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芳河北省南和县贾宋镇中心学校054400
摘要:各种教辅书对欧阳修传统名篇《醉翁亭记》中“射者中”的“射”都翻译为“投壶”。从史书中关于“投壶”和“射覆”两种酒令的介绍,以及历代文学作品对“射覆”这种酒令的记载,结合欧阳修的文化素养、“太守宴”的地点和整体氛围来推测,“射”字是“射覆”,而不是“投壶”。
关键词:投壶射覆酒令红楼梦文化素养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作为传统名篇被各个初中版本普遍采用,可见其文字之精美、思想艺术性之高。在此,我不想对大家熟知的内容进行分析,只就文中一个“射”字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各种参考和教辅书都将“射者中”翻译为“投壶的人投中了”,我却认为这里的“射”不是“投壶”这种行酒令,而是另一种行酒令——射覆。
我们不妨先看看“投壶”和“射覆”两种行酒令的渊源和发展。
“投壶”这种行酒令是由射箭演变而来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要请客人射箭。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虽是从射箭演化而来,却从来不叫“射”,而一开始就成为“投壶”。
还有一种行酒令叫“射覆”。射覆是古时《易经》占卜学习者为了提高自己的占筮技能而玩的一种高超而又有趣的游戏。“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盖之意。覆者用瓯盂、盒子等器覆盖某一物件,射者通过占筮等途径,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原是古代雅士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高超而有趣的玩乐方式,后来逐渐成为人们行酒令,演变成一种文字游戏。
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中也有关于“射覆”的情节。宝玉便说:“雅坐无趣,须要行令才好。”众人有的说行这个令好,那个又说行那个令好。黛玉道:“依我说,拿了笔砚将各色全都写了,拈成阄儿,咱们抓出哪个来,就是哪个。”众人都道妙。……大家想了一回,共得了十来个,念着,香菱一一的写了,搓成阄儿,掷在一个瓶中间。探春便命平儿拣,平儿向内搅了一搅,用箸拈了一个出来,打开看,上写着“射覆”二字。宝钗笑道:“把个酒令的祖宗拈出来。‘射覆’从古有的,如今失了传,这是后人纂的,比一切的令都难。”
书中也有他们行酒令的具体记述。宝琴笑道:“只好室内生春,若说到外头去,可太没头绪了。”探春道:“自然。三次不中者罚一杯。你覆,他射。”宝琴想了一想,说了个“老”字。香菱原生于这令,一时想不到,满室满席都不见有与“老”字相连的成语。湘云先听了,便也乱看,忽见门斗上贴着“红香圃”三个字,便知宝琴覆的是“吾不如老圃”的“圃”字。见香菱射不着,众人击鼓又催,便悄悄的拉香菱,教他说“药”字。黛玉偏看见了,说:“快罚他,又在那里私相传递呢。”……下则宝钗和探春对了点子,探春便覆了一个“人”字。宝钗笑道:“这个‘人’字泛的很。”探春笑道:“添一字,两覆一射也不泛了。”说着,便又说了一个“窗”字。宝钗一想,因见席上有鸡,便射着他是用“鸡窗”、“鸡人”二典了,因射了一个“埘”字。探春知他射着,用了“鸡栖于埘”的典,二人一笑,各饮一口门杯。从这段详细描述中,能了解“射覆”是个古老而高雅的酒令,也能看出这个酒令的基本要求。我们能深切感受到,“射覆”这个酒令要求参与者有高深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文化积累,是文人雅士的“专利”。
我们再来看欧阳修其人和《醉翁亭记》中参与宴饮的人们的身份。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除文学外,经学研究《诗经》、《易经》、《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欧阳修高深的文化造诣和他对《易经》的研究,都有可能使他更喜欢“射覆”这种高雅的、文字游戏类酒令,而不喜欢“投壶”那种技术类酒令。《醉翁亭记》文中没有提到参加太守宴饮的都是些什么人,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古代官员的习惯和史书记载去推测。从史料记载得知,文中记录的“太守宴”,是醉翁亭建好后,欧阳修前去庆祝而举办的“庆功宴”。估计当日去的不是欧阳修一人,陪同他前往的会是什么人呢?根据封建社会官员的习惯,他们身边都聚集了一定数量的“清客相公”,这些人是旧时依附于官僚富贵人家帮闲凑趣的文人,都是有相当文化素养而没能进仕的人。从史书记载我们知道欧阳修是一位爱惜人才的人,曾力荐苏轼、苏辙、苏洵和曾巩等人。但是,对那些没能进仕的人,欧阳修除了能够收在门下,大概别无它法了。因此,我们断想在欧阳修身边也聚集了一大批优秀文人。我们从《红楼梦》中贾政让宝玉为大观园题匾额时带领一大帮清客相公的场景,可以推想欧阳修这次一定也是带领清客相公们参加“庆功宴”的。这些人的文化素养和对文字、文学的喜爱,更使得宴会的酒令“射”倾向于“射覆”,而不是“投壶”。
这次“庆功宴”的地点就在琅琊山的醉翁亭下——荒郊野外。据《醉翁亭记》原文记载:“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我们可以看出“庆功宴”上的菜肴都是山上的野菜、野味,为宴会助兴的也“非丝非竹”。因此,可以推想这次庆功宴可能是欧阳修见到醉翁亭的修建者——智仙和尚之后,临时决定举办的。连菜肴都来不及去采买,哪里还顾得上去取投壶用的壶呢?因此,宴会的酒令只有就地取材——文人不离身的棋和储存在脑子里的智慧了,就通过下棋和射覆来决定胜负喝酒。由此种种理由,我认为“射者中”的“射”字,是“射覆”,而不是“投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