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格局论文_王辉,延军平,王鹏涛,武亚群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民族格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格局,多民族,民族,塔城,蒙古族,汉族,地区。

多民族格局论文文献综述

王辉,延军平,王鹏涛,武亚群[1](2018)在《多民族地区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演变——以云贵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对维护区域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以云贵地区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2000~2015年人均GDP及其平均增长指数为研究指标,运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云贵地区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云贵地区经济差异持续下降,市辖区下降幅度最大,民族县差异已下降至最小,一般县差异贡献率逐步提高,组间差异下降幅度小于组内;(2)云贵地区县域经济水平呈弱集聚空间模式,经济增长空间关联度更高;(3)经济热点由滇中单核空间结构向滇中-黔中双核心空间结构演化,经济热点区分布在大城市市辖区及其周边一般县;经济增长热点呈东移趋势,民族县是主要经济增长热点区;(4)区域产业发展、城市辐射能力以及政策引导作用的差异是导致云贵地区经济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07期)

张薇,杨永春,史坤博,李建新[2](2018)在《居住空间视角下多民族聚居城市民族融合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呼和浩特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居住融合是社会群体混合分布程度的表现,对认识城市内部民族融合结构和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典型多民族聚居城市呼和浩特市为例,基于2000-2015年人口统计数据,采用融合指数法和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分析居住融合在城市、市辖区和街区叁个尺度的演变过程,并运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城市居民的个体属性方面考察对居住融合的影响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城市内部少数民族同汉族之间的混居程度持续加深,居住空间视角下的民族融合程度逐渐强化;居住融合程度最高的区域集中在汉族长期居住的玉泉区,随着时间推移,融合程度最高区域快速向整个市区扩散,居住融合空间向均匀化方向发展;城市中心区域存在叁个点状分布的教育型和生活型民族聚居街区,但两类街区融合指数在考察期内上升趋势显着;个体属性中的年龄、性别、婚姻、教育、家庭、户籍、职业等要素对呼和浩特城市内部民族间居住融合具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杨军[3](2018)在《广西多民族杂居格局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互动空间研究——广西民族区域自治60年历史经验研究系列论文之二》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作为民族地区,虽然有12个世居民族与40多个民族成分,却长期维持着内部稳定与繁荣,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民族团结和谐的民族自治地方,这与广西多民族杂居格局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互动空间是分不开的。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格局为广西民族团结进步提供了有利环境,各民族"在一起"进一步增进了广西的民族团结,文化上的融合与认同为各族建立起了民族团结情感。近代以来的革命与解放战争为广西各族群众构筑了血肉关系,而民族通婚更是将各族群众的血脉联系在了一起。可以说,广西的民族团结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而是在各民族嵌入杂居格局中、在各民族频繁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孕育出来的。(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马喜梅[4](2017)在《族际通婚对滇西北多民族共生格局的调适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族际通婚系指不同民族或种族间的通婚联姻,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汉族与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相互之间的通婚联姻两种基本类型。族际通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族群关系的真实状况,对促进民族交往,加强各民族相互包容理解,和谐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多民族共生则是指两个或更多族别数量的民族群体,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畴内,既保持各自的文化传统和特色而相互区别,同时又紧密联系、友好往来、和谐共处的社会现象。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几乎所有民族国家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国际社会民族问题日趋严重,民族矛盾和冲突日益激烈,严重影响到了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做好民族工作,搞好民族团结,直接关系到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以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复兴中华宏伟目标的实现。我国的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显着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在民族工作中,深入认识和解读多民族共生现象的生成逻辑与维系机制,尊重多样性,包容差异性,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健康发展。多民族共生格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不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通过迁徙流动、交往联系、彼此尊重、包容接纳、和衷共济而最终形成的,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多民族共生是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一大突出特点和时代主旋律,同时也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生存智慧的结晶。其中,不同民族之间通婚联姻,在多民族共生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功能和作用。族际通婚历来是密切族群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之一。一般而言,只有当族群关系处于较为和谐融洽的状态下,大规模的族际通婚才有可能普遍发生,而频繁活跃的族际通婚,又会反过来推动和谐族群关系的发展。因而在国际上,族际通婚被视为衡量族群关系的“风向标”和“温度计”。相对于多民族共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通过族际通婚,不仅意味着包括血亲和姻亲关系在内的亲情关系,在不同民族群体之间延伸和拓展,而且十分有助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联系,增强不同族群体的互聚力,进而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民族共生关系。党的十八大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作为党和国家的长期战略任务。这就要求各民族之间,要在求同存异之中实现共生融合。作为全国范围内少数民族族别和人口最多的边疆省区(自治区)之一,云南秉承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优良传统,各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结成了团结合作、互惠互利、和谐发展的多民族共生关系,具有十分突出的典型性与实证意义。本文谨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为指导,借鉴由生物共生学引申发展起来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在对云南多民族共生关系历史发展轨迹进行梳理和阐发的基础上,以族际通婚作为特定视角,选取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叁江并流”腹心地带的滇西北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藏族、纳西族、傈僳族等多民族杂居区作为田野点,通过实地调查获取较充分第一手资料作为支撑,对族际通婚与多民族共生格局的内在联系展开分析研究,然后就与此密切相关的理论、政策与社会实践问题,进行探索讨论。(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5-01)

