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逆胶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胶束,表面活性剂,生物,纤维素酶,芳烃,探针,纤维素。
逆胶束论文文献综述
徐鹏飞[1](2019)在《基于漆酶逆胶束体系的含油污泥中多环芳烃降解方法及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环芳烃(PAHs)是一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组合成的碳氢化合物,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而且处于平衡降解中。由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排放使这个平衡被打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含油污泥中多环芳烃的修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漆酶是一种含有四种铜离子的多酚氧化酶,漆酶反应后的产物为水,是一种环保型的催化剂,已经在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表面活性剂溶解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当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具有热力学稳定性纳米级聚合物称为逆胶束。逆胶束体系中的表面活性剂由两部分组成: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亲水基团聚集到极核中,可以保持一部分水形成“水池”,极性分子可以溶解在这个“水池”中。漆酶的活性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逆胶束体系中的这个“水池”结构可以保护漆酶不受有机溶剂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目前,基于漆酶-逆胶束体系对含油污泥中多环芳烃的降解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利用该体系对含油污泥中多环芳烃的降解做了研究。本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出含油污泥中含有菲,蒽,苯并(a)蒽和苯并(b)荧蒽。以异辛烷代替含油污泥中的油分,用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正己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得到逆胶束。通过测量系统的电导率,最佳含水量W_0为10。在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pH,温度和离子强度对多环芳烃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漆酶活性在pH=4.2,温度30℃,KCl浓度为60mmol/L时最高。24小时后,菲,蒽,苯并(a)蒽和苯并(b)荧蒽的降解率分别为50.3%,68.2%,51.2%和68.9%。同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漆酶二级结构之间的比例,同时与非固定化漆酶的二级结构进行了对比。酶蛋白的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β-折迭、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实验结果表明,当pH=4.2,温度30℃,KCl浓度为60mmol/L时,α-螺旋的结构所占的比例最大,漆酶-逆胶束体系中漆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的比例比非固定化漆酶二级结构的比例高。最后高斯09软件对漆酶降解多环芳烃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可能得到的中间体计算蒽、菲和苯并(a)蒽中每个碳原子的能垒和每个多环芳烃分子的总能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苯并(a)蒽测降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中间体,根据这些中间产物推测可能的漆酶与苯并(a)蒽的结合位点及降解途径。(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彭馨,徐鹏飞,汤宇,杜浩,袁露[2](2019)在《ESR技术应用于逆胶束酶体系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鼠李糖脂构建逆胶束体系,并利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研究了鼠李糖脂逆胶束及鼠李糖脂逆胶束酶体系的性能.