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韩故城论文_樊温泉

导读:本文包含了郑韩故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故城,遗址,兵器,河南省,锈蚀,墓葬,铁质。

郑韩故城论文文献综述

樊温泉[1](2019)在《郑韩故城近年来重要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近年来对郑韩故城最新考古发掘材料的梳理,针对东周时期郑韩故城的城市布局、城墙结构、功能分区、丧葬习俗等进行分析,以期探讨春秋战国时期郑、韩两国的经济生活、生业模式、埋葬制度等社会现象。(本文来源于《华夏考古》期刊2019年04期)

陈涵[2](2019)在《新郑市郑韩故城后端湾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叁五”将是我国文化产业空前发展的时期,各区域间的联动发展也将有力推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为当代留下了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河南作为“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的核心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遗址,这为我省遗址博物馆事业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要求博物馆具备更丰富多彩的展示形式与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博物馆作为社会文明发展的载体,国家和公众越来越重视遗址博物馆的设计。本文通过挖掘地域元素与遗址文化内涵,探索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实现城市文化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共同发展。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以遗址博物馆的研究背景、目的以及意义进行简要概述,总结罗列国内外文献现状,为遗址博物馆的设计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第一章节阐述了遗址博物馆的相关概念,阐明研究对象及范围;通过研究和比较东西方遗址保护方式的差异,寻求适合该项目的设计方法;第二章节通过对生态博物馆和博物馆建筑“场所精神”内涵的研究分析,制定出遗址保护规划策略,探索遗址博物馆空间组合方式与设计语言;文章的第叁章节总结了实地调研的情况,挖掘郑韩故城后端湾深厚的文化魅力,为遗址博物馆设计工作注入灵魂;文章的第四部分综合生态博物馆、场所精神、可持续发展和“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等思想应用于郑韩故城后端湾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中,结合遗址生态环境特点,探寻能够协调遗址、遗址环境和社区居民叁者之间关系的设计方法,为后续遗址博物馆的设计提供可借鉴之处。(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陈博[3](2019)在《郑韩故城中行遗址马坑性质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关研究通常认为中行遗址发现的马坑与青铜礼、乐器坑均属于祭祀坑性质。虽然先秦时期的祭祀活动中确实用马为牺牲,但通过对中行遗址45座马坑以及所埋马匹的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既与东周遗址所见祭祀用牲遗迹有明显不同,也与先秦文献记载的祭祀用牲制度存在矛盾,应当并非祭祀活动遗迹。中行遗址马匹年龄与性别构成与近代人工蓄养马群相似,牡马牝马分开掩埋及每坑埋放二马或四马等现象又可能与先秦时期的养马制度有关。据此种种迹象推测,中行马坑中的马匹可能来自郑国公室所蓄养的一个较为完整的种马群,又因为某次偶发事件而在较短时间内被全体杀埋。(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期刊2019年04期)

崔敏敏,谢利军,韦峰[4](2019)在《基于GIS和历史地图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郑韩故城与新郑城市发展关系研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郑韩故城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市,双洎河与黄水河交汇处,新郑城市的发展变化一直与郑韩故城的保护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新郑历史文献、古地图以及相关规划文件等资料的分析,运用GIS技术对相关图纸进行数字化处理,提取城市的建成区边界,建立空间数据库,研究并总结郑韩故城与新郑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及新郑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以前,郑韩故城对城市的发展几乎没有影响;2)1979-2000年,新郑处于稳步发展阶段,郑韩故城对城市发展具有束缚作用;3)2001年至今,新郑城市经历了黄金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郑韩故城对城市发展有促进作用;4)河流水系等自然因素对新郑的城市发展阻碍与促进并存;5)郑州及航空港的吸力对新郑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6)城市交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新郑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9年04期)

