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红系分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胞,低氧,转录,多核,体外,诱导,胞嘧啶。
红系分化论文文献综述
段永娟,王文天,魏晓晶,杨洋,赵慧娟[1](2019)在《无血清培养体系对脐带血CD34~+细胞定向红系分化影响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3种无血清红系定向诱导分化培养体系比较,优化培养体系诱导脐带血干/祖细胞(HSPC)体外红系定向分化,以满足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方法:应用磁珠分选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中的CD34~+细胞;分别接种到3种培养体系(1、2、3)中并采用3阶段培养法诱导CD34~+细胞红系定向分化,在分化不同阶段进行细胞计数,瑞氏吉姆萨染色,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71、CD235a的表达,集落形成能力检测鉴定红系分化的进程。结果:体系2促HSPC增殖能力最强,体系3促红系分化效果最佳。体系2培养的细胞增殖能力均明显高于体系1、2(P <0.05);FACS分析显示,红系表面分子CD71、CD235a在体系3培养的细胞表面表达最高,分化d 15 CD235a+百分率高达(92.23±3.89)%,体系2为(84.67±3.12)%,体系1为(72.17±6.83)%(P <0.05);细胞形态学染色显示,体系3培养的细胞在分化d 12的晚幼红细胞比例为(67.67±2.08)%,是体系2的10.69倍、体系1的25.34倍(P <0.05);造血集落形成实验发现在体系3中d 3-9形成的BFU-E比例逐渐升高(r=0.99, P <0.05),体系3中BFU-E形成比率明显高于体系1、2(P <0.05)。结论:通过比较3种培养体系,筛选出体系3是促进CD34~+细胞体外红系分化最有效的体系,体系2是促增殖最有效的体系。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HSPC体外红系增殖与诱导效率奠定了技术基础,也为研究红系分化调控机制提供了体外培养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胡彩艳,刘芳,付成冰,丁谨,张慧洁[2](2018)在《低氧下K562细胞红系分化模型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筛选更优条件,构建不同低氧(1%和3%O_2)下K562细胞红系分化模型,为后期miRNA的检测奠定基础。方法将K562细胞分别置于常氧、低氧(1%和3%O_2)条件下经不同浓度(30和40μM)氯化血红素(hemin)诱导0、48、72、96 h,以不同培养时间下的细胞浓度增长速率判断指数生长期;用联苯胺染色法选择合适的hemin浓度;结合联苯胺染色阳性细胞率、γ-globin的mRNA水平的变化以及CD235a的表达水平的变化判断细胞分化效率; MTS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的情况与流式细胞周期检测结果分析细胞增殖水平的变化;用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率判断氧浓度对凋亡的影响。结果 (1)不同培养时间的计数结果显示48~72 h间细胞增殖速率最快。(2)联苯胺染色结果提示以40μM的hemin诱导细胞获得的阳性率更高。(3)联苯胺染色结果显示,1%O_2条件下72、96 h即刻细胞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常氧(P<0.05);而3%O_2条件下常氧低氧各时间点间无明显差异;γ-globin的检测结果显示,1%O2条件下96 h的表达水平是常氧的2.5倍(P<0.05),而同样时间、3%条件下仅为常氧的1.4倍(P<0.05);流式检测CD235a结果显示,1%O_2条件下,CD235a阳性细胞率表现为48~72 h下降,72~96 h上升的变化趋势,且96 h常氧低氧差异明显(P<0.05); 3%O_2条件下则表现为随时间延长逐步下降的趋势,96 h常氧低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结合MTS及细胞周期检测结果发现,不同氧浓度下细胞的增殖水平与常氧组无明显差异(P>0.05)。(5)流式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显示,1%O_2条件下72、96 h即刻凋亡率略高于常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O_2条件下常氧低氧各时间点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确立的实验参数,构建了符合试验要求的较为理想的K562红系分化模型(低氧下),为后期miRNA的检测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任岚,肖茹丹,张倩,娄晓敏,张昭军[3](2018)在《KLF1和KLF9对K562细胞红系分化的协同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Krüppel样因子(Krüppel-like factors,KLFs)是锌指蛋白超家族的一个亚家族,参与细胞内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该家族成员在红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家族成员间对红系分化的协同调控作用还鲜有报道。