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全(辽宁省朝阳县职业中专辽宁朝阳122000)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案的制定应重视前期调研,准确定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分模块进行课程设计,重建课程标准,选用创新教材,并根据反馈和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关键词:教学方案课程模块化制定实施
中等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根据现阶段中职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就业需要,在计算机专业实施模块化教学尤为必要。如何才能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效能?
一、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设计计算机专业课程模块化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模块化有灵活性、开放性、个性化等特点,模块与模块之间相对比较独立。计算机课程模块主要分以下几种:一是“基础课程模块”,主要是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等;二是“职业技能模块”,即根据岗位就业目标确定的各类学习模块。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可以选择不同的具体的小模块,也可以组合多个模块进行学习。两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和分类模块如下:
1.基础课程模块(重在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课程体系)。包括:文化课模块(语文、数学、物理、英语、数字电路、体育、计算机英语)、办公自动化模块(Word、Excel、PowerPoint、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
2.职业技能模块(以某一类岗位上必须掌握的某一种技术为具体内容)。包括:程序设计模块(VB程序设计、C语言、ASP程序设计)、网站设计模块(Frontpage、网页三剑客ASP、程序设计、Internet)、电脑组装和维护模块、广告设计模块(平面设计、Photoshop)等。
二、侧重职业能力,重建课程标准,体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特点
在明确划分各教学模块后,围绕本模块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重建课程标准,提出具体考核项目及要求就成为主要工作了。职业学校的课程标准,应体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1.以本岗位群需要的专业能力以及工作现场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为依据,确定本模块的各专项能力及应达到的标准。
2.应围绕支撑各专项能力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来确定教学内容。
3.教学内容要精练,力求具体化、有针对性、有明确的内涵,并反映最新的科学技术水平。对内容相近或相同的课程内容可进行整合与综合化处理。
4.要引导教师在课程中教会学生做事的方法,重点放在“怎么做”和“怎么才能做得更好”的经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上。专业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便可,对那些没有多少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可以删除不讲。
5.要增强实践性、应用性教育的份量,使学生在类似工作环境的氛围下学习将来工作中要用的技能,有真实感,效果会更好。
6.课程考核项目中列出的应是此课程的关键知识和技能,考核要注重结果评价,也要注重过程评价,形式则可多样。
三、注重选择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创新教材
教师是用教材来教学生的,学生也是用教材来学习的。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还指引着职校的教学改革。因此,职业学校应重视教材的选择。
1.看教材的组织形式。可通过目录了解教材是否以项目为主线、以完成项目需解决的各项任务为单元来引入所需的文化基础、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的介绍,不选用以学科为体系的教材。
2.看教材的写法与呈现方式。要了解教材是否顾及到职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接受能力,做到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易懂好学,学生才会看。如有配套的多媒体课件、音像碟片则更好。
3.看教学理念能否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做事的方法,如让学生知道一个项目怎么开始、怎么分解分工、各环节怎么跟进、怎么合作、怎么测试、会遇到哪些问题及怎么解决。
4.看知识点的选取是否突出了“新”(新技术、新工艺)、“实”(实际、重应用)、“专”(深入行业、重规范)。
5.看在技能点的选取是否直接面向岗位的实际需求、是否适合学生实施,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教学方案实施后的评价及反馈
教学方案制定并实施后,重视事后的评价及反馈可为课程开发提供有效信息。具体评价途径包括:
1.在学期结束时,组织师生座谈,分析模块化教学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中的经验与不足。
2.建立毕业生跟踪走访制,看毕业生的就业稳定率(是否留得下,是否有发展)、企业欢迎程度。
3.对毕业生就业企业进行走访,向主管了解学生上岗后适应期的长短、工作实绩、有发展后劲否。
模块化专业教学方案是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证。我们应深入调研、积极探索,在不断解决新问题中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技能型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秀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项目+模块化”教学改革初探.《学周刊》,2011年,25期。
2.李明达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的设想.《教坛聚焦》,2012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