采用ESR光谱技术计算得出逆胶束体系中超精细分裂常数变化,研究表明鼠李糖脂在正己烷中的临界胶度为0.07mmol/L.通过分析ESR光谱中旋转相关时间的变化,探究电子自旋探针在逆胶束中运动受阻和翻转所需时间的情况同时,ESR光谱的峰值体现了样品中自由基含量的多少.通过对比逆胶束体系、逆胶束酶体系以及逆胶束酶-苯酚体系的ESR光谱,结果表明鼠李糖脂逆胶束-苯酚体系的自由基最多.通过研究对16-氮氧自由基硬脂酸对两个体系作用,推测出电子自旋探针自由基团定位于逆胶束水核中,并且推断电子自旋探针位于水核的边缘区域,即结合水水层.该研究为逆胶束酶体系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崔凯龙[3](2015)在《鼠李糖脂构建逆胶束中木质纤维素酶特性分析及其纯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纤维素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因为它的降解效率很低,所以成为全球碳循环过程的一个限制因素。木质纤维素酶的生产和纯化过程也十分缓慢并且产量不高,对于木质纤维素这种逐年增加的“废弃能源”来说,情况不容乐观,逆胶束萃取法被证明是对于酶的萃取纯化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而逆胶束是通过表面活性剂的极性端和非极性端把水相和有机相结合起来的乳化结构。由表面活性剂包裹起来的水核能够增溶水溶性酶和其他的极性物质,这使得逆胶束萃取法成为了一种相对完美的液液生物萃取方法。而且,逆胶束的水核是在纳米级别的尺寸,使得增溶进入水核的酶能够保持较高和稳定的活性,对于酶萃取来说是个良性优越的环境。一般来说,逆胶束萃取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前萃和后萃,目前大多数的学者更多的关注前萃过程,因为后萃过程的进行相对来说较难,但是后萃过程也至关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目前,大量的国内和国际的研究学者都在进行逆胶束萃取的研究,但是大多用的是化学表面活性剂来构建逆胶束体系。这种表面活性剂的来源相对有限,需要繁杂的工业生产,并且会给环境带来大量的化工垃圾,而且有时候他们能够使体系中的酶失活,降低酶萃取的效率。相对来说,目前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生物表面活性剂,因为它本身的可降解性和低毒性,同时能够实现体系物质的重复利用,而且由生物表面活性剂构建的逆胶束体系相对于化学表面活性剂来说,具有更好的增溶特性,不错的环境相容性和相对温和的反应环境。目前,针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都进展的非常顺利,尤其是广泛使用的鼠李糖脂。在第一部分的研究中,对比叁种化学表面活性剂(CTAB,AOT and Tween-80),研究了在正己醇/异辛烷(1:1,v/v)溶剂中,由鼠李糖脂构建的逆胶束中水核的性质还有其微环境的行为状况。在这一部分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构建了表面活性剂/正己醇/异辛烷/水逆胶束体系的叁相图,来了解在不同表面活性剂,不同组分比例情况下,体系中叁种相之间的区域大小变化。同时利用红外光谱仪在波段3050–3750 cm!1区域测了-OH基的红外振动情况,通过对于红外光谱的分析来了解逆胶束水核中水的分布状态,结合水和自由水的组成与水核大小的关系等等。而且也通过荧光法,测量了鼠李糖脂在逆胶束体系中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055mm"l~(-1),表明即使很少剂量的鼠李糖脂也能形成逆胶束。另外,本实验还测了逆胶束体系的电导特性,可以看出体系的含水率在35.1处,电导发生了突变,这个数值比其他的化学表面活性剂的高,说明系统能够增溶更多的水。最后,还检测了逆胶束水核的尺寸,我们发现鼠李糖脂能够大量的提高逆胶束的增溶水能力,形成较大的胶束水核,从而为酶促反应提供较好的微环境。第二部分的研究,检测了以愈创木酚为底物的漆酶在逆胶束体系中的酶活变化,主要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来测得漆酶酶活。含水率对于酶活的影响主要呈现一个钟鼎状,先增大后减小,在!0=19处取得酶活的最大。当水相的ph=5.2,[kcl]=0.05mol"l~(-1),鼠李糖脂逆胶束体系漆酶活性能够达到最优状态。另外,我们考察了不同介质对于漆酶降解的动力过程的影响,在逆胶束中酶活没有在水介质中高,但是在逆胶束体系中,鼠李糖脂逆胶束相对于其他化学表面活性剂依然有着较高的漆酶酶活,在鼠李糖脂浓度为0.055mm/l取得酶活最大值。在鼠李糖脂逆胶束体系中对于纤维素酶和lip酶进行前萃过程的萃取,考察了体系中的萃取时间,ph,表面活性剂浓度和离子强度、种类对于萃取效果的影响,纤维素酶和lip酶分别有各自萃取的优化条件。lip:[rl]=50cmc,[kcl]=40mmol/l,ph值为3.0,振荡时间为30min,在kcl中有最高萃取效率;纤维素酶:[rl]=40cmc,[kcl]=50mmol/l,ph值为3.5,振荡时间为30min,在nacl中有最高萃取效率。