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健词:语文教育;倡导;人文精神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在人或文学作品等体现出的推人上进、能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完善人格、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使人能快乐生活的精神文明财富。语文教育要倡导人文精神,已是语文界众多仁人志士的共识。
许多有识之士都从不同角度提到人文精神,都认为语文教育应提倡或富含人文精神。所以,研究人文精神提出的理由,提倡人文精神的必要性,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及如何倡导人文精神,就很有必要。
下面,笔者就上述各点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语文教育倡导人文精神的现状
“人文”已喊了多年,且已写进了“课程标准”。但是,语文教学倡导人文精神的现状却令人担忧。
现状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虽然目前大力推广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但在依然由纯考分决定升学的市场下,“应试教育”依然是一如既往,只不过是将一大堆复习资料,练习册全打上了素质教育的旗号。在这样情况下,所谓的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成了培养应试素质的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活生生的师生关系被异化成相互工具化的关系,“教师把学生看成是产生分数的机器,以学生所获得的高分作为自己评定职称、获得优厚待遇,提高自己地位的工具,学生则把教师看作是帮助自己获得高分升入理想的高一级学校的工具。”因此,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语文教学过分重视学习结果,不重视情感体验,不注重美的熏陶,不关注人文素养,一句话,严重忽视了文学教育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迫于应试压力,语文教学仍然只要“工具”,不要“人文”。
现状二:语文课演变为思想政治课。据笔者所知,一些教师在讲授思想性较强的课文时,往往会拿它们当作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尤其是既当语文教师又当班主任的,往往更容易把语文课演变为思想课。
现状三:想到就说,没想到就不说的放任自流式的。新课程语文教学非常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适应时代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过去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应试为中心。课堂上教师是权威,大搞“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只要记住教师讲课的内容,背出教材的重点、教参的答案,就能考出好成绩,就算学好了语文。现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不少教师就走向另一个极端,放手让学生提问,有时一堂课,学生提出了二三十个问题,教师也不加归类、筛选,以为这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结果导致课堂教学环节散乱,重点、难点不能突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哪里还顾及到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特别是经验不足或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对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更有很大的随意性。这就使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极度流失。
二、语文教育倡导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1.语文教育倡导人文精神是时代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类对金钱的追求日益狂热,拜金主义思想日益膨胀。在利己主义支配下的道德已逐渐被冷漠、自私、无爱心、虚伪所淹没。
青少年一代更容易受上述思想的影响而变得无同情心、无爱心。这可以说是教育的一大悲哀。多年来只重视应试而放松了对人文的追求的语文教育留下了不少遗憾,许多同学精神变得极为贫乏。
导致如此局面,语文教育当然不必负全部责任,但应负重要责任。于是,在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就显得非常重要。
2.语文教育倡导人文精神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许多英雄人物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他们高风亮节、他们的忧国忧民、他们的爱国情怀、他们对于事业的执着追求……无疑是激励着人们奋进的源动力。
如:孔孟儒家学说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思想、人道主义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的忧患意识和献身精神;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所表现的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执著的爱国精神;陶渊明“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超然物外的洒脱;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一身傲骨;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利他主义;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情怀;鲁迅《〈呐喊〉自序》中弃医从文、追求真理的爱国精神;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爱国情怀……对这些丰富的精神养料,可以通过讲授课文内容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通过课文作者和背景资料的介绍进行点拨,也可以通过语言品味、形象剖析来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结合作文教学来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汲取精神营养,逐渐提高做人的修养,养成良好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语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教材中选的课文又多是经千锤百炼的佳作,无论其文学性还是思想性,都堪称典范。它们既可做学习语言的材料,又可做促人奋发的精神食粮,即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不但要学习其中的“字词句”,“起承转合”,而且要从中得到做人的道理,使自己深烙上“中华民族”之印。这样,中华民族文化才能真正的为一代学子所吸纳,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四、语文教育实施人文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实施人文教育,是语文教育的规律与原则。我们的语文教师,应正确运用这一原则,尽力改变语文教学效率低的现状。根据多年的学习与工作实践,我认为,在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化
在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应科学合理。
首先,教师在上课时,要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人文教育,应做到心中有数。在哪个阶段应进行怎样的人文教育,应有计划。同时,还要持之以恒地实施下去,切忌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其次,要选好进行人文教育的切入点。
此外,科学的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还要求语文教师有一定的智慧和见识。要知道哪里该不该说,该怎么说。切忌硬扯。并且要少说教,多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语言、表情表达自己的爱憎,学生自会受到一定影响。
2.地方化
地方化,就是说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时,要结合学生所在地方的特点。这样,学生听起来才亲切,并容易受感染、教育。
3.开放化
在语文教学中有计划的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课,包括课外的阅读活动,经典诵读、诗歌朗诵、作文比赛、演讲比赛、写字比赛、墙报比赛以及组织各种文学小组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把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的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既增进了兴趣,提高了修养,又接受了锻炼,起到了其他学科在人文教育上无可比拟的作用。
4.民族化
所谓民族化,就是应紧扣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文字,汉语是世界上最具有生命力与灵活性的语言。在几千年的中华历史文化中,用汉字记载下来的文章浩如烟海,其中经典不计其数。从《诗经》到《论语》到唐诗、宋词到《红楼梦》等。
在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就要向学生介绍这些经典,使他们通过读经典而从中得到教育,受到熏陶。
此外,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许多的名人。孔子、杜甫、文天祥、岳飞……我们应运用好中华民族的这些宝贵的名人财富,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遇到这些名人,应随机向学生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以激起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从而为自己是华夏的儿女而自豪。
以上是从教师操作的方法上说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倡导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
在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不单是语文教师的事,它还涉及到诸如国家的教育教学大纲、语文教材建设、考试改革方方面面,是一件庞大而又亟需各方面配合的事。
语文教育要倡导人文精神,是近几年来才被重视起来的,并且越来越受重视。分歧虽然还存在,但是肯定的声音高于否定的声音。几年来,大家对为什么要在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论证得较多。但对在语文教育中如何倡导人文研究的却是很少。我们要多从这方面进行研究,并把其与语言训练巧妙的结合起来。笔者相信,只有这样,语文教育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柳南中学36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