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战略选择

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战略选择

陈明胜[1]2004年在《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战略选择》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处在一个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管理信息化和企业运作金融化的环境中。对于企业来说,持续的价值创造,对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才是最重要的。目标实现的根本前提是对未来和预期进行经营和管理。也就是说,公司现在和未来的价值创造要靠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引导,要靠计划预算进行管理。公司价值创造与公司发展战略和计划预算密不可分。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思考,综合运用EVA理论、战略管理理论、预算管理理论、绩效管理理论,基于价值管理,拓宽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的崭新视野,致力于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助推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章 为解决公司治理结构中产权执行效率矛盾,引入经济增加值,建立包括统一的目标、统一的评价方法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系统,实施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价值管理,通过建机制、育文化,激励、引导利益相关者象所有者一样为价值最大化目标而奋斗。 第二章 将公司战略与价值最大化目标结合起来,站在公司战略的高度,分析、评估、选择投资机会,不断评估各项计划的价值创造能力,实现资源与战略的合理匹配和优化配置。这是本文在传统财务管理基础上融合战略管理的创新尝试。 第叁章 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但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目标要求企业应从战略的高度,寻求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成本持续降低的最佳路径。 第四章 综合经营计划编制。和以往预算不同有两点:一是通过综合经营计划,系统地将目标、战略、资源和绩效考核制度有机整合在一起,同时将理念的培育和强化贯穿始终,运用责任预算,实施“人本管理”,将行为者自我管理与外在管理有机统一,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二是在预算流程中引用当代先进预算管理,使预算编制过程成为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过程。 第五章 从战略全局来考虑和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设计绩效考核方案,支持公司战略,营造所有者文化和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检测、考核,确保综合经营计划的贯彻和经营战略的实施,系统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郭富红[2]2005年在《价值链创造价值的因素构成研究》文中指出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早在1965就提出,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创造顾客”。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出现,科学与技术快速进步,消费者在与企业的交易谈判中权利大大增强,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企业的管理主题已经从过去的生产导向、营销导向、质量与技术导向,转变为今天的顾客导向。诚如凯恩斯所说,一切经济活动,最终都是以消费为唯一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源于顾客的需求,结束于顾客需求的满足,因此忽略了顾客价值,企业就可能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价值链理论出现之前,众多学者对于价值驱动因素的分析通常站在企业的角度,研究企业的内部要素,更多关注企业价值的创造、企业利润的增加。这与“以顾客为导向”、“为顾客创造满意价值”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也可能把企业引入危险的境地。 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率先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提出价值链理论后,价值链理论获得广泛的发展。价值链已经成为分析企业活动创造价值的一种常用工具。本文将价值链理论和顾客价值理论结合,从顾客的角度全面系统的分析出价值创造的因素构成,并根据这些构成因素从观念、战略、策略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从而提升价值链创造价值的能力:既能为顾客创造满意的价值,同时又塑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顾客与企业的双赢。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其一弥补了众多学者站在企业角度,仅从企业价值创造的方向分析价值驱动因素的不足,深刻的论述了顾客价值对于价值创造的影响,从顾客角度分析了价值的驱动因素。其二引入价值链理论,并将价值链理论和顾客价值理论相结合分析价值驱动因素,即价值链创造价值的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不仅包括企业的内部要素,还包括诸如企业之间、顾客因素。更深入、更全面、更系统地揭示了价值创造的因素构成。 本文采用了文献与实例的研究方法。大量收集现有文献资料,吸收国内外