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KIF家族成员KLF1和KLF9在已分化的红系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造血干细胞。为进一步探讨二者在红系分化中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本研究在K562细胞中分别过表达/敲低表达KLF1和KLF9,检测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发现KLF1和KLF9的基因表达呈现正相关,且二者共表达可以显着促进K562细胞红系分化,特异地增强β-珠蛋白的表达。通过对KLF1、KLF9单独和共同过表达、敲低表达的K562细胞转录组数据的分析发现二者可能通过PI3K-Akt和FoxO通路协同调控红系分化,FOS、TF、IL8是协同调控的候选靶基因。本研究结果为后续深入研究KLF1和KLF9协同调控红系分化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18年11期)
安宁,尹文[4](2018)在《骨相关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造血干细胞向红系细胞分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骨相关间充质干细胞(MSC)对造血干细胞(HSC)向红系细胞分化的支持作用,并对获得的细胞进行形态、表面标志鉴定。方法取健康C57BL/6小鼠骨髓,磁珠分选纯化HSC;取健康C57BL/6小鼠胫骨组织,去掉骨髓后,经胶原酶消化获得骨相关MSC。在Transwell培养板中建立MSC与HSC共培养体系,诱导小鼠HSC定向分化。联苯胺染色观测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志。对照组分别为单独培养的HSC,以及培养体系中加入EPO、SCF、IL-3单独培(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期刊2018-11-01)
赵慧娟,王文天,李园,魏晓晶,杨洋[5](2018)在《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关HIF2α基因点突变对人CD34+造血干祖细胞体外红系分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旨在研究与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关的低氧诱导因子HIF2α基因点突变对人造血干祖细胞红系分化的影响。通过构建人HIF2α基因编码区、携带疾病相关的两个点突变体(M535V和G537R)以及文献中报道的HIF2α基因阳性对照突变(P531A)慢病毒表达载体,分别包装病毒并感染人脐血来源的CD34+造血干祖细胞,并进行常氧及5%低氧条件下的红系定向诱导分化培养。利用FACS流式分析比较红系分化进程特征分子CD71和CD235a的表达变化,结合荧光定量PCR检测HIF2α调控的红系分化相关的靶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构建的HIF2α及突变体的慢病毒载体经病毒包装后感染K562细胞可在RNA和蛋白水平实现过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感染表达HIF2α基因或其突变体病毒后的脐血CD34+HSPC在常氧及5%O_2条件下诱导红系分化培养的细胞CD71和CD235a的表达动态均无明显改变,但HIF调控的红系分化相关基因EPOR和VEGFA的表达水平有一定升高。综上,在体外红系分化培养体系中,慢病毒介导的HIF2α及突变体的过表达不直接影响造血干祖细胞的红系分化进程,提示疾病相关的HIF2α基因突变造成的红系分化异常增多的细胞内外调控机制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剧锦哲,马强,贾小娥,李冯锐,魏春华[6](2018)在《K562细胞红系诱导分化过程中血红蛋白基因与过氧化氢酶基因的表达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K562细胞红系诱导分化过程中,血红蛋白α(hemoglobin subunit alpha-1,HBA-1)、血红蛋白ε(hemoglobin subunit epsilon-1,HBE-1)基因与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利用氯化高铁红素(Hemin)诱导K562细胞构建红系诱导分化模型。利用联苯胺染色法和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Hemin作用K562细胞不同时间后,K562细胞分化阳性率及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确定后续实验Hemin的作用浓度。利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K562细胞红系诱导分化过程中HBA-1、HBE-1、CAT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Hemin诱导K562细胞红系分化过程中,随Hemin诱导时间延长、浓度升高,细胞分化染色阳性率及细胞生长抑制率均升高(P<0.05)。40μmol/L Hemin诱导12 h、24 h、48 h后,与未诱导组相比,HBA-1、HBE-1基因mRNA表达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P<0.05);CAT基因mRNA表达在Hemin诱导48 h时增高(P<0.05)。结论:Hemin诱导K562细胞红系分化过程中,HBA-1 mRNA先于HBE-1 mRNA表达量增加,同时CAT基因mRNA表达量随之增高,说明CAT在红系分化早期可能起重要的抗氧化作用。