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当代中国政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国政府,政府,财政,政治,当代,模式,关系。
当代中国政府论文文献综述
刘昕诺[1](2019)在《浅析当代中国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18期)
杨琳[2](2019)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的“力量”分析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政府过程理论为基础,对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的主要阶段进行"力量"分析,阐释其中意见表达与综合、决策、政策执行叁大阶段的现实"力量"格局与运作方式,展现当代中国政府运作过程的现实状况。(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12期)
赵学兵[3](2019)在《官员晋升与税收分成: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激励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政府激励机制是当代中国政治过程中最重要的机制之一,是保证国家公共权力真正发挥公共效用的制度安排,是构成当代中国国家治理逻辑的关键因素。本文的核心任务是以当代中国政府间关系为研究视角,以激励理论和政府间关系理论为理论资源,揭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进行激励的逻辑特征和历史变迁,分析地方政府激励机制的实现方式与现实效用,探究地方政府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本文研究认为,当代中国的地方政府治理面临叁个难题:一是由于缺乏源自于民意的直接选举压力和横向的监督压力,地方官员和地方政府面临治理动力不足的问题。二是官僚科层制中存在官僚自主性的倾向,导致地方政府的自利性和地方利益的固化,影响中央和国家整体的治理目标。叁是由于中央与地方关系呈现出委托代理式结构,使得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目标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需要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促进地方政府的治理效率,实现中央政府所设定的目标任务。本文研究认为,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是在“集权-分权-竞争”的治理结构下的政治激励机制和财政激励机制构成的。当代中国的政府间关系是一种“集权-分权-竞争”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在纵向的政府间关系中,中央政府与地方之间既存在政治上的集权因素,也存在财政和行政上的分权因素;另一方面,在横向的政府间关系中,地方政府间存在竞争因素。在“集权-分权-竞争”国家治理结构下,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政治激励机制,二是财政激励机制。政治激励机制的制度条件有叁个:一是中央自上而下、下管一级的干部管理制度;二是以属地管理和行政发包为特征的行政分权;叁是以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和竞争性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为核心的同级政府间的竞争。在这样的制度条件下,关心仕途的同级地方主政官员,围绕中央政府所设定的指标展开以政治晋升为主要的目的竞争行为。这种激励机制将地方政府官员的个人利益与中央政府的政策偏好统一起来,促进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中央政策目标的实现。财政激励机制的制度条件主要有:一是以财政分权为目的财政体制改革;二是以财政适度集权为目的的税收体制调整;叁是地方政府围绕财政收入展开的税源竞争。在这样的制度条件下,积极创造税源,推动经济发展的以扩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以积极的表现争取更多的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成为激励地方政府的主要动力。本文研究认为,尽管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产生了积极效用,但仍然存在激励失衡和激励扭曲的问题。地方政府激励机制有力的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有效地保证了中央政府的意志和政策贯彻实施和国家治理目标的实现。但是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是一把双刃剑,政治锦标赛的强激励本身也内生出一系列问题。政治竞争的零和博弈的特性导致区域间恶性经济竞争,催生出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影响了地区之间经济融合和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转,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负作用。由于晋升锦标赛模式是一种标尺竞争,地方政府官员在面对多维度、多任务的治理任务时,往往只关心可测度的经济绩效,而忽略了许多长期的治理目标和影响,造成了教育、医疗等公共支出不足、环境污染长期无法得到有效治理等问题。面对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产生的问题,应当积极探索改进和完善激励措施。首先,应当建立多元化的考评机制。地方官员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当接受民众的评价,最终的评价结果应该公示,或进行跨部门间的排名评比。评价结果的公示和排名可以变成“倒逼”地方政府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效率的强大力量。其次,应当引入横向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利用人大和政协等体制内已有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对地方政府的绩效进行评价,并在官员的晋升和任免中发挥一定作用。最后,应当完善地方政府的考核评价体系,增加教育、医疗、民政服务和环境治理等指标的权重,实现地方政府激励与约束的平衡。(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吴常柏[4](2019)在《案例教学法在《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教学中,作用价值极为突出,既可以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也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短板,更是落实和拓展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目前《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案例教学现状分析,深入地研判了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适用的实效性。(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21期)