钟运动[3]2013年在《全球价值网络下企业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将全球价值网络理论运用于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中,目的是想建立起一种比较系统的、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目标的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提供可行而有效的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模式及战略的实施路径,使企业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网络价值型企业。希望不仅对现代企业在全球价值网络的竞争环境下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规范分析中,本文在企业经济理论、价值网络理论、企业战略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借鉴和吸取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中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和价值网络背景下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网络价值型企业模式。对全球价值网络下企业战略的实现途径——企业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进行了分析,同时阐述了提升价值网络控制力与构建竞合文化支撑体系是全球价值网络下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在实证分析中,主要运用了案例研究等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搜集相关资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个性中总结归纳出共性,以印证本文的理论观点。论文由以下八章内容组成: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了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写作框架、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通过梳理前人研究成果,指出现有理论存在不足,认为在全球化的网络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顾客需求的个性化,如何采取正确的企业战略,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重要课题。第二章:价值网络及其相关理论。首先从理论上综述了价值网络的概念及其特征,指出了价值链到价值网络的理论演进的路径。其次,论述了价值网络中的价值创造与分配。价值网络中的价值创造,可以用网络参与者的租金来表示,其来源由可占用的共有租金、内部准租金、溢入租金、溢出租金四个方面构成。而网络参与者获得可占用的共有租金份额的多少,则是由关键资源因素、产业和竞争等网络外部因素、内在的学习能力因素等决定。最后,通过梳理价值网络理论对传统战略理论的贡献后,发现价值网络背景下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呈现新的变化。第叁章:全球价值网络下企业的战略困境。首先从全球价值网络的概念及其特征入手,指出价值创造是企业经营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属点。全球价值网络下企业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包括顾客价值、核心能力、相互合作关系、价值网络的整合。与此同时,强调企业价值分配是由价值创造贡献决定的。其次,阐述了与传统环境不同的全球价值网络环境,指出当代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生存环境面临极大挑战。最后,在新形势下,中国企业面对困难和挑战,要突破产业链低端锁定,就要实行战略变革,改变现有的生存方式,加强合作,最终使企业成为网络价值型企业。第四章:全球价值网络下企业战略构建。本章创新性地提出了全球价值网络下的企业战略模式——网络价值型企业,网络价值型企业模式主要表现在对战略制定、战略执行和战略支撑叁大方面。在战略制定方面,要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以价值增长、顾客中心、突破边界为根本出发点。在战略执行方面,一是要搞好内部整合,二是要搞好外部整合。通过内外整合,实现区域领先和行业领头。要由市省领先到全国领先,进而全球领先;重点培养自己的品牌,逐步形成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行业品牌,进而成为龙头企业。在战略支撑方面,一是要有强大的网络控制能力;二是要有浓厚的竞合文化氛围。同时,论述了网络价值型企业具有的特征及其核心能力所包括的内容。第五章:全球价值网络下企业战略执行。这主要是通过产业链的整合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全球价值网络下企业战略的执行,不仅要使该企业自身优化整合,还要在产业层面优化整合。首先,进行了产业链整合的分析,指出产业链整合是全球价值网络下企业战略执行的必由途径。接着从内外整合两方面进行探讨,即要在企业内部进行利益整合、业务整合、组织整合、资产整合;在企业外部进行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包括正确选择合作伙伴、形成群体合作、融合各种资本、沟通社会公众等。第六章:全球价值网络下企业战略支撑。本章主要从提升价值网络控制力和构建竞合文化及其体系两大方面论述其保障措施。提升价值网络控制力方面,首先要建立与完善价值网络的治理机制。一是改进动力机制,构建互惠的组织价值创造体系;二是建立学习机制,促进伙伴间信息与知识的共享;叁是优化匹配机制,增强组织的适应性;四是提升信任机制,强化关系资产的专用性。其次要强化产业控制力。一是构建基于价值网络的企业竞争力;二是围绕价值贡献能力来打造价值网络;叁是通过内外整合提升战略协同能力。最后要实现合作各方利益平衡。构建竞合文化及其体系方面,在阐述建立竞合文化的必然性和构建竞合文化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竞合文化体系的步骤、模式及措施。第七章:全球价值网络下章源钨业公司的战略构建与实践。在分析其竞争环境和竞争地位基础上,从战略目标、定位、网络结构及其网络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其战略模式在实践中的构建与运行。着重从围绕科技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内部整合,以及搞好分工协作实现优势互补的外部整合进行了分析,并从公司所取得的战略绩效印证了其实践网络价值型企业的竞争优势。第八章:结论与展望。对本文的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全球价值网络下企业战略模式:网络价值型企业。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战略管理的主体已由单个企业变为与企业相关的整个网络系统;企业战略管理的性质从原来的静态、单向战略转向动态、互动战略;企业战略管理的重点从原来注重内部现有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匹配趋向注重内部核心能力和外部资源能力的整合;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理念由传统的敌对竞争理念转变为共赢的合作竞争理念。企业在新的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和网络经济与全球化背景下,原来那种依靠规模和低成本优势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了,中国企业要突破产业链低端锁定,就要设法占领产业链价值创造的制高点,使企业成为网络价值型企业。其战略就是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独特能力(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沿产业链进行资源整合,以获取企业的最大竞争优势,为利益相关者创造最大的财富(价值)。“网络价值型企业”,就是能够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通过建设高效的战略网络,利用自身的独特能力(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沿产业链进行资源整合,创造最大价值的网络主导企业。全球价值网络下中国企业的发展最主要由叁个最基本的要素决定:一是能否准确把握并适应全球化的环境发展趋势;二是内在驱动力是否强大;叁是企业的价值网络整合与协调能力如何。全球价值网络下企业战略主要表现在对战略制定、战略执行和战略支撑叁大方面。网络价值型企业具有链网优势的网络主导者、领袖风范的行业领导者、不断创新的区域领先者、治理科学的机制决策者、持续成长的市场开拓者、匹配环境的知识学习者等方面的特征。其核心能力包括网络整合力、企业技术力、企业文化力、企业市场力、计划控制力、战略洞察力。(2)全球价值网络下企业的战略核心是价值创造。经济活动的本质就是不断地实现价值创造的过程,而所谓价值创造是指投入产出过程中使产出价值大于投入价值而实现价值增值。价值增值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顾客是价值创造的出发点和归属点。网络价值型企业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能使公司价值创造的视野从公司内部扩大到价值网络成员之间,通过价值网络的有机整合,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这首先体现在合作具有1+1>2的协同效应,同时避免或减少了重复投资的浪费;其次体现在合作能够创造价值增值机会,即通过合作创造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这种比合作前更高层次的创新活动而带来价值增值;最后还体现在合作使生产率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因为合作有利于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并且使企业能够把有限资源集中于企业最擅长的核心业务上。网络租金实质上就是企业价值增值的一种表现形式。网络租金的增值效应主要源于网络资源的互补效应、知识学习与创新的外部效应、外部规模效应和市场控制势力放大效应。网络参与者的租金来源由可占用的共有租金、内部准租金、溢入租金、溢出租金四个方面构成。其中,可占用的共有租金获得份额的多少,是由关键资源因素、产业和竞争等网络外部因素、内在的学习能力因素等决定的。全球价值网络下企业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更加强调顾客价值、核心能力、相互合作关系、价值网络的整合。(3)全球价值网络下企业战略执行的关键在于内外资源的有机整合。要实现全球价值网络下企业战略,成为网络价值型企业,必须从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两大方面入手。内部整合包括利益整合、资产整合、业务整合、组织整合等内容;外部整合包括选择合作伙伴、形成网络群体、融合各种资本、沟通社会公众等内容。其中,选择合作伙伴十分关键,必须坚持适应、互补、兼容、信任、双赢五大原则。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一个互动的有机整合过程,通过内外有机整合,使企业在全球价值网络下产业链分工更加突出自己的优势,能够占领产业链价值创造的制高点,进而主导产业链价值创造与分配。(4)全球价值网络下企业战略支撑是价值网络控制力和竞合文化。要使全球价值网络下企业的战略得以切实执行,并取得好的战略效果,最为重要的是要提升企业价值网络的控制力和构建起企业竞合文化体系。通过建立与完善价值网络的治理机制、强化产业控制力、平衡合作各方利益来增强企业的网络控制力。竞合文化就是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并更加注重主动寻求合作,以合作求生存、以合作谋发展的企业文化。其本质是顾客价值至上理念、互利共赢思想与团队精神的融合,是以团队精神追求整体效益最大化、以互利共赢思想谋求共存共赢共发展。即:竞合文化=顾客价值至上理念+互利共赢思想+团队精神。竞合文化体系除应具备一般企业文化的基本体系外,如价值层、制度层和行为层等,还必须根据价值网络和信息时代的特点,重点构建以下几种文化:一是融合文化;二是学习文化;叁是愿景文化;四是制度文化。(5)案例分析表明:企业要赢得竞争优势,获取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重视价值创造,实现产业升级。章源钨业公司构建了一个融合培训、研发、采掘、生产加工、销售、投资、顾问为一体的良性互动的价值网络,完成了以“创造价值”为核心的业务框架的系统构造。其定位从一家以钨的初级化工冶炼企业转变为一家依靠科技投入自主创新为主、“政产学研”相结合、涵盖钨行业各个环节链条的综合性钨业企业。它以客户为中心,围绕客户的价值实现来建立公司的市场运作。其拥有较强大的网络管理能力及网络关系管理能力,使决策者在产业发展中一直保持着敏锐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较早地认识到高档高附加值产品在竞争中战略地位。通过合资、合作、交流等方式,先后与一批跨国公司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国际战略联盟伙伴关系。特别是在经营中坚定地加大科技投入,掌握了国内或国际先进技术,向钨产业链高附加值的后端产品进发,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1)选择了全球价值网络下研究企业战略的新视角。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变。网络信息爆炸、数据库资源的共享,预示了未来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将越来越多。本文针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运用价值网络理论,把企业置于全球价值网络背景下研究其战略,指出价值创造为其战略核心。(2)构建了全球价值网络下的企业战略模式。在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全球价值网络下中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构建起能够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企业战略模式,即:使企业成为“网络价值型企业”,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3)提出了实现“价值创造”为核心的企业战略实施途径。在网络经济背景下,竞争已经发展为企业合作网络之间的竞争,网络主导企业如何通过内外部整合,培育竞合文化,增强网络控制力,提高合作网络的整体竞争力,是企业战略实施的关键要素。

