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操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操作,基因工程,基因组,高职,编辑,能力。
基因操作论文文献综述
方月琴,王寅珏,朱少晖[1](2019)在《象征性教具在高职医学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以《基因操作技术》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操作技术》是我院医学生物技术专业第四学期开设的课程。本文针对该课程知识点抽象、学生理解困难等问题,创新性地开发了直观而形象的象征性教具,并以限制性内切酶、质粒和基因克隆等知识点为例进行了介绍,达到化解课程难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化工时刊》期刊2019年05期)
李军[2](2018)在《七鳃鳗基因操作平台建立及沉默L-HMGB1、LIP和VLRB基因比较转录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七鳃鳗系圆口纲无颌类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古老的类群,在生物进化和发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在七鳃鳗体内开展基因功能研究,本研究首先开展七鳃鳗人工增养殖和早期发育研究工作,建立七鳃鳗胚胎、仔鱼和幼鱼研究平台。基于七鳃鳗胚胎、仔鱼和幼鱼研究平台,利用吗啉反义寡核苷酸(Morpholino oligonucleotides)和siRNA技术,沉默L-HMGB1、LIP(lampreyimmuneprotein)和VLRB基因,创建七鳃鳗基因操作平台。利用七鳃鳗基因操作平台,沉默L-HMGB1、LIP和VLRB基因,对沉默样本进行转录水平分析,检测基因表达谱变化。参考沉默七鳃鳗L-HMGB1基因转录组数据,选取c-fos、tp63、PSMC5、ef和TLR5基因验证沉默L-HMGB1基因转录组结果。同时在核酸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沉默L-HMGB1基因和L-HMGB1蛋白挽救胚胎中CDA基因和VLR基因表达量,证明L-HMGB1通过CDA调控VLR表达,为CDA介导VLR基因重排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七鳃鳗胚胎、仔鱼和幼鱼研究平台东北七鳃鳗的全长、头长、眼径和眼后头长4个形态性状是影响其体质量的重要性状;日本七鳃鳗的全长、吻长和眼后头长3个形态性状是影响其体质量的重要性状。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为七鳃鳗亲本人工选育以及形态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在繁殖季节,性成熟东北七鳃鳗和日本七鳃鳗显示相似的副性征,并表现出相似的繁殖行为。七鳃鳗雌性和雄性的副性征并不完全相同。七鳃鳗的繁殖生物学研究为七鳃鳗的人工繁殖提供了参考资料。室内人工繁殖结果表明,东北七鳃鳗和日本七鳃鳗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无差异(P>0.05)。七鳃鳗人工繁殖技术为七鳃鳗早期发育研究提供技术保障。七鳃鳗的卵裂为全裂类型,在18±1℃水温下,受精卵经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头凸期、孵出前期以及孵出期,历时11~12天孵育出仔鱼。初孵仔鱼经过约15天卵黄囊期发育成幼鱼,卵黄囊期仔鱼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幼鱼卵黄囊消失,消化道贯通,肠道形成,开始滤食。随幼鱼的发育,幼鱼全长和体质量随月龄的增加而增长,体色随月龄的增加而加深。七鳃鳗早期发育研究为七鳃鳗基因操作平台奠定基础。2.建立七鳃鳗基因操作平台在七鳃鳗胚胎发育中,L-HMGB1、LIP和VLRB基因在胚胎各个发育时期均有表达,但表达水平并不相同。在七鳃鳗幼鱼期和成鱼期,VLRB、VLRC、LIP、C3、C1q、Galectin、Syk、TCRL、CD45、TLR5、TLR7、TLR10、TLR18、CXCR4、CCR9、IL-18R、IL-17R、L-HMGB1、MIF、IL-8、IL-17、c-Rel、AH7、BCL11b、Artemis和 CDA1基因在七鳃鳗体内均有表达,但表达水平并不相同。比较和分析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对基因功能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吗啉反义寡核苷酸技术沉默七鳃鳗中L-HMGB1、LIP和VLRB基因。结果表明,沉默L-HMGB1基因胚胎发育至原肠期时,胚胎发育畸形,畸形胚胎不能进入神经胚期,24h内胚胎死亡。利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果表明L-HMGB1基因表达量下调(P<0.01)。沉默LIP后,胚胎发育正常,在11~12天孵出仔鱼。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表明,LIP基因表达量下调(P<0.01)。沉默VLRB基因后,胚胎发育正常,在11~12天孵出仔鱼。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表明,VLRB基因表达量下调(P<0.05)。采用siRNA技术在七鳃鳗成体脑室中注射L-HMGB1 si RNA,结果表明,注射L-HMGB1 si RNA-1、L-HMGB1 si RNA-2 和 L-HMGB1 si RNA-3 能显着降低L-HMGB1基因表达水平(P<0.05)。3.沉默L-HMGB1、LIP和VLRB基因的转录组分析沉默L-HMGB1基因转录组分析表明,共筛选出2556个显着差异表达基因,共参与232条信号通路;其中在凋亡通路中,其中22个基因表达水平上调,4个基因表达水平下调;13 条代谢通路与凋亡现象相关(如 MAPKsignaling pathway、Hedgehog signaling pathway、AMPKsignalingpathway等)。