(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高锦程,郭传娟,赵红丽,洪珞珈[7](2018)在《Hemin诱导K562细胞红系分化过程中BCR/ABL表达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在诱导K562细胞红系分化过程中融合基因BCR/ABL表达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不同浓度的Hemin刺激K562细胞24 h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Hemin诱导前后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0、10、20、30、40、50μmol/L的Hemin诱导24 h后细胞的增殖活性,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分析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各组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经过不同浓度的Hemin诱导24 h后,细胞增殖活性降低,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下调,且随着Hemin浓度的升高融合基因的表达量逐渐减低。结论:Hemin明显抑制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作用随着Hemin浓度的加大逐渐增强。(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8年15期)
王耀美[8](2018)在《甲基胞嘧啶加双氧酶3(TET3)在红系终末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红细胞分化是一个需要精细严谨调控的复杂过程,正常的红系分化过程可以分为叁个阶段:早期分化,终末分化和网织红细胞成熟。既往关于红系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阐释了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的作用和机制,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其受体(EPO Receptor,EPOR)通路和GATA1、KLF1等红系分化关键转录因子。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哺乳类动物基因组中DNA甲基化/去甲基化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之一在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等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在红系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TET家族是介导DNA去甲基化的关键酶,本课题组前期RNA-seq结果发现TET3是红系终末分化阶段表达最高的TET家族成员,且随着分化进行表达逐渐上升,提示TET3在红系终末分化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本课题拟分选红系终末分化阶段各期有核红细胞,通过DNA甲基化测序建立DNA甲基化动态谱,联合运用多组学研究手段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方法进一步探讨TET3在人红系分化各特定阶段的调控作用和分子机制,以期明确TET3介导的DNA去甲基化在人红系终末分化过程中的阶段性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此外,本研究构建了在红系细胞中特异性敲除Tet3的小鼠模型(Epor-GFP-Cre Tet3条件性敲除小鼠),利用该小鼠模型,进一步在体内水平验证了Tet3在红系发育进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的结果为深入理解红系分化调控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利用课题组已建立的分选纯化人类红系终末分化过程中各特定阶段有核红细胞的方法得到纯化的各特定阶段有核红细胞,进行增强型简化代表性亚硫酸盐测序法(Enhanced Reduced Representation Bisulfite Sequencing,ERRBS)检测,分析人类红系终末分化过程中基因甲基化动态变化,建立动态甲基化谱。(2)为研究TET3在人红系分化中的作用,我们分离得到脐带血CD34+造血干细胞后,利用慢病毒转染敲低TET3表达,诱导向红系定向分化,通过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敲低效率,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红系分化进程、细胞凋亡及脱核效率,通过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并以细胞甩片观察细胞及细胞核形态。(3)分选纯化对照组和TET3敲低组红系终末分化过程中各个阶段有核红细胞提取RNA,建立c DNA库,进行RNA-seq检测,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Tophat2、HTSeq和DESeq2对测序结果进行质量检测、序列比对、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和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等,建立TET3敲低后各特定阶段有核红细胞的转录谱。