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西安湿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湿地,西安,生态,公园,生态系统,生态区,文化。
西安湿地论文文献综述
叶娟[1](2019)在《西安湿地公园建设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地,其在生态、观赏和科研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湿地的旅游发展也有了显着的发展,但因为城市盲目追求效益,而忽视湿地的建设,没有合理利用和发展湿地资源导致资源浪费,湿地生态被破坏。湿地公园作为城市内部的湿地资源,必须要用科学手段和坚持生态原则来促进其从自然到社会的一个过渡。本文对西安湿地公园建设现状进行详细介绍,分别从西安地区概况、西安湿地文化、西安湿地资源概况以及西安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和其所面临的挑战。希望对西安湿地公园以后的设计起到促进作用,为不同性质的湿地公园带来更为生态化和更加合理化的景观体验,为西安湿地公园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20期)
赵德芳[2](2019)在《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滨水景观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复苏古都传统文化,发扬当地特色乡土人情,有关部门展开了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建设。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项目是西安市纺织城区发展项目的重点,是体现可持续发展,集城市防洪抗汛、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多种功用为一体的都市滨水景观,项目的建成可改善城区面貌,提高城区建设水平。基于此,本文就如何保护水源与公园建设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改善措施。(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07期)
田富强[3](2019)在《西安湿地生态全方位平衡模式构建建议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西安新建了数量可观的湿地,但对2016年前因湿地减少产生的生态赤字仍需进行弥补。在实施"八水绕长安"3年规划等湿地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西安要实现湿地生态全方位的占补平衡,必须在湿地面积、生态量、生态功能、生态效益、占补时间、占补区域、占补流域、生态影响力、生态消费水平与生态消费总量10个维度实现平衡。结合西安湿地建设的实际情况,从10个维度提出了西安湿地生态全方位平衡模式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02期)
尹楠[4](2019)在《西安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服务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地、森林和海洋是全球叁大重要的生态系统,而湿地因其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而被全世界广泛关注。西安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自2006年建立之初起就对西安市的水质净化、气候调节、防止沙尘、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随西安市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使得保护区的土地利用方式、程度以及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较大变化,因此对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开展研究,能够为保护区以后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西安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在RS和GIS技术平台的支持下,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InVEST生物多样性模型和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模型的理论方法,系统地分析了保护区10年来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生物多样性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研究的结论和成果显示:(1)2006-2016年的10年间,西安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土地利用幅度变化方面呈现出“一减多增”的情况,其中耕地急剧减少,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均以不同幅度增长,按照增长幅度大小排列依次为:草地>建设用地>林地>湿地>未利用地;在速度变化方面,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呈减少趋势的只有耕地一种土地利用类型,而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均以不同的动态度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为林地;在程度变化方面,土地利用指数均在全国平均水平上下变化,总体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期;在动态转移方面,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相互转化主要发生在农田、草地、林地、湿地和建设用地之间,其中农田面积变化最为明显,主要向草地、湿地、建设用地和森林转移。(2)2006-2016年,泾渭湿地的生境质量在土地利用变化以及人为的影响下呈上升趋势,局部有所下降,根据保护区生境质量分级排列情况来看,整体的生境质量呈现中等,保护区所在各区生境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灞桥区>未央区>高陵区;造成生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包括居住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和耕地在内的人工生境,而对泾渭湿地生物多样性功能维持帮助较大的是包括湿地和林地在内的天然生境。(3)2006-2016年,泾渭湿地的生态服务总价值呈增长趋势,增长幅度较大;单项生态服务价值仅食物产出一项呈下降趋势,其它项均以不同的增长趋势增加;保护区所辖各区生态服务价值中,灞桥区表现出较高的增长速度,高陵区有所下降,研究区内部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受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的影响明显。(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5-01)
杜喜春[5](2019)在《橡胶坝对西安灞河河道湿地旱柳群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探讨灞河河道湿地部分区段旱柳大量死亡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及对策,指导橡胶坝的运行及管理。调查区段为西安灞河下游A橡胶坝(浐灞河汇合处)至B橡胶坝(灞河南叁环大桥)。该区段中游频繁受到水淹,旱柳死亡严重;上游临近B坝受水淹较少,旱柳长势良好。对这2处长势差异较大的旱柳群落的胸径等级结构、倒伏、树皮开裂以及生存状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旱柳倒伏、树皮开裂以及死亡状况差异显着;倒伏与旱柳树皮开裂、死亡均正相关;树皮开裂个体数与柳树存活个体数呈显着的负相关。倒伏和树皮开裂是旱柳死亡的直接原因,采取降低橡胶坝水位、减少蓄排水频率和减缓蓄排水速度的措施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可减少旱柳死亡。(本文来源于《水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广飞[6](2018)在《文化氛围营造中的字体图形导视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生态区公共空间环境文化氛围营造已经成为城市环境文化层次结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导视作为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载体,兼具功能性和艺术性,同时作为连接人与环境之间的信息界面系统,文字信息是导视的核心部分。