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根腐病论文_张丽娟,王昶,闵庚梅,杨晓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豌豆根腐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豌豆,镰刀,抗病性,鉴定,生态区,病原菌,病原。

豌豆根腐病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娟,王昶,闵庚梅,杨晓明[1](2019)在《豌豆根腐病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腐病是豌豆根部的重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各地豌豆产区均有发生,是制约豌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世界上尚未发现对根腐病完全免疫的豌豆品种,防治方法主要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本文从豌豆根腐病的发生与分布、病原菌的分类及特点、抗性鉴定及评价标准、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及防治策略等方面对国内外豌豆根腐病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抗病育种和未来豌豆根腐病综合防治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4期)

田丽丽,白中建,李惠霞,李敏权[2](2018)在《豌豆根腐病病原菌在寄主体内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豌豆病株和健株的毛根、根、茎、枝、豆荚主脉、果实中分别分离获得的根腐病病原菌有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链格孢菌。3种病原菌在豌豆病株和健株上均有分布,病株的病原菌分布明显高于健株,且镰刀菌为优势种群,占样品总数的55.6%,是导致豌豆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豌豆根腐病病原菌的分布集中于根茎部,在病株的茎分枝、豆荚主脉及果实等部位则主要分布着链格孢菌,表明镰刀菌根腐病主要以土壤带菌传播为主。(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陈爱昌,魏周全,骆得功[3](2014)在《定西市不同生态区豌豆根腐病病原菌及严重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定西市4个生态区豌豆田土样中分离到立枯丝核菌、粘帚霉、茄病镰刀菌、茄病镰刀菌蓝色变种、拟丝孢镰刀菌、半裸镰孢、单隔镰孢等7种豌豆根腐病致病菌。在室内条件下对4个生态区豌豆田土样进行根腐病预测,结果表明,陇西县福星镇杨寨村最重,通渭县华家岭乡老站村次之,安定区宁远镇李塘村第3,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农场最轻。(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4年06期)

刘小娟[4](2012)在《甘肃高寒阴湿地区豌豆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品种抗性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甘肃省高寒阴湿地区豌豆根腐病的发生情况,对其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致病性强弱测定,并进行豌豆不同品种对根腐镰刀病菌的抗性评价,同时在室内进行了7种杀菌剂的筛选,得到如下结论:1.甘肃高寒阴湿地区豌豆根腐病的致病菌为5种镰刀菌,分别是茄病镰刀菌(Fusariumsolani (Mart.)Sacc)、茄病镰刀菌蓝色变种(Fusarium solani var. coeruleum)、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单隔镰刀菌(Fusarium dimerum)、拟丝孢镰刀菌(Fusariumtrichothecioides);2种粘帚霉即链孢粘帚霉(Glioeladium catenulatum)和粘帚霉(Glioeladiumsp.);导致豌豆根腐病的病原还包括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2.室内盆栽法测定致病性结果表明,5种镰刀菌都有一定的致病性,其中茄病镰刀菌(F.solani (Mart.)Sacc)致病性最强,拟丝孢镰刀菌(F. trichothecioides)和茄病镰刀菌蓝色变种(F.solani var.coeruleum)次之,半裸镰刀菌(F. semitectum)和单隔镰刀菌(F. dimerum)的致病性病性较弱;链格孢也有一定的致病性;2种粘帚霉致病性具有弱致病性。3.对不同豌豆品种对根腐的抗性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测定的20个豌豆品种对镰刀菌的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异。其中RZ-1-1对茄病镰刀菌(F. solani)、茄病镰刀菌蓝色变种(F. solanivar. coeruleum)、半裸镰刀菌(F. semitectum)、单隔镰刀菌(F. dimerum)、拟丝孢镰刀菌(F.trichothecioides)都表现出一定的抗性,其次陇豌1号,CS1001、Haflia叁个品种也都表现出较强的抗性,而古2010对这5种病原镰刀菌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感病。4.采用室内平皿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豌豆镰刀菌根腐病的5种病原的毒力,结果表明7种供试药剂代森锌、福美双、多菌灵、百菌清、恶霉灵、多福、甲基硫菌灵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豌豆根腐病的5种镰刀菌病原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加强。其中恶霉灵水剂对茄病镰刀菌(F. solani)的相对抑制百分率较高,为94.03%;多福可湿性粉剂对拟丝孢镰刀菌(F. trichothecioides)的抑制百分率较高,达到100%;多福可湿性粉剂对半裸镰刀菌(F. semitectum)、单隔镰刀菌(F. dimerum)、茄病镰刀菌蓝色变种(F. solani var. coeruleum)抑制百分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6.81%、100%和92.69%;根据有效中浓度EC50可知,恶霉灵水剂对豌豆镰刀菌根腐病病原的抑制效果比其他药剂好。其他6种可湿性粉剂中,甲基硫菌灵对茄病镰刀菌的EC50为3.02∕mL,百菌清对拟丝孢镰刀菌和半裸镰刀菌的EC50分别为2.05∕mL和2.62∕mL,代森锌对单隔镰刀菌的EC50为6.39∕mL,多菌灵对茄病镰刀菌蓝色变种的EC50为0.12∕mL。(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苏光辉[5](2011)在《豌豆根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品种抗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定西李家堡镇豌豆根腐病植株进行分离纯化,单孢分离得到11个菌株;经鉴定,9个菌株为茄腐镰孢菌,1个菌株为尖孢镰孢菌,1个菌株待定。采用平皿法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11个菌株都存在致病性,其中茄腐镰孢菌的6号菌株和10号菌株致病力最强,是引起干旱地区豌豆根腐病主要病原菌之一。致病性测定过程中测定出致病力最强的茄腐镰孢菌6号和10号菌株对46个豌豆品种进行平皿法抗病性筛选,结果表明,G1997、9236-1对6号菌株有显着抗病性,草原224号对6号菌株感病程度达显着性差异,麻豌豆、G3081对10号菌株有显着抗性,草原21号对10号菌株显着感病。其余品种中除少数表现中抗外,大部分都为感病品种。(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2011年11期)

