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脑血管意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疗法,功能,步态,磁共振。
脑血管意外论文文献综述
黎俊宇,彭康龙,艾青,李咏雪,张涛[1](2019)在《脑血管意外患者在不同认知负荷下步态的改变及平衡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老年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患者和健康老人在两种不同的"步行+认知"双重任务中,步行和认知任务之间的互相影响及双重任务消耗值,探讨两种人群注意力分配的优先规律及步态调整策略。方法:老年CVA患者和健康老人各30例,分别完成平地步行、连续减3、辨音应答和"步行+连续减3"(双重任务A)、"步行+辨音应答"(双重任务B),比较两者在双重任务中步态和认知任务的双重任务消耗值。结果:①在两种不同的双重任务下,CVA组仅步速和跨步长变小(P<0.01),步频未见明显改变(P>0.01),健康组步速、跨步长和步频均变小(P<0.01)。CVA组步速的双重任务消耗值(dual-task cost,DTC)与健康组相近(P>0.05),跨步长DTC则比健康组大(P<0.01)。两组受试在双重任务A中步行的DTC比在双重任务B中的大。②在双重任务下,不管认知负荷如何,两组受试均表现出认知表现准确率下降(P<0.01),组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③在两种双重任务中,两组受试步速DTC较认知任务DTC大(P<0.01)。结论:①CVA患者步态控制比正常老年人更依赖于注意力的参与。认知任务对步行产生注意力抽离现象,认知任务负荷较重这种现象也较明显,而且在CVA患者中表现更为突出。②两组人群在双重任务中所采用的平衡策略不同,CVA组更倾向于通过减小跨步长来减慢速度,而健康组则倾向于通过减慢步频来减慢速度。③在双重任务中,健康老人和CVA老年患者均把注意力优先分配到认知任务上。(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王建[2](2019)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早期康复干预方案应用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中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干预后肌力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伸肌峰力矩(PT)为(80.22±12.81)N·m、屈肌PT为(58.62±10.22)N·m、伸肌总功量(TW)为(905.12±154.13)J、屈肌TW为(798.20±122.16)J、伸肌平均功率(AP)为(28.16±6.13)W、屈肌AP为(21.34±4.46)W、伸肌单次最大作功量(MRTW)为(77.62±18.13)J、屈肌MRTW为(50.13±9.82)J,均高于对照组的(69.42±10.13)N·m、(51.22±9.51)N·m、(815.32±145.61)J、(711.31±114.30)J、(21.06±4.46)W、(17.25±6.20)W、(69.05±16.24)J、(35.62±13.25)J,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的肌力水平具有重要价值,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康复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3期)
卢义梅[3](2019)在《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脑血管意外患者临床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5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管意外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分别给予临床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FMA)、神经功能(NIHSS)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FMA、NIHSS评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1%,高于对照组的72.4%(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血管意外患者给予临床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11期)
陈文良,胡益民,冯冠平[4](2019)在《石墨烯远红外光波房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现代医学理论认为,当血浆中的某些蛋白,尤其是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增高时,可使人体红细胞正负电荷发生改变,致使其互相连结成缗钱状,故名红细胞缗钱状排列。红细胞缗钱状排列等细胞形态改变会导致红细胞的携氧能力下降,在微血管中的变形通过能力下降,血液粘度增加,导致各个重要组织、器官的缺血。红细胞缗钱状排列与人体心脑缺血,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意外的发生密切相关~([1-2])。(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七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4)
秦学元[5](2019)在《探讨64排CT平扫加脑血管造影检查与1.5T超导磁共振平扫加MRA对脑血管意外性病变治疗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64排CT平扫加脑血管造影检查(64排CT+CTA)与1.5T超导磁共振平扫加MRA(MRI+MRA)对脑血管意外性病变(脑出血性病变、脑缺血性病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6682例疑似脑血管意外性病变患者分别予以64排CT+CTA、MRI+MRA进行病情诊断。比较两种检查诊断方案的检出结果。结果 CTA对脑血管主干、分支的显示为100%,其中对大脑动脉5级分支的显示率为95.60%。64排CT+CTA检出860例脑梗塞、350例脑出血;MRI+MRA检出800例脑梗塞、120例脑出血。两种诊断方案的诊断结果相比,64排CT+CTA的检出结果显着优于MRI+MRA,对细小分支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MRA;但是颅脑CT平扫与颅脑MRI平扫对脑出血性病变及脑缺血性病变有各自优势。结论 64排CT平扫加CT脑血管造影检查可作为诊断脑血管意外病变的重要诊断方案,能够迅速、准确地检出脑血管病变情况,比1.5T超导磁共振平扫加MRA的诊断更为准确,而颅脑MRI平扫较CT平扫对脑缺血性病变有其自独特优势,颅脑CT+CTA及颅脑MRI平扫+MRA结合应用对筛查病因筛查和制定治疗方案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9期)
李薇,刘庆春,王丽[6](2019)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中医证候、免疫力的影响。方法:将92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1)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的NIHSS和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和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提高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神经功能和中医证候,提高免疫力。