(4)分析对照组和TET3敲低组转录谱,查阅文献比对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发现TET3敲低后晚期有核红细胞表达下降基因前十位中的KLHDC8B基因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关系密切,提示其可能参与了晚期有核红细胞细胞核形态以及脱核的改变。进一步我们通过功能缺失和获得实验,构建KLHDC8B sh RNA载体和过表达载体,用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敲低效率和过表达水平,在红系分化的晚期,利用流式检测脱核率,细胞甩片观察并定量分析KLHDC8B敲低后以及TET3敲低联合KLHDC8B过表达时双核或多核细胞比例的变化。(5)运用质谱方法检测TET3敲低后晚期有核红细胞5-m C和5-hm C的改变;运用甲基化特异酶切分析法以及Me DIP-real time PCR检测TET3敲低后KLHDC8B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变化。此外,我们还运用ATAC-seq检测TET3敲低后红系分化晚期细胞染色质易接近性的改变,以期明确TET3敲低后是否通过影响染色质的易接近性从而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6)根据课题组前期建立的分选纯化小鼠体内红系终末分化过程中各个阶段有核红细胞的方法得到纯化的各个阶段的有核红细胞,进行HELP(Hpall tiny fragment Enrichment by Ligation-mediated PCR)检测。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已建立的转录组数据库,观察Tet家族成员在小鼠红系终末分化进程中的表达趋势,构建在红系干祖细胞阶段Tet3被特异性敲除的小鼠模型,检测野生型和Epor-GFP-Cre Tet3条件性敲除小鼠在正常情况下和应激情况下外周血常规变化趋势,同时检测其骨髓各期红细胞变化以及脾脏变化。结果:(1)红系发育过程是一个受到精密调控且呈多阶段变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分选出人红系分化过程中各特定阶段有核红细胞,进行ERRBS检测,结果发现全基因组出现累积性的去甲基化改变,而且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同分化阶段细胞向下一阶段细胞分化时基因甲基化改变不完全相同。(2)通过对课题组前期获得的RNA-seq数据分析发现,在人类红系终末分化过程中,TET家族中TET3的表达水平最高且随着分化进行逐渐升高。因此,我们推测TET3在人类红系发育中可能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3)利用本实验室已建立的原代CD34+造血干细胞定向红系分化方法,以慢病毒感染进行TET3敲低,发现TET3敲低后引起红系从早期分化向终末分化过程延迟,但是并未被阻滞;分化过程中细胞增殖减少并伴有细胞凋亡增加;细胞脱核减少且晚期细胞中双核或多核细胞增多。(4)由于TET3在晚期有核红细胞中表达最高,并且我们发现TET3敲低后晚期有核红细胞中出现双核或多核现象且脱核受到明显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探讨TET3敲低后双核以及多核增多等的相关机制,我们分别分选出对照组和TET3敲低组红系终末分化各特定阶段有核红细胞,进行了RNA-seq检测,运用Tophat2、HTSeq和DESeq2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主要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显示对照组和TET3敲低组各自的相同阶段有核红细胞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性高。相同阶段的有核红细胞中,对照组和TET3敲低组存在明显的差异,尤其是Poly期和Ortho期,差异最明显,这与TET3敲低后表型主要出现在晚期以及TET3在晚期表达最高的数据均是一致的。对表达差异基因分析发现TET3敲低后主要影响了红系终末分化中晚期有核红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而且与有丝分裂相关的KLHDC8B基因表达下调位居前列,结合KLHDC8B与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镜影细胞”形成相关,我们推测KLHDC8B的下调可能与晚期有核红细胞的双核或多核现象相关。(5)慢病毒转染敲低KLHDC8B的表达后对红系分化以及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引起红细胞脱核率明显降低且晚期有核红细胞中双核或多核细胞明显增多,这与TET3敲低后出现的晚期有核红细胞表型一致;之后我们在TET3敲低的情况下进行了KLHDC8B的过表达补救实验,补救实验发现KLHDC8B表达恢复后可以使双核或多核现象明显减少。(6)为了探讨TET3如何影响KLHDC8B的表达,首先我们利用质谱对红系发育各特定阶段细胞进行了5-m C和5-hm C的检测,结果发现TET3敲低后原始红细胞(Proerythroblasts,Pro)、早期早幼红细胞(Early Basophilic erythroblasts,Early Baso)、晚期早幼红细胞(Late Basophilic erythroblasts,LateBaso)和中幼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blasts,Poly)阶段5-m C水平没有明显改变,然而在晚幼红细胞(Orthochromatic erythroblasts,Ortho)阶段基因TET3敲低组与对照组相比5-m C水平变化虽然没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3),但是其水平确有明显升高。