刘章义[6](2011)在《甘肃平凉豌豆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及传播途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豌豆是平凉寒旱山区种植的一种重要经济作物。近年来,豌豆根腐病在庄浪、静宁为害逐年加重,致使豌豆产量遭受严重损失。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是引起豌豆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传播途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病残体、种子、粪肥(猪粪)均为初侵染源。(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1年10期)

向妮[7](2011)在《豌豆根腐病茄镰孢菌遗传多样性及抗性资源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由Fusarium solani f.sp.pisi引起的豌豆根腐病是豌豆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世界各豌豆产区均普遍发生。该病在美国、英国、法国、瑞典、荷兰、捷克、韩国等均有报道。我国20世纪50年代在青海发现此病,现在甘肃、宁夏、内蒙古、河北、福建、云南等省都有报道。由于病原菌的遗传变异能力强,抗病品种的缺乏和土传病害的防治困难等原因,使得该病害的危害在我国呈加重趋势,并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在2009~2010年间从全国11个省市包括甘肃、河北、宁夏、云南、福建、内蒙古、吉林、四川、安徽、青海和北京采集豌豆镰孢根腐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对引起豌豆镰孢根腐病病原菌茄镰孢菌豌豆专化型(F. solani f.sp.pisi)进行鉴定以及致病力测定和致病基因检测。分离得到203个镰孢菌,根据种特异性引物扩增以及分离物在PDA和CLA培养基上产生的孢子形态,96个分离物鉴定为F.solani f.sp.pisi。采用改进的试管法对96个F.solani f.sp.pisi分离物进行致病力测定,根据致病力的强弱可将上述分离物划分为强、中等及弱致病力分离物叁种类型。96个分离物中强致病力分离物占81.3%,主要分布在河北、宁夏、甘肃、云南、四川、安徽、北京和内蒙古八个省市;中等致病力分离物占10.4%,主要分布在青海和福建两个省;弱致病力分离物占8.3%,在吉林、云南和福建叁个省都有分布。对96个F.solani f.sp.pisi分离物进行PDA1、PEP、PEP3和PEP5四对致病基因的PCR扩增检测,共检测到10种基因型,分别为PDA1+PEP1+PEP3+PEP5(A型)、PDA1+PEP1+PEP3(B型)、1'DAl+PEP3+PEP5(C型)、PDA1+PEP1(D型)、PDA1+PEP3(E型);PEP1+PEP3(F型)、PEP1-PEP5(G型)、PEP1(H型)、PEP3(I型)和PEP5(J型)。基因型A、B、C、D、E、F、G、H、I和J所含分离物数目分别为41、45、1、1、1、2、1、2、1和1个。A、B和C型含有4个和3个致病基因,致病力强,数量约占总数的91%,主要来源于安徽、北京、河北、内蒙、宁夏、甘肃、青海和四川八个省;其余7种基因型含2个或1个致病基因,致病力较弱,其分离物总数约占9%,主要来自甘肃、吉林和云南叁省。2、从GenBank中下载血红丛赤壳属交配群Ⅵ(Nectria haematococca mating populationⅥ)(无性态为F. solani f. sp. pisi)全基因组序列,用FastPCR软件从中筛选SSR位点,每条染色体选取3~15个位点,共选取107个位点,用DNAman软件设计SSR引物。在10个F. solani f. sp. pisi分离物进行扩增,筛选出多态性良好的SSR引物24对,共扩增出96个等位变异,变异范围为2-6,平均4个。3、用筛选出的24对多态性引物对96个F. solani f. sp. pisi分离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对96个分离物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统计结果建立0和1数据表,用NTSYSpc-2.1和POPgene32软件进行分析。24对引物在96个F. solani f. sp. pisi分离物中共扩增出132个等位变异,变异范围为3~15,平均为5.5个,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可用于F. solani f. sp. pisi分离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对来11个不同省份的96个F. solani f. sp. pisi分离物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8时96个分离物被划分为10个类群,可见中国的茄镰孢菌豌豆专化型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相似系数最大的是宁夏和甘肃的分离物,为0.8536;北京与青海的分离物遗传距离最远,为0.8983。同时致病力较弱的分离物在聚类分析时最后都聚在独立的小组,可见分离物的致病力强弱与分离物的遗传变异有一定关系。4、以强致病力分离物DX-8为供试菌株,采用孢子悬浮液浸种法对350份豌豆品种进行镰孢菌抗性资源筛选。按照0-5级病级评价标准,结果筛选出病级数小于等于2.5的品种37个,占总数的11%;大于2.5的品种中2.6-3.5级142份,占总数的40%;3.6-4.5级62份,占18%;4.6-5级109份,占31%;未筛选到完全抗性品种。(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向妮,段灿星,肖炎农,武小菲,王晓鸣[8](2010)在《豌豆根腐病病原菌致病基因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Fusariumsolani f.sp.pisi引起的根腐病是豌豆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世界各国普遍发生。F.solani f.sp.pisi为血红丛赤壳(Nectria haematocca)交配群Ⅵ(MPⅥ)的无性态,在其超数染色体上存在一个豌豆致病基因簇(PEP簇)决定对豌豆的专化型及致病力。PEP簇包括PDA1、PEP1、PEP2、PEP3、PEP4、PEP5基因,其中PDA1、PEP1、PEP3、PEP5四种基因在引起豌豆根腐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甘肃、河北、宁夏、云南、福建、内蒙古分离的豌豆根腐病菌致病基因进行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07-03)