(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樊永磊[7](2019)在《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在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治疗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接受针灸与康复疗法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以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数表法将其简单化分组,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灸与康复疗法联合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4.00%)明显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8.00%)高,P<0.05;两组治疗后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接受针灸与康复疗法联合干预,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疗养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李茂海,胡金燕[8](2019)在《白及粉灌胃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和分析白及粉灌胃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医院就诊的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9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白及粉的灌胃治疗,并分别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显效率76.00%(38/50)和总有效率96.00%(48/50)均明显较高,而无效率4.00%(2/50)则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胃液pH值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头晕、腹痛、皮疹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6.00%(8/50)略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应激性溃疡经白及粉灌胃治疗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29期)
宋丹,李贺楠,孟凡菲[9](2019)在《ICU护理风险管理对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ICU护理风险管理对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期间收入该院ICU治疗的12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回顾分析,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64),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ICU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实施ICU护理风险管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ICU护理风险管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9年28期)
徐辰寒,汤武装[10](2019)在《急性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及相关指标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及相关指标变化。方法 10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早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早期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早期康复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肢体功能改善时间、神经功能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下肢行走功能评分。结果早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早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肢行走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93.56±3.67)分及下肢行走功能评分(29.12±5.5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0.75±3.89)、(22.12±2.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肢体功能改善时间、神经功能改善时间分别为(15.11±1.68)、(18.13±1.26)d,对照组肢体功能改善时间、神经功能改善时间分别为(22.11±1.66)、(26.13±2.2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对急性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早期康复治疗方案,其疗效显着,肢体及神经功能康复时间相对较短,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27期)
脑血管意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干预方案应用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中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干预后肌力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伸肌峰力矩(PT)为(80.22±12.81)N·m、屈肌PT为(58.62±10.22)N·m、伸肌总功量(TW)为(905.12±154.13)J、屈肌TW为(798.20±122.16)J、伸肌平均功率(AP)为(28.16±6.13)W、屈肌AP为(21.34±4.46)W、伸肌单次最大作功量(MRTW)为(77.62±18.13)J、屈肌MRTW为(50.13±9.82)J,均高于对照组的(69.42±10.13)N·m、(51.22±9.51)N·m、(815.32±145.61)J、(711.31±114.30)J、(21.06±4.46)W、(17.25±6.20)W、(69.05±16.24)J、(35.62±13.25)J,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的肌力水平具有重要价值,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康复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脑血管意外论文参考文献
[1].黎俊宇,彭康龙,艾青,李咏雪,张涛.脑血管意外患者在不同认知负荷下步态的改变及平衡策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
[2].王建.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
[3].卢义梅.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分析[J].名医.2019
[4].陈文良,胡益民,冯冠平.石墨烯远红外光波房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的试验研究[C].全国第十七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2019
[5].秦学元.探讨64排CT平扫加脑血管造影检查与1.5T超导磁共振平扫加MRA对脑血管意外性病变治疗的对比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6].李薇,刘庆春,王丽.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9
[7].樊永磊.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在老年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9
[8].李茂海,胡金燕.白及粉灌胃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9
[9].宋丹,李贺楠,孟凡菲.ICU护理风险管理对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9
[10].徐辰寒,汤武装.急性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及相关指标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