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服务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态系统,网络,模型,供需,土壤,全科,结构。
服务流论文文献综述
彭永涛,罗建强,李丫丫[1](2019)在《考虑服务流的产品服务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品服务供应链在向客户制造高质量产品的同时,也提供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服务的嵌入增加了供应链协调的复杂性。考虑产品服务的双重需求,在分析各主体的运作行为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多个制造商和多个销售商的多主体供应链网络;运用变分不等式刻画了制造商层、销售服务集成商层和需求市场的最优运作行为及其达成均衡的条件;最后,通过修正投影算法对数值算例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产品服务供应链网络中的产品与服务均衡流相互影响,其中,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了产品需求;降低产品的售价将有利于服务价格和效益的提升。研究结论进一步印证了在产品服务供应链网络中承载于产品的服务将逐渐成为价值创造的主体。(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2](2019)在《茶学专业办学40周年成果展——科研和社会服务 流金岁月 见证荣耀》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茶学专业以1977年创办的茶学本科专业为起点,在几代茶学人40余年的持续努力下,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科研与社会服务、集团化办学机制的构建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办学成绩得到社会的肯定,已经发展成为在区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专业。本刊将从领导关怀、发展历程、专业建设、团队活动等不同侧面,对广职院茶学专业40周年的办学成果做一个集中的展示。(本文来源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龙飞扬,殷凤,王超[3](2019)在《金融服务流视域下城市网络关联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世界城市网络"的研究框架下,运用连锁网络模型(Interlocking Network Model)对江苏省13地市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测度,分析其网络结构特征并追踪其动态演化规律。研究发现:(1)江苏省银行业和证券业区位布局集聚特征明显,而保险业分布比较均匀;(2)从城市网络密度和节点强度来看,网络结构层级特征明显,出现苏南>苏中>苏北的位序;(3)从时空演化视角来看,网络由单中心逐步向多中心转变,网络重心逐渐向北转移。此外,利用二次指派程序(QAP)方法探究了城市之间关联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空间距离以及是否处于同一个地理区域对于两城互动的影响甚微,经济发展水平是否处于同一个层级也不是制约城市间交流的障碍,而交通便利度和战略性的区域规划对于城市关联却有着显着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2019年07期)
杨丽雯,王勇智,高月[4](2019)在《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生态服务流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拦截式问卷调查了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服务需求数据,并基于SPANS模型,使用ArcGIS10.1软件绘制了旅游服务流的传输路径图,确定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服务供需空间平衡状况以及服务流传输路径和流量特征。结果表明:(1)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服务需求量与家庭月总收入呈中等正相关关系,与距离、交通费用和预计总花销呈中等负相关关系。(2)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服务流以大槐树镇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共形成15条服务流传输路径,主要传输方向有4个,分别为:恒富西大街向西沿省道224延伸,滨河东路向南沿国道108延伸,恒富东大街向北沿国道108延伸以及玉峰东大街向东沿省道232延伸。(3)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服务流流量受距离、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的影响。服务流流量呈现出以大槐树镇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特征。大槐树镇服务流流量占总流量的60.58%。(4)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服务流可能会受到广胜寺等景区的影响。在特殊情况下,游客不能游览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时,50.38%选择去广胜寺,28.24%选择去尧庙,14.5%选择去王家大院和壶口瀑布等景区。