

[8].李博勋,冯艳丽,刘先宝,蔡吉苗,陆翠梅.我国热带作物多主棒孢种群多样性及致病力分化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9

[9].杨金宏,孔卫青.基于COⅠ序列的陕西凹缘菱纹叶蝉种群关系与遗传多样性[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10].师瑞瑞,覃金兰,李少斌.2个不同海拔中国沙棘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本研究中的叁种蝙蝠A,菲菊头蝠;B,...基于遗传距离的亚种群UPGMA聚类图材料分布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工作流程和...两种算法的最佳个体随评价方案数的变...基于RaupandCrick’s指数的聚类图选择算子示意图

标签:;  ;  ;  ;  ;  ;  ;  

种群多样性论文_张智,俞丹,刘飞,刘焕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