在后萃过程中,接着前萃过程产生的萃余油相继续将溶解在其中的酶分离出来到水相当中,同样地,考察了萃取时间,ph,离子强度和种类以及外加溶剂对于后萃萃取效果的影响,在该后萃中两种酶分别有各自后萃的相对最优状况。lip:[kcl]=0.5mol/l,ph值为7.0,振荡时间为30min,乙醇体积比为8%,在kcl中有最高萃取效率;纤维素酶:[kcl]=0.15mol/l,ph值为7.0,振荡时间为40min,乙醇体系比为4%,在nacl中有最高萃取效率。通过后萃过程的研究发现,外加醇类可以明显的提高系统的酶活回收率,萃取率和纯化倍数,并且能够使得萃取过程更快更好。总的来说,对于鼠李糖脂构建的逆胶束体系来说,它能够为酶促反应和酶的液液纯化萃取(包括前萃和后萃)提高较好地条件和适宜的微环境。在正己醇/异辛烷(1:1,v/v)这个有机溶剂中,测量了由鼠李糖脂构建的逆胶束体系在各个因素下的最优状况,这对于体系维持较好的性能和将来推广该方法到工业生产中提供了大量的参数依据。然后,如果希望把这个应用推广到工业市场的话,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去做。(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5-11-25)
马玉杰[4](2015)在《复配逆胶束体系稳定性及漆酶在其中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逆胶束作为一种新兴的酶催化反映环境,具有很多优点。而目前已有的研究中大多用一种表面活性剂来构建逆胶束体系,由于一种表面活性剂能够形成逆胶束的种类不多或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有关复配逆胶束体系的研究越来越多。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复配形成的复配逆胶束体系往往比单一逆胶束体系表现出一些更为优异的性能,如降低成本、对温度和盐度范围变宽、表面张力显着下降、提高酶活性、产生协同增效作用等。同传统化学表面活性剂相比,鼠李糖脂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天然表面活性剂,产生于微生物动物或植物的代谢过程中,具有低毒性、可生物降解性、生态相容性以及一定的胶团催化能力等优点,其对于推进逆胶束酶体系的应用意义重大。但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与酶具有强烈的静电和疏水作用,导致其在逆胶束中的活性和稳定性降低。为解决这一难题,通常是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这样减弱了逆胶束体系的静电作用与疏水性,从而减弱了酶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拟叁元相图法研究鼠李糖脂/TWeen-80-正己醇/异辛烷逆胶束体系的稳定性。第二部分以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了逆胶束体系TWeen-80的摩尔含量、逆胶束体系含水率W0、水相pH值、水相盐浓度以及醇的种类等因素对该体系中漆酶活力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构建了鼠李糖脂/Tween-80/正己醇/异辛烷逆胶束,采用拟叁元相图法研究了此体系的稳定性,盐溶液和pH对该体系的稳定性产生影响。(2)漆酶在复配逆胶束体系中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性能,当总体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05mol/L,反应的最佳条件:x(Tween-80)=30%,W0=20,水相pH4.5,水相KCl浓度70mmol/L,助表面活性剂正己醇。(3)鼠李糖脂/Tween-80复配逆胶束体系作为一种优良的反应媒介,明显提高漆酶的催化性能,在最佳条件下,复配逆胶束体系中漆酶的活性比在单相鼠李糖脂逆胶束中高出1.44倍,比在水溶液中高出4.35倍,漆酶在复配逆胶束体系中表现出了超活性,表面活性剂复配在胶束酶学中有巨大的潜力。(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5-05-20)
马玉杰,袁兴中,彭馨,刘欢,包姗[5](2015)在《复配逆胶束体系中漆酶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由鼠李糖脂和Tween-80构建而成的复配逆胶束媒介研究了漆酶的催化性能.采用紫外法考察了Tween-80摩尔含量、逆胶束含水量、水相酸碱度、水相盐度以及助表面活性剂种类等反应条件对漆酶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条件:Tween-80的摩尔含量为30%,体系含水量为20,缓冲溶液p H为4.5,KCI浓度为70mmol/L,助表面活性剂正己醇.