卢天佑[5](2019)在《郑韩故城遗址粉土的非饱和剪切力学特性及微观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原地区土遗址多为粉土夯筑,但粉土常处于非饱和状态,水敏感性极强,其强度的劣化效应常导致土遗址出现裂隙、坍塌等病害,故对不同含水率下粉土的力学特性及微观演化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论文以郑州遗址粉土为研究对象,并以加水法和烘干法制样后,通过直接剪切试验、常含水率叁轴剪切试验及扫描电镜试验,以宏微观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粉土在不同含水率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及微观演化机制,分析了宏观非饱和力学特性与微观结构间的辩证关系,为遗址粉土的夯补及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以加水法及烘干法分别配制不同含水率试样,通过直剪试验研究了单一剪切面上遗址粉土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试样剪切强度及抗剪强度指标的变化规律在加水法和烘干法条件下差异较大。(2)常含水率叁轴剪切试验研究了土体在多角度受力的复杂应力状态下土体的破坏形态及力学特性等。结果发现,在不同含水率下粉土试样破坏形态差异较大,加水法下包含单一局部剪切破坏、单一剪切面破坏及鼓胀破坏,而烘干法下包括劈裂破坏、单一局部剪切破坏、单一剪切面破坏、“X”交叉型剪切破坏、多条平行剪切破坏及鼓胀破坏。叁轴剪切试验与直接剪切试验加水法下所得强度及其参数随含水率变化规律差别较大。相同的含水率配制方式所得试验规律不同,看似之间存在矛盾,实际更好的说明在单一剪切应力状态与复杂剪切应力状态下粉土不同的剪切特性。(3)通过Image-Pro Plus(IPP)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分析可知,加水法下孔隙平均等效直径及孔隙度随含水率的增加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抗剪强度变化趋势与其变化规律呈负相关。烘干法下孔隙平均等效直径及孔隙度随含水率的增加呈较为均匀的增大趋势;孔隙定向频率分布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低含水率下孔隙角度分布较为均匀,高含水率时孔隙角度分布则呈现出优势区间的特点。由此可见,水的含量对孔隙大小、分布及形态有显着影响,孔隙的变化进而导致土体宏观力学特性的变化。(4)加水法与烘干法两种制样方法所制土样的强度变化规律差异较大。制样方法所导致试样中孔隙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引起试样中颗粒与颗粒间引力的变化,从而使试样在结构上发生改变,导致土体强度变化规律不同。叁轴剪切试验与直接剪切试验加水法下所得强度及其参数随含水率变化规律差别较大,可推测土样中水的赋存状态及含量对其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原工学院》期刊2019-04-01)

卢江良,王源源[6](2019)在《铭刻了遥远记忆的郑韩故城遗址》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和韩国先后在今天的河南省新郑市建立都城,存续539年。如今,在新郑市双洎河与黄水河汇流处,依然横亘着一座连绵起伏、蔚为壮观的古城城垣,它就是国务院于1961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01年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郑韩故城。(本文来源于《科学24小时》期刊2019年02期)

王淡春,罗武干,蔡全法,宋国定,王昌燧[7](2018)在《郑韩故城出土战国晚期铁器腐蚀产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郑韩故城遗址出土战国晚期铁器的锈蚀产物类型,采用X射线衍射和金相显微观察等现代科技手段,对郑韩故城遗址内仓城铸铁遗址出土的13件样品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分析比较样品间的锈蚀程度,发现铁质文物的锈蚀机理复杂,成分多样;一些锈蚀产物中出现明显的分层,锈蚀不均;部分铁器中还存在着活性锈蚀物,其保存状态与金相组织有着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崎川隆[8](2018)在《郑韩故城出土“戈铭石模”及其相关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中原古代文明之光》收录一件如图一所示叫作"戈铭石模"的考古遗物~①。据图版说明可知,此石模早在1983年河南新郑郑韩故城出土,但其图像和铭文后来一直未见公布,在此书中首次公开发表。在考古学、先秦史、古文字学的等相关领域研究中也基本未见这件资料基本情况的介绍或者铭文的释读和分析~②。鉴于此,本文拟对这件新近公布的出土文字材料进行释读,并对其史料价值和可研究性进行初步探讨,以便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古文字研究》期刊2018年00期)