古丽那尔·乌斯曼江[5](2017)在《新疆多民族聚居格局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历史上就是一个多种族、多民族聚居生活的地方,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的、社会的包括战争等原因,不同的种族或民族南来北往,东迁西移,他们或通过这里走往它处,或征服当地居民留住此地,融入当地居民之中,新疆就成为各种族、各民族迁徒的通道、交汇融合之地,为当今新疆成为多民族聚居的格局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7年02期)

姜约[6](2015)在《亦汉亦蒙:身份表述中的多民族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黄土地上农耕与游牧两种文明的交错融合过程中,汉族不断同化外来民族,像"滚雪球"一样地不断壮大自身,以至像山西这样的民族省份中,其少数民族人口竟然是全国最少的。介休市东、西大期两村的剌姓人一方面认可自身公开的正式的汉族身份;另一方面却又不忘自身的蒙古贵族后裔身份,从而在他们的表述实践中呈现出一种多民族格局,在见一斑窥全豹的意义上,这也反映出黄土文明的多民族交融特点。(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期刊2015年04期)

罗聪[7](2015)在《多民族格局和甘宁青城镇形态的形成(1368-1911)》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既是我国古代城池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也是传统城池的终结,这一时期的城池,在明清时期政治经济背景的影响下呈现出自己的特点。然而,因我国地域广大,地形多样,以及明清时期各区域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环境的不同使得在全国范围内城池也纷繁多样。甘宁青区域在这一时段,因经济的发展、交通的开辟,政治的需要,使得一批城池重修筑或创建。他们在时间上和地域上分布形成了自己的规律。明清城池的另一个特点是包砖,从时间的维度上言,确属于城池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城墙包砖。但从空间维度上,在明清时期甘宁青区域的城池中,城墙砖包分为哪些种类型,又在所有城池中占有多大比例,本文试图从空间维度上对于甘宁青区域内城墙包砖情况做一分析和了解。甘宁青地区在明代属于国家边疆所在,卫所、府县错杂林立,清代随着国家政权的西进,卫所的裁撤,一扫明代纷杂的局面,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政局的变动带来了城池内部景观,外部形态的变化,这为我们探寻明清时期城池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可能。在多民族聚居的甘宁青区域,各个民族频繁互动,不论是敌对的战争还是密切的日常经济文化交流,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池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景观。这使得甘宁青区域内的城池也因民族的复杂而显得别具一格。本文尝试着把握明清时期甘宁青的区域特点,探寻这一地区城池形态的形成演变过程并对其原因做简单的分析。(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周智生,张黎波[8](2015)在《云南多民族共生格局的历史形成机理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是我国多民族和谐共生最典型的区域之一。民族之间友好关系的维系与发展,不仅铸就了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光辉历史,而且也是维护中国西南边疆稳定发展和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其中有诸多值得借鉴总结和珍视的历史经验和发展智慧。本文在笔者长期研究积累及方国瑜、林超民、郭家骥等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突破一般事项和单向度看待民族关系的局限,在特殊地域空间尺度与长时段历史进程的交集研究审视中,梳理阐释云南多民族共生格局的基本形貌,并总结提炼其历史形成机理及启示。(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何克洲[9](2014)在《气候变化与青海多民族格局之形成关系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海东部是我国少数民族形成和生活的重要区域之一,吐谷浑进入青海东部的时间大体上和241—382AD的冷期相对应,而吐蕃、蒙古族、土族和撒拉族的形成或进入青海,基本上都是在寒冷的气候背景下进行的。寒冷的气候是一种驱使社会和文化分化的重要因素,而这种分化的因素又导致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民族的形成。(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4期)

