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番茄枯萎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番茄,杆菌,淀粉,芽孢,生物防治,作用,抗性。
番茄枯萎病论文文献综述
郑庆伟[1](2019)在《放线菌NY-20发酵液对番茄枯萎病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以番茄枯萎病菌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及活体盆栽试验,对分离自不同地区和生态环境的100株土壤放线菌进行了活性筛选及活性菌株作用方式的初步探索。结果显示,初筛后有36个菌株对番茄枯萎病菌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7个菌株抑菌带宽度大于10毫米;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活性复筛结果表明,有5株放线菌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其(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18期)
王云霞[2](2019)在《番茄枯萎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喜光喜温蔬菜作物,因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在我地区已得到大面积种植。虽然,近些年蔬菜种植业的发展逐渐扩大了番茄的种植面积,增加了广大番茄种植户的经济收入,但在常年连作的情况下也引发了番茄枯萎病,对番茄的产量与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故文章主要针对番茄枯萎病的病原、发生规律与发生原因等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综合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06期)
刘佳斌[3](2019)在《蚯蚓粪基质对番茄枯萎病的抑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枯萎病是番茄最常见、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番茄种植的经济效益好,导致许多地方番茄实行连作种植模式,进而土壤微生物种类和群落结构不平衡。而且农户对番茄土传枯萎病防控不力,使番茄枯萎病成为制约我国番茄产业发展的不利条件。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是土壤健康,而微生物在保持土壤健康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是影响土传病害防治的重要因素。本试验以蚯蚓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蚯蚓粪对番茄植株抗氧化物活性、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微生物结构多样性进行研究,阐明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对土传病害的初步抑制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蚯蚓粪降低了番茄枯萎病的发病率,随蚯蚓粪比例的上升而显着降低,对照CK处理的发病率最高为70.5%,1:1P处理的发病率最低为17.4%,蚯蚓粪处理提高了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了土壤真菌和病原菌数量,番茄枯萎病发病率和土壤中病原菌数量呈显着正相关。(2)在健康组中,蚯蚓粪处理提高了番茄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POD)的活性,病原组蚯蚓粪处理SOD活性和POD活性和对照相比差异不显着,丙二醛(MDA)活性在番茄生育期逐渐增高,蚯蚓粪处理降低了 MDA含量。(3)从蚯蚓粪土壤中分离得到216株菌株,利用平板对峙法观察29株分离细菌对真菌病原菌FOL1、FOL2、Rhi和Phy的拮抗作用。结果显示,其中拮抗菌JG-3,JG-5,JG-13,JG-20,JG-23和GJ对四种真菌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且对番茄枯萎病病原菌FO1抑菌圈大于11 mm,选择这几株菌用于温室病土防效试验。拮抗菌GJ处理的番茄枯萎病病原菌数量为1.23×104个/克干,发病率最低为4.3%,极显着的降低了番茄枯萎病的发病率。对拮抗菌GJ进行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RNA测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4)在病原组土壤细菌群落中,蚯蚓粪处理显着的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Chao1指数在蚯蚓粪处理中均大于CK处理,但差异不显着。ACE指数在蚯蚓粪处理1:0P、1:1P和1:3P与对照相比差异显着。在病原组土壤真菌群落中,各蚯蚓粪处理的Chao1指数和ACE指数均大于CK对照处理。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番茄枯萎病发病率与细菌及真菌香农-威纳指数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着性水平,发病率与细菌和真菌ACE,Chao1指数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发病率与细菌、真菌辛普森指数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着水平。(5)在细菌门水平上,健康组中的优势细菌依次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而病原组中优势细菌依次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Sacchari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Parcubacteria 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同比例蚯蚓粪的健康土壤相比,病原土壤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升高,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降低。在真菌门水平上,两组中的共同的优势真菌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病原组蚯蚓粪处理中,土壤真菌最优势群落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次优势菌群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与同比例蚯蚯粪健康土壤相比,病原土壤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均降低。此外,健康组中,与土壤处理CKO相比,蚯蚓粪处理均增加了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丰度,降低了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丰度。