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作文的写作

浅谈小学生作文的写作

河北鹿泉市李村小学葛红红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从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中,写出自己的思想认识,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写作时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开拓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用我自由之笔,叙我自在之事,抒我自然之情”。

一、从生活中提炼素材,让学生愿写。

1.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

“六一”庆祝前夕,我与学生交谈后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灵机一动,就让学生写一篇“我想这样过六一”的习作。结果,不出所料,连平时最怕写作文的学生这次也有的可写了,有的甚至洋洋洒洒写了三页多,且言辞恳切,感情真实。这是因为学生在感兴趣的方面有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就会情动而辞发,激活头脑中沉睡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要想让学生写出佳作,就必须激发学生内在的词汇,让学生能积极参与进去,若忽视了“情感”激发,再丰富的生活积累也会沉睡不醒,习作也仅是提纲陈述而已。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逐渐产生厌烦情绪。因此,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外,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住契机,活化学生的生活积累,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

2.习作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

我们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在实践中,我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或互改→誊写→再改……,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甚至在校外就能完成。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这样就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以学定教,有针对性地写出点评方案,这样“从学生中来”的有针对性的具体的习作指导学生很容易接受。当然,这样的指导下,学生的习作绝不会千篇一律。

二、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让学生乐写。

1.分层而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在实践中我采取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①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的标准不同。②对一个学生的要求是循序渐进的。

2.指导性批阅,促进学生再发展。

批阅时我根据习作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形式予以再指导,然后,让学生根据指导、再改、再练、再提高,而不是对习作作个简单的评定。指导中,不能为保持作文本的“清洁”而使学生的习作失去质量再提高的最佳时机。我们可以通过批注,指导学生再修改,再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批注要面对学生,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而那些“中心突出,语句通顺”之类的套话,学生看了不知所措,也得不到任何受益,更不能激发学生去思考与行动的评语早就该销声匿迹了。再一种形式就是面批,当面指导。还有就是再次对具有典型性的习作进行集体点评。

3.动态评定,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希望。

习作的评定不能一锤定音,应实施动态性的等第评定,促进优生更“优”,差生变优。具体做法是:得“良”或“优”的习作,经学生成功修改后,可以重新评定为“良+”或“优+”,学生若再作修改,习作还可以再作评定。直到学生自我满意为止。这样动态性的评定。对于习作后进生来说,给了他们“得优”的机会,让他们对习作充满希望与信心。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生活的加工和提炼等艺术处理能力尚不具备,故而他们的习作主要是对生活的如实记录,我们在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操,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孕育科学人文精神,把作文训练同培养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

标签:;  ;  ;  

浅谈小学生作文的写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