沉默LIP基因芯片分析结果表明,共筛选出4593个显着差异表达基因,参与240条信号通路,在18条代谢通路中显着富集(如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Ribosome、Tryptophan metabolism 等)。沉默VLR 基因芯片结果表明,共筛选出5006个显着差异表达基因,参与236条信号通路,在8条代谢通路中显着富集(如Ribosome、Ribosome biogenesis in eukaryotes、Rheumatoid arthritis 等)。转录水平分析为基因表达谱与功能间潜在关系及其调控规律提供参考依据。4.沉默L-HMGB1基因胚胎中发育和免疫相关基因变化沉默L-HMGB1基因胚胎中tp63,PSMC5以及e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下调(P<0.01);c-fos基因相对表达量上调(P<0.05),与转录组结果一致。沉默七鳃鳗L-HMGB1基因后,CDA1和CDA2基因相对表达量下调(P<0.01),VLRA、VLRB和VLRC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下降(P<0.01),VLRB蛋白表达量下降。对沉默L-HMGB1基因胚胎挽救(L-HMGB1 MO和rL-HMGB1蛋白共注射)结果表明,原肠期胚胎发生畸形的比例降低(P<0.01),VLRB蛋白表达上调。结果表明L-HMGB1可能通过CDA调控VLR表达。(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郭柔杉[3](2017)在《学生制作微课的创新尝试对高职基因操作技术教学效果提升的实证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性的尝试让学生制作微作为提升教学效果的一项手段。研究对学生叁项成绩进行综合性实证评估,初证了此项尝试中学生期初的成绩P值大于0.05,差异不显着;整个学期的实验成绩P值为0.016,差异显着;期末成绩P值为0.038,差异显着。其中实验成绩的差异(0.016)比期末考试成绩差异(0.038)更为显着,说明制作微课带来对知识点的深度认识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7年22期)
方月琴,朱少晖,严丹红,陆豪杰,顾准[4](2016)在《高职《基因操作技术》教学方法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操作技术》是我院生物实验技术专业第四学期开设的课程。本文针对课程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学习困难等问题,编写了相应的校企合作校本教材,并通过灵活应用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巧妙设计学习任务、围绕企业典型岗位工作过程实施教学项目、开发部分双语教学内容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等方式,构建了一套适合于高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既提高了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企业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生命的化学》期刊2016年01期)
郭柔杉,杜敏,周立文[5](2015)在《探索基因操作技术的高职教学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基因操作技术已在高职院校就业技能需求中成为热点,现就其教学体系的构建,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强调课程设计以"理论知识教授以实践需求够用为度;实践技能培养以实际工作情境为准"为宗旨;多种高职教学手段相结合,以过程考核为特色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5年50期)
黄俊骏,王华华,梁卫红[6](2015)在《一种靶向基因操作新技术——CRISPR/Cas》一文中研究指出CRISPR/Cas系统是一种细菌在噬菌体长期选择压力下的获得性免疫系统。该系统是一段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具有保护细菌免遭外源DNA入侵的功能。该系统成功地被改造为第叁代人工核酸内切酶,由于其突变效率高、制作简单及成本低的特点,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人类细胞、干细胞、斑马鱼和小鼠以及植物的基因组精确修饰。CRISPR/Cas系统因其在结构上的特殊性以及功能上的特异性正逐渐成为整个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基因组定点改造分子工具。回顾了CRISPR/Cas系统的研究历史,综述了近年来有关CRISPR系统的分类结构、作用机制以及最新应用进展,旨在为这一领域的科研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9期)
李晨,楼慧强[7](2015)在《酵母基因编辑技术:从单基因操作到基因组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DNA双链发生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DSB)时,细胞通常会采用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这一主要修复方式。基于这一原理,人们开发出多种技术引入双链断裂从而实现对基因组DNA序列的靶向编辑。真核生物基因敲除或编辑最早通过在外源片段中引入双链断裂和同源臂在酵母中获得成功。30多年来,酵母遗传操作走过了一条从单基因单位点到多基因多位点,乃至最新的基因组合成与重建之路。本文沿着引入DNA双链断裂技术的发展与演变这一主线,对一系列基因编辑及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和综述,旨在理清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脉络,也为高等哺乳动物的基因编辑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15年10期)
