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利用格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地利用,格局,景观,巴南区,库车县,驱动力,遥感。
土地利用格局论文文献综述
于涛,包安明,刘铁,郭浩,郑国雄[1](2019)在《不同等级道路对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不同等级道路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的作用过程与机制,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选取1976年玛纳斯河流域不同等级道路为研究对象,基于1976年和2015年两期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利用缓冲区分析方法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以及景观指数,分析近40年间各等级道路缓冲区及缓冲区梯度上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近40年来玛纳斯河流域各等级道路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显着且存在梯度效应,即距离道路越远,受各等级道路的扰动就越小;(2)各等级道路对周边整体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与专用道路>县道与乡道;(3)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与专用道路、县道与乡道分别对其缓冲区范围内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最大;(4)近40年来各等级道路不同缓冲区范围内景观破碎度和异质性均有所增加,而景观蔓延度却有所降低;(5)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与专用道路、县道与乡道分别对其两侧3600 m、600 m和300 m范围内景观的切割作用最为强烈,且距离道路越远景观形状受道路的干扰越小,景观形状越趋于规整。(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杜可心[2](2019)在《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格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振兴带来的城镇化的发展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动会使生态服务系统供需发生变化。研究生态服务供需关系及其空间量化,有利于识别土地利用变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助于实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本文介绍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的具体步骤,并探索此研究方法的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9年33期)
陈凌伟[3](2019)在《曹妃甸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工矿用地与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土地利用矛盾。文章对唐山市曹妃甸区2013年和2018年Landsat8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结合迭加分析、统计分析,从数量、时间和空间等方面分析空间格局变化,同时探究土地变化驱动力,得出以下结论:(1)整体看曹妃甸区土地利用多样性不足、部分空间土地利用单一,集中化程度高;(2)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曹妃甸新城叁大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剧烈转变;(3)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提高、人口增长、政策制度变化是影响曹妃甸区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31期)
王景帆[4](2019)在《旅游业驱动下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研究——以贵州梵净山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合使用遥感卫星图的数据以及Arcgis10.6软件,对梵净山全域旅游发展较为成熟的山门、寨沙侗寨、桃花源村及云舍村进行土地利用格局研究。研究发现,山门及寨沙侗寨区域的旅游开发因申遗受限,而接受这一溢出效应的桃花源村及云舍村也在各自的建设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未来,更深入的土地利用格局研究当加入实地调研和模拟预测的内容。(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期刊2019年11期)
杨晓红,张双双,汪鑫[5](2019)在《基于地理国情数据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安徽省地理国情数据,结合相关统计资料,利用Arc GIS10.3软件属性列表中的统计工具,获取2015年、2016年和2017年8种景观类型的相关国情数据,再用FRAGSTATS4.2软件计算出各个年份的景观格局指数,从而分析研究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现状。结果表明,2015~2017年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及水域景观类型面积呈减少趋势,园地、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景观类型均呈现增长趋势。景观斑块数目增加,景观的破碎程度增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逐渐微增,宿松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明显。宿松县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生态风险综合指数分别为0.100 6、0.101 7和0.102 1,虽处于极低生态风险等级,但呈现增加态势,景观生态安全的压力增大。(本文来源于《地理空间信息》期刊2019年10期)
魏颖,郑勇,张强,卿玉玲,刘宗学[6](2019)在《复杂地形约束下西昌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昌市为研究区,基于DEM及遥感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在GIS软件的支持下采用空间技术对提取的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坡向、地形位)与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迭加处理,得到了4种地形因子影响下不同土地利用的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西昌市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占总面积的50.51%,草地、耕地、水田、建设用地面积接近,水体和其他用地类型所占比例较小;(2)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高程、坡度、地形位分级上呈现出阶梯变化规律;阳坡、半阳坡土地利用程度高于阴坡、半阴坡,水体不受坡向影响;(3)西昌市土地利用类型受地形因素较严格限制,当前没有出现因强烈的人为扰动及地质灾害等导致的极端大规模分布情况。