张伟军[5](2019)在《当代中国农村治理模式的演进逻辑——基于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当代中国农村治理模式的变革,其内在蕴含着较为清晰的演进逻辑与发展路径。农村治理模式演进的关键变量,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农村治理模式改革,重构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政社一体的乡村治理模式,构建了以政社分工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农村治理模式。新世纪之后的农村税费改革,以政建社与政社共治的农村治理新模式取代政社对立的二元治理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反腐败向基层延伸和精准扶贫攻坚为中心,农村治理模式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构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现代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来源于《宁夏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袁超[6](2018)在《政府行为变化的财政逻辑——兼评《以利为利》与《当代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应该从何理解政府行为的变化?当代中国政府行为的变化又存在怎样的特征与规律?周飞舟与谭明智基于财政社会学的研究路径,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政府行为变化的财政逻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与地方关系、地方政府"公司化"、"土地-财政-金融"城市发展模式等都可以通过财政体制来解释,它们都是一系列政府间财政关系变化的结果。本文主要围绕书中提出的若干中心问题、重要关系机制及其可能的拓展空间进行讨论。(本文来源于《公共管理评论》期刊2018年03期)
黄晓春,嵇欣[7](2018)在《当代中国政府治理模式转型的深层挑战——一个组织学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中国政府正处于治理模式改革的关键期,其实质是逐步从传统的行政发包制向现代科层制运作模式转型。由于这两种治理模式在行政权配置、激励机制以及内部控制叁个维度上存在着兼容难题,因此以渐进式改革战术自下而上推动两种治理模式间的平稳过渡面临许多深层挑战。以S市近年来基层政府改革案例为据可以看到,经济职能上收后的基层政府灵活性不足、激励模式转型后基层政府活力不足、内部控制中的制度"空转"等问题逐渐呈现。基层政府科层化改革努力所遇到的非预期约束正是基层政府的科层化治理改革与上级政府行政发包制运行逻辑之间难以兼容的反映。理论演绎和基于案例的分析表明:当前深入推动中国政府治理模式转型必须形成一种上下联动的系统改革战略。(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翟石磊[8](2016)在《当代中国政府“西方观”话语的变迁——基于中央政府历年报告文本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方主义”文化话语下的“西方”渗透着西方主义的支配性与霸权思维。但是在中国政治语篇分析中,“西方”却经历了作为“革命”的对象、“合作与对话”的对象以及日渐“平等的他者”等叁个阶段。中国政治话语中的“西方”是对文化研究领域中的“西方”的解构,也正是通过这样的解构而不断建构一个政治话语场域的“革命的东方”“发展的东方”以及“大国东方”。这类话语逐渐摆脱了“东方主义”对“我者”与“他者”二元对立关系的框定,进而实现了不同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的国家话语之间的对话与融合,也符合中国作为一个从世界体系的“边缘”向“半边缘”,并逐渐进入世界体系“核心区域”的历史发展进程。同时,中国政治话语视域下的“西方”形象的嬗变恰恰印证了中国世界观与自我中国观认知的发展;中国的“世界观”话语也逐渐走出“冲突与对抗”的二元体系,走出了具有排外倾向的“本质主义”话语,进而塑造了中国特色的“批判性世界主义话语”。(本文来源于《当代中国话语研究》期刊2016年00期)
曹堂哲[9](2018)在《当代中国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进展研究——兼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治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国家战略和治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全新的发展观和发展理念。2012—2017年间,我国政府通过不断的制度鼎新、作风革新、行为创新,从十个方面推动了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进展。这十个方面是:市场决定的政府、协作整合的政府、行权明晰的政府、结构合理的政府、结果导向的政府、依法行政的政府、清正廉洁的政府、诚信透明的政府、服务基层的政府、活力激发的政府。中国在实现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的道路上,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理论逻辑和话语体系。(本文来源于《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高小梅,张彦彦[10](2018)在《当代中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文献梳理,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指出协调地方政府间竞合关系,防止恶性竞争,促进地方政府合作,成为地方政府应对共同问题的理性选择。(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8年07期)
当代中国政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政府过程理论为基础,对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的主要阶段进行"力量"分析,阐释其中意见表达与综合、决策、政策执行叁大阶段的现实"力量"格局与运作方式,展现当代中国政府运作过程的现实状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当代中国政府论文参考文献
[1].刘昕诺.浅析当代中国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J].山西青年.2019
[2].杨琳.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的“力量”分析与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3].赵学兵.官员晋升与税收分成: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激励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吴常柏.案例教学法在《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
[5].张伟军.当代中国农村治理模式的演进逻辑——基于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分析[J].宁夏党校学报.2019
[6].袁超.政府行为变化的财政逻辑——兼评《以利为利》与《当代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J].公共管理评论.2018
[7].黄晓春,嵇欣.当代中国政府治理模式转型的深层挑战——一个组织学视角的分析[J].社会科学.2018
[8].翟石磊.当代中国政府“西方观”话语的变迁——基于中央政府历年报告文本的研究[J].当代中国话语研究.2016
[9].曹堂哲.当代中国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进展研究——兼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治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8
[10].高小梅,张彦彦.当代中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研究述评[J].智富时代.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