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气色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色散,大气,天顶,信标,望远镜,光学,卷积。
大气色散论文文献综述
孔思捷,周进,尧联群,马文礼[1](2019)在《基于多次收敛分割反卷积算法的大气色散补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基望远镜对太空目标的宽光谱成像观测过程中,大气色散会严重影响低仰角下图像的信噪比和清晰度。传统的色散棱镜补偿方法存在着生产加工难度大、控制系统复杂、装配困难等问题,不利于移动和小型化的地基望远镜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反卷积的大气色散修正方法,不需要增加额外补偿设备,能够在低信噪比情况下有效修复色散图像。该方法首先利用多次收敛分割算法对图像进行星点分割处理,随后利用图像反卷积的方法,对图像进行色散补偿。在1.8m望远镜系统上对恒星的观测和色散补偿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信噪比下均有复原效果,平均恢复出目标90%的能量,信噪比提高到3倍以上,恢复效果与色散棱镜补偿法相当。(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9年06期)
张绪国,尚志鸣,张跃东,曹桂丽[2](2019)在《大气色散对航空双谱段高分辨率斜视成像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航空双谱段高分辨率斜视成像载荷作为重要的成像手段,具有焦距长、分辨率高等特点,由于大气层上疏下密的分层特性,光线在大气中斜视传播时,导致光谱展宽并产生色散和畸变,严重影响系统成像分辨率和目标定位精度。文章分析了斜视成像的几何特性;利用MODTRAN软件仿真分析了斜视成像时大气透过特性和光谱散射特性;通过光线追踪法定量分析了大气色散对可见光和中波红外谱段的光线弯曲和光谱色散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多光谱ZnS楔形窗口补偿方法。结果表明,远距离斜视成像可见光近红外0.50~0.95μm透过率高,散射小;中波3.70~4.80μm散射和路径辐射效应较小,光线斜视传播时,光线弯曲角度基本一致;大气色散对可见光谱段影响较大,航高20km斜视120km时,成像分辨率由0.375m退化至4.2m,大气色散对中波红外谱段影响较小;色散补偿后,可见光谱段色散角度下降为原来的1/2,中波红外谱段不受影响,在提升可见光成像品质的同时,保持中波红外谱段色散特性不变。(本文来源于《航天返回与遥感》期刊2019年03期)
向娥,王汇娟,许克峰,姜晓军[3](2017)在《兴隆观测基地的大气色散实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色散会影响高分辨率成像、测光和光谱观测的质量。利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80 cm望远镜获得了四个波长范围和五个天顶距的大气色散实测值,波段范围为360~440 nm、360~550 nm、360~640 nm和360~790 nm,天顶距分别为59.8°、57.6°、48.1°、47.8°和36.4°。讨论了实验过程中的四种主要误差来源,测量精度约为0.6″。根据观测时的天顶距、温度、湿度和气压等数据,结合大气折射模型计算了观测当时的理论大气色散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对大气色散的影响因素和大气色散对高精度天文观测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为大口径高精度天文观测提供了减小大气色散影响的方法。大气色散实测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获得较高精度的大气色散值;大气色散对大口径望远镜的高精度天文观测影响较大,需要根据观测目的采用辅助设备来减小大气色散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7年04期)
明名,吕天宇,吴小霞,郝亮,赵金宇[4](2015)在《大气色散对4m望远镜成像分辨力的影响与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研究大气色散对4 m望远镜成像系统分辨率的影响及校正方法。首先计算分析了大气色散对其成像分辨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天顶角大于15°时,大气色散开始影响系统成像分辨力,天顶角大于45°时,对系统成像分辨力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需要设置大气色散校正器来进行消除。本文列举了3种大气色散校正器的实现形式,分别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最后选择了胶合棱镜旋转补偿的形式来消除大气色散对4 m望远镜高分辨力成像系统的影响。基于4m望远镜高分辨力成像系统的特点,将大气色散校正器放置于成像元件前的平行光路中,并利用光学设计软件对不同天顶角与大气色散校正器的旋转角度进行了仿真分析,该大气色散校正器的最大楔角为9.65°,旋转精度为±0.1°,对系统分辨力影响为1/1 000。分析结果表明,旋转精度完全能够满足系统成像分辨力的要求,证明本文对大气色散的影响分析和大气色散校正器的设计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5年05期)
姚绘玲,金振宇,向永源[5](2015)在《大气色散对太阳多波段同步高分辨图像重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抚仙湖1 m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ew Vacuum Solar Telescope,NVST)利用多波段成像系统对太阳光球和色球同时进行高分辨成像观测,并对观测图像进行多波段同步高分辨统计重建,以大幅度降低重建所需的计算量,并改善低信噪比波段的高分辨重建效果。大气色散是影响多波段同步高分辨重建效果的主要因素。借助多层湍流大气的模拟,通过比较不同天顶角下色散引起的波像差、相对谱比,分析了大气色散对多波段同步高分辨重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1 m太阳望远镜,当天顶角在60°以内时,色散对近红外以及波长相差不大的可见光波段的多波段同步高分辨重建的影响较小,而393.3 nm波段受色散的影响明显,天顶角超过45°时分辨率明显下降。(本文来源于《天文研究与技术》期刊2015年02期)