张漫子[4]2014年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创新型企业价值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创新力为主要驱动的新经济背景下,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成长潜能、知识与技术密集特征的创新产业异军突起,成为金融海啸后全球经济的助推器。如何以理论引导实践,激励与约束创新型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以达到企业所有权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进入经济与管理理论界研究的视野。与此同时,随着“英雄式治理”向“参与式治理”的过渡,尽管“股东至上”与“唯利润大”的管理目标逐渐淡化,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与利益并未得到应有关注,尤其是对于人力资本或创新资本等与技术相关的资本要素参与治理的创新型企业,当知识、技能、专利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赋予企业更高的差异化价值增长点,对技术所有者的激励与约束依然是企业价值管理中的烫手山芋。于是在“激励-约束”、“收益-风险”、“价值创造与分享匹配”叁对矛盾的掩藏下,人才流失、研发停滞、员工怠工,年纪尚轻、昙花一现的创新型企业纷纷破产也就不足为怪。绩效评价作为企业价值管理的关键环节,应当承担起激励与约束价值创造行为以帮助企业实现全局战略的应有之义。本文由企业价值的内涵与外延出发,以利益相关者价值为考量起点,沿价值创造的路径,对非单边治理的我国创新型企业价值管理绩效进行衡量,试图为创新型企业找到一套既能够有效约束人才又能够激励并留住人才、既能够激发价值创造的巨大潜力又能够规避超额风险、既能够满足企业对价值增值的期待又能够确保利益相关者公平分享价值的绩效评价方案。鉴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价值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绩效评价理论与资源整合理论,并对国内外研究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了评述,之后遵循企业价值管理的“管理目标→价值创造→绩效评价→价值分配”的流程,厘清影响企业价值的关键驱动因素,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投入角度对参与创新型企业价值管理的各资本要素进行划分,结合价值创造“管理目标→驱动因素→竞争优势→企业绩效→管理目标”的内在循环与资源“识别-获得-汲取-整合-重组”的逻辑,厘清各资本要素在价值创造活动中的协同作用机理,并尝试设计一套适用于我国非单边治理的创新型企业价值管理实际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各要素的价值贡献予以量化,对各要素的风险暴露、成长潜能与机会价值予以评价。最后,为了验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完整性与可行性,在北京地区选取一家互联网上市公司“北纬TX”作为研究对象,完成个案研究,结合评价结果对创新型企业的价值管理实践提出建议。

