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播种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播种方式,小麦,产量,氮素累积量
播种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刘红江,郭智,孙国峰,顾克军,张岳芳[1](2019)在《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小麦品种扬麦19为供试材料,设置免耕套播、旋耕撒播、旋耕条播、耕翻+旋耕条播等4种方式,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苏北平原小麦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小麦播种施肥一体机条播小麦,同时机械深施基肥,能显着提高旋耕条播和耕翻+旋耕条播处理的小麦产量,分别平均比旋耕撒播提高7.6%和10.8%。旋耕条播和耕翻+旋耕条播处理均显着提高了小麦的生物产量,明显增加了小麦的经济系数,显着增加了小麦不同生育时期麦田土壤速效氮含量,显着提高了小麦氮肥偏生产力。旋耕条播和耕翻+旋耕条播处理虽然均显着增加了小麦氮素累积量,但小麦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籽粒生产效率均显着降低。说明在小麦生产中,使用小麦播种施肥一体机条播小麦,结合基肥机械深施,减少25%的小麦播种量和10%的氮肥施用量,虽然能增加土壤速效氮素含量,并提高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量,但还需通过合理栽培技术措施的应用,协调好氮素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之间的矛盾,提高小麦氮素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何东,边珍,闫振辉[2](2019)在《春青稞喜马拉22号播种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春青稞喜马拉22号的播种方式,本试验通过设定土壤含水量、播量、种子水分含量3个因素设置不同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量对青稞喜马拉22号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土壤水分含量;当播种量为150 kg/hm~2、土壤湿度为14%、种子含水量为30%时,青稞喜马拉22号产量最高。(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7期)
邹贤斌,刘易科,刘健,胡涛,朱光[3](2019)在《鄂北地区稻茬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效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对稻茬小麦生产效益的影响,于2016—2018年度在湖北省随县农作物试验示范展示基地进行稻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试验,分析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机械条播用种量较小,小麦出苗率较高,生育进程较快,抗逆性较强;播种量与出苗率和抗逆性成负相关,与各时期茎蘖总数成正相关,与生育期不相关;免耕机械条播更适合鄂北地区稻茬麦生产,与160 kg/hm~2的播量为最理想组合。(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6期)
王永芳,马继芳,白辉,李景玉,董志平[4](2019)在《不同播种及喷雾方式对冬小麦叶锈病的防控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等行、宽幅2种播种方式及单层喷药、双层喷药、无人机喷药3种喷雾方式对冬小麦成株期叶锈病的控害及增产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喷药方式条件下,与常规等行播种相比,宽幅播种对叶锈病防效显着(病株率降低70%),增产效果明显(22.77%);常规单层喷雾和无人机均可显着降低叶锈病病株率70%左右,双层喷雾效果不显着,但是产量均较对照明显增加15%以上。(本文来源于《农业灾害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于永恒,李德陆,韩逛武,李清兰,高褔生[5](2019)在《不同耕作方式下便携式播种器播种对玉米产量及产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便携式播种器播种对玉米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灭茬起垄播种的耕作方式种植玉米,其产量、产值及纯产值均高于灭茬播种、原垄播种,增产增收效果显着,可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4期)
刘凯强,刘文辉,贾志锋,魏小星,梁国玲[6](2019)在《不同播量、行距及播种方式对青燕1号燕麦饲草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青燕1号燕麦(Avena sativa L.)饲草生产适宜播量、行距和播种方式,本研究采用播量和行距两因素试验设计,设4个播量水平和5个行距水平,探究不同播量、行距下饲草产量变化,完善该品种在生产推广中的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播量和行距对鲜草和干草产量影响显着(P<0.05),同一播量下,二者产量随行距增大而减小,相同行距下,鲜草和干草产量随播量增大而增大;各处理间以播量S4、行距R1最优。不同播种方式下撒播以播量S4鲜草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达36.324t·hm~(-2)和11.330t·hm~(-2);与撒播相比条播增产效益明显,条播鲜草、干草最高产量、最低产量均显着高于撒播最高产量。不同收获时期下,以乳熟期鲜草和干草产量最佳,分别达102.562t·hm~(-2)和30.504t·hm~(-2),较抽穗期高4.51倍和3.81倍。不同播量、行距下,株高、茎粗、叶面积和总分蘖数随播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行距增加株高、茎粗呈上升趋势,叶面积则先升高后降低,总分蘖数变化规律不明显。(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婷[7](2019)在《小麦不同播种方式试验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品种供试品种为当地大田种植面积较广的洛旱6号小麦品种。(二)试验田概况本试验安排在陕州区张茅乡位村,试验田为丘陵旱地,地势平坦,无灌溉设施,土壤类型属红黏土,肥力较为均匀一致,前茬小麦收获后留作晒旱地,0~20?cm土层养分质量分数为:有机质1.48%,全氮0.89%,有效磷13.3?mg/kg,速效钾147?mg/kg。(叁)试验设计(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9年19期)
