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周围型肺癌采用CT肿瘤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

探讨周围型肺癌采用CT肿瘤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

(耒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耒阳421800)

摘要:目的探究CT肿瘤血管成像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肺部孤立性结节(肿块)72例患者全部患者都接受MSCT多起动态增强扫描。根据病灶肿瘤血管显示的恶性证据为条件,对CT肿瘤血管成像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情况予以分析。结果52例肺癌患者中,有4例患者于肺动脉期和主动脉期1型与2型并存;恶性肿块和血管之间的关系在1型与2型中较为常见,良性与炎性病变在3型较为常见;肿瘤血管征对肺癌诊断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00%;阴性预测值、敏感性分别为37.50%、41.67%。结论CT肿瘤血管成像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显著,可为周围型肺癌定性诊断提供有利数据支持,对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CT肿瘤血管成像;诊断价值

周围型肺癌通常就是出现在肺段以下,呼吸性支气管以上的肺癌,其中腺癌与鳞癌十分常见。早期病变通常表现为局限性小斑片状阴影,很容易出现误诊[1]。伴随临床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CT扫描技术可对肺癌早期进行诊断,另外,孤立性肺结节在诊断过程中,CT扫描也具有重要影响[2]。本研究为了探究CT肿瘤血管成像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现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肺部孤立性结节(肿块)72例患者全部患者都接受MSCT多起动态增强扫描。根据病灶肿瘤血管显示的恶性证据为条件,对CT肿瘤血管成像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情况予以分析,具体情况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肺部孤立性结节(肿块)72例患者,其均来自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全部患者都接受MSCT多起动态增强扫描。5例患者肿块直径在1.4~2cm范围内,59例患者肿块直径在2.1~4cm范围内,10例患者肿块直径超过4.1cm。其中54例借助手术与穿刺活检等证实属于恶性病变,10例通过胸片与CT复查病灶证实属于良性病变,活动性炎性病变通过抗生素治疗后病灶吸收明显消退。

1.2方法

利用GE探测器螺旋CT机(Lightspeed16排)造影剂选择非离子型80ml对比剂,并与高压注射器有效结合,注射速度为每秒4ml。选择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法进行扫描,在注意后对主动脉期与肺动脉期进行扫描,同时,延迟1至5分钟进行病灶中心动态扫描;此外,在对肺动脉期扫描的过程中,扫描层面需要将所有病灶涵盖,主动脉期包含全胸扫描。扫描完成后,工作人员借助标准重建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同时,把相对的数据传到工作站进行处理。

1.3分型标准

肿块和血管之间可有效分为如下几种类型:能够显著发现肿瘤血管征象为1期;能够发现病灶周围血管增多聚集为2型;肿瘤血管已穿过病灶为3期;血管分叉位置结节没有发现显著异常为4期。肿瘤血管征的判定标准如下:(1)病灶内存在支气管动脉;(2)病灶内存在循环动脉供血;(3)病灶内血管没有整齐分布,管径粗细不同,产生血管湖,存在上述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认为是恶性。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的全部数据都选择统计软件SPSS17.0,计数资料借助%表示、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全部肺部结节多平面重建血管类型分析

52例肺癌患者中,有4例患者于肺动脉期和主动脉期1型与2型并存。由下表1所示:恶性肿块和血管之间的关系在1型与2型中较为常见,良性与炎性病变在3型较为常见。

2.2CT肿瘤血管征和病理结果分析

由下表2所示:肿瘤血管征对肺癌诊断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00%;阴性预测值、敏感性分别为37.50%、41.67%。

3讨论

肺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类型,在全球都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死亡率也比较高。因此,及早发现与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生命质量显著提高,使患者的生命有效延长[3]。但肺癌的早期症状通常不显著,尤其是周围型肺癌,通常在体检的过程中,对孤立性肺结节偶然检出,对其鉴别存在一定的难度[4]。CT在临床上应用至今,成为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的重要方法,并且没有创伤性,早期根据病灶形态、大小以及密度等进行评估,最近几年,CT强化效应内容不断增加,通常在强化程度的不同与方式研究方面比较常见[5]。

恶性肿瘤病变中,倘若存在肿瘤血管形成,肿瘤细胞就会快速生长与繁殖,具有较强的侵袭力,使病情的发展明显加快,所以,肿瘤血管生成可作为对周围型肺癌定性诊断判定的重要指标。同时,借助CT病理对比分析发现:增强CT薄层放大图像,能够呈现癌体内的肿瘤血管存在异形扩张增粗的现象,相关学者在对周围型肺癌采用CT肿瘤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中发现,39%的患者存在显著的肿瘤血管征。本研究利用最大密度的投影手段,发现23例患者病灶于主动脉期内能够发现显著的肿瘤血管征象。根据病灶肿瘤血管呈现为恶性的重要指标,23例患者都正确诊断,准确率达到100%。相关学者在研究中表示对肿瘤血管显示率与病灶位置等具有相关性,支气管动脉通常属于近肺门的病灶供血,本研究中23例肿块中,有16例与肺门相距比较近,也有5例肿块直径超过30mm。肋胸廓内动脉以及类间动脉等体循环分支还可以为肿瘤供血,但它的显示率却比较低。本研究结果显示,肿瘤在最大密度投影重建以后,血管的类型主要表现为1型与2型,23例1型患者都属于恶性;18例3型患者通常表现为良性和炎性病变,血管走行比较正常,分布有一定规律性,管壁相对光滑,粗细适中。所以,良性、恶性以及炎性病变能够借助病灶和血管之间的联系予以鉴别,但针对良性和炎性病灶却没有鉴别价值。并且可以有效的呈现病灶大小与形态,对病灶内部的形态与病灶周围的情况也可以充分显示,能够对肿瘤病灶、血管以及支气管之间的关系有效判定,对复杂的解剖结构更容易了解与掌握,使临床医师对周围型肺癌病变有一个正确且全面的认识,同时,还可以根据其对肺癌分期予以准确分析,为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条件[6]。

总而言之,CT肿瘤血管成像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显著,可为周围型肺癌定性诊断提供有利数据支持,对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卫莎莎,武淮昌,尹玲,等.探讨CT肿瘤血管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定性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研究,2016,24(5):184-185.

[2]赵林,李会菊,李晓阳,等.CT肿瘤血管成像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定性诊断价值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22):2635-2637.

[3]刘华娟.CT肿瘤血管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6,22(9):37-38.

[4]陈育.CT肿瘤血管成像在周围型肺癌患者临床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4):40-41.

[5]宋之光,李邦国,余洪,等.周围型肺癌双源CT灌注成像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2):192-196.

[6]钟锦双,陈国庆.双源CT灌注成像在评估周围型肺癌血管生成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5):67-68.

作者简介:李志强,男,1974年出生,湖南耒阳,耒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本科,主治医师.

标签:;  ;  ;  

探讨周围型肺癌采用CT肿瘤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