5-hm C水平因基数太低检测不出明确结果;之后我们对KLHDC8B的特异位点甲基化状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KLHDC8B启动子内Cp G到以及启动子片段均未发生甲基化修饰;由于TET3可以影响染色质的开闭,为了研究TET3敲低后是否影响了晚期红细胞染色质的开闭,我们进行了ATAC-seq的检测,ATAC-seq结果显示在30259个合并区域仅仅发现了329个差异表达峰,这使得我们在分子功能,生物学过程和细胞组成聚类分析时没有足够的富集。分析KLHDC8B的位点亦没有发现明显的染色质易接近性差异。这结果提示TET3敲低后不影响KLHDC8B基因位点的染色质易接近性。但是鉴于我们仅对晚幼红细胞进行了ATAC-seq分析,不排除TET3对早期有核红细胞如早幼红细胞和中幼红细胞的染色质易接近性有影响。另外上述结果也提示TET3通过间接作用对KLHDC8B的表达进行调控,但是由于我们尝试了目前市售所有TET3抗体,均不能有效识别人类红系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TET3蛋白,因此无法进行免疫共沉淀等以检测TET3是否通过调控其他蛋白的表达从而引起KLHDC8B表达的下调,后续我们会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7)分选小鼠红系终末分化各特定阶段有核红细胞进行HELP检测,结果发现小鼠体内红系终末分化中基因启动子区也出现去甲基化趋势,而且调节去甲基化的Tet家族中Tet3的表达最高且随着分化进行逐渐升高,这与人类红系发育各特定阶段有核红细胞TET3表达结果一致;因此,进一步研究Tet3在小鼠红系发育中的调控作用对研究红系发育的表观遗传调控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8)由于Tet3敲除具有胚胎致死性,因此,我们利用Cre/Loxp重组酶系统建立了红系条件性Tet3敲除鼠即Epor-GFP-Cre Tet3条件性敲除小鼠,该小鼠模型可以实现仅在红系细胞内敲除Tet3。经PCR以及电泳检测Epor-GFPCre Tet3条件性敲除小鼠建立成功后,定期检测Epor-GFP-Cre Tet3条件性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在正常情况下外周血常规进行比较发现没有明显区别。有文献报道Tet3在应激条件下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我们对小鼠进行了腹腔注射苯肼(Phenylhydrazine,PHZ),使小鼠出现急性贫血,进入应激状态。经观察发现,与野生型小鼠进行对比,Epor-GFP-Cre Tet3条件性敲除小鼠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恢复减慢,骨髓中Orthro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ro,Baso和Poly期细胞无明显变化,并且脾脏明显增大,这些结果提示Tet3可能在应激情况下对红系晚期细胞发育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结论:(1)人类和小鼠红系终末分化中全基因组呈现累积性去甲基化变化;(2)TET家族在人类和小鼠红系终末分化中均是TET3表达最高,且随着分化的进行逐渐升高;(3)TET3敲低后人类红系终末分化过程中细胞增殖减慢,凋亡增加,出现双核或多核现象并且脱核率减少;(4)TET3敲低后通过下调KLHDC8B的表达使得晚期有核红细胞中出现明显增多的双核或多核细胞;(5)TET3敲低后引起Orthro期细胞5-m C明显升高;KLHDC8B启动子区没有甲基化修饰,TET3对其染色质易接近性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6)在小鼠红系进行Tet3条件性敲除后影响应激情况下红系发育。(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3-01)
董雯,李昊文,刘丽,王雅杰[9](2017)在《Nrf2通过调控EZH2的表达促进DMSO诱导的MEL细胞红系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Nrf2/EZH2通路参与DMSO诱导MEL细胞红系分化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以MEL细胞为靶细胞,DMSO为刺激源,联苯胺染色法检测细胞红系分化情况;免疫印迹检测EZH2和Nr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DMSO可显着诱导MEL细胞红系分化,同时EZH2和Nrf2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通过使用Nrf2诱导剂TBHQ及Nrf2 shRNA,证明Nrf2调控MEL细胞中EZH2的表达。敲低Nrf2和EZH2的表达能够抑制DMSO诱导的MEL细胞红系分化。结论Nrf2可通过调控EZH2的蛋白水平从而发挥促进MEL细胞红系分化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期刊2017年11期)