刘念,汤天泽,范其新,蒙大庆,李迎春[8](2019)在《不同播种、摘薹方式对菜油两用型油菜‘国豪油5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不同播种、摘薹方式对菜油两用型油菜‘国豪油5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研究,为四川菜用型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示范提供理论依据。笔者研究了2种播种方式、4种摘薹方式对菜油两用型油菜‘国豪油5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随着摘薹分枝的增加,菜薹产量增加而菜籽的产量减少,蕾期摘主序和一次分枝的方式收益最大。移栽油菜纯收入高于直播油菜。因此,‘国豪油5号’作为菜油两用型油菜使用,最佳的播种方式为移栽,最佳的采摘方式为蕾期摘主序和一次分枝。(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杜卫东[9](2019)在《小麦不同机械播种方式的推广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农业机械化得到快速发展,小麦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小麦生产管理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尤其小麦机械播种方式呈现了多、快、省的趋势,针对这一发展趋势,岐山县农机部门根据当地小麦生产实际情况,以播种机械为载体,对现有小麦机械播种方式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依据小麦高产栽培的基本理论和小麦生长发育规律。通过试(本文来源于《农机科技推广》期刊2019年06期)
汤军,夏其彬,鲁继红,肖新华,刘旭忻[10](2019)在《不同耕作播种方式对双季稻区油菜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推进"油—稻—稻"叁熟制油菜轻简化栽培进程,开展了油菜翻耕移栽、免耕移栽、免耕直播叁种耕作播种方式的对比试验,探讨不同耕作播种方式对双季稻区油菜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翻耕移栽相比,免耕直播受播种密度的影响,油菜个体生长受到限制,降低了叶片SPAD值和油菜生物学产量;同时,免耕直播减少了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产量下降5.00%,但无显着影响。在土壤理化性质方面,相对于翻耕移栽,免耕栽培土壤表层容重降低,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良;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均有下降趋势。综合考虑,可在当地因地制宜地发展免耕直播轻简化栽培技术。(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6期)
播种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索春青稞喜马拉22号的播种方式,本试验通过设定土壤含水量、播量、种子水分含量3个因素设置不同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量对青稞喜马拉22号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土壤水分含量;当播种量为150 kg/hm~2、土壤湿度为14%、种子含水量为30%时,青稞喜马拉22号产量最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播种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刘红江,郭智,孙国峰,顾克军,张岳芳.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9
[2].何东,边珍,闫振辉.春青稞喜马拉22号播种方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9
[3].邹贤斌,刘易科,刘健,胡涛,朱光.鄂北地区稻茬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
[4].王永芳,马继芳,白辉,李景玉,董志平.不同播种及喷雾方式对冬小麦叶锈病的防控效果比较[J].农业灾害研究.2019
[5].于永恒,李德陆,韩逛武,李清兰,高褔生.不同耕作方式下便携式播种器播种对玉米产量及产值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9
[6].刘凯强,刘文辉,贾志锋,魏小星,梁国玲.不同播量、行距及播种方式对青燕1号燕麦饲草产量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9
[7].王婷.小麦不同播种方式试验初报[J].河南农业.2019
[8].刘念,汤天泽,范其新,蒙大庆,李迎春.不同播种、摘薹方式对菜油两用型油菜‘国豪油5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9
[9].杜卫东.小麦不同机械播种方式的推广应用[J].农机科技推广.2019
[10].汤军,夏其彬,鲁继红,肖新华,刘旭忻.不同耕作播种方式对双季稻区油菜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