并且在最佳条件下,漆酶在复配逆胶束体系中的酶活比在单相鼠李糖脂逆胶束中高1.44倍,比在水溶液中高4.35倍,研究结果表明复配表面活性剂在构建胶束酶学上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彭馨[6](2015)在《逆胶束萃取纯化酶类及多环芳烃在逆胶束中降解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中存在的固体废物使得对木质素降解酶类的需求更加迫切。逆胶束酶技术是环境领域中的一项新型技术,应用逆胶束酶技术进行酶制剂的分离提纯和污染物的降解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也是工业应用中的难点。特别是在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逆胶束萃取纯化的效果一般、固体废物的降解效率低和针对生物表面活性剂逆胶束体系的研究非常有限等现状的情况下,采用生物表面活性剂逆胶束技术研究推动了环境污染治理的发展。本文首先研究逆胶束体系,对比研究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与生物表面活性剂逆胶束体系的性质特征,然后探究生物表面活性剂分离纯化蛋白酶类的技术以及复合表面活性剂逆胶束萃取纯化技术,明确生物表面活性剂纯化蛋白酶类的影响因素,同时对近似组分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类进行同步萃取。进一步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对逆胶束酶体系进行分析研究。在上述基础上,在逆胶束体系中应用酶类对污染物进行降解,优化降解参数。论文总体研究分为以下七个部分:首先,采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构建逆胶束体系,考察逆胶束体系对水的增溶性,并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逆胶束体系相对比。考察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异辛烷中临界胶束浓度,结果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具有较小的临界胶束浓度,证明形成逆胶束体系所需要的鼠李糖脂分子个数比较少。测量不同逆胶束体系中粒径的大小,验证得出逆胶束体系中粒径有大小粒径之分,其中大粒径所占比例超过70%,表明逆胶束基团大部分都聚集在一起,只有少量的分散在有机溶剂中。总的来说,生物表面活性剂构建逆胶束体系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其次,在构建逆胶束体系的基础上,探究表面活性剂在纯化酶类方面的作用,对逆胶束体系纯化酶类进行研究。采用鼠李糖脂构建表面活性剂逆胶束,进行漆酶的逆胶束萃取。同时与其他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逆胶束萃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逆胶束萃取取得了较高的酶活回收率和纯化倍数,最高酶活回收率达92.7%。并在此基础上验证逆胶束体系的可重复利用性。再次,作为表面活性剂纯化酶类的另外一种方法,表面活性剂沉淀技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采用表面活性剂沉淀技术提取纯化纤维素酶,并与逆胶束萃取纯化作对比。此方法的优势是所采用的表面活性剂浓度更低,低于临界胶束浓度,生物表面活性剂相对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更具有优势。实验研究寻找出技术参数的最优值。再次,在单一表面活性剂逆胶束萃取酶类的研究基础上,对复合逆胶束体系萃取纯化酶类进行研究。采用不同配比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复合逆胶束体系,以期研究不同复合逆胶束体系萃取纯化纤维素酶的萃取纯化效率。实验结果得出最具优势的表面活性剂配比及条件。复合表面活性剂逆胶束萃取对逆胶束萃取工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工艺的运行成本。再次,在逆胶束萃取纯化单一酶类的研究基础上,探究近似组分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同步萃取。研究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逆胶束体系同步萃取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实验研究证实逆胶束同步萃取的可能性,有效地将两种木质素降解类酶从粗酶液中同步提取出来,木素过氧化物酶与锰过氧化物酶达到最高的酶活回收率分别为93.56%和88.79%,同时,研究将同步萃取过程的条件参数得以优化。再次,作为逆胶束微观特性的深入研究,应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研究不同种类逆胶束及逆胶束酶体系的微观性能与构象变化,以期能够引导逆胶束体系在环境领域中应用。