万军卫[9](2018)在《郑韩故城城市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郑韩故城是东周时期一座十分重要的列国都城,位于今新郑市双洎河与黄水河交汇地带。20世纪20年代起,郑韩故城陆续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工作,学界已在城市布局、防御体系、手工业、墓葬等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基于郑韩故城现有考古资料及相关文献史料,从考古学及城市形态学视角对郑韩故城始建年代、城市形态演变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与东周列国其它都城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观点如下:第一,根据相关文献史料记载,对西周晚期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分析,认为该时期政治重心开始向中原地区东移,郑人的东迁亦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通过对郑国早期历史文献的考证,笔者认为传统文献所记载的郑桓公死于幽王之难是一种曲解观点。历史事实应该是郑桓公在西周末年率领郑人东迁至郐国境内并发展势力,灭掉郐国以后在今天新郑地区建立根据地,这一时期即是郑韩故城正式成为郑国都邑之前的前都邑阶段。第二,对郑韩故城现有考古资料中军事防御体系、城门及道路、礼制遗存、手工业遗存及墓葬等五种城市形态要素进行综述,各要素对郑韩故城城市形态的形成具有不同的意义。第叁,综合郑韩故城五种城市形态要素的变化,认为郑韩故城城市形态的演变可以分为叁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都邑阶段,其起始时间大致与郑桓公克郐年代相当,该阶段年代下限为郑武公正式成为东方诸侯时期。第二阶段为都邑初建阶段,该阶段始于郑武公时期,大约结束于文公时期,该阶段的郑韩故城正式成为列国都邑,城市空间在原有聚落的基础上向北向西极速扩张。第叁阶段为空间演进阶段,该阶段大约始于郑文公所在的春秋中期,结束于秦灭韩所处的战国晚期。这一阶段郑韩故城由单一城垣形态向西城东郭的形态发生转变。第四,通过将郑韩故城与东周列国都城进行比较研究,认为郑韩故城西城东郭的形态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其特殊性在于郑韩故城由聚落演变而成为单重城垣的都邑,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和列国的不断纷争,郑韩故城又演变成为不规则的牛角城。通过对东周列国的比较研究,认为该时期列国都城对河流等自然因素依赖性非常强,大区域交通因素也对城市择址有一定影响。除此之外,列国都城在东周时期普遍经历了从单重城垣形态向城郭形态演变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樊温泉,余洁,马俊才[10](2018)在《郑韩故城考古取得重要收获》一文中研究指出郑韩故城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城关附近的双洎河(古洧水)与黄水河(古溱水)交汇处。修建于战国时期的隔城墙,将故城分为东西两城。西城为宫城,主要为政治中心,宫殿区和大多贵族府邸都在西城集中分布;东城面积较大,是为郭城,是当时的经济中心,分布着郑国贵族墓葬区、手工(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8-04-06)

郑韩故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十叁五”将是我国文化产业空前发展的时期,各区域间的联动发展也将有力推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为当代留下了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河南作为“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的核心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遗址,这为我省遗址博物馆事业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要求博物馆具备更丰富多彩的展示形式与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博物馆作为社会文明发展的载体,国家和公众越来越重视遗址博物馆的设计。本文通过挖掘地域元素与遗址文化内涵,探索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实现城市文化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共同发展。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以遗址博物馆的研究背景、目的以及意义进行简要概述,总结罗列国内外文献现状,为遗址博物馆的设计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第一章节阐述了遗址博物馆的相关概念,阐明研究对象及范围;通过研究和比较东西方遗址保护方式的差异,寻求适合该项目的设计方法;第二章节通过对生态博物馆和博物馆建筑“场所精神”内涵的研究分析,制定出遗址保护规划策略,探索遗址博物馆空间组合方式与设计语言;文章的第叁章节总结了实地调研的情况,挖掘郑韩故城后端湾深厚的文化魅力,为遗址博物馆设计工作注入灵魂;文章的第四部分综合生态博物馆、场所精神、可持续发展和“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等思想应用于郑韩故城后端湾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中,结合遗址生态环境特点,探寻能够协调遗址、遗址环境和社区居民叁者之间关系的设计方法,为后续遗址博物馆的设计提供可借鉴之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郑韩故城论文参考文献

[1].樊温泉.郑韩故城近年来重要的考古发现与研究[J].华夏考古.2019

[2].陈涵.新郑市郑韩故城后端湾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D].河南大学.2019

[3].陈博.郑韩故城中行遗址马坑性质刍议[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

[4].崔敏敏,谢利军,韦峰.基于GIS和历史地图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郑韩故城与新郑城市发展关系研究为例[J].中外建筑.2019

[5].卢天佑.郑韩故城遗址粉土的非饱和剪切力学特性及微观机制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9

[6].卢江良,王源源.铭刻了遥远记忆的郑韩故城遗址[J].科学24小时.2019

[7].王淡春,罗武干,蔡全法,宋国定,王昌燧.郑韩故城出土战国晚期铁器腐蚀产物分析[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8

[8].崎川隆.郑韩故城出土“戈铭石模”及其相关问题探讨[J].古文字研究.2018

[9].万军卫.郑韩故城城市形态研究[D].河南大学.2018

[10].樊温泉,余洁,马俊才.郑韩故城考古取得重要收获[N].中国文物报.2018

论文知识图

郑韩故城-郑韩故城春秋时期郑韩故城南部地区城址...郑韩故城-郑 韩 故 城郑韩故城平面图郑韩故城韩国遗存分布平面图郑韩故城都邑初建阶段遗存分布...

标签:;  ;  ;  ;  ;  ;  ;  

郑韩故城论文_樊温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