张伟超,申邦,赵俊龙[8](2015)在《基因操作中的高效分子剪刀—ZFN、TALEN、CRISPR》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作为遗传物质的主体,在生物体繁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生物学技术中,基因编辑工具的应用旨在通过人为的操作干预基因组的完整性,对其进行插入、缺失、替代的整合。近年来,ZFN、TALEN、CRISPR这叁种基因组编辑工具的发现与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基因编辑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ZFN通过左右3-4个锌指结构域,TALEN通过左右臂各14-20个串联小肽,而CRISPR则通过引入guide-RNA来实现对靶基因的定点特异识别,然后分别通过融合的FokI二聚体、Cas蛋白完成对基因组DNA的切割,诱导DNA双链断裂(DNAdouble-strand break,DSB),最终通过细胞天然修复机制完成基因的插入、缺失、替代等操作。在此过程中,基因组修复主要有两种修复机制——同源重组(HD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相对于非同源末端连接的不确定性,同源重组修复机制虽缓慢但精细准确,在基因操作中广泛应用。ZFN、TALEN、CRISPR叁项技术作为高效的分子剪刀,各有优劣,且在物种选择上各有特异的偏好。目前这些分子剪刀不仅在人、小鼠、大鼠、斑马鱼等生物上广泛应用,在寄生虫领域,秀丽新杆线虫、疟原虫、弓形虫等模式生物也早己取得了显着成效。(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第十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07-25)
汪峻[9](2015)在《高职《基因操作技术》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强调教育教学能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传统的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重结果、轻过程,难以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素质和能力的改变。以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为目标,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参与式教学模式下开展《基因操作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构建注重过程性、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更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5年03期)
汪峻[10](2014)在《基于职业能力的《基因操作技术》课程高效课堂构建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其教育教学要能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已经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的《基因操作技术》课程高效课堂迫在眉睫。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在参与式教学模式下打造《基因操作技术》课程高效课堂,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展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4年S2期)
基因操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七鳃鳗系圆口纲无颌类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古老的类群,在生物进化和发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在七鳃鳗体内开展基因功能研究,本研究首先开展七鳃鳗人工增养殖和早期发育研究工作,建立七鳃鳗胚胎、仔鱼和幼鱼研究平台。基于七鳃鳗胚胎、仔鱼和幼鱼研究平台,利用吗啉反义寡核苷酸(Morpholino oligonucleotides)和siRNA技术,沉默L-HMGB1、LIP(lampreyimmuneprotein)和VLRB基因,创建七鳃鳗基因操作平台。利用七鳃鳗基因操作平台,沉默L-HMGB1、LIP和VLRB基因,对沉默样本进行转录水平分析,检测基因表达谱变化。参考沉默七鳃鳗L-HMGB1基因转录组数据,选取c-fos、tp63、PSMC5、ef和TLR5基因验证沉默L-HMGB1基因转录组结果。同时在核酸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沉默L-HMGB1基因和L-HMGB1蛋白挽救胚胎中CDA基因和VLR基因表达量,证明L-HMGB1通过CDA调控VLR表达,为CDA介导VLR基因重排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七鳃鳗胚胎、仔鱼和幼鱼研究平台东北七鳃鳗的全长、头长、眼径和眼后头长4个形态性状是影响其体质量的重要性状;日本七鳃鳗的全长、吻长和眼后头长3个形态性状是影响其体质量的重要性状。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为七鳃鳗亲本人工选育以及形态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在繁殖季节,性成熟东北七鳃鳗和日本七鳃鳗显示相似的副性征,并表现出相似的繁殖行为。七鳃鳗雌性和雄性的副性征并不完全相同。七鳃鳗的繁殖生物学研究为七鳃鳗的人工繁殖提供了参考资料。室内人工繁殖结果表明,东北七鳃鳗和日本七鳃鳗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无差异(P>0.05)。