采用该技术计算得出逆胶束酶体系的性能参数,推断出自旋探针在逆胶束中运动受阻的情况。并采用超速离心分析技术进一步证明逆胶束体系的状态特征,再一次证实逆胶束体系的分布情况。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位于逆胶束水核中心的酶的构象有所变化,α-螺旋和β-折迭存在着相互转换的过程,揭示了逆胶束酶体系的特殊性质,对在逆胶束酶体系的构象研究以及在逆胶束体系中降解污染物有一定指导作用。最后,在以上研究基础上,研究漆酶在逆胶束体系中降解环境污染物多环芳烃。考察不同参数对降解率的影响。降解过程的条件参数,如反应时间、表面活性剂浓度和漆酶浓度等进行优化。研究结果对生物表面活性剂逆胶束体系中多环芳烃的降解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开发高效绿色降解环境污染物提供创新型技术途径,为逆胶束酶体系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导入确凿的理论依据与具体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5-04-10)
赵艳鸽[7](2014)在《鼠李糖脂逆胶束体系中纤维素酶的后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素是最丰富的可再生天然生物资源,也是一种几乎取之不尽的原料。纤维素酶可生物降解纤维素,对一些农业过程和废物处理工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此外,还广泛用于生产可持续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能源,以取代消耗化石燃料,这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纤维素酶必须分离纯化,才能满足其研究和应用的需求。逆胶束是一项用于生物分离的液-液萃取技术。逆胶束内存在稳定的纳米尺寸的水滴,可溶解蛋白质,并保持其生物特性。目前,国内外大量关于逆胶束的研究都是基于化学表面活性剂构建的,易造成环境污染累积,且会引起某些酶的失活。因为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可生物降解和低毒等优点,在逆胶束中的应用是有潜力的,甚至可能取代传统的化学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利用逆胶束进行液-液萃取的完整过程包含前萃和后萃两个基本步骤。人们更多关注于前萃,而后萃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提高后萃效率为目的,从后萃水相pH、离子种类、离子强度、振荡时间等方面对后萃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添加短链醇的方法提高了后萃效率。采用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hamnolipid,RL)、溶剂异辛烷和助溶剂正己醇构建了的逆胶束体系。纤维素酶用注入法溶于2.75mmol/L RL/异辛烷/正己醇溶液中。研究显示,添加少量短链醇可提高后萃率,酶活回收率则降低。通过实验得出后萃的最优条件为:后萃水相pH值为7.0,离子强度为0.15mol/L KCl,振荡时间以30min,正丁醇的添加量为2%。在该实验条件下,纤维素酶的后萃率为76.22%,酶活回收率为93.39%。(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4-05-12)
赵艳鸽,袁兴中,黄华军,崔凯龙,彭馨[8](2014)在《鼠李糖脂逆胶束体系中纤维素酶的后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hamnolipid,RL)构建RL/异辛烷/正己醇的逆胶束体系,并研究了该体系中纤维素酶后萃过程的影响因素.分别考察了后萃水相pH值、振荡时间、离子种类和强度以及添加短链醇对纤维素酶的后萃率和酶活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后萃水相最佳pH值为7.0,振荡时间以30 min为最佳,后萃水相中离子强度以0.15 mol·L-1KCl最佳,正丁醇的最佳添加量为2%.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纤维素酶的后萃率和酶活回收率分别可以达到76.22%和93.39%.生物表面活性剂RL构建的逆胶束体系对纤维素酶的后萃效果较佳,且RL具有高生物降解性,低临界胶束浓度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彭子原,袁兴中,彭馨,黄华军,崔凯龙[9](2013)在《生物表面活性剂逆胶束中漆酶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一种新型生物表面活性剂逆胶束中漆酶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以鼠李糖脂(RL,阴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为表面活性剂,异辛烷和正己醇为溶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构建逆胶束,分别考察了有机相组成、RL浓度、逆胶束体系含水率W0、缓冲溶液酸碱度及盐浓度等因素对该逆胶束体系中漆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逆胶束有机相正己醇/异辛烷体积比为1:1.8,RL浓度为13mmol/L,体系含水率W0为42,缓冲溶液pH5.0,KCl浓度为10mmol/L时,该体系中漆酶具有较好的活性及稳定性.