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轧制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宽厚,控制系统,功能,轧辊,轧机,曲面。
轧制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王爱君,陈林[1](2019)在《基于CSP轧机过程控制系统建立无取相硅钢轧制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包钢CSP热连轧计算机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原有系统的轧制模型生产硅钢无法达到成品厚度要求精度范围,开发生产新品种(硅钢50SW600)的厚度控制相关的轧制力长期自学习模型。绪论:CSP轧机二级计算机系统(以下简称MCS Mill setup Computer System)是CSP生产线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环节,其主要功能是按照带钢生产计划要求,根据上游(铸机、加热炉)(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01期)
李维刚,邓肯,赵云涛,刘相华[2](2017)在《基于连续曲面的轧制模型自学习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基于层别数据的传统轧制模型自学习方法导致相邻层别上自学习系数跳跃大、不连续等问题,提出"机理模型+特征点+拟插值+自学习"的轧制模型构建新机制,用多维空间连续曲面代替原来的层别,实现轧制模型结构的升级。构造用特征点表征的连续曲面,采用连续函数对空间中各个特征点上的自学习系数进行拟插值的方法,获得光滑曲面方程。从相邻层别不连续变为多维空间上连续可导,使模型自学习系数精确到空间任意点,对提升模型设定精度有质的突破。该模型自学习方法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国内某大型热连轧机组变形抗力在线计算,实际生产应用表明,新方法上线后变形抗力与轧制力的预报精度显着提高,带钢因厚度超差导致的预封锁量减少了44%,满足热连轧带钢稳定轧制的生产要求。(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7年12期)
王辉,季文涛[3](2015)在《基于轧制模型中张力控制系统的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冷轧是带钢生产中一个最重要的工序,轧机是冷轧生产的主体设备,本文着重介绍了梅钢冷连轧机部分的张力控制情况,重点描述了在张力控制的思想和计算的原理和过程。(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5年18期)
杨斌,喻德志[4](2013)在《宽厚板轧制模型软件结构探讨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宽厚板轧制模型的软件结构和执行机制进行研究,找出了对板坯和成品的限制条件。通过工艺论证和修改其限制条件,扩大了宽厚板产品的轧制规格。(本文来源于《鄂钢科技》期刊2013年03期)
周翌,陆娟[5](2013)在《马钢单机架可逆式轧制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钢单机架可逆式轧机过程控制系统使用了日立公司的表格式轧制模型。介绍了该模型参数计算公式,模型参数计算流程及自适应学习功能。(本文来源于《冶金动力》期刊2013年05期)
王博,钱俊[6](2013)在《马钢CSP热连轧机轧制模型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马钢CSP热连轧机轧制模型的结构、各子模型的主要理论思想和建立过程,重点对轧制力学模型建立的整个计算流程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对轧制模型的消化,对于提高马钢CSP轧制模型的设定精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Konrad,KRIMPELSTAETTER[7](2011)在《TRIPLE-A:针对冷轧机和平整机最后道次轧制条件的高尖端轧制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冷联轧机(TCM)、可逆式冷轧机(RCM)、二次冷轧机组(DCR)或双机架平整机(SPM)的最后道次的典型特点都是:带钢相对和绝对厚度压下量减小,带钢厚度小,由于前面的变形步骤产生加工硬化而使材料强度增大,经常需要结合使用具有一定粗糙度的工作辊(以调整带钢表面的拓扑结构)。这样的工艺条件可能会使工作辊出现严重压扁的现象,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压下能力和最终可以达到的产品厚度(即可轧制性)受到限制。如果我们考虑可轧制性(轧制的能力),首先就必须分清实际和理论可轧制性。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尽管工作辊被调节得越来越彼此靠近,甚至于产生了严重的工作辊压扁现象(见图1),但带钢厚度不再减小,就意味着达到了"理论可轧制性极限"。这种情况相当于工作辊直接相互接触的极端情况(工作辊之间没有带钢),辊缝调节缸所施加的作用力全部转化为工作辊的弹性变形。但在实际操作中,特定产品的可轧制性极限往往在"理论可轧制性极限"之前就已经达到。这是因为,轧机的额定轧制力和功率(还有电机转矩)有一定的范围,另外还有一些技术方面的约束条件(比如确保工作辊和带钢之间不发生打滑的最大允许压下量或防止产生平直度缺陷的轧制力限制)。本文将这种限制称为"实际可轧制性极限"。(本文来源于《第八届(201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10-26)