七鳃鳗人工繁殖技术为七鳃鳗早期发育研究提供技术保障。七鳃鳗的卵裂为全裂类型,在18±1℃水温下,受精卵经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头凸期、孵出前期以及孵出期,历时11~12天孵育出仔鱼。初孵仔鱼经过约15天卵黄囊期发育成幼鱼,卵黄囊期仔鱼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幼鱼卵黄囊消失,消化道贯通,肠道形成,开始滤食。随幼鱼的发育,幼鱼全长和体质量随月龄的增加而增长,体色随月龄的增加而加深。七鳃鳗早期发育研究为七鳃鳗基因操作平台奠定基础。2.建立七鳃鳗基因操作平台在七鳃鳗胚胎发育中,L-HMGB1、LIP和VLRB基因在胚胎各个发育时期均有表达,但表达水平并不相同。在七鳃鳗幼鱼期和成鱼期,VLRB、VLRC、LIP、C3、C1q、Galectin、Syk、TCRL、CD45、TLR5、TLR7、TLR10、TLR18、CXCR4、CCR9、IL-18R、IL-17R、L-HMGB1、MIF、IL-8、IL-17、c-Rel、AH7、BCL11b、Artemis和 CDA1基因在七鳃鳗体内均有表达,但表达水平并不相同。比较和分析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对基因功能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吗啉反义寡核苷酸技术沉默七鳃鳗中L-HMGB1、LIP和VLRB基因。结果表明,沉默L-HMGB1基因胚胎发育至原肠期时,胚胎发育畸形,畸形胚胎不能进入神经胚期,24h内胚胎死亡。利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果表明L-HMGB1基因表达量下调(P<0.01)。沉默LIP后,胚胎发育正常,在11~12天孵出仔鱼。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表明,LIP基因表达量下调(P<0.01)。沉默VLRB基因后,胚胎发育正常,在11~12天孵出仔鱼。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表明,VLRB基因表达量下调(P<0.05)。采用siRNA技术在七鳃鳗成体脑室中注射L-HMGB1 si RNA,结果表明,注射L-HMGB1 si RNA-1、L-HMGB1 si RNA-2 和 L-HMGB1 si RNA-3 能显着降低L-HMGB1基因表达水平(P<0.05)。3.沉默L-HMGB1、LIP和VLRB基因的转录组分析沉默L-HMGB1基因转录组分析表明,共筛选出2556个显着差异表达基因,共参与232条信号通路;其中在凋亡通路中,其中22个基因表达水平上调,4个基因表达水平下调;13 条代谢通路与凋亡现象相关(如 MAPKsignaling pathway、Hedgehog signaling pathway、AMPKsignalingpathway等)。沉默LIP基因芯片分析结果表明,共筛选出4593个显着差异表达基因,参与240条信号通路,在18条代谢通路中显着富集(如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Ribosome、Tryptophan metabolism 等)。沉默VLR 基因芯片结果表明,共筛选出5006个显着差异表达基因,参与236条信号通路,在8条代谢通路中显着富集(如Ribosome、Ribosome biogenesis in eukaryotes、Rheumatoid arthritis 等)。转录水平分析为基因表达谱与功能间潜在关系及其调控规律提供参考依据。4.沉默L-HMGB1基因胚胎中发育和免疫相关基因变化沉默L-HMGB1基因胚胎中tp63,PSMC5以及e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下调(P<0.01);c-fos基因相对表达量上调(P<0.05),与转录组结果一致。沉默七鳃鳗L-HMGB1基因后,CDA1和CDA2基因相对表达量下调(P<0.01),VLRA、VLRB和VLRC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下降(P<0.01),VLRB蛋白表达量下降。对沉默L-HMGB1基因胚胎挽救(L-HMGB1 MO和rL-HMGB1蛋白共注射)结果表明,原肠期胚胎发生畸形的比例降低(P<0.01),VLRB蛋白表达上调。结果表明L-HMGB1可能通过CDA调控VLR表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操作论文参考文献
[1].方月琴,王寅珏,朱少晖.象征性教具在高职医学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以《基因操作技术》为例[J].化工时刊.2019
[2].李军.七鳃鳗基因操作平台建立及沉默L-HMGB1、LIP和VLRB基因比较转录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8
[3].郭柔杉.学生制作微课的创新尝试对高职基因操作技术教学效果提升的实证研究初探[J].广东化工.2017
[4].方月琴,朱少晖,严丹红,陆豪杰,顾准.高职《基因操作技术》教学方法的构建[J].生命的化学.2016
[5].郭柔杉,杜敏,周立文.探索基因操作技术的高职教学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5
[6].黄俊骏,王华华,梁卫红.一种靶向基因操作新技术——CRISPR/Cas[J].湖北农业科学.2015
[7].李晨,楼慧强.酵母基因编辑技术:从单基因操作到基因组重建[J].遗传.2015
[8].张伟超,申邦,赵俊龙.基因操作中的高效分子剪刀—ZFN、TALEN、CRISPR[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第十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9].汪峻.高职《基因操作技术》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5
[10].汪峻.基于职业能力的《基因操作技术》课程高效课堂构建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