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神女形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情”的内涵,形象演变,礼制社会
神女形象论文文献综述
肖琛婵,李鸣镝[1](2018)在《论《文选》情类赋中“情”的问题及神女形象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文选》情类赋中一共入选四篇,本文从入选的四篇赋内容和主题出发,试着探讨"情"类的内涵。按照"情"类的定义和内涵,认为这四篇赋是一个前后联系紧密的整体,表现出神女由母系氏族进入到父系氏族的过程,随着神女形象的演变,象征着礼制社会的逐步形成和建立。(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36期)
郭佳[2](2018)在《浅析宋玉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登徒子好色赋》、《神女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宋玉,又名子渊,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楚国重要辞赋作家。宋玉师承屈原,是屈原辞赋艺术的直接继承者,后人称二人为"屈宋",宋玉的文学成就可见一斑。在宋玉的作品中,物象描绘细腻工整,情感抒发自然贴切,最出彩的是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本论文从宋玉的两篇名篇《登徒子好色赋》、《神女赋》出发,简单分析宋玉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30期)
卢青[3](2018)在《天使、妖妇与神女——浅析《佛罗伦萨的神女》中的女性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佛罗伦萨的神女》出版于2008年,于2017年底经过翻译在我国国内正式出版,是一部以东西方文化对比以及跨民族、跨宗教、爱情为主题的历史小说,值得思索探讨的视角很多,如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等。笔者且不谈历史、文化、民族、宗教,单从作者所塑造的具有颠覆性生命力的女性形象这一维度对小说进行分析。书中女性人物众多,笔者在此仅择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叁类女性形象——即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合着的《阁楼上的疯女(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8年11期)
杨昕[4](2018)在《精神分析视角下的高唐神女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唐神女,亦称巫山神女,是楚国辞赋家宋玉在《高唐赋》、《神女赋》中创作的文学形象,亦是我国文学传统中极为重要的、产出性极强的文学主题。考虑到高唐神女在传统研究方面的成果较为丰富,本文试将精神分析学说引入对高唐神女的研究,在心理学的背景下对其做出解读。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概述,这一部分对高唐神女形象的前人研究成果、高唐神女和精神分析学的定义,以及二者间沟通的可能性做出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从创作主体的角度入手,探析作者的创作心理,找出高唐神女之所以诞生的根源。第叁、四部分为全文的主体,分别从内容、形式两个角度出发,第叁部分运用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了高唐神女多面性的人物形象,对其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的表现形式以及叁者间的角力与统一做出探究。第四部分为高唐神女形象的塑造方式研究,分析象征方法、梦的书写,以及对话结构分别从叁个维度对高唐神女形象进行的塑造。第五部分为高唐神女形象的意义,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推断出高唐神女在多面性人物形象的展示上有所成就,并对主流意识做出了一次大胆反叛。论文的最后一章为总结、收束部分,利用新思潮来解读中国传统文学,有其利处也有其弊端,需要我们客观看待。(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马海洋[5](2017)在《“女神”与“神女”——扶桑与黄得云形象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长久以来,女性一直是文学史上被着重描写的群体之一,父权社会的桎梏使她们常与弱势,渺小等词联系在一起,在外界的形成微小的刻板印象。而女性的生命史常常与国家,城市,民族的衰亡结合起来,带有普遍的隐喻意义,扶桑和黄得云既是带有极大历史隐喻色彩的人物。前者出自着名华文文学作家严歌苓的名作《扶桑》,后者则是出自搅动台湾文坛的着名现代派作家施叔青的《香港叁部曲》,两个人人物同曾为良家女子,被拐卖后成为异国与他乡的娼妓,(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08期)