(6)门水平微生物群落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相对丰度与番茄枯萎病发病率之间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而异常球群-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与番茄枯萎病发病率之间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在土壤微生物群落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均与速效磷和含水量显着正相关,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相对丰度与全氮,速磷,速钾和含水量呈显着负相关,而Parcubacteria与含水量呈显着负相关。其他优势群落的相对丰度和土壤理化特性之间相关性并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唐彤彤,孙星,董元华,刘勤[4](2018)在《对番茄枯萎病具防效的海洋源赤杆菌YH-07的发酵条件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株分离自连云港海域的赤杆菌Erythrobacter sp.YH-07对番茄枯萎病病原菌有较好的平板抑菌效果。通过单因子水平试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的培养基配方及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优培养基配方为酵母浸膏0.25%、蔗糖1%、蛋白胨1%、Na Cl 3%和Mg SO4·7H2O 0.03%;最优发酵条件组合为培养温度30℃,140 r/min摇床培养,接种量1%,装液量50 m L/250 m L,初始p H 7.0。优化后的平板抑菌能力提高了9.4%。温室盆栽试验表明,赤杆菌YH-07对番茄枯萎病有显着抑制作用,防治效果保持在50%以上。同时显着降低番茄根际土的真菌数量,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综上所述,赤杆菌YH-07能有效防治番茄枯萎病害,改善根际微生物数量结构,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赵敏[5](2018)在《FRG3在抗番茄枯萎病过程中的功能研究以及番茄枯萎病病原菌的快速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是一类既可以侵染宿主植物又可以在土壤内生存的兼性寄生真菌,存在种下分化,具有多种专化型。尖孢镰)刀菌的寄主范围非常广泛,可引起茄科、豆科、瓜类等100多种植物枯萎病的发生。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f.sp.Lycopersici,FOL,FGSC 9935)导致的番茄枯萎病给全球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于番茄抗枯萎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性品种的培育等方面,从寄主抗性相关基因的功能方面的探索番茄抗尖孢镰刀菌分子机理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1 FRG3在抗番茄枯萎病过程中的功能研究NBS-LRR(Nucleotide-binding site-Leucine-reach repeats)类蛋白是植物抗性基因(R)编码的R蛋白,是植物机体内数量最多的一类R蛋白家族。本论文以NBS-LRR类抗性基因FRG3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抗番茄枯萎病过程中的功能。(1)本研究利用番茄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FOL),对具有相似遗传背景的番茄抗病品系Motelle(Mot)和感病品系Moneymaker(MM)进行侵染,总共构建4个文库,包括:用H2O处理Moneymaker(MM_H2O),用 FOL 处理 Moneymaker(MM_FOL),用 H2O 处理的 Motelle(Mot_H2O)和用FOL处理的Motelle(Mot_FOL)。通过生物信息学对sRNA-seq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lmiR482家族成员的表达受FOL侵染调控。(2)综合sRNANorthern Blot和qRT-PCR分析,发现slmiR482e-3p在抗性品系Mot中表达下调。(3)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表明FRG3是slmiR482e-3p的靶基因,编码一个含有卷曲螺旋(CC)结构域和P环结构域(P-loop)的NBS类抗病蛋白。(4)通过序列同源进化比较,FRG3与已知的抗性基因I2家族同源性较远,暗示FRG3蛋白在番茄抗枯萎病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了番茄抗枯萎病的过程。(5)通过烟草共表达,证实了 FRG3在转录水平上受到slmiR482e-3p调控。(6)通过5'RACE的方法,确定slmiR482e-3p对FRG3的切割发生在miRNA的3'末端,多数在第10个核苷酸之后。(7)通过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方法在抗性品系Mot中部分沉默FRG3,结果显示FRG3的表达下调能导致Mot对FOL的敏感性,表明FRG3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番茄抗枯萎病的过程。总之,本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及基因FRG3,其在转录水平上受slmiR482e-3p调控来参与番茄抗枯萎病的过程。本研究结果为研究番茄抗病性的分子机理,并由此开发长治有效防治病害的新技术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番茄枯萎病病原菌的快速检测番茄枯萎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土传真菌病害,病原菌能在土壤中越冬并且能存活数年,一旦被侵染,FOL就能在植株的维管束中由下向上蔓延。并会导致连年发病,难以根治。目前最主要的防治方法是选用番茄枯萎病抗病品种,但是至今并未培育出高抗的品种,因此做好番茄枯萎病的预测预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感病品系MM为研究对象,探究番茄植株体内中病原菌的数量与发病程度之间的关系。(1)使用FOL对感病品系MM进行侵染,病原菌引起的番茄枯萎病会影响植株生长态势和植株维管束。(2)使用q-PCR,对FOL特异性引物的植物DNA进行扩增,建立了评估病原菌生物量的标准曲线。(3)通过q-PCR方法快速准确检测出植株中番茄尖孢镰刀菌的生物量,建立病原菌生物量与番茄枯萎病的发生及病害程度的关系。本研究结果对指导大田生产番茄枯萎病的发病早期预测预报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6-01)
王静,宁燕夏,李黄维,刘娜,邱佳俊[6](2018)在《解淀粉芽孢杆菌B6在番茄根部定殖及对番茄枯萎病盆栽防效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利福平选择标记解淀粉芽孢杆菌B6,于土培及水培条件下研究其在番茄根部定殖情况及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番茄种子出芽后4~19 d,根表及根际均能成功检测标记菌株B6~R。在根表,标记菌株B6~R定殖密度4 d时达最高,后逐渐下降,16~19 d稳定在7.40×10~5 cfu/g。在根际,标记菌株B6~R定殖密度先升高后降低,菌体数量稳定在2.53×10~6 cfu/g。水培条件下,能够观察到标记菌株B6~R在番茄根部附着定殖。室内盆栽试验显示,解淀粉芽孢杆菌B6能够较好防治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番茄枯萎病,防治效果达64.35%。(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8年03期)