刘根荣,袁祥岩[6](2005)在《LAMOST望远镜的大气色散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折射与大气色散会影响大视场多目标光纤光谱观测的质量和效率.一个焦距为20m,焦比为F5、位于北纬40.4°的LAMOST望远镜在中天和中天前后0.75小时产生的色散值,用模拟计算得到结果,并用数值计算得到验证.对校正色散可能用的几种色散棱镜进行了计算分析比较,确定了色散棱镜的型式,并分析了色散棱镜的二级光谱以及色散棱镜在望远镜跟踪过程中的残留色散,及色散棱镜的安装误差.(本文来源于《天文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张学军,姜文汉[7](2002)在《大气折射和大气色散的数值计算及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大气折射和大气色散的概念,推导了它们的计算公式。通过数值迭代的方法计算了一定条件下各种模型的大气折射和大气色散值。分析得到了各种模型下大气折射和大气色散的差异以及大气压、气温、观测站点海拔和工作波段对大气色散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02年02期)
万敏,张卫[8](2001)在《大气色散效应引起的瞄准误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用于目标定位的探测光和发射光波长不同,将会由于大气色散效应降低其瞄准精度。本文计算了由于大气色散效应造成的瞄准误差,其中考虑了天气条件、地理位置、发射天顶角和信标波长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发射天顶角和目标探测光波长的影响较大,而天气条件和地理位置的影响相对较小。发射天顶角越大,目标探测光与主激光的角间距越大。信标波长应尽量靠近发射光波长,同时,应优选波长大于发射光的信标。同时,通过数据拟合得到了蒙气差的解析表达式,并由此提出了解决由大气色散引起的瞄准误差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01-10-01)
万敏,苏毅,张卫[9](2000)在《大气色散效应对信标应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了由于大气色散效应造成的信标光与发射主激光的实际天顶角之间的角间距 ,其中考虑了天气条件、地理位置、发射天顶角和信标波长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发射天顶角和信标波长对信标偏离角间距的影响较大 ,而天气条件和地理位置的影响相对较小。发射天顶角越大 ,角间距越大。信标波长应尽量靠近发射光波长 ,同时 ,应优选波长大于发射光的信标。(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00年06期)
万敏,苏毅,张卫[10](2000)在《大气色散效应对信标应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激光能量输运而言,如果用于目标定位的探测信标光和发射光波长不同,将会由于色散效应给跟瞄造成困难。对由于色散效应导致的信标光相对于主激光的角位移,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些定量的结论,为信标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期刊2000-06-30)
大气色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航空双谱段高分辨率斜视成像载荷作为重要的成像手段,具有焦距长、分辨率高等特点,由于大气层上疏下密的分层特性,光线在大气中斜视传播时,导致光谱展宽并产生色散和畸变,严重影响系统成像分辨率和目标定位精度。文章分析了斜视成像的几何特性;利用MODTRAN软件仿真分析了斜视成像时大气透过特性和光谱散射特性;通过光线追踪法定量分析了大气色散对可见光和中波红外谱段的光线弯曲和光谱色散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多光谱ZnS楔形窗口补偿方法。结果表明,远距离斜视成像可见光近红外0.50~0.95μm透过率高,散射小;中波3.70~4.80μm散射和路径辐射效应较小,光线斜视传播时,光线弯曲角度基本一致;大气色散对可见光谱段影响较大,航高20km斜视120km时,成像分辨率由0.375m退化至4.2m,大气色散对中波红外谱段影响较小;色散补偿后,可见光谱段色散角度下降为原来的1/2,中波红外谱段不受影响,在提升可见光成像品质的同时,保持中波红外谱段色散特性不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气色散论文参考文献
[1].孔思捷,周进,尧联群,马文礼.基于多次收敛分割反卷积算法的大气色散补偿方法[J].半导体光电.2019
[2].张绪国,尚志鸣,张跃东,曹桂丽.大气色散对航空双谱段高分辨率斜视成像影响[J].航天返回与遥感.2019
[3].向娥,王汇娟,许克峰,姜晓军.兴隆观测基地的大气色散实测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
[4].明名,吕天宇,吴小霞,郝亮,赵金宇.大气色散对4m望远镜成像分辨力的影响与校正[J].中国光学.2015
[5].姚绘玲,金振宇,向永源.大气色散对太阳多波段同步高分辨图像重建的影响[J].天文研究与技术.2015
[6].刘根荣,袁祥岩.LAMOST望远镜的大气色散校正[J].天文学报.2005
[7].张学军,姜文汉.大气折射和大气色散的数值计算及结果分析[J].光电工程.2002
[8].万敏,张卫.大气色散效应引起的瞄准误差研究[C].第六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1
[9].万敏,苏毅,张卫.大气色散效应对信标应用的影响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0
[10].万敏,苏毅,张卫.大气色散效应对信标应用的影响[C].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2000
论文知识图
![2.15(a)地面望远镜拍摄的不受~...](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9608390.nh0035&suffix=.jpg)
![2.12大气色散对成像的影响](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9608390.nh0032&suffix=.jpg)
![不同高度大气色散角度变化](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HFYG2019030110013&suffix=.jpg)
![大气色散函数的比较](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2004139586.nh0015&suffix=.jpg)
![不同高度斜视成像大气色散引起的...](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HFYG2019030110012&suffix=.jpg)
![大气色散函数](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2004139586.nh0010&suffi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