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心律失常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律失常,心肌,离子,细胞,作用,激酶,针法。
抗心律失常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苗苗,陈依春,白晓洁,马瑞君,封启龙[1](2019)在《抗钠-钙交换体α-2_((840-877))单克隆抗体3F10的制备及其预处理对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和纯化抗钠-钙交换体(Na~+-Ca~(2+) exchanger,NCX)α-2_((840-877))单克隆抗体,并观察该抗体对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利用化学合成的NCXα-2_((840-877))肽段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和间接ELISA法筛选,获得可稳定分泌NCXα-2_((840-877))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ELISA和SDS-PAGE等方法检测其效价和纯度。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建立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缺血前5 min用3F10(10μg/ml)抗体灌注离体心脏,在体实验经大鼠尾静脉注射3F10(50μg/kg)抗体,观察抗体大鼠室早数目、室速和室颤发生率和持续时间的影响。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3F10(10μg/ml)抗体对正常大鼠心肌细胞I_(Na/Ca)的影响。结果:①成功制备并获得抗NCXα-2_((840-877))单克隆抗体3F10,其效价和浓度分别为1∶40 960、1.62 mg/ml。②3F10抗体预处理可明显抑制大鼠离体和在体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缺血前5 min给予3F10(10μg/ml)抗体预处理后,离体心脏的室速、室颤的发生率分别由100%和77.78%降至25%和25%,其持续时间和室早的个数也明显减少(P<0.05)。在麻醉大鼠,当给予3F10(50μg/kg)抗体预处理后,与模型组相比,大鼠室速和室颤的发生率分别由100%和83.33%降至33.33%和33.33%,其持续时间及室早的数目均明显减少(P<0.05)。③膜片钳实验发现3F10抗体(10μg/ml)对I_(Na/Ca)具有显着抑制作用。在钳制电位为+50 mV和-100 mV时,外向和内向I_(Na/Ca)分别由(3.23±0.05)和(-50.57±0.13)pA/pF降至(2.14±0.03)和(-3.14±0.06)pA/pF(P<0.05)。结论:成功获得一株可稳定分泌抗NCXα-2_((840-877))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F10),该抗体预处理对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具有显着抑制作用,推测其作用机制与抑制心肌I_(Na/Ca)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陈刚,翟宇新[2](2019)在《循经叩刺、温针灸足叁里、悬钟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脑源性心律失常疗效及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循经叩刺、温针灸足叁里、悬钟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脑源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方法将126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脑源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及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循经叩刺、温针灸足叁里、悬钟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疗程为14 d;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同时期心电图异常率的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发生种类和发生率、相关生化指标、神经缺损评分的变化,随访3个月时预后情况。结果 2组治疗3 d、5 d、7 d、14 d后的心电图异常率均显着降低(P均<0.05),观察组以上时间点的异常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14 d后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ST-T段改变、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上速、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14 d后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ST-T段改变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内皮素-1(ET-1)、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14 d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mRS评分分级、预后良好率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循经叩刺、温针灸足叁里、悬钟联合稳心颗粒可降低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脑源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具有心血管与神经系统双重保护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应激反应有关。(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34期)
王武[3](2019)在《预防性静滴钾离子、镁离子对急性心梗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预防性静滴钾离子、镁离子对急性心梗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性心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为76.9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ib、PT以及Plt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Plt及Fib水平低于治疗前,PT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lt及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为15.38%,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静滴钾离子与镁离子能够显着降低急性心梗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同时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其血流变指标,且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药物评价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罗罕[4](2019)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作用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作用。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96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胺碘酮治疗,研究组48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进行疗效评价,对比心功能各项指标、心率与药副反应。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测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2组每搏心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LVESD、LVEDD测定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V、LVEF测定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率测定结果与药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将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用药方案应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增进疗效、改善心功能、稳定心率方面均可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此联合用药方案安全性更为可靠。(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伍文锋,徐嘉敏,翟永新,白建雄,全楚杰[5](2019)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脂和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评价对于血脂水平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52例,依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6例。实验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方案,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对比两组血脂及炎症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采用瑞舒伐他汀方案能够有效改善血脂和炎症水平,帮助调节代谢和炎症状态。(本文来源于《北方药学》期刊2019年11期)