但是目前根据地域文化特色来进行设计并且强化文化氛围的实践并不多,因此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发展空间。论文以西安浐灞生态区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从导视中的字体图形设计研究方向出发,通过对导视设计在生态区公共空间文化氛围营造中的价值探寻,从功能优先、审美其次、人文地域特征等方面提出其应用原则。继而从文化视角结合浐灞生态区的地域性研究,通过字体图形设计在导视中的应用丰富公共空间的文化氛围营造,对生态区导视设计未来的发展作出反思和展望,力求为今后生态区公共空间的建设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设计范例,也是展示城市地域性文化的重要窗口。(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田富强[7](2018)在《西安湿地生态消费水平与消费量占补平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安地处生态脆弱的黄土高原地区,西安居民是湿地生态的消费者,具有生态消费权。异地新建湿地对占用地的生态影响力低于占用湿地对当地的生态影响力,只有实现占用地生态平衡,才能保障占用地居民生态消费水平的平衡。占补湿地之间的距离与湿地指标量值对占用地生态水平和居民生态消费水平具有影响。生态消费总量占补平衡可以确保占用地与新建地居民的生态消费总量不下降,但降低了占用地的生态水平与占用地居民的生态消费水平。根据占用湿地的具体情况,严格执行不同标准的占补平衡,即生态占补平衡、生态消费总量占补平衡及生态消费水平占补平衡。在实施生态消费总量占补平衡的湿地所在地,为保护居民的生态消费权益,可以对占用地居民生态消费水平下降部分实施经济补偿。(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与管理》期刊2018年01期)
秦诗言[8](2018)在《心寻城市绿魂 筑梦智能池塘——访西安泽源湿地总经理郭强》一文中研究指出郭强,陕西省环保产业协会最年轻的副会长。1980年5月生于河北省邯郸市。2006年4月,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热能工程系。2011年进入西安泽源湿地科技公司。2015年5月至今,任西安泽源湿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致力于研究中国智能池塘一体化设备,丰满海绵城市建设毛细体系,为美丽城市、乡村建设增加灵动风景。他的心愿是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天然的湿地及池塘生态环境,让绿色环境围绕每个居民。(本文来源于《绿色中国》期刊2018年04期)
马桥,刘康,高艳,李影,范亚宁[9](2018)在《基于SolVES模型的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是泾渭生态湿地体系和西安市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西安市城市化建设的加速,该湿地公园的规划和设计日益商业化,直接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的发挥。采用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social values for ecosystem services,Sol VES)模型中的社会价值模块和价值制图模块,利用2016年10~12月的问卷调查数据,结合公园的道路、水体、其它类型湿地空间数据,对该公园的美学、生物多样性、生命可持续和未来价值进行了量化,分析了各种价值的价值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这4种社会价值的价值指数与道路、水体、其它类型湿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公园的社会价值点集中分布在观鸟塔、科普馆、渚洲环碧、蒹葭南湖和蒹葭北湖区域;美学、生物多样性、生命可持续和未来价值的价值指数依次减小;随着与道路、水体、其它类型湿地距离的增加,美学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价值指数有减小的趋势,随着与道路距离的增大,生命可持续价值和未来价值的价值指数略有增大趋势,随着与湿地距离的增大,生命可持续价值的价值指数有减小趋势,随着与水体距离的增加,未来价值的价值指数有减小趋势,随着与其它类型湿地距离的增加,未来价值的价值指数有增大趋势;游客对于易接近和易观察区域有更深刻的游憩体验;游憩动机对公园游览点的选择起决定作用,观鸟组的游客关注点多为视野广阔的鸟类栖息区域,而湿地游览组的游客则更青睐于园区动植物分布较集中的区域。维护该湿地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均衡配置游憩资源,对于该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社会价值的发挥具有促进意义。(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严春艳,张媛,刘霁薇[10](2017)在《基于游客体验的湿地公园开发研究——以西安灞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安灞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灞国家湿地公园游客的属性特征和旅游体验行为,发现:(1)灞国家湿地公园游客体验的质量与游后行为意向具有明显的相关性;(2)可进入性条件较差,已经成为影响游客在灞湿地公园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因素;(3)灞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的季节性差异明显;(4)灞湿地公园旅游形象在外地游客心目中的知名度和认同度不高。结合上述研究提出:(1)改进景区游览设施,提高游客旅游体验质量;(2)改善交通枢纽条件和景区周边道路环境,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3)多举措开发,尤其要深度开发冬季旅游项目,尽可能削弱旅游季节差异;(4)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灞国家湿地公园知名度和认同度。(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7年32期)
西安湿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复苏古都传统文化,发扬当地特色乡土人情,有关部门展开了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建设。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项目是西安市纺织城区发展项目的重点,是体现可持续发展,集城市防洪抗汛、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多种功用为一体的都市滨水景观,项目的建成可改善城区面貌,提高城区建设水平。基于此,本文就如何保护水源与公园建设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改善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安湿地论文参考文献
[1].叶娟.西安湿地公园建设现状研究[J].大众文艺.2019
[2].赵德芳.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滨水景观评价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
[3].田富强.西安湿地生态全方位平衡模式构建建议与对策[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9
[4].尹楠.西安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服务评估[D].西北大学.2019
[5].杜喜春.橡胶坝对西安灞河河道湿地旱柳群落的影响[J].水生态学杂志.2019
[6].王广飞.文化氛围营造中的字体图形导视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7].田富强.西安湿地生态消费水平与消费量占补平衡研究[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8
[8].秦诗言.心寻城市绿魂筑梦智能池塘——访西安泽源湿地总经理郭强[J].绿色中国.2018
[9].马桥,刘康,高艳,李影,范亚宁.基于SolVES模型的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评估[J].湿地科学.2018
[10].严春艳,张媛,刘霁薇.基于游客体验的湿地公园开发研究——以西安灞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