罗楠[5]2018年在《合资汽车企业提升价值 创造能力的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文中研究指明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龙公司")构建的旨在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财务共享中心,通过实施组织职能设计、流程优化与再造、系统集成构建、运营管理设计四大模块,打破了传统财务会计核算模式的桎梏,同时也在传统共享中心服务模式上升华了增值服务,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财务核算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加强集团管控、支持管理决策与公司战略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王文婷[6]2013年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价值创造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数量日趋增加,各种金融新兴业态萌发。银行作为金融业的最大主体,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商业银行的不断改革为银行带来更多发展的机遇,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压力和巨大的竞争及挑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银行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价值创造能力、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也有待提高。近几年来,风险事件频发,我国商业银行遭受的风险越来越大。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如何通过正确的风险控制程序和手段来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提高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价值创造的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从而提出如何应对风险、创造价值,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为基础分析部分,在介绍MM理论、战略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价值链理论这些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价值创造的相关概念,并系统地介绍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沿革。第叁部分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并通过对银行经济资本相关内容的介绍以及经济资本配置与风险管理关系的阐述,总结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价值创造的影响机理。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部分,提出了风险管理对于价值创造影响的研究假设,并悉心选取了研究样本及变量指标,构建了多元回归模型,使用SPSS19.0软件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拨备覆盖率、资产负债率、上市情况对银行价值创造呈现正影响,而资本充足率对银行价值创造能力呈现负影响,不良贷款率与价值创造能力不具有显着相关性。第五部分主要概括了本文的理论以及实践方面的研究结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的创新及特色之处在于,在结合MM理论、战略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价值创造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风险管理对价值创造的影响机理来提出银行风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联系,并提出了当前的银行改革和建设的重点,即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我国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单独针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或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其中一个方面,而对于前者对后者影响的实证研究很少。本文着重的是通过建立模型研究风险管理对价值创造的影响,从银行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叁方面设计解释变量,并通过收集银监会年报及各银行年度报告中的经济数据来分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总结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问题以及所取得的进展,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以帮助改善银行管理风险的能力,引导银行提高价值创造水平。