(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勒斯木初[5](2019)在《1980-2015年西北地区土壤风蚀评估与防风固沙服务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风蚀是造成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与沙漠化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着国家生态安全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功能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对西北地区土壤风蚀进行定量化评估,分析其时空分布格局与变化特点,研究土壤风蚀变化原因与影响因素,探讨防风固沙服务流供给区、需求区分布及服务流流向、流量与流速,以期对防风固沙服务流进行定量化与制图,并为生态功能区划、建设及管理提供依据,为国家生态安全建设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修正土壤风蚀模型(RWEQ),以ArcGIS10.2、MATLAB为工作平台,在充分考虑气候条件、植被覆盖、地形条件及土壤性质等因素下,定量评估了1980-2015年我国西北地区土壤风蚀状况,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温度、降水、植被指数与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研究了防风固沙功能变化,并对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制图研究,主要及结论如下:(1)我国西北地区土壤风蚀状况依然严峻,2015年,西北地区强烈、极强烈和剧烈风蚀面积占整个区域面积的38.45%,中度风蚀占17.38%,轻度及微度侵蚀占43.67%。强烈以上风蚀主要发生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特沙漠、库木塔克沙漠、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等地区。(2)1980-2015年,微度风蚀面积减少了7.88×10~2km~2,研究区轻度风蚀面积增加了7.3756×10~4km~2,强烈与极强烈风蚀面积增加了7.541×10~3 km~2,剧烈风蚀面积增加了1.0961×10~4 km~2。其中,85%的微度风蚀面积转换为轻度风蚀;40.87%的中度侵蚀面积转为轻度侵蚀,面积达1.93062×10~5平方公里;30%的强烈侵蚀转向轻度风蚀;39.46%极强烈风蚀流向剧烈侵蚀,8.45%转为轻度侵蚀;6.54%剧烈风蚀转换为极强烈风蚀。(3)土壤风蚀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研究区内气象因子与土壤风蚀主要呈正相关关系,归一化植被指数与土壤风蚀主要呈负相关关系,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土壤风蚀在研究区中部及东部主要呈负相关关系,在研究区西部地区呈正相关关系。整体上自然保护区内土壤风蚀状况有所改善,但部分自然保护区内风蚀强度依然有所增强。(4)防风固沙服务供给区主要分布于林地、草地,锡林郭勒盟东南部、赤峰地区供给区供应率高于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服务供应率。塔里木盆地、内蒙古西部、赤峰及其周边地区为主要的防风固沙服务服务需求区,沙漠地区需求度高于其他区域。防风固沙服务流方向与流速主要通过风速风向确定,流量通过RWEQ模型进行评估。(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08)
王嘉丽,周伟奇[6](2019)在《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系统服务流是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人类需求耦合的重要桥梁,是当前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热点与前沿。科学理解生态系统服务从产生、传递到使用的全过程,明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状况,对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与提高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流的概念内涵,归纳总结了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定量研究方法,并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在理论探索与应用案例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当前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包括:生态系统服务从供给区传递至需求区的空间转移规律尚不明晰、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流的方法不成熟、面向应用的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研究较为缺乏,以及人与自然耦合系统中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框架有待进一步完善。未来的研究需要重点关注复杂系统中生态系统服务流跨尺度、跨区域的传递过程,加强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流动过程与传递路径的定量分析与模拟,重视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应用性研究,尤其是在生态恢复、生态补偿、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应用,并完善人与自然耦合系统中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研究框架,以期促进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董丽青[7](2018)在《基于SPANs模型碳固定服务和水产出服务供给、需求和服务流的量化评估与制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万家寨引黄进晋工程南干线周边的朔城区、偏关县、河曲县、五寨县、神池县、宁武县和静乐县等七个县为研宄区,使用遥感影像、气象水文资料、土壤、土地利用类型等数据,通过InVEST模型模拟碳固定服务和水产出服务的供给量,使用人口、人均碳排放量和工农业用水量等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别计算了碳固定服务和水产出服务的需求量,并分析了供需平衡状况,在此基础上,使用SPANs模型,探讨了服务流传输路径及流量变化规律,以期为生态补偿和生态系统科学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碳固定服务的供给区主要植被覆盖区,在研究区内为森林和草地。