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窦后入路论文_王先锋,耿德诚,刘明峰,何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乙状窦后入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脑,听神经,肿瘤,导板,面神经,微血管,颅脑。

乙状窦后入路论文文献综述

王先锋,耿德诚,刘明峰,何勇[1](2019)在《改良乙状窦后入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讨论改良乙状窦后入路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7年5月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患者72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月以前567例患者采用传统乙状窦后入路,2015年1月以后156例患者采用改良乙状窦后入路。不同的手术入路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并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5年1月以前567例患者采用传统乙状窦后入路,有效率95.9%,术后听力丧失率4.2%,术后面瘫的发生率为8.5%。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2.3%,2015年1月以后156例患者采用改良乙状窦后入路,有效率99.4%,术后听力丧失率2.6%,术后面瘫的发生率为3.8%。脑脊液漏发生率0%。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乙状窦后入路进行MVD术,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面听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80期)

岳林[2](2019)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巨大脑膜瘤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巨大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岩斜区巨大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30例患者均采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其手术的效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远期恢复的效果。结果 :在这30例患者中,有86.67%的患者其肿瘤被全部切除,有13.33%的患者其肿瘤被次(近)全切除。术后有23.33%的患者出现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或其原有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加重,有3.33%的患者出现肢体无力加重的现象,有3.33%的患者出现脑干出血,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术前及术后3个月这30例患者KPS的评分相比,P>0.05。术后6个月对这30例患者进行随访的结果显示,有93.33%患者的健康状况为良好。术后1年,这30例患者的病情均未复发。结论 :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巨大脑膜瘤安全有效,可显着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健康状况。(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9期)

郝帅[3](2019)在《神经内镜辅助乙状窦后入路治疗叁叉神经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叁叉神经痛治疗方法,提高叁叉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2018年收治的116例叁叉神经痛病人,随机分为微血管减压组和神经内镜辅助组各58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和远期并发症。结果神经内镜辅助组和微血管减压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272,P=0.029);神经内镜辅助组治愈率为94.8%,无效率为5.2%,微血管减压组治愈率为82.8%,无效率为17.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45,P=0.039)。神经内镜辅助组和微血管减压组在听力减退(χ~2=3.940,P=0.047)、复视(χ~2=5.497,P=0.019)、眩晕(Z=-1.941,P=0.046)3个并发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乙状窦入路治疗叁叉神经痛临床效果显着,安全可靠,且并发症少。(本文来源于《泰山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马翔宇,刘士宝,李卫国,徐淑军,李新钢[4](2019)在《乙状窦后入路无血快速开颅技术单中心标准化操作流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乙状窦后入路是进入桥小脑角区的主要入路,适用于听神经瘤、岩骨背侧脑膜瘤、胆脂瘤等桥小脑角区病变的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临床常常遇到如何快速实施乙状窦后入路开颅,达到良好的术中显露、避免术中过多出血及静脉窦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问题的困扰。自2014年起实施乙状窦后入路无血快速开颅技术并于2015年初步制定并实践了该入路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乙状窦后入路无血快速开关颅技术快速、简单,出血量极少,术野干净整洁,可有效避免静脉窦损伤,极大地缩短手术时间,改良了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技术,其标准化操作流程的提出有助于该技术的推广。(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柴盈,陈敏洁,张伟杰,郭智霖,张文豪[5](2019)在《骨开窗导板在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计算机导板在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指导颅骨开窗位置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病人术前行头部增强CT检查并制作计算机导板,术中使用导板指导颅骨开窗位置,记录病人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9例病人术中骨瓣均一次成型,视野暴露均达到手术要求,无静脉窦出血及血栓病人,2例病人出现术后脑脊液漏。随访6~11.2个月,有效27例,复发2例。结论计算机导板可较为精确地指导乙状窦后入路手术颅骨开窗位置,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刘晓平,叶敏,张文波,赖湘,张光宇[6](2019)在《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27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桥小脑角肿瘤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治疗的桥小脑角肿瘤患者27例的资料,术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结果肿瘤全切除27例,术后2例出现颅内感染,10例出现轻度面瘫症状,3例出现听力障碍,余症状均有改善。结论乙状窦后入路是切除桥小脑角肿瘤较为安全的手术入路,可有效切除肿瘤,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桂彪,苏江,谢正德,池超超,李松年[7](2019)在《叁维CT定位乙状窦后手术入路骨瓣开颅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叁维CT定位乙状窦后手术入路骨瓣开颅的解剖学应用研究,为临床提供微创、安全的手术入路。方法对23例桥小脑角区疾病患者,采用叁维CT重建技术对横窦-乙状窦夹角(TSSJ)进行精准定位后,行乙状窦后入路个体化骨瓣开颅手术;同期对干颅骨标本12例(24侧)采用同样的方法定位,进行骨瓣"开颅",通过解剖学进一步验证。结果 23例桥小脑角区疾病患者及12例(24侧)干颅骨标本的"关键孔"位置均位于TSSJ内侧缘,乙状窦和横窦无损伤,骨瓣开颅后横窦沟下缘、乙状窦沟内侧缘及TSSJ均获得满意的显露;术中骨瓣复位良好,颅骨缺损明显减少,23例患者无1例发生皮下积液、切口脑脊液漏或颅内感染等。结论运用叁维CT精准定位,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具有安全、快捷、微创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微创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麦麦提力·米吉提,马木提江·木尔提扎,朱国华,更·党木仁加甫,吴昊[8](2019)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治疗桥小脑角区脑膜瘤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的手术策略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8年3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并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手术治疗的40例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患者中,男14例,女26例,男:女为1:1.8;年龄(22~77)岁,符合Simpson I级切除为34例,其余为Simpson II级切除,无死亡患者;术后1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感染发热7例,面瘫3例,复视2例,脑脊液漏3例;术后症状基本消失23例,症状较术前减轻12例,症状同术前5例;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6个月~30个月,术后6个月时符合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II级为3例,Ⅲ级为2例;符合Simpson II级切除的6例患者中,4例术后接受了伽马刀治疗,其中1例术后21个月时因复发再次手术,其余未见肿瘤复发或增大迹象。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时可清楚地显露桥小脑角区颅神经、血管走行,绝大多数情况下可通过手术床的调整保证肿瘤各个死角的充分暴露,手术创伤小,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恢复快,可达到较好的手术效果。(本文来源于《新疆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黎艺练[9](2019)在《颅中窝入路与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颅中窝入路与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1月听神经瘤患者92例,依据手术方案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颅中窝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面神经功能、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面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Z=3. 467,P=0. 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 52%(3/46),对照组为21. 74%(10/46),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 390,P=0. 036)。结论中颅窝入路和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均可有效清除肿瘤组织,但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割精准度较高,可最大限度避免面神经损伤,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牛鹏坤[10](2019)在《乙状窦前入路肿瘤切除术在颅脑肿瘤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乙状窦前入路肿瘤切除术在颅脑肿瘤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颅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右额眉上入路肿瘤切除术和经乙状窦前入路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神经系统症状、视乳头水肿、消化道症状、肿瘤压迫症状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两组术后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对颅脑肿瘤患者采取乙状窦前入路肿瘤切除术,具较高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11期)