丁怡[7]2007年在《我国中小企业提升价值管理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价值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并能加强内部治理,完善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已经为西方企业所广泛应用。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技术与机制创新的主体。但是因为特殊的国情,我国中小企业进行企业管理较之国外的公司要复杂的多,出现的问题远非简单的借鉴模仿所能解决。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手段落后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当一部分企业仍是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能力欠缺。对市场的适应和把握能力不强,使得中小企业在企业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这就需要探讨究竟何种方式更能真实地反映、改善我国中小企业现状。首先对我国深市中小板块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先从传统的业绩衡量指标入手,通过指标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明确财务指标之间相关性,并采用因子分析、因子评分等过程,得出各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得分,并按行业板块分组,进行描述性统计,观测不同行业板块的获取利润能力。再从价值创造EVA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在确认了EVA的主要调整项目之后计算出各上市公司的EVA值,并和财务业绩衡量指标下计算出的综合财务得分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存在巨大的反差,说明近一半的中小板块上市公司并没有真实地反映经营业绩,利润可能存在操纵,并且公司效率低下,没有真正为股东创造财富。同时对江、浙、沪部分中小企业价值管理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样本的文化建设、培训制度、评估奖励、跟踪反馈制度等进行了解,特别对这些中小企业价值管理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找出中小企业价值管理中的关键要素。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可以看到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并不能合理地解释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我国一直采用传统财务指标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应尝试引进EVA指标使之与传统指标之间进行相互补充和印证,或许会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中小企业如何发展,真正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我国企业界、政府以及学术界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研究中小企业的治理具有迫切的实践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通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依据正确的价值管理理念,肯定能实现我国中小企业的有效治理,找到可行的办法让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最终实现价值最大化。