崔申申,解学敏,王南宇,吕湘[10](2017)在《IFN-γ促进红系终末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IFN-γ对体外红系终末分化的调节作用。方法用real-time PCR法检测IFN-γR1/R2在血红素(hemin)诱导K562细胞红系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IFN-γ处理hemin诱导的K562细胞和人脐血CD34+细胞来源的红系细胞,用real-time PCR检测红系分化标志物CD235a和CD71表达。用联苯胺染色展现IFN-γ处理的K562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通过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红系相关转录因子GATA1和NFE2的表达。结果 Hemin诱导下分化的K562细胞中IFN-γR1/R2 mRNA先减少后增高,IFN-γ促进K562及造血干祖细胞红系分化晚期CD71及CD235a的表达,增加联苯胺阳性染色率。IFN-γ对红系分化的促进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机制研究表明IFN-γ可促进红系关键转录因子NFE2的表达。结论 IFN-γ促进K562细胞及人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红系终末分化。(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17年07期)
红系分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筛选更优条件,构建不同低氧(1%和3%O_2)下K562细胞红系分化模型,为后期miRNA的检测奠定基础。方法将K562细胞分别置于常氧、低氧(1%和3%O_2)条件下经不同浓度(30和40μM)氯化血红素(hemin)诱导0、48、72、96 h,以不同培养时间下的细胞浓度增长速率判断指数生长期;用联苯胺染色法选择合适的hemin浓度;结合联苯胺染色阳性细胞率、γ-globin的mRNA水平的变化以及CD235a的表达水平的变化判断细胞分化效率; MTS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的情况与流式细胞周期检测结果分析细胞增殖水平的变化;用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率判断氧浓度对凋亡的影响。结果 (1)不同培养时间的计数结果显示48~72 h间细胞增殖速率最快。(2)联苯胺染色结果提示以40μM的hemin诱导细胞获得的阳性率更高。(3)联苯胺染色结果显示,1%O_2条件下72、96 h即刻细胞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常氧(P<0.05);而3%O_2条件下常氧低氧各时间点间无明显差异;γ-globin的检测结果显示,1%O2条件下96 h的表达水平是常氧的2.5倍(P<0.05),而同样时间、3%条件下仅为常氧的1.4倍(P<0.05);流式检测CD235a结果显示,1%O_2条件下,CD235a阳性细胞率表现为48~72 h下降,72~96 h上升的变化趋势,且96 h常氧低氧差异明显(P<0.05); 3%O_2条件下则表现为随时间延长逐步下降的趋势,96 h常氧低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结合MTS及细胞周期检测结果发现,不同氧浓度下细胞的增殖水平与常氧组无明显差异(P>0.05)。(5)流式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显示,1%O_2条件下72、96 h即刻凋亡率略高于常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O_2条件下常氧低氧各时间点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确立的实验参数,构建了符合试验要求的较为理想的K562红系分化模型(低氧下),为后期miRNA的检测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系分化论文参考文献
[1].段永娟,王文天,魏晓晶,杨洋,赵慧娟.无血清培养体系对脐带血CD34~+细胞定向红系分化影响的比较[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2].胡彩艳,刘芳,付成冰,丁谨,张慧洁.低氧下K562细胞红系分化模型的构建[J].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2018
[3].任岚,肖茹丹,张倩,娄晓敏,张昭军.KLF1和KLF9对K562细胞红系分化的协同调控作用[J].遗传.2018
[4].安宁,尹文.骨相关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造血干细胞向红系细胞分化的研究[C].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2018
[5].赵慧娟,王文天,李园,魏晓晶,杨洋.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关HIF2α基因点突变对人CD34+造血干祖细胞体外红系分化的影响[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8
[6].剧锦哲,马强,贾小娥,李冯锐,魏春华.K562细胞红系诱导分化过程中血红蛋白基因与过氧化氢酶基因的表达变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8
[7].高锦程,郭传娟,赵红丽,洪珞珈.Hemin诱导K562细胞红系分化过程中BCR/ABL表达的变化[J].现代肿瘤医学.2018
[8].王耀美.甲基胞嘧啶加双氧酶3(TET3)在红系终末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8
[9].董雯,李昊文,刘丽,王雅杰.Nrf2通过调控EZH2的表达促进DMSO诱导的MEL细胞红系分化[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
[10].崔申申,解学敏,王南宇,吕湘.IFN-γ促进红系终末分化[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