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有偿新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交换理论,有偿新闻,新闻伦理
有偿新闻论文文献综述
何淼[1](2018)在《浅析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的有偿新闻》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有偿新闻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从业界到学界都提出了很多治理方法和措施,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行政法规和政策来遏制这一媒介不良行为,但近30年的时间过去了,在互联网新媒体发展迅猛的当下,有偿新闻并没有完全销声匿迹,反而愈演愈烈。本文试图通过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围绕"陈永洲案""21世纪报系新闻敲诈案"等新闻个案,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有偿新闻交换的前提、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交换的核心、社会交换理论对有偿新闻治理的启发叁个方面分析并反思当前我国有偿新闻这一媒介伦理现象。本文在理论上有助于在宏观的社会结构中把握和理解有偿新闻此类媒介行为,从现实意义来说,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解决媒介实践中的新闻伦理困境。(本文来源于《“何微新闻奖”优秀文选第二辑》期刊2018-10-20)
蒋丽[2](2018)在《关于有偿新闻出现原因、治理措施的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偿新闻,作为我国新闻行业的一颗"毒瘤",一直以来都是业界或抨击或规避的一个话题。本文针对我国有偿新闻出现的原因、治理措施进行了研究综述,并从新闻单位的薪酬改革入手,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17期)
张美玉[3](2018)在《从“收红包”到“有偿新闻”刍议——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的红包由"车马费"演变而来,后逐渐成了"有偿新闻"的催化剂,而"有偿新闻"不仅腐蚀了新闻工作队伍,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规定了一切新闻业务的是非准则,可引导新闻工作者坚持职业操守。文章通过厘清"有偿新闻"的演变路径及原因,依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归纳出其危害性,进而采取相关措施抵制"有偿新闻"的存在。(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8年20期)
菊丽娟[4](2017)在《有偿新闻的危害及防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传统媒体受到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媒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旧的运作模式发生了转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媒体定位的转换,由过去以传播者为本位,转向以受众为本位。同时,媒体的价值除了传统的新闻价值、宣传价值之外,信息价值以及商品价值的重要性凸显。有偿新闻出现的社会和行业原因分析媒体的信息价值以及商品价值,正是企业宣传商品、沟通产销、指导消费、占领市场所必需的舆论支持,媒体与企业也自然结成了命运共同体,而广告作为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把媒体和企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激烈的竞争中,媒体把受众看作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和获取利润的大市场。因此,(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7年30期)
李婷婷,展江[5](2017)在《“具有印度特色”的媒体腐败——2009年大选期间“有偿新闻”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偿新闻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吗?根据2007年出版的80万字专着《新闻舆论监督与全球政治文明》可知,在该书所研究的20个中国以外的国家中,俄罗斯和墨西哥这样的转型与混合社会存在相对严重的有偿新闻现象。该书在印度一章写道:印度新闻媒体在揭露腐败、维护民主价值观念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还形成了以自律换自由的良性发展道路,该书并未发现在印度新闻媒体中出现恶性腐败现象。~①(本文来源于《传媒法与法治新闻研究(2017年卷)》期刊2017-10-14)
郭琪[6](2017)在《新媒体时代有偿新闻的演化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时代,传播格局和媒介环境发生巨变,"有偿新闻"这个新闻界老生常谈的现象有了新的变化。针对这些变化,相关媒体及个人应加强自律,不滥用新闻权利,维护新闻真实性,谨遵职业道德规范,杜绝有偿新闻进一步蔓延。(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7年16期)
牛远飞[7](2017)在《论有偿新闻的有效遏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市场化的快速进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所转变,重物质利益而轻精神激励,重经济效益而轻社会效益。传媒行业也在潜移默化中有了切身的利益追求,同时面临着商业竞争的挑战及压力,逐渐成为经济利益的单元。有偿新闻的行为方式便是权力拥有者的腐败延伸到新闻界的爪牙,它以多种存在方式影响新闻媒介的正常运作,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所以,对有偿新闻的有效遏制对传媒市场的发展十分重要。从有偿新闻的文本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概念入手,分析其表现形式和造成的危害以及针对此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本文来源于《传播与版权》期刊2017年04期)
李志娟[8](2017)在《有偿新闻的新表现及其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偿新闻"出现以来,表现形态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本文以陈永洲事件为例,通过分析"有偿新闻"表现形态的演变,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提出"有偿新闻"具体的治理措施。(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7年04期)
王加怡,马悦[9](2017)在《多管齐下抵制“有偿新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的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有偿新闻"是不争的事实。"有偿新闻"严重背离了法律与社会道德,抵制这种行为必须多管齐下,仅靠社会单一群体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同时,也应意识到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要对过程有耐心,对结果有信心,坚定信念抵制"有偿新闻"。(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7年06期)
李婷婷,展江[10](2017)在《印度媒体腐败与治理初探——以2009年大选中的“有偿新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拥有超前发达的新闻业,在如今互联网席卷全球的浪潮下依然逆势繁荣。长久以来,印度媒体以英国为模板,自律机制较为完善,形成了以自律换自由的良好势头,然而近年来媒体腐败现象一再出现苗头,甚至在2009大选年在多个邦中爆发了媒体与候选人之间以暗箱操作的形式展开的"有偿新闻"乱象,全国排名数一数二的媒体尽数被牵扯其中,成为一时无二的丑闻。本文以2009年大选为例,主要介绍了印度媒体中的"有偿新闻"腐败现状,分析了其媒体规制路径,并对媒体腐败乱象的追惩机制及治理难题展开了探究,试图以此为国内媒体腐败治理提供一种思路。(本文来源于《新闻界》期刊2017年02期)
有偿新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偿新闻,作为我国新闻行业的一颗"毒瘤",一直以来都是业界或抨击或规避的一个话题。本文针对我国有偿新闻出现的原因、治理措施进行了研究综述,并从新闻单位的薪酬改革入手,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偿新闻论文参考文献
[1].何淼.浅析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的有偿新闻[C].“何微新闻奖”优秀文选第二辑.2018
[2].蒋丽.关于有偿新闻出现原因、治理措施的研究综述[J].新闻研究导刊.2018
[3].张美玉.从“收红包”到“有偿新闻”刍议——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8
[4].菊丽娟.有偿新闻的危害及防范[J].青年.2017
[5].李婷婷,展江.“具有印度特色”的媒体腐败——2009年大选期间“有偿新闻”剖析[C].传媒法与法治新闻研究(2017年卷).2017
[6].郭琪.新媒体时代有偿新闻的演化及对策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
[7].牛远飞.论有偿新闻的有效遏制[J].传播与版权.2017
[8].李志娟.有偿新闻的新表现及其治理[J].视听.2017
[9].王加怡,马悦.多管齐下抵制“有偿新闻”[J].新闻研究导刊.2017
[10].李婷婷,展江.印度媒体腐败与治理初探——以2009年大选中的“有偿新闻”为例[J].新闻界.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