吴晓燕,王红梅,沙龙[7](2017)在《新微生物菌剂阿姆斯世纪地得力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进新的微生物菌剂阿姆斯世纪地得力对番茄枯萎病进行防治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阿姆斯世纪地得力微生物菌剂不但可以促进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增加,而且可以促使番茄株高增长7.46%、提高坐果率20.83%。(本文来源于《宁夏农林科技》期刊2017年12期)
罗琼,叶小莉,郑冰雅,谢嘉华,袁建军[8](2017)在《植物内生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防治番茄枯萎病》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健康番茄植物体内分离获得内生菌M48,经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的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通过菌悬液浸种及以生物炭搭载的形式根施,处理种子和幼苗,再喷洒病菌菌悬液,结果显示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87.5%,表明M48对番茄枯萎病有显着防治作用.(本文来源于《泉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张亮,盛浩,袁红,赵兰凤,李华兴[9](2017)在《荧光假单胞菌PEF-5#18防控番茄枯萎病的定殖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电转法成功将EGFP表达质粒p EGFP20转入对番茄枯萎病具有优良防病效果的荧光假单胞菌PEF-5#18体内,并研究了该生防菌在番茄根际土壤与植株根、茎内部组织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处理25 d后,标记型与野生型生防菌处理均能有效控制番茄枯萎病害并增加植株鲜、干重量。与病原菌阳性对照相比,野生型菌株的防治效果为76.92%,鲜重增加194.10%,干重增加564.71%;接种后的PEF-5#18能良好定殖于番茄根际土壤并扩展进入植物根茎内部生长,其分布数量呈现出根际土壤(1.05×106 CFU/g)>根(6.75×104 CFU/g)>茎(1.25×102 CFU/g);与病原菌阳性对照相比,接种PEF-5#18对番茄根际土壤的可培养细菌总数影响差异不显着,但可显着提高根(增幅为8.42%)、茎(增幅为14.78%)内的可培养细菌总数以及根际土壤pH(增幅为1.61%);接种PEF-5#18能显着降低根际土壤与根、茎内病原菌侵染数量;激光共聚焦镜检发现,接种25 d后,PEF-5#18能大量分布于番茄根系表面、根内木质部、根内皮层细胞、根内细胞间隙、茎内维管及其周围细胞。(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王璐瑶,李兴东,段天凤,杨晓云,刘永峰[10](2017)在《解淀粉芽胞杆菌B1619防控设施番茄枯萎病田间使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一文中研究指出解淀粉芽胞杆菌B1619能够有效防控设施番茄枯萎病,研究菌株B1619田间高效使用技术对保证生防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对菌株B1619在接种番茄枯萎菌的病土中的定殖规律,菌株B1619水分散粒剂在田间的撒施方式和使用剂量,菌株B1619水分散粒剂对番茄枯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B1619可以在接种枯萎菌的病土中稳定定殖并维持一定数量,在21 d时仍然有5.9×10~4 cfu/g土的种群数量。田间穴施和灌根的撒施方式防治效果明显好于蘸根和拌土,田间使用剂量应≥6 g/株。2年4地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当田间撒施方式为穴施,田间使用剂量为32 kg/667 m~2时,菌株B1619水分散粒剂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5.1%~85.2%,显着高于化学药剂百菌清。示范推广试验证明,菌株B1619水分散粒剂对番茄枯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到85%~90%。(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番茄枯萎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番茄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喜光喜温蔬菜作物,因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在我地区已得到大面积种植。虽然,近些年蔬菜种植业的发展逐渐扩大了番茄的种植面积,增加了广大番茄种植户的经济收入,但在常年连作的情况下也引发了番茄枯萎病,对番茄的产量与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故文章主要针对番茄枯萎病的病原、发生规律与发生原因等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番茄枯萎病论文参考文献
[1].郑庆伟.放线菌NY-20发酵液对番茄枯萎病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J].农药市场信息.2019
[2].王云霞.番茄枯萎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
[3].刘佳斌.蚯蚓粪基质对番茄枯萎病的抑制作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
[4].唐彤彤,孙星,董元华,刘勤.对番茄枯萎病具防效的海洋源赤杆菌YH-07的发酵条件探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
[5].赵敏.FRG3在抗番茄枯萎病过程中的功能研究以及番茄枯萎病病原菌的快速检测[D].扬州大学.2018
[6].王静,宁燕夏,李黄维,刘娜,邱佳俊.解淀粉芽孢杆菌B6在番茄根部定殖及对番茄枯萎病盆栽防效初步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18
[7].吴晓燕,王红梅,沙龙.新微生物菌剂阿姆斯世纪地得力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试验[J].宁夏农林科技.2017
[8].罗琼,叶小莉,郑冰雅,谢嘉华,袁建军.植物内生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防治番茄枯萎病[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
[9].张亮,盛浩,袁红,赵兰凤,李华兴.荧光假单胞菌PEF-5#18防控番茄枯萎病的定殖机理[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7
[10].王璐瑶,李兴东,段天凤,杨晓云,刘永峰.解淀粉芽胞杆菌B1619防控设施番茄枯萎病田间使用技术研究与示范[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