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碳固定服务的供给量分别为1458.98万吨、1457.12万吨、1454.20万吨和1452.58万吨,碳密度值分别约为1257.76 t/km~2、1255.93 t/km~2、1253.34t/km~2和1252.01 t/km~2。2000年-2015年间供给量基本保持稳定,主要源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速率不显着。碳固定服务供给量高值分布在宁武县,低值分布在河曲县。碳排放者作为碳固定服务的需求者,包括自然和人为两种碳排放源。在研究区内我们统计了居民聚集区、牲畜养殖场、农田和工厂作为碳固定服务的需求区。2000年-2015年间,碳固定服务需求量分别为1074.06万吨、1221.12万吨、1317.51万吨和1417.59万吨,需求量逐年增加,主要受工业碳排放量增加的影响。需求量高值分布在河曲县,低值分布在神池县。河曲县、偏关县和朔城区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其他地区供需基本平衡。供需变化平衡关系主要受需求量变化影响。碳固定服务流路径主要依据风流场确定,由于数据缺乏,目前主要依据主风向运动路径确定。2015年,朔城区、河曲县、宁武县和偏关县碳固定服务流流量较大,神池县、五寨县和静乐县流量较小。十五年间,偏关县碳固定服务流流量变化不明显,河曲县和五寨县流量减少,而其他各县流量增加,增长最快的为神池县,其次为朔城区。(2)使用地表水灌溉的农田,水产出服务的供给区暂用泵站和河湖分水闸所在地点来代替,使用地下水灌溉的农田和工厂,其水产出服务的供给区使用机井所在地点来代替,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养殖厂用水,其供给区用自来水厂的位置来代替。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流域总产水体积分别为8.47×10~6 m3、10.79×10~6 m3、18.23×10~6m3和12.09×10~6 m3。2000年-2015年水产出服务供给量先增加后减少,主要受降水量变化的影响,空间上供给量呈现出由研究区中央向四周降低的趋势。水产出服务供给量高值分布在静乐县,低值分布在朔城区。水产出服务的需求区主要包括:农田、居民区、大型牲畜养殖场和工厂。2000年-2015年间,研究区水产出服务需求量分别为10.75×10~8 m3、18.76×10~8 m3、32.67×10~8 m3和35.98×10~8 m3。需求量逐年增加,主要受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牲畜产品需水量增加的影响。需求量高值分布在朔城区,低值分布在宁武县。各县水产出服务供需矛盾突出,朔城区最为突出,可能是因为朔城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人口相对稠密。水产出服务流属于复合型服务流。服务流路径主要依据农田灌溉网络和自来水厂输水管道来确定。(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12)
梁丽丽[8](2018)在《基于SPANs模型土壤保持服务和洪水调控服务供给、需求和服务流的量化评估与制图》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流是生态系统服务从源区到受益者的空间传输路径。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在时空上多数是分离的,通过服务流相互连接在一起。生态系统服务流使人们对某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得到满足成为可能。阐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关系,在此基础上明确服务流的传输路径及流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准确评估。本研究以汾河流域运城段以及涑水河流域的上游为研究区,包括运城北部的万荣县、河津市、稷山县、新绛县、闻喜县和绛县等六个县,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使用RUSLE模型和SPANs模型,运用遥感影像数据、气象数据、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土壤数据、高程数据和植被数据等数据,分别对研究区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土壤保持服务和洪水调控服务的供给和需求进行了量化与制图,并绘制了服务流路径图,分析了服务流的流量变化和影响因素。本研究旨在明确土壤保持服务和洪水调控服务的供需空间盈余状况以及服务流的传输路径和流量变化规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流域生态管理政策奠定理论基础。以下为研究的主要结论:(1)土壤保持服务的供给区主要为分布于孤峰山的森林和草地,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供给量分别为3.15×10~6 t/(km~2·a)、3.38×10~6 t/(km~2·a)、3.41×10~6 t/(km~2·a)和9.87×10~5 t/(km~2·a)。从2000年到2010年呈增加趋势,说明研究区土壤保持服务功能得到改善。疏林地和中覆盖草地提供的服务供给量较大。我们对研究区内不同类型的植被所提供的服务供给量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值变动于0-1之间,将供给量化为0-4五个等级。