铟纳米空心球论文_方娴韵,俞淑佳,陈旖婷,谢亦秋,蒋淑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铟纳米空心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纳米,空心球,折射率,氧化物,活性,增透膜,性能。

铟纳米空心球论文文献综述

方娴韵,俞淑佳,陈旖婷,谢亦秋,蒋淑琴[1](2018)在《硅酸镁纳米空心球的制备及对蛋白质负载和释放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空心结构的硅酸镁纳米材料因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介孔结构在生物医学领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采用模板法制备硅酸镁纳米空心球,并分析其生物相容性、降解性能及对蛋白质的负载和释放性能,以研究其在蛋白质药物递送方面的潜在应用。方法以纳米二氧化硅为模板,采用牺牲模板法制备了硅酸镁纳米空心球。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动态光散射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制备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采用CCK-8实验检测制备材料的细胞毒性。此外,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仪分析了制备材料对蛋白质的吸附和释放行为,并分别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叁种等温吸附模型对蛋白质的具体吸附行为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理化性质表征显示制备材料形貌规整,大小较为均一,比表面积较大(412. 35 m2/g)。细胞实验中,当硅酸镁纳米空心球在250μg/m L的高浓度条件下,细胞存活率也在90%左右。降解实验表明,制备材料在酸性条件下能达到约80%降解。蛋白质负载与释放实验中,当蛋白质浓度为3. 2 mg/m L时,负载量达到225 mg/g;负载的蛋白质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均可以释放出来,尤其在酸性条件下累计释放量更多。吸附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结论硅酸镁纳米空心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并且对蛋白质具有很好的负载和pH响应的释放行为,作为载体在生物医学领域如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递送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龚铭,张健,汪长安[2](2018)在《铈铁复合氧化物纳米空心球的制备与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水热法制备的碳球(CS)作为模板,利用Ce~(4+)与碳球表面的静电吸附以及高铁酸钾(K_2Fe O_4)的强氧化性在碳球表面进行包覆,煅烧去除模板后得到铈铁复合氧化物(Ce_(1-x )Fe_(x )O_2)纳米空心球。通过SEM、TEM、XRD、Raman、BET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空心球平均直径约300 nm,壁厚20~25 nm,Fe的含量对空心球的形貌有较大的影响。用CO催化氧化反应来测试材料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e_(0.95)Fe_(0.05)O_2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可以在297℃实现对CO的完全氧化,并且具有非常高的催化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S1期)

辛欣[3](2018)在《(Fe,Co)-N-C纳米空心球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的快速消耗,燃料电池已经成为新型能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Pt/C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的电极负极中,但是,由于Pt/C具有耐久性差、甲醇交叉效应、CO中毒等特性,制约着燃料电池在能源方面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开发一种新型非贵金属催化剂材料来代替Pt/C。采用"活性硬模板"方法,以钴球作为模板,多巴胺和Fe3+螯合后包覆在钴球表面,经过高温退火和酸处理后得到铁钴双掺杂的具有中空碳球结构的(Fe,Co)-N-C催化剂。在制备过程中,钴球不仅为(Fe,Co)-N-C催化剂提供钴离子源,同时又为催化剂提供球形结构,使得催化剂具有大比表面积,增加活性位点与电解质的接触面。钴铁的双掺杂使得(Fe,Co)-N-C催化剂含有大密度的活性位点,而且当多巴胺退火形成的碳将钴离子还原成钴颗粒并镶嵌在碳层中,形成的钴颗粒比碳具有更高的活性中心,使得活性位点更有利于氧还原反应(ORR)电子转移,且经过测试发现,其半波电位接近于商业化Pt/C,具有出色的电催化性能。(本文来源于《安徽化工》期刊2018年01期)

