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采后黑腐病病害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冬枣采后黑腐病病害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周绪宝[1]2003年在《冬枣采后黑腐病病害及防治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冬枣(Zizyphus Jujuba Mill cv. Dongzao)采后贮藏期间易发生病害而腐烂。为深入研究危害采后冬枣的主要病原菌和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本研究以河北、山东所产冬枣为试材,对采后常温放置和低温贮藏后期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性质和致病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对碳酸氢盐在冬枣保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常温下引起发病的主要病原菌分别为曲霉菌和链格孢菌,曲霉菌为高温菌,在低温下不能存活,不是低温贮藏中的致病菌;链格孢菌是低温耐受菌,在-2℃环境中PDA上3d孢子即全部萌芽,85天菌落直径为3cm,是引起贮藏后期果实发病的致病菌。链格孢菌低温环境下在枣汁培养基中生长情况比PDA中更好;该菌对乙烯敏感,在非密闭、黑暗条件下更有利于该菌产孢繁育;用菌悬液接种后,室温下贮藏2-3d孢子即在果实组织内萌芽。 链格孢菌孢子芽管对PBC(碳酸氢钾)与SBC(碳酸氢钠)敏感,3%PBC抑制了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室温条件下4%PBC处理果实可有效延缓总糖、抗坏血酸、可滴定酸的下降和还原糖含量的升高,诱导PAL活性,延缓PPO活性高峰的到来。-2℃环境贮藏95d后,发现处理的冬枣好果率为67.7%,为对照组的5倍,且对外观及口感无不良影响,与所选用的有效杀灭链格孢菌的化学杀菌剂戴唑霉的处理效果相当。 5μl/L乙烯处理果实后置于常温下,初期能诱导PAL活性的提高,前3d发病指数仅为对照的80%;但后期加快总糖的降解,加速采后冬枣的衰老从而促进了病害的发生。

蒋卉, 朱丽霞, 郭东起[2]2014年在《冬枣采后黑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新疆冬枣为试材,对其采后贮藏中黑腐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并对其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枣黑腐病病原菌鉴定为链格孢菌;链格孢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以及菌落厚度差异较大,黑暗对其孢子的产生起促进作用,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70℃,微波和超声波处理均能抑制其孢子的萌发,链格孢菌孢子具有较强的抗紫外线辐照能力。

生吉萍, 申琳, 胡小松, 任文华, 周刚刚[3]2003年在《冬枣黑腐病抑菌试验研究》文中认为冬枣黑腐病为冬枣果实在贮藏中发现的主要病害,本研究表明其主要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实腐茎点霉(Phoma destractiva plowr)以及壳梭孢属的Fusicoccum sp.。此叁种病原菌可以单独或混合侵染。本试验通过抑茵圈法,用六种抑菌剂对黑腐病混合茵进行抑茵试验,结果表明,戴挫霉、科博、喷克、恩威植物提取液在试验的浓度下对该菌都有明显的抑茵作用,而必备、亚硫酸氢钠在该试验浓度下对该菌没有作用。

参考文献:

[1]. 冬枣采后黑腐病病害及防治技术的研究[D]. 周绪宝. 中国农业大学. 2003

[2]. 冬枣采后黑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控制研究[J]. 蒋卉, 朱丽霞, 郭东起. 北方园艺. 2014

[3]. 冬枣黑腐病抑菌试验研究[J]. 生吉萍, 申琳, 胡小松, 任文华, 周刚刚. 中国食品学报. 2003

标签:;  ;  ;  ;  

冬枣采后黑腐病病害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