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现象论文_孙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学现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现象,文学,儒林外史,文学作品,中国文化,惊心,正面人物。

文学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孙晶[1](2019)在《试论中国文学作品中特殊语言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特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中国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特殊的语言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写作主题和读者对原文的理解有关。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文学作品中的特殊语言可以分为语义特殊和语用特殊,并且具有相对的可译性。(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3期)

欧阳友权[2](2019)在《《黑客诀》与网络文学创作的“‘网英’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黑客诀》是《网络英雄传》(简称“网英”)系列小说的第四部,一经上网发布(同时出版纸质书)便引起较大反响,发布会、研讨会、分享会应声召开,进入书香节签售,入选当月文艺联合书单,随之登上IP价值榜单,影视改编及时跟进,咪咕阅读指数也十分亮眼……专家评价、网(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11-25)

齐金鑫,李德超[3](2019)在《假作真时真亦假——清末民初第一部伪译侦探小说揭示的文化和文学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民初侦探小说翻译的繁荣,代表了时人对侦探小说这种"舶来品"的欢迎程度。通过研究清末民初第一部侦探小说的翻译,本文发现,从语言风格、体裁特征、叙述手法等文本内因素和文本外因素分析,该作品应属伪译之作。侦探小说这种异域文学体裁对于当时社会而言属于异质文化,为了能将其引入,张坤德按照传统叙述结构、以符合当时社会主流文学规范的语言,名为翻译、实为创作了这篇侦探小说。这与当今普遍认为伪译者会偏离目的语文学规范、夸大源语文本特征相冲突。本研究发现有助于我们了解伪译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形式和途径,并有助于建构关于伪译这种特殊文学及文化现象的翻译理论。(本文来源于《中国翻译》期刊2019年06期)

何宗美[4](2019)在《《四库全书总目》文学批评研究的离合现象——兼谈《批评史》的当代书写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在学术史来看,学术研究通常会出现一种离合现象——"离"指的是学术研究与学术史的疏离,"合"指的是学术研究与学术史的归合。离合现象在《四库全书总目》文学批评研究中体现较为突出,特别是文学批评研究以及《批评史》书写与《总目》文学批评的疏离显而易见,而造成的原因既包括《批评史》的"书写制约",也包括《总目》本身的"身份遮蔽",以及现有研究格局的影响。模式突破、理论正名、体系重构,则是促使文学批评研究和《批评史》书写与《总目》由"离"而"合"的基本措施和重要途径。应重视研究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的离合现象,以达到新时期下中国学术一次通古今之变的新飞跃。(本文来源于《贵州文史丛刊》期刊2019年04期)

张璇,余德文,谭嘉仪[5](2019)在《文学接受视域下对《恶意》期待遇挫现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接受的主体是读者,文学接受的发生建立在读者本身期待视野的基础上。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期待指向的受挫。体现在东野圭吾推理小说《恶意》中,就是小说情节的出人意料的变化呈现出的让读者遇挫的现象。(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11期)

卢衍鹏[6](2019)在《文学传媒的意识形态与青年亚文化的症候——以王小波现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传媒的意识形态在文学与传媒之间的张力关系中产生,并由此催生包括青年亚文化在内的各种症候,"王小波现象"就是典型代表。作为一种亚文化类型,王小波的文学创作表达了对于个人尊严的诉求,而这种诉求被传媒选择、放大之后,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直至被塑造成一种文化现象。王小波为代表的文化诉求在意识形态与传媒体制的"张力"中被消解,虽然抵抗的形式在青年亚文化中被延续,但内在精神已经变异。(本文来源于《当代文坛》期刊2019年06期)

魏静[7](2019)在《想象的文学——试论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重构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美国华裔文学创作语境的改变,华裔文学的写作策略、人物塑造以其独特的魅力在美国主流文学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华裔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借用及其中的中西文化重构现象。(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胡晓婷[8](2019)在《从中国文学作品看中国文化的底蕴之恭维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底蕴十分深厚,恭维现象也是流传至今。恭维用语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会出现的,是对别人的优势或者长处进行积极的赞美,大部分用于称赞别人,借此给被恭维者良好的印象。恭维除了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经常出现外,在中国的很多文学作品中也比较常见相关词语和语句。本文将从恭维方式、意义以及如何对别人进行恭维叁个方面,对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恭维现象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9年10期)

蓝启红[9](2019)在《略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文学性”缺失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着眼于中国文学作品的"文学性",从"外科式手术""历史性文献"和"劣质翻译"叁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文学对外译介过程中的"文学性"缺失现象,旨在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助力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19年10期)

余鹏[10](2019)在《文学典籍外译的“外冷内热”现象研究——以《儒林外史》的英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译本种类、出版机构、译介主体和译介策略等四个方面分析《儒林外史》全译本的"外冷内热"现象,分析该译本在英语世界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认为译本种类、出版机构等因素导致全译本并未真正意义上走进英语世界,同时译介主体因素以及高度异化策略的运用使其难以被英语世界的读者接受并理解。简言之,《儒林外史》的英译没能尊重文学外译的规律,从而影响了译本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效果,因此在将来典籍外译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必要对这些因素加以重视。(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文学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黑客诀》是《网络英雄传》(简称“网英”)系列小说的第四部,一经上网发布(同时出版纸质书)便引起较大反响,发布会、研讨会、分享会应声召开,进入书香节签售,入选当月文艺联合书单,随之登上IP价值榜单,影视改编及时跟进,咪咕阅读指数也十分亮眼……专家评价、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学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1].孙晶.试论中国文学作品中特殊语言现象[J].北方文学.2019

[2].欧阳友权.《黑客诀》与网络文学创作的“‘网英’现象”[N].文艺报.2019

[3].齐金鑫,李德超.假作真时真亦假——清末民初第一部伪译侦探小说揭示的文化和文学现象[J].中国翻译.2019

[4].何宗美.《四库全书总目》文学批评研究的离合现象——兼谈《批评史》的当代书写问题[J].贵州文史丛刊.2019

[5].张璇,余德文,谭嘉仪.文学接受视域下对《恶意》期待遇挫现象的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9

[6].卢衍鹏.文学传媒的意识形态与青年亚文化的症候——以王小波现象为例[J].当代文坛.2019

[7].魏静.想象的文学——试论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重构现象[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8].胡晓婷.从中国文学作品看中国文化的底蕴之恭维现象[J].参花(下).2019

[9].蓝启红.略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文学性”缺失现象[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

[10].余鹏.文学典籍外译的“外冷内热”现象研究——以《儒林外史》的英译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3. 本研究方向的特...儿童文学概念的丰富内涵儿童文学(作品)的生产与传播流程第叁批入选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王泉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校级课题(1)

标签:;  ;  ;  ;  ;  ;  ;  

文学现象论文_孙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