凌敏,鹿奎奎,卞倩[6](2019)在《TRPC3在PM2.5所致人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心肌细胞(hiPSC)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TRPC3对PM2.5所致人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心肌细胞(hiPSC)的动作电位及离子通道改变诱发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0μg/ml、10μg/ml、100μg/ml、1000μg/ml)的PM2.5处理体外培养的hiPSC人源心肌细胞72h,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收缩频率及幅度,进一步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不同浓度PM2.5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AP)和离子通道作用的影响。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Ca2+离子通道相关基因TRPC3,使用TRPC抑制剂(pyr3)预处理细胞,探讨抑制TRPC3后,对以上指标的逆转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1000ug/ml的(本文来源于《2019全国呼吸毒理与卫生毒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5)
唐晓雷,刘莉,肖雯元,潘黛安,王秀阁[7](2019)在《基于分子模拟技术探究生脉饮针对心律失常疾病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配体结构的虚拟筛选的方法发掘生脉饮当中治疗心律失常的潜在的有效成分。方法通过分子对接和药效团比对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有效作用于靶点的候选药物,以此来预测生脉饮的治疗机制。结果依据分子对接和药效团比对的结果,生脉饮当中有71个组分属于心律失常靶点的潜在抑制剂。75%的有效成分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靶点特异性。通过网络互作分析,人参中有27个有效成分,五味子中有24个有效成分,麦冬中有20个有效成分可以作用于与心律失常相关的靶点。结论生脉饮当中50%以上的有效成分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表明生脉饮可能通过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来缓解心律失常。网络分析当中,生脉饮当中40%以上的有效成分作用于钙离子通道。(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9年10期)
陈涛[8](2019)在《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本的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组则予以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心肌缺血检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心律失常检出率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来帮助患者检查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其检查结果更好,能够让患者尽早确诊并得到治疗,值得应用与推广。(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29期)
娄奇,李为民[9](2019)在《Ca_V1.2在心律失常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复杂,且临床上应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L型钙通道的异常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Ca_V1.2为心肌中L型钙离子通道的主要亚型,近期研究发现Ca_V1.2蛋白及mRNA表达异常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Ca_V1.2相关的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在心律失常中治疗效果显着,因此Ca_V1.2有望作为治疗心律失常的新靶点。现重点介绍通过干预Ca_V1.2治疗心房颤动、长QT间期综合征以及Brugada综合征等心律失常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学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王长春,王锐,李明妍,郭丽,崔华峰[10](2019)在《调心安神针法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模型兔的心肌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调心安神法预处理对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模型兔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制作兔RA模型。4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胺碘酮组,针刺组施以调心安神针刺法(取穴:灵台、神道、双侧内关、百会)。实验完毕后,酶联免疫法测定动脉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模型组Ck-MB、LDH含量最高,假手术组最低,针刺组、胺碘酮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 <0.01),胺碘酮组低于针刺组(P <0.05);模型组血清中SOD含量最低,假手术组最高,针刺组、胺碘酮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 <0.01),胺碘酮组高于针刺组(P <0.05)结论调心安神针法预处理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模型兔血清Ck-MB、LDH水平,提高SOD水平,减轻心肌损伤。(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抗心律失常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循经叩刺、温针灸足叁里、悬钟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脑源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方法将126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脑源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及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循经叩刺、温针灸足叁里、悬钟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疗程为14 d;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同时期心电图异常率的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发生种类和发生率、相关生化指标、神经缺损评分的变化,随访3个月时预后情况。结果 2组治疗3 d、5 d、7 d、14 d后的心电图异常率均显着降低(P均<0.05),观察组以上时间点的异常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14 d后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ST-T段改变、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上速、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14 d后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ST-T段改变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内皮素-1(ET-1)、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14 d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mRS评分分级、预后良好率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循经叩刺、温针灸足叁里、悬钟联合稳心颗粒可降低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脑源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具有心血管与神经系统双重保护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应激反应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心律失常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王苗苗,陈依春,白晓洁,马瑞君,封启龙.抗钠-钙交换体α-2_((840-877))单克隆抗体3F10的制备及其预处理对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
[2].陈刚,翟宇新.循经叩刺、温针灸足叁里、悬钟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脑源性心律失常疗效及作用机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3].王武.预防性静滴钾离子、镁离子对急性心梗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J].药物评价研究.2019
[4].罗罕.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作用探究[J].甘肃科技.2019
[5].伍文锋,徐嘉敏,翟永新,白建雄,全楚杰.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脂和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研究[J].北方药学.2019
[6].凌敏,鹿奎奎,卞倩.TRPC3在PM2.5所致人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心肌细胞(hiPSC)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研究[C].2019全国呼吸毒理与卫生毒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7].唐晓雷,刘莉,肖雯元,潘黛安,王秀阁.基于分子模拟技术探究生脉饮针对心律失常疾病的作用机制[J].时珍国医国药.2019
[8].陈涛.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作用[J].智慧健康.2019
[9].娄奇,李为民.Ca_V1.2在心律失常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9
[10].王长春,王锐,李明妍,郭丽,崔华峰.调心安神针法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模型兔的心肌保护作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