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亚种识别方法的改进和应用

微生物亚种识别方法的改进和应用

论文摘要

在面对环境压力时,微生物物种的分化和进化是十分普遍的。由此产生的亚种会影响整个群落的功能,特别是环境适应性相关功能,因此亚种识别的解读是微生物组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由于同一物种的不同亚种在基因组上的差异极其微小,可能只包含若干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上的差异,因此基于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亚种识别,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尽管目前从微生物数据中检测的SNP在统计分析依然值得怀疑,但亚种识别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对微生物数据的变异识别和分类。基于以上背景,我们开发了一款新的微生物亚种识别方法Strain-GeMS,并在模拟数据和标准数据上验证了其性能,同时将其初步应用到了真实数据的分析中。论文所完成的主要工作有:(1)对现有的微生物群落分类方法,特别是亚种/物种识别方法做了调研。对这些方法的功能模块做了一些比较分析,比较了各方法的优势与不足。(2)基于更好的SNP识别工具和更优的聚类方法,开发了一个新的亚种识别方法Strain-GeMS。在使用Strain-GeMS法进行亚种识别时,首先使用Metaphlan2确定可以做亚种分析的物种,然后使用优化后的MultiGeMS来完成SNP识别,接着对这些SNP做层次聚类并通过SNP-flow来生成所有的亚种模型,最后使用PAM聚类来确定最优的亚种组合模型。在模拟数据和标准数据上的运行结果表明StrainGeMS的亚种识别效果优于其他方法。(3)实现了Strain-GeMS在真实微生物宏基因组数据上的初步应用,发现了不同时间点或者不同环境下亚种情况的差异。随着微生物群落样本数量的迅速增加和亚种鉴定的需要,我们认为StrainGeMS可以成为分析微生物群落亚种间细微差异的重要工具。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微生物及其作用
  •   1.2 微生物群落和分类
  •   1.3 宏基因组学与测序技术
  •   1.4 微生物亚种识别
  •   1.5 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意义
  • 2 Strain-GeMS的开发与测试
  •   2.1 Strain-GeMS简介
  •   2.2 Strain-GeMS涉及的具体软件和方法
  •     2.2.1 16S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
  •     2.2.2 MetaPhlan2 简介
  •     2.2.3 Bowtie2 简介
  •     2.2.4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
  •     2.2.5 SAMtools简介
  •     2.2.6 Multi-GeMS简介
  •     2.2.7 Hierarchial clustering(层次聚类)
  •     2.2.8 SNP-flow算法简介
  •     2.2.9 AIC(赤池信息准则)
  •     2.2.10 PAM算法简介
  •   2.3 参与比较的亚种识别方法
  •     2.3.1 ConStrains
  •     2.3.2 MIDAS
  •     2.3.3 Sigma
  •   2.4 亚种识别准确性的量化评估标准
  •   2.5 模拟数据和标准数据
  •   2.6 真实数据
  •   2.7 本章小结
  • 3 微生物亚种识别方法的理论评估以及Strain-GeMS的验证和应用
  •   3.1 对亚种/物种识别方法的理论评估
  •   3.2 Strain-GeMS与Con Strains在模拟数据集上的亚种识别结果比较
  •   3.3 Strain-GeMS和其他几种亚种识别方法的比较
  •     3.3.1 Strain-GeMS和Con Strains、Sigma在模拟数据上的比较
  •     3.3.2 Strain-GeMS和Con Strains、Sigma、MIDAS在标准数据上的比较
  •   3.4 Strain-GeMS 在真实数据上的应用
  •     3.4.1 Strain-GeMS在微生物时序数据上的应用
  •     3.4.2 Strain-GeMS在不同疾病相关的人类肠道微生物数据上的应用
  •     3.4.3 Strain-GeMS在不同民族/国家人类肠道微生物数据上的应用
  •     3.4.4 Strain-GeMS在海洋微生物数据上的应用
  •     3.4.5 Strain-GeMS在真实数据上应用小结
  •   3.5 本章小结
  • 4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谭重阳

    导师: 宁康

    关键词: 微生物,宏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亚种识别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分类号: Q939

    DOI: 10.27157/d.cnki.ghzku.2019.002350

    总页数: 62

    文件大小: 2076K

    下载量: 26

    相关论文文献

    • [1].亚种间超级杂交稻研究概述[J]. 作物研究 2009(05)
    • [2].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春优59的选育[J]. 杂交水稻 2010(01)
    • [3].水稻亚种间、品种间杂交揭示杂草稻的起源和进化[J]. 分子植物育种 2012(02)
    • [4].水稻亚种间强优新组合生物学特性及利用价值[J]. 浙江农业学报 2017(08)
    • [5].亚种间抗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特优627的选育[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02)
    • [6].亚种间抗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特优627的选育研究[J]. 闽东农业科技 2009(01)
    • [7].首例冷冻胚胎亚种间克隆水牛在广西诞生[J].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8(02)
    • [8].世界首例亚种间克隆奶水牛和冷冻胚胎克隆奶水牛在广西诞生[J]. 国际人才交流 2008(04)
    • [9].天祝马鹿亚种间杂交后代鹿茸营养成分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08(08)
    • [10].成纤维细胞的不同处理对水牛亚种间核移植效果的影响[J]. 畜牧与兽医 2009(06)
    • [11].资讯[J]. 中国畜禽种业 2008(05)
    • [12].枯草芽孢杆菌3个不同亚种萌发差异初探[J]. 中国畜牧杂志 2019(09)
    • [13].亚种间杂交粳稻生产应用现状与发展建议[J]. 上海农业科技 2016(03)
    • [14].农业部启动千公斤超级稻攻关[J]. 北京农业 2013(14)
    • [15].马鹿亚种间杂交后代背最长肌脂肪酸的分析研究[J]. 肉类工业 2012(03)
    • [16].水稻亚种间亲和性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 2010(21)
    • [17].水稻的杂种不育研究进展[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05)
    • [18].两个水稻亚种间新组合高产形态机理研究[J]. 作物研究 2011(05)
    • [19].水稻籼粳杂种不育与广亲和[J]. 科学通报 2016(35)
    • [20].不同区域盘羊特性研究[J]. 特产研究 2016(03)
    • [21].茉莉酸甲酯在不同亚种间杂粳组合制种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稻米 2016(02)
    • [22].信息集锦[J]. 中国稻米 2013(03)
    • [23].棕颈钩嘴鹛分子系统发育及分类关系初探[J]. 动物学研究 2011(03)
    • [24].梅花鹿华南亚种和东北亚种警戒声比较[J]. 四川动物 2019(03)
    • [25].芸薹属油菜种间与亚种间杂交亲和性研究[J]. 宜春学院学报 2015(12)
    • [26].绵恢725及其相关亲本的ISSR分析[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8(01)
    • [27].粳籼杂交粳稻新品种‘浦优22'不同取秧量试验初报[J]. 上海农业学报 2014(03)
    • [28].浅谈浦东新区水稻育种的发展历程与育种方向[J]. 上海农业科技 2017(05)
    • [29].亚种间杂交水稻组合产量优势研究[J]. 作物研究 2014(07)
    • [30].同质恢渗粳部分利用亚种间优势及耐冷水稻恢复系选育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 西南农业学报 2012(01)

    标签:;  ;  ;  ;  

    微生物亚种识别方法的改进和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