乙状窦后入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观察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巨大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岩斜区巨大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30例患者均采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其手术的效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远期恢复的效果。结果 :在这30例患者中,有86.67%的患者其肿瘤被全部切除,有13.33%的患者其肿瘤被次(近)全切除。术后有23.33%的患者出现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或其原有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加重,有3.33%的患者出现肢体无力加重的现象,有3.33%的患者出现脑干出血,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术前及术后3个月这30例患者KPS的评分相比,P>0.05。术后6个月对这30例患者进行随访的结果显示,有93.33%患者的健康状况为良好。术后1年,这30例患者的病情均未复发。结论 :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巨大脑膜瘤安全有效,可显着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健康状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状窦后入路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先锋,耿德诚,刘明峰,何勇.改良乙状窦后入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2].岳林.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巨大脑膜瘤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9

[3].郝帅.神经内镜辅助乙状窦后入路治疗叁叉神经痛[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

[4].马翔宇,刘士宝,李卫国,徐淑军,李新钢.乙状窦后入路无血快速开颅技术单中心标准化操作流程[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5].柴盈,陈敏洁,张伟杰,郭智霖,张文豪.骨开窗导板在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9

[6].刘晓平,叶敏,张文波,赖湘,张光宇.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27例[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9

[7].刘桂彪,苏江,谢正德,池超超,李松年.叁维CT定位乙状窦后手术入路骨瓣开颅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J].微创医学.2019

[8].麦麦提力·米吉提,马木提江·木尔提扎,朱国华,更·党木仁加甫,吴昊.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治疗桥小脑角区脑膜瘤临床疗效分析[J].新疆医学.2019

[9].黎艺练.颅中窝入路与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9

[10].牛鹏坤.乙状窦前入路肿瘤切除术在颅脑肿瘤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论文知识图

枕下外侧乙状窦后入路手术视野:...

标签:;  ;  ;  ;  ;  ;  ;  

乙状窦后入路论文_王先锋,耿德诚,刘明峰,何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