桑森,邱芳,王晋卿[8](2011)在《中厚板轧线跟踪建立及批次轧制模型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跟踪建立及批次轧制模型。轧件位置微跟踪在轧线生产中确定钢板的实际位置,将轧件的具体位置发送给轧线逻辑协调模块,逻辑协调模块将跟踪与整条生产线的逻辑协调相互作用用于轧制逻辑的实现。批次轧制模型用于提高轧制效率,缩短钢板待温时间长造成的生产延误时间。(本文来源于《信息系统工程》期刊2011年05期)
卢建军[9](2010)在《天钢中厚板二级控制轧制模型的研究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厚板是钢铁工业的主要产品,更是国民经济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材料,主要用于建筑工程、机械制造、容器制造、造船、桥梁建造等。中厚板轧机是轧钢生产中的主力轧机之一,其生产力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轧钢工业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国中厚板轧机控制技术与国外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设备,进行优化改造,最大限度的提升中厚板产品的常量和质量。本论文第1章首先介绍了中厚板轧机的发展趋势和轧机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给出论文研究的背景情况。第2章主要对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厚板厂过程控制模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第3章以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厚板厂目前的轧机控制系统为基础,对正在应用的中厚板过程控制系统模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包括粗轧和精轧过程中的轧件的热膨胀模型、高压水除磷模型、自然宽度延展模型、轧件的速度模型、温度模型和轧制力模型。第4章在第3章中的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对粗轧机和精轧机的各个模型进行了优化。优化控制模型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0-11-01)
胡建全,李跃林,闵建军[10](2009)在《轧制模型在长材轧钢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工程介绍了棒材轧线主要控制模型及功能。(本文来源于《钢铁技术》期刊2009年05期)
轧制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基于层别数据的传统轧制模型自学习方法导致相邻层别上自学习系数跳跃大、不连续等问题,提出"机理模型+特征点+拟插值+自学习"的轧制模型构建新机制,用多维空间连续曲面代替原来的层别,实现轧制模型结构的升级。构造用特征点表征的连续曲面,采用连续函数对空间中各个特征点上的自学习系数进行拟插值的方法,获得光滑曲面方程。从相邻层别不连续变为多维空间上连续可导,使模型自学习系数精确到空间任意点,对提升模型设定精度有质的突破。该模型自学习方法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国内某大型热连轧机组变形抗力在线计算,实际生产应用表明,新方法上线后变形抗力与轧制力的预报精度显着提高,带钢因厚度超差导致的预封锁量减少了44%,满足热连轧带钢稳定轧制的生产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轧制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王爱君,陈林.基于CSP轧机过程控制系统建立无取相硅钢轧制模型的研究[J].电子世界.2019
[2].李维刚,邓肯,赵云涛,刘相华.基于连续曲面的轧制模型自学习方法[J].钢铁.2017
[3].王辉,季文涛.基于轧制模型中张力控制系统的计算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
[4].杨斌,喻德志.宽厚板轧制模型软件结构探讨与改进[J].鄂钢科技.2013
[5].周翌,陆娟.马钢单机架可逆式轧制模型分析[J].冶金动力.2013
[6].王博,钱俊.马钢CSP热连轧机轧制模型研究与应用[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3
[7].Konrad,KRIMPELSTAETTER.TRIPLE-A:针对冷轧机和平整机最后道次轧制条件的高尖端轧制模型[C].第八届(201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2011
[8].桑森,邱芳,王晋卿.中厚板轧线跟踪建立及批次轧制模型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1
[9].卢建军.天钢中厚板二级控制轧制模型的研究与优化[D].东北大学.2010
[10].胡建全,李跃林,闵建军.轧制模型在长材轧钢工程中的应用[J].钢铁技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