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取向论文_汤海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题材取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题材,价值取向,工笔,版画,云南,历史,电影。

题材取向论文文献综述

汤海涛[1](2019)在《从“秘境”到“艺境”——云南油画创作中民族题材嬗变及其审美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的地理、气候、人文和物产决定了地域文化的多样及多元。在相当长的时日里,云南作为政治和文化上"边徼"存在,一直与"中原文化"或"主流文化"若即若离。在文化观照的伊始,云南地域美术中的民族题材,一直是绘画创作中的"秘境"。对于民族题材如何甄选,以及其嬗变的历史脉络,决定了这个地域美术创作具有区别于其它地域的特定的审美价值取向。经由持续近百年的引进、消化、发展和繁荣,云南油画创作中民族题材的嬗变及其审美价值取向,完成了从"秘境"到"艺境"的转换。(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智华,李平[2](2019)在《近年中国青春题材电视剧的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中国青春题材电视剧价值取向明确:讴歌农林牧区青年创业与保护环境的精神;表现城市青年积极创业,探索人生价值;价值取向多种多样,主导方面积极向上,鼓舞人心,富有正能量,表现出现实主义倾向。近几年中国部分青春题材电视剧价值取向形成有其深刻的原因,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电视》期刊2019年01期)

薛胜寒[3](2019)在《周晓枫散文的题材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周晓枫散文,坚决地放弃选材上的洁癖,而保存叶子上的泥。作为一名女性写作者,唯美与温柔并非她的关键词,暴力与纯粹才是流淌于她骨骼中的血液。其散文挖掘隐秘而复杂之处的黑暗,努力地逼近破损的真相,最后获得艺术的真实。(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1期)

吴琛妮[4](2018)在《浅析新工笔画的题材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工笔”的绘画现象大约起始于2005年左右,其绘画作品的创作理念、表现方式、画面构成和题材选择都颇具新意。相较于传统工笔画,新工笔画以“非再现、非意象抒情、非形式审美”的艺术方式呈现。其题材内容充分展示了工笔画在当下的使命感,在对待自身传统文化的认同及面对西方文化影响的同时,深深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并从自身传统文化的坚守中注入了新的血液。本文主要从叁个部分对当下“新工笔”的题材取向进行梳理,并对笔者绘画创作中产生的影响进行总结。第一部分以代表性的新工笔画家作品为例分析新工笔画的题材取向,从而辨析新工笔的题材创新与新旧之分;第二部分为新工笔题材取向的思考。新工笔的出现在各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争议,其题材也给笔者更多的选择和思考空间;第叁部分是新工笔对笔者绘画创作中的影响。对新工笔题材的思考结合笔者的个人创作,谈谈在我的毕业创作中如何处理自身的生存体验与艺术创作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邵威峰[5](2018)在《景观与意象—都市题材版画创作的两种取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论述都市题材版画创作的二种取向。文章主要以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正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都市题材版画兴起的背景,主要包括城市化进程和个体生活经验的转变两个部分展开。第二部分是在前人研究和资料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总结都市题材版画创作主要分为两大类,即为都市景观版画创作和都市意象版画创作。分别选取代表性艺术家来做个案分析研究。第叁部分,对都市景观版画和都市意象版画作一个对比研究。主要从创作者的不同都市体验和共同精神诉求来分析,结合艺术家访谈录和随笔等来进行研究。第四部分,对都市题材版画创作的意义方面来进行阐述,以此来深化对版画创作的认识,进而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版画作品。最后进行总结,肯定贡献,指出不足。(本文来源于《湖北美术学院》期刊2018-06-01)

张智华,黄偲迪[6](2018)在《论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的价值观与历史观——兼论当前部分叁国题材电视剧的价值取向与艺术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是一部以司马懿为主要人物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司马懿作为一个千百年来都具有争议的人物,很难有一个盖棺定论。这部电视剧的创作者从自己的理解出发,诠释了一个自己心目中的人性化的司马懿。司马懿一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在不同时期其性格、志向、谋略、言行等是不同的。因此,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所表现的价值观是变化的,是比较复杂的。其价值观、历史观与艺术观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电视》期刊2018年05期)

