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油气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气,萨特,编组站,燃烧室,油藏,溶解度,油井。
油气比论文文献综述
胡英才,杨康敏,樊琳琳,张景辉,马海[1](2019)在《高油气比井一体式井下防喷管柱研究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油气比井在施工作业时,随着管柱起出和井筒液柱下降,会导致原油脱气以及出现短暂的油气喷出,存在施工安全隐患。用高比重液体压井,会对油层造成伤害,用带压作业设备施工,工期长、费用高。开展了高气油比井防喷管柱研究,研制了预制工作筒和油管堵塞器,利用防喷泄油器+预制工作筒+油管堵塞器组成了一体式防喷管柱,实现了在高气油比井管柱的可靠起下和正常生产,现场应用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魏纳,席永钊,刘安琪,赵金洲,张烈辉[2](2019)在《一种快速计算溶解油气比的工程实用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是评价油气溶解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在工程上需查取图版而得到,结果不够准确、使用不太方便,不适于现场快速应用。为了便于在实际工程中快速准确地计算该参数,在雷萨特的模型上将美国石油协会相对密度与脱气原油摩尔质量的图版进行取点拟合成函数关系,结合原雷萨特关系式将其数学模型归纳推理得到一个新模型,只需要代入绝对压力、温度、脱气原油对水的相对密度以及天然气对空气的相对密度4个已知参数,通过计算机便可快速计算出溶解油气比。研究结果表明:①较之于雷萨特相关式,新模型简化了繁琐的迭代,不仅可以一步到位计算溶解油气比,而且还可以从公式中反映出各个参数是如何影响溶解油气比的;②油气比随着绝对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脱气原油对水相对密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天然气对空气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结论认为,新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溶解油气比,其计算结果与原雷萨特模型符合度高;新方法提高了工程上计算溶解油气比的效率及准确性,可以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19年04期)
代文,唐文峰,黄映仕[3](2018)在《浅谈罐装系统电潜泵在高油气比惠州25-4油田N层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浅析了罐装系统电潜泵磨蚀的机理,结合具体的高油气比油田实际数据电潜泵运行寿命的重要影响,提出了罐装系统的应对措施,实施罐装系统在惠州油田HZ25-4N两口井的应用,其中HZ24-4-3井从前一次非罐装系统的190天运行寿命增至目前的2 200天。(本文来源于《石油工业技术监督》期刊2018年02期)
翟博文,张巧生,杨博,姬蕊,张园[4](2017)在《长庆某超低渗透高油气比油田地面新工艺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长庆某油田属超低渗透、高油气比油藏;同时该油区自然和社会条件极其复杂,况且地方政府对油区整体开发安全环保要求非常高。为了实现油田规模效益开发和安全环保建设的双重目标,在油田地面开发和建设中系统研究和应用了一系列新工艺和新技术,它包括井场设施优化技术、橇装设备规模应用、油气全密闭集输工艺和伴生气循环利用配套技术等。通过这些工艺和技术的应用,达到了节约土地,缩短地面建设周期、回收伴生气资源和减少CO2排放量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石油石化节能》期刊2017年02期)
李帅,张莹莹,俞德恩,王微,李振[5](2015)在《高油气比油藏储层污染因素及酸化效果分析——以文269块油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269块油藏属于异常高压高油气比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产能逐渐下降,并且在检泵中常常发现严重结垢现象,多方面研究分析后认为造成油井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储层存在污染。为消除储层污染,提高油井产能,在深入研究储层污染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酸化解堵技术研究及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酸化解堵技术能够有效消除井筒及近井地带污染,提高储层渗透性,该技术在文269块油藏的成功应用可以为同类油藏实施稳产上产措施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5年02期)
邱满根,傅耕野[6](2014)在《浅议液压减速顶的油气比和充氮压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压减速顶中的氮气和液压油在保证减速顶的技术性能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减速顶的临界速度、制动功、阻力功等技术指标是完全靠一定压强的氮气和油气比作为工作介质来实现的,本文重点阐述减速顶中氮气和液压油的作用,以及它们对减速顶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减速顶与调速技术》期刊2014年01期)
金义[7](2013)在《高油气比驻涡燃烧室流动与燃烧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驻涡燃烧室(Trapped Vortex Combustor,简称TVC)是一种非常有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的新概念燃烧室,目前的试验结果证明了其优于常规旋流稳定燃烧室的性能:火焰稳定范围宽、燃烧效率高、氮氧化物排放低等,驻涡燃烧室也因此成为未来军用航空发动机高油气比燃烧室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结合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基于高油气比驻涡燃烧室开展了燃烧室气动方案、油气方案、结构方案设计,并就燃烧室气动特性、部分关键技术和燃烧性能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应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获得了燃烧室冷态流场宏观特性及细节特征。结果表明,凹腔流动的两种典型模式同时存在于本文设计的燃烧室中,联焰板截面为单涡模式,联焰板中间截面为双涡模式;不同截面凹腔与主流掺混的机理和程度不同,这种差异也增强了流动的叁维特性;本文研究参数范围内,流动已经处于自模状态,燃烧室进口马赫数的变化对燃烧室流动结构没有影响,马赫数升高,火焰筒内涡量增大,混合增强;对于本文高油气比驻涡燃烧室,standard k-ε湍流模型对流场的预测精度最高。