陈宏伟[8]2009年在《中国建筑企业价值提升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建筑产业得到空前发展,频频引起全球关注,但是建筑企业的商业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市场运作方式等“内核”并没有显着改善。政府主导下的巨无霸龙头企业的快速生成,只是宏观经济高速增长下带动的超常规发展,而不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中国建筑企业目前的成长模式是不可持续与短视的。由于建筑产业具有独特的经济学特征,现有理论不能有效把握影响建筑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问题,也就不能很好地回答诸如建筑企业应向哪个方向发展,什么样的发展与增长是有价值的,价值提升的机理与路径是什么等关系我国建筑企业成长的关键问题。本论文针对中国建筑企业的成长问题,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进行重新审视,围绕现实复杂环境下建筑企业如何实现价值提升这一中心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为解决中国建筑企业价值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1、应用经济学理论,从“创造价值”的角度,对建筑产品与建筑产业的经济学特性进行分析,首次提出“完整建筑产品”的概念;建立了“建筑业市场结构分解谱系图”。2、基于“完整建筑产品”的概念,应用SCP范式,分析中国建筑企业的基本特征、产业结构和市场集中度、市场进入与退出壁垒等状况,剖析中国建筑企业价值成长过程。3、在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建筑企业价值驱动因素进行经济学分析,提出了建筑企业价值实现的一般路径。从资本结构、人力资源、技术和组织四个层面深入研究了建筑企业内部价值系统价值创造过程及驱动因素,同时通过对低价格、高质量、段工期和延伸服务四个方面的模型化分析,研究了建筑企业外部价值系统的业主价值需求及价值创造过程。4、在建筑企业价值驱动因素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叁种建筑企业价值提升方式,提出了通过建筑企业价值链来拓展和提升企业价值的新思路,并就如何通过提供完整建筑产品实现建筑企业价值提升和经营转型进行了分析论证。5、针对上述建筑企业价值提升方式,提出了建筑企业价值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融合管理学方法论,从企业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基于价值关键驱动指标的建筑企业评价模型,并以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和验证。

陆洋[9]2014年在《项目型组织能力构建与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摘要:围绕项目运作展开工作的项目型组织是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创新型社会背景下,更适应于开展创新和促进价值创造的组织类型。项目型组织的能力具有鲜明的价值创造特性,因而项目型组织能力的研究对组织价值创造、组织竞争优势提升和组织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价值创造的视角来研究项目型组织的能力构建与提升。论文首先分析了项目型组织的项目价值和组织价值的联系、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明确以组织价值为研究导向,并将其分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叁类。接着通过对组织能力内涵与特征的研究厘清了组织能力的根本来源,通过对组织能力的演进特征、演进机理和协同演进模型的探究分析了组织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知识和组织学习,系统及系统互动,环境与环境适应等,并构建了由组织协同力、执行力、学习力、凝聚力和创新力组成的组织能力系统。进而分析了组织能力与组织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指出能力的价值性体现在它可以间接或直接地创造价值,同时分析了组织能力系统的各个构成维度对组织价值创造的作用机制,指出组织系统的价值创造是通过组织能力的输入来实现的,并构建了组织能力对价值作用的综合模型。在理论研究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及SPSS、AMOS等工具软件,分析、验证了组织能力构成维度之间、组织价值构成维度之间以及组织能力构成维度对组织价值构成维度的作用等一系列假设。论文还进一步构建了组织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结合某大型建筑企业这一典型的项目型组织的发展历碑、组织现状和价值创造,剖析了该企业组织能力提升的创新理念、先进制度和高效措施。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了基于价值创造的项目型组织能力的概念,分析了项目价值与组织价值的内涵、构成及相互关系,探讨了项目型组织能力的演进特征、演进机理和协同演进模型,构建了项目型组织的能力系统。开拓性地研究了组织能力与组织价值的相互关系,分析了组织能力的各个构成维度对价值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组织能力对价值的系统作用模型。引入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组织能力对组织价值的作用进行了关系假设与模型验证。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对项目型组织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以某大型建筑企业作为案例,深入剖析了它在组织能力提升方面的一些先进理念、制度和措施。图67幅,表32个,参考文献138篇。