赵奕璠[7](2018)在《新中国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也是中国电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类型。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它不仅为观众展示了别具特色的文化风情,还为传承民族文化提供了渠道,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政治价值和艺术价值。云南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拥有丰富而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给电影拍摄提供了绝佳的素材。迄今为止,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已经走过了近70年的创作历程,大致经过了叁个重要时期,从“十七年”(1949年-1966年)的《芦笙恋歌》《边寨烽火》《摩雅傣》《五朵金花》《阿诗玛》等,到新时期(1978年-2000年)的《青春祭》《云南故事》等,再到新世纪(2000年至今)的《婼玛的十七岁》《走路上学》《碧罗雪山》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下,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也即创作者对电影所要产生的社会功能的认知倾向有所不同。本论文尝试通过选取叁个历史时期的典型电影文本,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结合历史背景,探寻每个时期蕴含在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价值取向,以及电影是如何表达这些价值取向的。文章包含叁个章节的论述,第一章“十七年”时期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价值取向是强化国家认同,这个时期的电影在强化国家认同的价值取向下,创作主要有“强化边防意识和民族团结”、“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展现少数民族新生活”这叁个电影叙事主旨。第二章“新时期”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价值取向除了强化国家认同外,由于历史背景的变革,也出现了文化反思的价值取向。第叁章“新世纪”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价值取向除了延续前两个时期的强化国家认同外,保护文化多样性也成为这个时期电影创作的重要价值取向。(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陈黎方[8](2017)在《近30年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及价值取向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近叁十年间,社会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促使中国的电视剧创作行业也逐渐向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各种不同类型的电视剧创作者也在不断地寻找能让国产电视剧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途径和方法,这其中以古代历史剧的创作转型更为突出。随着西方的解构主义、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在国内的兴起与传播,古代历史剧的创作自20世纪90年代初便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使古代历史剧创作逐渐从解构主义思想影响下的传统历史正剧走向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历史戏说剧的“戏剧之说”,最后走向以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历史戏说剧的“游戏之说”。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推动了各种文艺思潮的不断发展变化,其新的理念与价值转变促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在21世纪以后呈现出主题展现和价值追求上的新特点。本文以近叁十年来的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历史正剧和历史戏说剧(“戏剧之说”和“游戏之说”)两大历史剧类型入手来探寻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发展轨迹,同时对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及其价值取向的转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指出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7-05-31)

杨晨阳[9](2017)在《新世纪农村题材电影道德价值取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这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的观点,他认为乡村是中国道德的根基,所以任何时候城市都将乡村作为最后的精神堡垒。本文中将引借这一观点,也以为,农村不仅仅是人们生活发展的起源地,同时也是人们精神文明最初的来源和最后的守候。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封建社会的耕读传家,数千年来,中国人始终伴随着农耕文明繁衍生息,以致于浸染着乡土气息的生活方式,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基础的价值取向能够在历史长河中世代相传。但是近40年来,尤其是在进入新千年以后,随着全球化、信息化脚步在我国大步推进,曾经在我国发挥深远影响的儒家伦理道德文化日渐消解,以此为基础的道德价值取向也在国人的观念中发生了动摇。在我国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大背景下,对于农村的道德价值取向的关注本就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命题。本文首先对新世纪农村题材电影进行了简要的梳理,阐述了新世纪农村题材电影的基本概况,接着从农村道德价值取向存在的双重困境和其存在的积极意义对新世纪农村题材电影传达出的道德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并选取了徘徊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特殊群体——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村题材电影中农民工对道德价值取向在跨地域融合中所起到的勾连和助推作用。最后本文还对新世纪农村题材电影中所表现出的道德价值取向方面的特质以及创作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能对日后的农村题材电影的创作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7-04-14)

许静,敖久丽[10](2016)在《新中国“现实题材电影”的审美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中的"现实"并非单纯是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大多数是经过思想意识改编后通过电影的形式实现的情景构建。前30年,新中国的现实电影与之前的作品大不相同,其将悲情作为创作的美学风范,多以苦情的基调示人,并主要以歌颂辛勤的劳动人民为主,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新中国电影后30年,电影的现实叙事主题形式开始多样起来,在批判精神的回归、现实题材的拓展、纪录风格的呈现等方面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点。(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6年14期)

题材取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中国青春题材电视剧价值取向明确:讴歌农林牧区青年创业与保护环境的精神;表现城市青年积极创业,探索人生价值;价值取向多种多样,主导方面积极向上,鼓舞人心,富有正能量,表现出现实主义倾向。近几年中国部分青春题材电视剧价值取向形成有其深刻的原因,具有重要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题材取向论文参考文献

[1].汤海涛.从“秘境”到“艺境”——云南油画创作中民族题材嬗变及其审美价值取向[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9

[2].张智华,李平.近年中国青春题材电视剧的价值取向[J].中国电视.2019

[3].薛胜寒.周晓枫散文的题材取向[J].文学教育(上).2019

[4].吴琛妮.浅析新工笔画的题材取向[D].江西师范大学.2018

[5].邵威峰.景观与意象—都市题材版画创作的两种取向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8

[6].张智华,黄偲迪.论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的价值观与历史观——兼论当前部分叁国题材电视剧的价值取向与艺术特点[J].中国电视.2018

[7].赵奕璠.新中国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价值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18

[8].陈黎方.近30年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及价值取向的转变[D].广州大学.2017

[9].杨晨阳.新世纪农村题材电影道德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7

[10].许静,敖久丽.新中国“现实题材电影”的审美取向[J].电影文学.2016

论文知识图

第叁节 隋唐着名人物画家艺术语言和风格考...徐累《如梦令》人情感与精神寄托,并...2-1《大闹灭宫》视频截图)2.3-1)保拉?雷戈行简?周楷《壮乡秋日》油画罗可口风格的家具、建筑和绘画一脉相...

标签:;  ;  ;  ;  ;  ;  ;  

题材取向论文_汤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