徐玉[4](2017)在《硒化锌纳米空心球渐变折射率可见—近红外增透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硒化锌材料在红外区域有较宽的透过波段,较低的吸收系数,但其自身折射率较高,对光的透过率只有70%,需要镀减反射膜来提高其透过率。与单一折射率增透膜相比,理论上渐变折射率增透膜有宽角度、宽波段的优势,但是关于硒化锌基片的渐变折射率增透膜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针对硒化锌基片的可见-近红外渐变折射率增透膜的研究,对于改善硒化锌基片光学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论文利用纳米尺度柯肯达尔效应,采用激光液相烧蚀法和热注入法,可控制备了大量结晶良好的硒化锌纳米空心球;然后采用旋涂法和模板法,在硒化锌基片上制备了双面双层渐变折射率增透膜。研究发现,通过对硒化锌膜层孔隙率的调控,可实现对膜层折射率的有效控制;制备出的双层渐变折射率膜层的折射率与理论模型基本相符,构建的高折射率膜层折射率可达到1.75,低折射率膜层折射率可达到1.35。将这两种高低折射率膜层迭加到一起,形成的双层渐变折射率增透膜,在可见-近红外宽波段范围具有良好的减反射性能,最高透过率达到91.5%,且膜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宽角度(0-30°)的入射角范围内,透过率基本保持不变。此外,与单一折射率增透膜相比,双层渐变折射率增透膜有更宽的透过波段。(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梁超[5](2016)在《硅质纳米空心球和两亲型小分子对聚丙烯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丙烯作为应用极其广泛的高聚物,对其改性也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和重要领域。而聚丙烯的疏水性使其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如染色困难、亲水性差等,因此聚丙烯改性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首先在聚丙烯中熔融共混二氧化硅纳米空心球,通过熔体纺丝制备聚丙烯/二氧化硅纳米空心球复合纤维,提高其染色性能和机械性能,并扩展超支化聚乙氧基硅烷在高聚物改性方面的应用。另外,采用了当前研究纳米及亚微米纤维的热门方式——静电纺和离心纺作为聚丙烯的成纤方法。将两亲型小分子与聚丙烯熔融共混,经静电纺和离心纺方式制备比表面积更大的纤维,来研究聚丙烯的亲水改性。而熔融静电纺具有无溶剂这一无污染的优势。离心纺(Forcespinning)是用离心力替代了静电纺中电场力,让其不再受或者少受静电纺丝的那些限制,是一种能够扩大材料的选择性、制造过程更加环保的纺丝方法。本文首先通过正硅酸四乙酯和聚乙二醇合成PEG改性的超支化聚乙氧基硅烷,自组装形成二氧化硅纳米空心球,再经十八烷基硅氧烷改性空心球,让其表面带有疏水基团与聚丙烯分子链能够相互缠绕,降低自身的团聚,并且采用微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将聚丙烯和二氧化硅纳米空心球进行熔体纺丝,并经过后续牵伸装置制备聚丙烯/二氧化硅纳米空心球复合纤维。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直观地观察了改性和未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空心球在聚丙烯主体中的分散情况,并对共混后复合纤维的结晶行为、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未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空心球与聚丙烯熔融共混的复合纤维脆断横截面空心球分散效果不好,出现了大面积的团聚现象;而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空心球与聚丙烯熔融共混的复合纤维脆断横截面空心球呈现随机分散的状态,说明改性的空心球降低了团聚的发生且空心球在聚丙烯当中获得了优异的分散均匀性。纤维通过冷冻切片的方法制得透射电镜样品观察空心球结构,发现在高温剪切加工过程空心球未出现破损的情况。dsc测试结果发现,添加了改性空心球样品的熔融温度均有所提高,结晶度小幅提升。而结晶过程中,添加了空心球的样品结晶起始温度向高温移动,这说明空心球起到了异相成核的作用,可能使得结晶的完整性有所提高,有利于染料分子的扩散。复合纤维的热重分析数据显示热分解温度并没有显着降低。复合纤维的拉伸测试发现添加空心球后,不仅聚丙烯的断裂强度从527.1mpa增强至537.9mpa,纤维的断裂伸长率还从13.8%提高到15.8%。分散染料的染色实验表明改性空心球可以明显提高复合纤维的颜色得色量。这些说明自组装制成的二氧化硅纳米空心球的表面经烷基改性后明显改善其在聚丙烯主体当中的分散均匀性,在强度有所提高的同时,还改善了纤维的延展度,提高了结晶完整度,增加了分散染料对纤维的上染。