2000年到2015年,中等供给、较高供给和高供给主要分布在万荣县以及河津市、稷山县和新绛县的北部的山区;低供给较少,主要分布于稷山县和万荣县。(2)土壤保持服务的需求区主要包括汾河流域运城段的水库、中下游冲积平原上的农田及周围的农村居民点等;根据恢复土壤侵蚀环境所需要的生态工作量来量化土壤保持服务的需求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值变动于0-1之间,划分为0-4五个等级,使用ArcGIS制图。2000年至2015年,研究区内整体均以低需求为主。其中,2000年至2010年研究区内均出现了较高需求,且较高需求区主要分布在万荣县,而2015年只有低需求和较低需求,较低需求区分布在河津市、万荣县和新绛县。(3)土壤保持服务的服务流路径主要依据地形和河流水文网确定。研究区内地形南北高,中间低,相对高差较明显。河流主要包括叁交河、叁泉河、黄华峪河以及马壁峪等,方向大致为从南北向中间流动,最后汇入汾河。依据各子流域绿色植被(森林和草地)所提供的土壤侵蚀量将服务流量化为五个等级。从2000年到2015年,高服务流均出现在新绛县和稷山县内,较高服务流主要出现在河津市,中等服务流主要出现在万荣县,较低服务流主要出现在河津市和稷山县,低服务流主要出现在汾河主河道内,这主要是因为汾河主河道附近植被覆盖率较低,进入河流的泥沙含量较高。(4)洪水调控服务的供给区主要为涑水河和沙渠河等河流上游的森林、草地和水库;水库主要包括关村水库、吕庄水库、杨家园水库和安峪水库等。2010年闻喜县和绛县、2015年闻喜县和绛县的洪水调控服务的供给量分别为1.76×10~6 m~3、3.28×10~6 m~3、1.15×10~6 m~3和3.61×10~5 m~3。2010年和2015年,高供给区主要分布在绛县。2010年与2015年闻喜县、2010年与2015年绛县的森林及草地洪水调控服务的供给量占研究区总的洪水调控服务供给量的比例分别为99.43%、99.13%、99.99%和99.45%。因此,植被对洪水的调控作用至关重要。(5)洪水调控服务的需求区主要为涑水河和沙渠河等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的城镇、农村居民点和农田。根据地貌类型和对洪水的敏感程度将需求区划分为六个等级,高需求区主要分布在绛县和闻喜县的城区,较高需求区主要为农村居民点区,较低需求区主要出现在绛县和闻喜县的农田分布区,没有出现中等需求区和低需求区。(6)洪水调控服务的服务流路径主要依据地形、河流水文网和冲积平原相关数据确定。洪水沟主要依据DEM提取;河流主要为涑水河和沙渠河等河流,大致为自东南向西南方向流动。使用子流域削减的洪水量与进入该子流域残余的洪水量的百分比来表示服务流,标准化处理使其值变动于0-1之间并分成五个等级。2010年和2015年闻喜县和绛县均以低服务流为主。其中,2010年和2015年闻喜县分别出现了高服务流和较高服务流,均主要分布在东镇镇,主要源于该地区分布的水库防洪库容较大,约为5966.4万m~3,而绛县的水库防洪库容为1579.4万m~3,因此闻喜县的水库对洪水的削减作用较大。2015年绛县出现了高服务流和中等服务流,高服务流主要分布在卫庄镇,中等服务流分布在安峪镇、大交镇和南樊镇。这些地区植被覆盖度较低,约为35%,且研究区内土壤对洪水的削减能力较弱。(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12)
王钊[9](2018)在《基于对外服务流的长叁角城市群落结构演化及其空间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速推进,城市集聚成群己成为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重要空间形态,城市群体的空间组织形式也已从规划有序安排的规模等级结构转向自组织的多中心、嵌套式结构,城市间具有方向和强度的实质要素流成为影响城市间关系的重要依据。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围绕城市群体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现有研究对城市群体空间的动态研究及演进理论提炼不足,相关研究多从宏观层面结构着手,对于城市内各个维度和各个层面的要素形成的复杂集群结构及结构间的耦合机理缺乏系统性的整合框架。如何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将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城市间多元结构和动态演进结合起来,挖掘城市群落内部结构的动态多样性和结构成因的多源性,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出发点。长叁角地区的发展面临众多方面的挑战。相比美国等国家发育成熟的城市群,长叁角内部相互联系不够紧密,城市之间的竞合关系层次较低。对于处在发展和整合关键时期的长叁角地区空间结构,探索现阶段其内部城市空间的复杂网络特征和演变趋势,是制定正确的空间发展策略,有效推进要素良性运作、结构优化和功能提升,促进结构效益提升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举。本研究运用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和“城市流”的思路,以城市对外服务流来表征城市群落结构中关键性相互作用和联系。在测度可达性大小、城市对外服务价值的大小和组合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作用模型构建城市间相互关联,结合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3类(生产性、生活性、公共性)对外服务作用下的群落结构体系进行量化分析。识别不同时期城市群落的空间结构模式,并剖析其演化的驱动因素和机制,以期为城市发展格局优化、城市群落整体功能提升提供理论支撑,进而提出促进城市群落一体化格局的发展与完善的相应对策。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和结论:(1)从城市群落的基本要素入手,分析不同节点的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演变特征。