开展了驻涡燃烧室进气结构和供油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被动流动控制方法优化凹腔流动,数值结果表明,在凹腔前壁进气缝中设置局部阻塞区可以在凹腔内诱导流向涡,增强凹腔流动的三维特性,强化混合。对联焰板结构的研究发现,联焰板的宽度、倾角等结构参数以及联焰板与凹腔前壁进气的匹配对凹腔内的流动、燃烧影响很大,是驻涡燃烧室设计中的两个关键因素,本文获得的联焰板最佳宽度为20mm、最佳倾角0°,凹腔阻塞区位于相邻两联焰板中间对应的燃烧性能最好。研究结果拓展了关于联焰板作用的认识,对驻涡燃烧室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提出了部分预混预蒸发多点供油的主燃级供油方案,开展冷态试验获得了钝体空腔孔径、面积比等结构参数以及进口马赫数等对性能的影响,开展燃烧试验初步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完成了值班级离心喷嘴油雾特性对凹腔燃烧性能的影响试验,获得的最佳油雾锥角为60°,试验结果表明,空心油雾锥性能优于实心油雾锥。开展了常压进口条件仅凹腔供油和凹腔/主燃级同时供油两种模式下燃烧室燃烧性能的试验研究,获得了进口马赫数、总油气比、两级燃油分配等参数对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473K进口温度下燃烧室贫油熄火油气比最低为0.0042,两级同时工作模式下燃烧效率最高为99.8%,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油气比燃烧室贫油熄火性能和大状态燃烧效率的矛盾。随着凹腔供油比例的升高(20%~50%),燃烧效率降低。出口温度分布系数变化范围为0.14~0.18。本文研究结果对驻涡燃烧室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同时也对高油气比燃烧室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3-03-01)
杨灿[8](2012)在《油井生产油气比的测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长庆丛式井且油井产能较低,在生产过程中总的产气量很难获得的情况,提出了一种通过测试套管气量来计算生产油气比的方法。根据油井生产的动液面计算泵入口压力,再由此计算油套环空的气体分离系数和溶解油气比,进而计算油井的生产油气比。对某区块的15口井进行了实际测试和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本文来源于《科技创业家》期刊2012年14期)
李阳,索慧斌,张占平[9](2012)在《单井油气比测量技术在长北项目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单井计量技术在长北项目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和不足,结合长北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分析,详细阐述孔板计量加移动式测试分离器计量技术在长北项目的应用,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计量技术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与措施;旨在使之技术更为完善,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2年04期)
马志龙,闫惠玲,黄涛,谢怀东,李艳华[10](2011)在《石油磺酸盐提高油气比技术在稠油油田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磺酸盐是采用胜利原料油制备出的具有复杂结构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可以能大大降低原油与地层水溶液之间的界面张力,并具有良好的分散、胶溶作用,使原油粘度大幅度降低,从而可以解除地层有机堵塞,疏通地层孔道,提高油井产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1年12期)
油气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是评价油气溶解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在工程上需查取图版而得到,结果不够准确、使用不太方便,不适于现场快速应用。为了便于在实际工程中快速准确地计算该参数,在雷萨特的模型上将美国石油协会相对密度与脱气原油摩尔质量的图版进行取点拟合成函数关系,结合原雷萨特关系式将其数学模型归纳推理得到一个新模型,只需要代入绝对压力、温度、脱气原油对水的相对密度以及天然气对空气的相对密度4个已知参数,通过计算机便可快速计算出溶解油气比。研究结果表明:①较之于雷萨特相关式,新模型简化了繁琐的迭代,不仅可以一步到位计算溶解油气比,而且还可以从公式中反映出各个参数是如何影响溶解油气比的;②油气比随着绝对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脱气原油对水相对密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天然气对空气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结论认为,新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溶解油气比,其计算结果与原雷萨特模型符合度高;新方法提高了工程上计算溶解油气比的效率及准确性,可以推广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气比论文参考文献
[1].胡英才,杨康敏,樊琳琳,张景辉,马海.高油气比井一体式井下防喷管柱研究与试验[J].石化技术.2019
[2].魏纳,席永钊,刘安琪,赵金洲,张烈辉.一种快速计算溶解油气比的工程实用方法[J].天然气工业.2019
[3].代文,唐文峰,黄映仕.浅谈罐装系统电潜泵在高油气比惠州25-4油田N层的应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8
[4].翟博文,张巧生,杨博,姬蕊,张园.长庆某超低渗透高油气比油田地面新工艺新技术研究与应用[J].石油石化节能.2017
[5].李帅,张莹莹,俞德恩,王微,李振.高油气比油藏储层污染因素及酸化效果分析——以文269块油藏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
[6].邱满根,傅耕野.浅议液压减速顶的油气比和充氮压力[J].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14
[7].金义.高油气比驻涡燃烧室流动与燃烧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8].杨灿.油井生产油气比的测试方法[J].科技创业家.2012
[9].李阳,索慧斌,张占平.单井油气比测量技术在长北项目的应用[J].石油化工应用.2012
[10].马志龙,闫惠玲,黄涛,谢怀东,李艳华.石油磺酸盐提高油气比技术在稠油油田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