张洁宇[6](2016)在《巫山神女文学形象由来及其与后世两大神话之渊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巫山神女的文学形象历来多认为出自于宋玉《高唐赋》与《神女赋》。然考察历代归属,发现这一形象是在《山海经》中的帝女"女尸"与《九歌·山鬼》中的"山鬼"两大原型基础之上塑造而成的,到宋玉时才得以定型。同时,这一形象经过长期的演变,不仅以精魂为草的幻化开启了后世的"蘨草神话",还影响了后世的望夫石传说。(本文来源于《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程芳萍[7](2016)在《从楚辞到魏晋文学看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神女形象的第一次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中国古典作品中神女形象的初步演变,从大量出现的楚辞说起,论证了楚辞神女形象的符号化特征:外貌形象模糊粗粝、性格与情感平面化。接着从魏晋文学分析,指出神女在《洛神赋》中获得了清晰具体的外貌形象,性格与情感也呈现了与作者本身脱离的倾向,完成了初步的人化。(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雷丽平[8](2015)在《底层人物生活的悲歌——对《神女》主人公形象塑造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电影《神女》中女主人公神女的塑造,人物神女既借鉴了左翼类型电影人物塑造的特点,又通过深广的文化力量来刻画人物,因而为我们刻画出一个生动、细腻、多层次的女性形象。(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期刊2015年08期)
华艳霄[9](2015)在《《神女赋》与《洛神赋》主人公形象展示艺术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人创作中,常会把女性作为抒情的对象,宋玉和曹植的《神女赋》和《洛神赋》即是。两赋虽不长,但展现抒情主人公方式有着许多的共同点以及独特处,比较其异同当亦有益。(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5年12期)
毕天华[10](2015)在《明清通俗小说中的神女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神女形象早在神话时期就已存在,随着道教的创建、佛教的中国化以及民间造神运动的发展,一批批神女应运而生。神女形象发展到明清时期,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艺术风貌。本文首先界定“神女”的定义,通过与“女神”、“女仙”等相近概念的辨析,界定本文所称神女指的是以女人为原型的、具有一定的神性和神祗身份的女性形象,不包括女妖、女鬼、女巫或其他可能有神性无神祗身份的女性形象。神女一般特征包括神性特征和人性特征。其次,对明清通俗小说中呈现出的神女形象进行分类,她们大致可分为叁类:智慧型、爱情型和战争型。智慧型神女体现出典型的母性崇拜意识,爱情型神女表达了文人的人生“白日梦”和知己情结,战争型神女则寄托了文人们理想的君臣关系以及为农民起义正名的历史观。最后,本文试图与学界对话,针对“女神的失落”这一学界热点问题,做出明清时期通俗小说领域内的回答。神女地位在明清时期的通俗小说中,恰恰体现为提升,这一变化是由传统母神崇拜、明清女性观念转变综合作用而形成的。神女形象凝结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是华人世界共同的民族情感。神女形象的研究和发展,深刻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内核,是对宽容、平和、阴柔的女神文化的召唤。(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5-05-01)
神女形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宋玉,又名子渊,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楚国重要辞赋作家。宋玉师承屈原,是屈原辞赋艺术的直接继承者,后人称二人为"屈宋",宋玉的文学成就可见一斑。在宋玉的作品中,物象描绘细腻工整,情感抒发自然贴切,最出彩的是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本论文从宋玉的两篇名篇《登徒子好色赋》、《神女赋》出发,简单分析宋玉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女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1].肖琛婵,李鸣镝.论《文选》情类赋中“情”的问题及神女形象的演变[J].青年文学家.2018
[2].郭佳.浅析宋玉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登徒子好色赋》、《神女赋》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8
[3].卢青.天使、妖妇与神女——浅析《佛罗伦萨的神女》中的女性形象[J].牡丹.2018
[4].杨昕.精神分析视角下的高唐神女形象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8
[5].马海洋.“女神”与“神女”——扶桑与黄得云形象比较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7
[6].张洁宇.巫山神女文学形象由来及其与后世两大神话之渊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程芳萍.从楚辞到魏晋文学看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神女形象的第一次嬗变[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
[8].雷丽平.底层人物生活的悲歌——对《神女》主人公形象塑造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
[9].华艳霄.《神女赋》与《洛神赋》主人公形象展示艺术异同[J].语文学刊.2015
[10].毕天华.明清通俗小说中的神女形象研究[D].宁夏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