通过空心球与水性聚氨酯共混证明二氧化硅空心球对聚丙烯的改性基于物理缠绕的改性机理,而不同于其与水性聚氨酯的化学交联。其次本文将聚丙烯与tween20、tween60及改性聚乙氧基硅烷等两亲型小分子直接熔融共混,并将共混物进行熔融静电纺丝来提高纤维的比表面积,改善聚丙烯纤维的亲水性。由于纤维的细度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特殊功效,故以纤维的细度为考核指标,针对聚丙烯熔融静电纺纤维的工艺因素进行了探讨。以熔体流量、聚合物熔体温度、施加电压、喷丝头与接收台的接收距离、电场力等为影响因素。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纤维的直径大小及分布均匀性,分析影响静电纺纤维直径的各个因素。考虑综合因素,最终选取的工艺参数:熔体流量为0.05ml/h,温度为260/280℃(聚合物熔体/喷丝头温度),电压为-24.6kv,距离为30mm,纺得纤维平均直径为6.23μm,标准差为1.42。然后以此工艺对共混两亲类小分子tween20、tween60及合成的两亲型聚乙氧基硅烷的聚丙烯进行熔融静电纺丝。通过红外谱图、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静态接触角测试对tween20改性聚丙烯静电纺纤维的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并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聚丙烯静电纺纤维进行了热力学测试。红外谱图中出现的c-o和o-h的特征峰,证明tween20与聚丙烯共混成功。从dsc吸热放热图发现,结晶度随tween20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结晶度从标样的45.4%上升到5%tween20时的53.5%,且tween20的引入并不改变聚丙烯结晶晶型,tweens的引入可能成为聚丙烯主体中异相成核的中心而导致结晶度升高。通过xps测试数据发现tweens更倾向于分在纤维表面,达到表面富集的状态。当tween20的添加量达到3%时,4min时接触角开始下降,并且随时间推移持续降低,说明纤维具有被润湿的能力,而当tween20添加量为5%时,纤维几乎是瞬间被润湿。这说明tween20混入聚丙烯后,使得聚丙烯的亲水性获得很大改善。而tween60添加量为5%时,接触角在1.5min才开始下降,3.5min纤维被完全润湿,这是由于tween60由于分子疏水链更长,改性效果不如tween20。本文最后为了克服熔融静电纺需要高压电场的劣势,采用离心纺替代熔融静电纺。将聚丙烯与两亲型小分子先经过微型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来改性聚丙烯,再通过离心纺丝制备表面富集亲水基团的聚丙烯纤维。通过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仪观察不同熔体温度和不同旋转速度下离心纺纤维,获得最佳离心纺丝条件是:温度225℃和喷丝头转速14,000rpm。采用dsc测定不同旋转速度下离心纺纤维,tm和tc都随着喷丝头转速增加而升高,证明纤维结晶更早且完整性增加。共混了tween20之后,当tweens添加量低于5%时,结晶度随tweens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当tweens添加量增加到10%时,纤维的结晶度增加。这是由于tweens这类小分子与聚丙烯共混后阻碍了分子链的移动,故导致结晶度的下降。但当tweens添加量较多且tweens分子在纤维表面的富集到一定程度时,它们自身会为了降低与聚丙烯分子间的界面自由能而形成胶束,并在主体中成为了异相成核的中心。聚丙烯共混tween20离心纺纤维的热重测试说明共混了TWEEN20的聚丙烯离心纺纤维的热稳定性并未受到影响。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引入了TWEENs之后聚丙烯的刚度下降,杨氏模量下降;小分子相当于滑移剂,能够促使小分子和聚丙烯大分子的界面在拉伸作用下产生更大的滑移。而相比于标样,共混TWEEN20和TWEEN60后的纤维拉伸强度和断裂延伸率都得到了提高,由于TWEEN60疏水烷基链变长,增加小分子与聚丙烯的大分子长链之间的相互缠绕,增大了相互作用,进而更加提高了断裂延伸率和断裂强度。经XPS测定,离心纺纤维表面的氧原子量要比其均匀分散在聚丙烯主体中时表面的氧原子要多很多,由于聚丙烯主体的疏水特性,TWEENs分子中的亲水链段更愿意在纤维表面优先地聚集。当TWEENs的添加量达到10%时静态接触角为零,滴在纤维表面的液滴瞬间消失。这说明熔融共混TWEENs可以有效地改善聚丙烯离心纺纤维的亲水性。而两亲型聚乙氧基硅烷PEG-PEOS-Alkyl没有展示出亲水改性聚丙烯的效果极有可能源自于其自身庞大的网状结构所致。(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6-11-01)