(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李恒凯,李芹,王秀丽[7](2019)在《基于QuickBird影像的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型稀土开采导致的土地毁损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精细研究稀土矿区土地毁损及恢复状况,并从矿点尺度分析稀土开采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岭北稀土矿区2005年、2009年和2013年的QuickBird影像为数据源,在现场调查基础上,根据矿区特点,划分土地利用类型及构建解译标志,获取精准土地利用信息并进行变化分析。针对矿区特点,选取相应的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指数,分析稀土矿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稀土开采模式对矿区及矿点土地利用有较大影响,变化最大的为沉淀池、尾砂地、复垦植被和植被四种地类。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类整体斑块密度趋于均匀,景观趋于丰富和复杂化。该研究结果为稀土矿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19年05期)
赵芳,张永福,欧阳雪,翟培[8](2019)在《土地利用景观生态格局变化及驱动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库车县2009和2016年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数据源,运用ArcGIS 10.2、ENVI 5.1和Fragstats 4软件,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景观指数分析了库车县2009—2016年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特征,并选取政策、人口和社会经济指标综合分析引起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库车县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整体呈稳定变化状态,生态环境呈现优良状态;国家和地区政策因素、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实力大幅提升,都对库车县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有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对某一地区阶段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特征及引起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冯业华[9](2019)在《基于GIS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的巴南区土地利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是通过比较景观斑块的不同特征及其方式,如景观结构特征研究的变化和空间形态之间关系的变化,为景观的合理管理提供依据。本文利用RS和GIS技术,在重庆市巴南地区获得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图。本文的目的是为了优化巴南城市未来的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帮助巴南区提供更准确、更合理的数据基础。(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31期)
辛蕊[10](2019)在《基于CLUE-S模型的哈尔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格局模拟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哈尔滨地区作为黑龙江省的核心区域,模拟其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可以在宏观尺度上把握各种土地类型的变化过程,有利于把握驱动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可以对农业发展、城市扩张等进行合理规划,对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在数理统计技术和GIS技术支持下,以Landsat TM5数据为数据源,利用CLUE-S模型以2005年哈尔滨地区土地利用数据为基年,模拟了2010年哈尔滨地区土地利用格局。与2010年哈尔滨地区实际土地利用数据相对比,模拟准确率为82.13%, Kappa系数为76.17%,说明此模型对哈尔滨地区2010年土地利用的模拟比较成功。在此基础上,利用CLUE-S模型对哈尔滨地区2025年土地利用变化格局进行模拟。与最初基年数据相比,面积减少最多的地类为耕地和草地;面积增加最多的地类为建设用地。耕地面积减少最多地区为林地边缘和建设用地周围;山区河谷地带草地减少较多,多退为林地或被耕地侵占;水域面积减少多为被耕地侵占,主要表现为坝外地种植农作物。湿地减少多为被耕地侵占;林地增加多为退耕还林较多;建设用地增加多为侵占耕地。最后,基于模拟结果,对哈尔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农业展望》期刊2019年09期)
土地利用格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乡村振兴带来的城镇化的发展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动会使生态服务系统供需发生变化。研究生态服务供需关系及其空间量化,有利于识别土地利用变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助于实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本文介绍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的具体步骤,并探索此研究方法的不足之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利用格局论文参考文献
[1].于涛,包安明,刘铁,郭浩,郑国雄.不同等级道路对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9
[2].杜可心.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格局研究[J].居舍.2019
[3].陈凌伟.曹妃甸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动态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
[4].王景帆.旅游业驱动下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研究——以贵州梵净山为例[J].当代旅游.2019
[5].杨晓红,张双双,汪鑫.基于地理国情数据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J].地理空间信息.2019
[6].魏颖,郑勇,张强,卿玉玲,刘宗学.复杂地形约束下西昌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J].四川林业科技.2019
[7].李恒凯,李芹,王秀丽.基于QuickBird影像的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分析[J].稀土.2019
[8].赵芳,张永福,欧阳雪,翟培.土地利用景观生态格局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
[9].冯业华.基于GIS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的巴南区土地利用分析[J].价值工程.2019
[10].辛蕊.基于CLUE-S模型的哈尔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格局模拟与展望[J].农业展望.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