蒋强[10]2015年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价值创造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未来银行业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风险管理能力上。因而,风险管理能力构成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元素。而一家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商业银行必然拥有更高的价值创造能力。然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以后简称城商行)同其他商业银行一样,在经营过程面对着诸多风险。城商行所面对的种种风险从根本上讲是管理问题。城商行风险管理问题集中表现为包含市场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以及操作风险管理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譬如,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文化比较薄弱;风险管理活动仍集中于传统的信贷领域,还不能做到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全覆盖”,离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差距较大;风险管理技术落后,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较弱;风险管理赖以开展业务信息系统也不完善;风险管理人才缺乏,风险管理队伍薄弱。在当前宏观经济发展减速、市场风险整体加大、资本要求逐渐严格的大背景下,上述风险管理问题给我国城商行造成的重大影响就是银行核心竞争力减弱,价值创造能力不强。既然风险管理与价值创造存在着密切关联,那么我国城商行价值创造又是怎样受到风险管理影响的呢?这种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呢?本文对此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证检验。本文首先对风险管理对价值创造影响的有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对风险管理对价值创造影响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国内学者更多的是从定性方面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价值创造的影响,少数学者对风险管理对价值创造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实证分析,而且大多数学者都是从上市商业银行角度进行研究的。其次,对我国城商行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剖析。然后,重点对城商行风险管理对价值创造影响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定性分析。随后,本文选取衡量价值创造能力的经济增加值(EVA)回报率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衡量风险管理能力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存贷比作为解释变量,以及资产规模的自然对数、上市与否作为控制变量对风险管理对价值创造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上述定性和定量(实证)分析,我们发现风险管理对价值创造影响是存在的,而且是正面的影响。最后,根据得出的研究结论,本文从全面风险管理角度出发,对城商行加强风险管理,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提出相应的合理建议:1.着重把握几点认识;2.风险管理理念先行;3.组织制度做保障;4.信息技术做支持。

参考文献:

[1]. 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战略选择[D]. 陈明胜. 郑州大学. 2004

[2]. 价值链创造价值的因素构成研究[D]. 郭富红. 东北财经大学. 2005

[3]. 全球价值网络下企业战略研究[D]. 钟运动. 江西财经大学. 2013

[4].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创新型企业价值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 张漫子. 中国海洋大学. 2014

[5]. 合资汽车企业提升价值 创造能力的财务共享中心建设[J]. 罗楠. 中国集体经济. 2018

[6].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价值创造的影响研究[D]. 王文婷. 安徽大学. 2013

[7]. 我国中小企业提升价值管理能力研究[D]. 丁怡. 东华大学. 2007

[8]. 中国建筑企业价值提升机理研究[D]. 陈宏伟. 北京交通大学. 2009

[9]. 项目型组织能力构建与提升研究[D]. 陆洋. 中南大学. 2014

[10].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价值创造影响的研究[D]. 蒋强. 新疆财经大学. 2015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战略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