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本研究论文-李庆

译本研究论文-李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译本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元朝秘史,日本汉学,元史,内藤湖南全集,顾千里,藤湖,抄录本,遗墨,巴拉第,实录

译本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庆[1](2019)在《关于日本的那珂通世译本》一文中研究指出1807年,日本那珂通世的《成吉思汗实录》出版,这是日本蒙古研究史上的划期之作。该书的写作过程,作者《序论》已经做了说明(见筑摩书房,1943)。关于那珂研究翻译《元朝秘史》的情况,笔者曾有所介绍(见叁宅米吉《文学博士那珂通世君传》,载《那珂通世遗书》。(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12-27)

陈黎[2](2019)在《陈彦小说《装台》推出日译本》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陈黎)12月19日获悉,陕西着名作家、剧作家陈彦长篇小说《装台》日译本『西京バックステージ仕込み人』在日本出版发行。该书由日本翻译家菱沼彬晁历时两年时间精心翻译。长篇小说《装台》生动地讲述了装台人刁顺子和周围人的生活遭遇,以最接地气的语(本文来源于《西安日报》期刊2019-12-20)

姜琴,王琴[3](2019)在《基于语料库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汉译本翻译操作规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不同时期的23个汉语全译本为例,从篇章结构、脚注的使用、标准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等方面,对译本的翻译操作规范进行历时描写研究。研究显示,叁个时期的翻译策略分别为异化、归化和归化。翻译规范经历了由源语规范到目的语规范的历时变化。(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9年12期)

田彦培,王晓霞[4](2019)在《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红楼梦》译本的“译有所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杨宪益、王际真以及李治华叁位译者的译本为例,从生态翻译学的"译有所为"视角来探究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红楼梦》译本的译有所为,较为全面地考察叁人译介活动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以此来说明,任何翻译都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每个译本都是时代的产物,是顺应了时代要求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50期)

王玉,张树德[5](2019)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论下翻译分析——以《傲慢与偏见》汉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翻译中,语境是系统功能语言学里面的一个重要概念。语境论的核心是探索有效理解原语作者真实意思的途径并为翻译服务。按照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境的分类,分别从语言的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叁个方面介绍了语境论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并试图通过对比《傲慢与偏见》的汉译本(李汝成译与青闰译)分析语境论的内容和独特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9年12期)

黄蓓蕾[6](2019)在《功能对等视角下的《落花生》英译本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篇优秀的翻译不应是对原文内容的生搬硬套,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两种语言间自然的转换。张培基先生的英译作品皆能被称为优秀的翻译,原文内容呈现自然。张先生的译作流露出与原作几近相同的情感,这也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中"应重视读者心理反应"的观点不谋而合。本文欲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张培基先生翻译的散文《落花生》译本进行分析,试证明传递原文内容信息和注重读者的心理反应同样重要。(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50期)

周德仓,,张黎黎[7](2019)在《《西藏的变迁》中文译本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咸阳12月5日电(周德仓 张黎黎)近日,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翻译团队完成并出版了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西藏的变迁》中文版译着,填补了该书未有中文译版的空白,为国内读者进一步了解西藏民主改革前后的巨变提供了历史参考和学术读本。《西藏的变迁》(本文来源于《西藏日报(汉)》期刊2019-12-06)

魏家海[8](2019)在《《荒原》汤永宽译本注释中的文化形象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译者兼注释者的视角出发,考察了汤永宽《荒原》译注中的文化形象的强化、改变和增加,运用形象学和文化理论分析了不同形象背后蕴含的译者的知识考古与知识生产、文化价值观和认识态度。研究表明,注释在文化形象建构中是对东西方文学和文化的知识考古与知识生产;在西方文化形象建构过程中,译注对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了适度的筛选和挪用;注释中的文化形象建构也是译者自我形象的塑形。译注的理念、作用、方法对中国文学"走出去"中的文化形象建构具有逆向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郑玉荣,魏良荣[9](2019)在《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英汉翻译的“具体化”策略——以《永别了,武器》方华文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英汉书面表达差异入手,研究英汉翻译"具体化"策略的运用。由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文语境下的人更加倾向于使用涵义具体的词语,尤其以动词及相关的表达来展现动态之美,营造一种生动形象的画面;而英文语境下的人则习惯于使用抽象性的名词以及抽象表达,保留足够的空间让读者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感知与体悟。因此,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将英文原文中可能使中文读者疑惑的抽象性词汇以及抽象表达适当具体化。本文以美国作家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的方华文译本为例,旨在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视角分析文学作品翻译当中以贴合译入语(中文)读者为目的的具体化策略。通过研究发现,方华文先生的汉译本充分体现了其以译入语为依归的、受到多元系统翻译理论影响的翻译手法,因而其译文也在英汉语言的转换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翻译研究与教学》期刊2019年02期)

魏青霞,王影君[10](2019)在《《登高》的英法译本中抒情性传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抒情诗是主体生命的自我表达,构成了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主导。《登高》是唐朝诗人杜甫一首着名的七言诗,描写了作者登高远眺,面对暮秋之景感时伤怀。该诗被誉为抒情诗的典范,并有多种英法译本。英语和法语这两种语言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通过对比这两种译本有利于深入探讨该诗在不同目标语中抒情性传递的异同。本研究以许渊冲的叁美原则为基础,通过文本细读对比分析这首诗的英法译本来探究翻译中抒情性的传递,并探讨如何让目标读者理解并欣赏中国的诗歌,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本文来源于《翻译研究与教学》期刊2019年01期)

译本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陈黎)12月19日获悉,陕西着名作家、剧作家陈彦长篇小说《装台》日译本『西京バックステージ仕込み人』在日本出版发行。该书由日本翻译家菱沼彬晁历时两年时间精心翻译。长篇小说《装台》生动地讲述了装台人刁顺子和周围人的生活遭遇,以最接地气的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译本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李庆.关于日本的那珂通世译本[N].文汇报.2019

[2].陈黎.陈彦小说《装台》推出日译本[N].西安日报.2019

[3].姜琴,王琴.基于语料库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汉译本翻译操作规范研究[J].英语广场.2019

[4].田彦培,王晓霞.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红楼梦》译本的“译有所为”研究[J].智库时代.2019

[5].王玉,张树德.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论下翻译分析——以《傲慢与偏见》汉译本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

[6].黄蓓蕾.功能对等视角下的《落花生》英译本赏析[J].校园英语.2019

[7].周德仓,,张黎黎.《西藏的变迁》中文译本出版[N].西藏日报(汉).2019

[8].魏家海.《荒原》汤永宽译本注释中的文化形象建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

[9].郑玉荣,魏良荣.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英汉翻译的“具体化”策略——以《永别了,武器》方华文译本为例[J].翻译研究与教学.2019

[10].魏青霞,王影君.《登高》的英法译本中抒情性传递研究[J].翻译研究与教学.2019

标签:;  ;  ;  ;  ;  ;  ;  ;  ;  ;  

译本研究论文-李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