对比试验显示,与化学表面活性剂AOT逆胶束相比,RL逆胶束能使漆酶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及稳定性,说明与传统化学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构建逆胶束酶体系上的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3年06期)
彭馨,袁兴中,黄华军,崔凯龙,方振敏[10](2013)在《漆酶的逆胶束萃取条件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逆胶束体系萃取纯化漆酶的后萃的过程.在此逆胶束体系中,表面活性剂采用一种阴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hamnolipid,RL),溶剂采用异辛烷.分别考察了4种不同离子种类(NaCl,NaBr,KCl和KBr)与不同浓度、4种不同助溶剂种类(正丁醇,正己醇,正庚醇及正辛醇)与不同比例、乙醇的含量以及温度对漆酶的后萃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0.25mol/L KCl或0.20mol/L KBr能够得到较好的萃取效果;在四种助溶剂中,正己醇(比例为0.5)和正庚醇(比例为0.5)效果比较好;乙醇加入量为9%效果最优;最适宜温度为35℃.在上述条件下,漆酶的酶活回收率和纯化倍数分别高达90%,4.7倍.电泳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漆酶的纯化效果较好.研究证明鼠李糖脂逆胶束萃取酶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3年05期)
逆胶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鼠李糖脂构建逆胶束体系,并利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研究了鼠李糖脂逆胶束及鼠李糖脂逆胶束酶体系的性能.采用ESR光谱技术计算得出逆胶束体系中超精细分裂常数变化,研究表明鼠李糖脂在正己烷中的临界胶度为0.07mmol/L.通过分析ESR光谱中旋转相关时间的变化,探究电子自旋探针在逆胶束中运动受阻和翻转所需时间的情况同时,ESR光谱的峰值体现了样品中自由基含量的多少.通过对比逆胶束体系、逆胶束酶体系以及逆胶束酶-苯酚体系的ESR光谱,结果表明鼠李糖脂逆胶束-苯酚体系的自由基最多.通过研究对16-氮氧自由基硬脂酸对两个体系作用,推测出电子自旋探针自由基团定位于逆胶束水核中,并且推断电子自旋探针位于水核的边缘区域,即结合水水层.该研究为逆胶束酶体系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逆胶束论文参考文献
[1].徐鹏飞.基于漆酶逆胶束体系的含油污泥中多环芳烃降解方法及机理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彭馨,徐鹏飞,汤宇,杜浩,袁露.ESR技术应用于逆胶束酶体系性能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9
[3].崔凯龙.鼠李糖脂构建逆胶束中木质纤维素酶特性分析及其纯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5
[4].马玉杰.复配逆胶束体系稳定性及漆酶在其中催化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5
[5].马玉杰,袁兴中,彭馨,刘欢,包姗.复配逆胶束体系中漆酶催化性能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5
[6].彭馨.逆胶束萃取纯化酶类及多环芳烃在逆胶束中降解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5
[7].赵艳鸽.鼠李糖脂逆胶束体系中纤维素酶的后萃研究[D].湖南大学.2014
[8].赵艳鸽,袁兴中,黄华军,崔凯龙,彭馨.鼠李糖脂逆胶束体系中纤维素酶的后萃研究[J].环境科学.2014
[9].彭子原,袁兴中,彭馨,黄华军,崔凯龙.生物表面活性剂逆胶束中漆酶催化性能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3
[10].彭馨,袁兴中,黄华军,崔凯龙,方振敏.漆酶的逆胶束萃取条件优化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