刘弘,胡婷婷[10](2014)在《青铜矿产资源与西南夷社会结构和多民族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青铜器的出现从内部推动了西南夷各族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发展,导致酋邦制社会的出现。从外部而言,西南夷诸族都控制有青铜文化赖以产生与发展的铜、锡、铅矿产资源,并掌握了冶铜铸铜技术,这种状态支撑了西南夷诸族独立发展的多民族一隅共存的格局,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东汉时期汉文化完全进入西南夷地区方才结束,西南夷地区也因之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4年07期)

多民族格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居住融合是社会群体混合分布程度的表现,对认识城市内部民族融合结构和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典型多民族聚居城市呼和浩特市为例,基于2000-2015年人口统计数据,采用融合指数法和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分析居住融合在城市、市辖区和街区叁个尺度的演变过程,并运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城市居民的个体属性方面考察对居住融合的影响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城市内部少数民族同汉族之间的混居程度持续加深,居住空间视角下的民族融合程度逐渐强化;居住融合程度最高的区域集中在汉族长期居住的玉泉区,随着时间推移,融合程度最高区域快速向整个市区扩散,居住融合空间向均匀化方向发展;城市中心区域存在叁个点状分布的教育型和生活型民族聚居街区,但两类街区融合指数在考察期内上升趋势显着;个体属性中的年龄、性别、婚姻、教育、家庭、户籍、职业等要素对呼和浩特城市内部民族间居住融合具有显着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民族格局论文参考文献

[1].王辉,延军平,王鹏涛,武亚群.多民族地区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演变——以云贵地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

[2].张薇,杨永春,史坤博,李建新.居住空间视角下多民族聚居城市民族融合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呼和浩特为例[J].地理研究.2018

[3].杨军.广西多民族杂居格局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互动空间研究——广西民族区域自治60年历史经验研究系列论文之二[J].广西民族研究.2018

[4].马喜梅.族际通婚对滇西北多民族共生格局的调适与优化[D].云南大学.2017

[5].古丽那尔·乌斯曼江.新疆多民族聚居格局的演变[J].中国民族博览.2017

[6].姜约.亦汉亦蒙:身份表述中的多民族格局[J].民族艺术.2015

[7].罗聪.多民族格局和甘宁青城镇形态的形成(1368-1911)[D].陕西师范大学.2015

[8].周智生,张黎波.云南多民族共生格局的历史形成机理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9].何克洲.气候变化与青海多民族格局之形成关系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4

[10].刘弘,胡婷婷.青铜矿产资源与西南夷社会结构和多民族分布格局[J].中华文化论坛.2014

论文知识图

龙门山中北段研究区域行政区划(自绘...陇南山区地理区位示意图通过刘苏丹攻府支}I玉来力哪决西南民族分布示意鄂伦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制度变...蒙古唐卡(关帝)

标签:;  ;  ;  ;  ;  ;  ;  

多民族格局论文_王辉,延军平,王鹏涛,武亚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