李世有[9](2009)在《豌豆根腐病药剂防治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豌豆是海原县区域优势作物,也是海原县中南部农民种植业中一项重要经济来源。但近年来豌豆根腐病发病不断加重,已对豌豆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利用药剂试验进行根腐病防治,探索该县豌豆生产区的病害有效防治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09年15期)

王梅春,连荣芳,墨金萍,王思慧[10](2008)在《甘肃豌豆根腐病研究及抗病育种》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定西在豌豆根腐病研究及抗病育种的进展,介绍了甘肃中部地区豌豆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是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s)Sacc)、豌豆丝囊霉(Aphanomyces euteiches)等8种病原真菌复合侵染引起的根腐综合症;通过选育抗(耐)根腐病品种是解决问题最经济有效环保的措施,先后培育出了不同生态类型的豌豆品种定豌1号到定豌5号,基本解决了生产中因根腐病导致的减产、绝收现象,这些品种在甘肃中部、宁夏南部的旱地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杂粮作物》期刊2008年04期)

豌豆根腐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豌豆病株和健株的毛根、根、茎、枝、豆荚主脉、果实中分别分离获得的根腐病病原菌有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链格孢菌。3种病原菌在豌豆病株和健株上均有分布,病株的病原菌分布明显高于健株,且镰刀菌为优势种群,占样品总数的55.6%,是导致豌豆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豌豆根腐病病原菌的分布集中于根茎部,在病株的茎分枝、豆荚主脉及果实等部位则主要分布着链格孢菌,表明镰刀菌根腐病主要以土壤带菌传播为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豌豆根腐病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丽娟,王昶,闵庚梅,杨晓明.豌豆根腐病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19

[2].田丽丽,白中建,李惠霞,李敏权.豌豆根腐病病原菌在寄主体内的分布[J].甘肃农业科技.2018

[3].陈爱昌,魏周全,骆得功.定西市不同生态区豌豆根腐病病原菌及严重度预测[J].甘肃农业科技.2014

[4].刘小娟.甘肃高寒阴湿地区豌豆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品种抗性的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2

[5].苏光辉.豌豆根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品种抗病性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1

[6].刘章义.甘肃平凉豌豆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及传播途径的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11

[7].向妮.豌豆根腐病茄镰孢菌遗传多样性及抗性资源筛选[D].华中农业大学.2011

[8].向妮,段灿星,肖炎农,武小菲,王晓鸣.豌豆根腐病病原菌致病基因检测[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9].李世有.豌豆根腐病药剂防治效果分析[J].现代农村科技.2009

[10].王梅春,连荣芳,墨金萍,王思慧.甘肃豌豆根腐病研究及抗病育种[J].杂粮作物.2008

论文知识图

鱼腥草95%乙醇提取液对豌豆根腐病扬菌胺扬菌胺扬菌胺扬菌胺蛋白与其他真菌MAPK蛋白的系统树2....

标签:;  ;  ;  ;  ;  ;  ;  

豌豆根腐病论文_张丽娟,王昶,闵庚梅,杨晓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