付泽,伍家玮,罗冠华,吕雪川,高肖汉[6](2016)在《钒氧化物微/纳米空心球制备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钒氧化物微/纳米空心球由于具有比表面积高、负载容量大、密度低等特性,在催化剂、传感器、锂离子电池、电池阴极材料等相关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本文综述了钒氧化物微/纳米空心球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软模板剂法、硬模板剂法、水热合成法和溶剂热合成法等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6年09期)

于鹏,王蕾,付宏刚[7](2016)在《高性能锂电负极材料V_2O_3/C纳米空心球》一文中研究指出钒氧化物由于有成本低、产量充足等特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电化学储能领域~([1])。钒氧化物具有丰富的价态变化以及特殊的层状结构,因而相比于其他非贵金属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更高的电荷储存能力。然而,材料的导电性差、结构不稳定,会导致其作为电极材料循环性能较为差~([2])。我们使用简单的溶剂热方法,再不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合成了200-300nm左右的V_2O_3/C空心球。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为优异的储锂性能,可以在1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圈,仍能保持1250mAh/g的容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十分会:化学电源》期刊2016-07-01)

沈昱,吴艳波,李新勇[8](2016)在《在MnFe_2O_4纳米空心球上光催化降解苯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一步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MnFe_2O_4纳米空心球。XRD和SEM分析表明,所制备的MnFe_2O_4纳米球直径约为300 nm,TEM表征可以进一步证实其中空结构。红外光谱表征了该产品所含的化学键,DRS分析表明其在紫外-可见光谱区具有明显的光吸收能力,禁带宽度约为1.61 eV。在可见光照射下,气相苯在MnFe_2O_4纳米空心球催化剂上能被有效降解。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检测出乙酸乙酯、羧酸、醛、乙炔为反应的中间产物,二氧化碳为最终矿化产物。这项研究为设计和制备球形纳米功能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制备出的催化剂对大气中有机污染物表现出优异的处理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二分会:能源纳米材料物理化学》期刊2016-07-01)

张秀秀[9](2016)在《ZnO复合纳米空心球的制备、修饰及其光催化还原CO_2》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别制备了Zn O/Zn Ga2O_4、Zn O/硫化物、Zn O/Zn Al2O_4/Cu S二元和叁元复合纳米光催化剂,并利用TG-DTA、XRD、SEM、TEM、UV-Vis DRS、FL、BET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最后在模拟太阳光的照射下,考察了硫化物种类及含量的负载、催化剂浓度、还原反应温度、光照时间及牺牲剂浓度对光催化还原CO_2产甲醇的影响。(1)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微球状(含空心结构)的Zn O/Zn Ga2O_4复合纳米光催化剂,通过对CO_2还原产甲醇的活性测试,表明当催化剂浓度为1 g·L-1、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6 h、牺牲剂Na OH和Na2SO3质量比为1.6:5.04时,甲醇的产量最高,达到7.92 mmol·gcat-1。(2)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微球状(含空心结构)的Zn O纳米光催化剂,并应用浸渍法对其进行不同硫化物(Cu S、Cd S、Bi2S3)修饰形成二元复合光催化剂。通过对CO_2还原产甲醇的活性测试,表明当Zn O负载3%Cu S、催化剂浓度为1.5 g·L-1、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8 h、牺牲剂Na OH和Na2SO3质量比为1.6:5.04时,甲醇的产量最高,达到3.45 mmol·gcat-1。(3)一步水热法制备了空心球状结构的Zn O/Zn Al2O_4复合纳米光催化剂,并应用浸渍法对其进行不同含量Cu S修饰形成叁元复合光催化剂。通过对CO_2还原产甲醇的活性测试,表明当Zn O/Zn Al2O_4负载1%Cu S、催化剂浓度为1 g·L-1、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6 h、牺牲剂Na OH和Na2SO3质量比为1.6:5.04时,甲醇的产量最高,达到8.21 mmol·gcat-1。(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6-06-04)

余露[10](2016)在《碳球模板制备稀土氧化物纳米空心球材料及其应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机空心球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大的内部空间、良好的表面渗透性及壳层厚度在纳米尺度范围内等优点,在催化剂材料、化学传感器、超级电容器、药物的控释缓释和光子器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稀土氧化物空心球纳米材料,拥有稀土元素特殊的电子层结构,结合空心球的结构效应和纳米材料的纳米效应。对比稀土氧化物材料,稀土氧化物空心球纳米材料提高了其在光、电、磁、热以及催化性能等方面的应用。近年来,稀土氧化物空心球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本论文以葡萄糖和水为主要原料,采用甲醛辅助水热法制备了单分散碳球,探索了不同合成条件对碳球形貌和尺寸的影响。然后,以碳球为模板,尿素为沉淀剂,结合均相沉淀法,分别制备了氧化钆(Gd2O3)和氧化镱(Yb2O3)空心纳米球,并研究了其光催化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热失重(TG)分析、激光粒度(LPS)分析、X射线光电子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测试分析方法对产物微球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往水热法制备的纳/微米级的碳球,常常具备单分散性差、粒径不均匀等缺点。本文以葡萄糖为原料,采用甲醛辅助水热法合成了单分散的碳球,研究了甲醛助剂对碳球分散性的影响,以及不同水热时间、温度、葡萄糖溶度和体系pH值对碳球形貌和尺寸的影响。SEM结果分析发现,甲醛的加入,制备出了表面光滑的单分散碳球,有效解决了碳球合成过程中的分散性问题;葡萄糖溶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碳球的粒径大小有着很明显的影响,碳球的粒径随着葡萄糖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这主要是葡萄糖溶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影响了葡萄糖的脱水及聚合程度。FTIR分析表明,制备出的碳球表面含有O-H、C=O、COOH官能团。2.采用单分散的碳球为模板,六水合硝酸钆为钆源,尿素为沉淀剂,结合均相沉淀技术合成出了碳球/Gd(OH)CO3复合微球,经过800 oC高温煅烧后处理过程,制备出了单分散性好、粒径均匀的Gd2O3空心球,其粒径约为500 nm,壳层厚度约为20 nm。XPS分析表明最终产物的化学组成为Gd2O3;XRD分析表明最终产物为立方晶型的Gd2O3;BET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表明Gd2O3空心球产物的壳层为介孔结构,其BET比表面积为15.2 m2/g,孔体积为0.051 cm3/g。研究了Gd2O3空心球的形成机理。研究了Gd2O3空心球进行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的实验条件;相同光催化实验条件下,对比Gd2O3粉体,Gd2O3空心球对甲基橙溶液有更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经过180 min的光催化处理,其降解率约80%。3.采用单分散的碳球为模板,五水合硝酸镱为前驱体,尿素为沉淀剂,通过均相沉淀法合成出了碳球/Yb(OH)CO3复合微球,经过800 oC高温煅烧2 h,制备出了粒径均匀、单分散的Yb2O3空心球。研究了五水硝酸镱用量对碳球/Yb(OH)CO3复合微球形貌的影响,SEM分析可知,五水硝酸镱用量为0.6 mmol时合成的复合微球形貌最佳。五水硝酸镱用量为0.6 mmol时,制备出了粒径均匀的单分散Yb2O3空心球,其平均粒径约为450 nm,壳层厚度约为15 nm。研究了Yb2O3空心球的形成机理。(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期刊2016-05-31)

铟纳米空心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水热法制备的碳球(CS)作为模板,利用Ce~(4+)与碳球表面的静电吸附以及高铁酸钾(K_2Fe O_4)的强氧化性在碳球表面进行包覆,煅烧去除模板后得到铈铁复合氧化物(Ce_(1-x )Fe_(x )O_2)纳米空心球。通过SEM、TEM、XRD、Raman、BET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空心球平均直径约300 nm,壁厚20~25 nm,Fe的含量对空心球的形貌有较大的影响。用CO催化氧化反应来测试材料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e_(0.95)Fe_(0.05)O_2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可以在297℃实现对CO的完全氧化,并且具有非常高的催化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铟纳米空心球论文参考文献

[1].方娴韵,俞淑佳,陈旖婷,谢亦秋,蒋淑琴.硅酸镁纳米空心球的制备及对蛋白质负载和释放性能的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8

[2].龚铭,张健,汪长安.铈铁复合氧化物纳米空心球的制备与催化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3].辛欣.(Fe,Co)-N-C纳米空心球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的研究[J].安徽化工.2018

[4].徐玉.硒化锌纳米空心球渐变折射率可见—近红外增透膜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7

[5].梁超.硅质纳米空心球和两亲型小分子对聚丙烯改性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6

[6].付泽,伍家玮,罗冠华,吕雪川,高肖汉.钒氧化物微/纳米空心球制备技术的研究[J].化学通报.2016

[7].于鹏,王蕾,付宏刚.高性能锂电负极材料V_2O_3/C纳米空心球[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十分会:化学电源.2016

[8].沈昱,吴艳波,李新勇.在MnFe_2O_4纳米空心球上光催化降解苯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二分会:能源纳米材料物理化学.2016

[9].张秀秀.ZnO复合纳米空心球的制备、修饰及其光催化还原CO_2[D].湘潭大学.2016

[10].余露.碳球模板制备稀土氧化物纳米空心球材料及其应用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a)和(c)为在120oC下所制备的样品的典...纳米球及空心球(a,b)透射电子显...的高CO2选择性的反应机理[47]

标签:;  ;  ;  ;  ;  ;  ;  

铟纳米空心球论文_方娴韵,俞淑佳,陈旖婷,谢亦秋,蒋淑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