通过城市流模型测度研究单元的对外服务能力,并从统计特征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分析了其在研究期内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以生产性服务功能为主导的城市数量始终占据最大优势,城市生产性服务价值增长速度最快,公共性服务价值增长速度相对较慢,所占比重亦是最小。②城市间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价值差异程度呈扩大趋势,公共性服务价值分布渐趋均衡。③到2014年,南京与上海跻身第一层级服务中心,杭州为唯一的第二层级城市,昆山、苏州的排序迅速上升,对外服务能力显着提升。(2)以相互作用理论为基础,通过相互作用模型构建叁类对外服务作用下城市群落内部相互关联,形成生产性服务群落结构、生活性服务群落结构和公共性服务群落结构。利用复杂网络分析工具,从整体演变特征、节点特征、垂直和水平结构特征叁个方面对城市群落结构的分异及演化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叁类服务功能作用下的城市群落结构均处于单一结构向复杂多中心结构的转化期,不同结构间的分异主要体现在节点的规模特征,流量及流向的垂直变化以及空间集聚态势3个方面:①节点的生产性服务能力的层级结构相对固定,上海、南京、杭州为该类型网络中的扩散型节点;节点的生活性服务能力层级性特征变动明显,上海一直保持为扩散型节点,南京、杭州、宁波在不同时期发挥扩散作用;节点的公共性服务度值也经历了非均衡式增长的过程,但其分布仍相对均衡,扩散型节点数量也明显多于前两类服务网络。②垂直结构上,各服务网络的网络密度、网络效率、流量占比和空间分布特征随阈值的增加具有明显的层级异质性。③水平结构上,子群结构不断分化、重组,初步形成对外服务网络的专业化分工格局,部分城市突破区域界线,呈跨地域集聚组团的态势。(3)从整体网络和节点功能出发,分析叁类对外服务网络的结构相关性(同构性),并构建城市群落结构的识别方法体系,对不同年份的群落结构模式进行识别和演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结构之间关联性程度不同,服务流动的结构模式也存在差异。①总体上叁类对外服务网络之间均存在显着的正向相关性,从演变趋势来看,生产性服务网络和生活性服务网络的相关性最高,两者在结构上趋同;公共性服务网络与前两类网络的相关系数下降,结构关联性降低。②不同网络中节点度值基本呈线性相关,高等级节点主导着城市对外服务网络,网络结构联动发展。部分节点在不同类型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各有侧重。③群落结构提炼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作用下的群落结构呈现出由单中心扩散型向双核心扩散型转变的过程;生活性服务作用下的群落结构演变与生产性相反,由双核扩散型结构向单核扩散型结构转变;相较于前两类服务群落,公共性服务群落的核心层节点数更多,网络更加密集,群落结构由单中心扩散型结构向多中心均衡型结构发展。(4)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城市群落结构差异化特征和演变趋势,挖掘城市群落结构演进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是城市群落空间形成和演变的内核。②城市职能分工与合作是城市群落结构演进的关键。③不同类型服务产业的区位选择差异是群落结构多元化的动力。④交通基础设施是城市群落结构演进的载体,一方面引导和加剧了空间集聚,另一方面连接不同等级的城市节点,促成扁平化空间体系的发展。⑤区域发展战略与制度政策是促进群落协调发展、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推手。⑥区域空间发展规划编制是构筑合理城市群落结构体系的框架。总结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节点服务功能分化程度不高,总体偏向生产性服务功能;节点度离散程度较大,核心城市流量高度主导;子群结构尚未成熟,部分子群外向联系薄弱。在问题分析和机理探讨的基础上,提出长叁角城市群落结构的优化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对城市服务功能的引导,避免城市生态位重迭;提高服务网络的纵向互动,促进不同等级服务中心协同发展;提高城市之间服务联系的便捷性,推动服务子群的空间融合;推进群落结构与组织模式优化,促成多中心发展格局。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1)立足服务经济时代的城市群落结构演进,从对外服务功能联系的视角深度挖掘城市群落的复杂结构特征。(2)将不同服务功能下的群落结构视为宏观结构的从属主体,分析结构间的横向互动和能动关系,揭示结构之间同构、关联、分异的特性。(3)通过“空间节点-空间联系-空间格局”的城市群落结构定量识别,量化了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的提炼方式与路径,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分析提供了量化工具。(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8-03-08)
周巍[10](2017)在《打通“叁个通道” 做实签约服务》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2016年5月正式启动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部分公立医院积极投身到这项工作中,撸起袖子全力以赴,实现了从试点到全面推开的初步成效。但是,这项工作刚刚起步,工作铺开之后仍然面临居民是否“买账”、医务人员是否有积极性等(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7-12-28)
服务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茶学专业以1977年创办的茶学本科专业为起点,在几代茶学人40余年的持续努力下,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科研与社会服务、集团化办学机制的构建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办学成绩得到社会的肯定,已经发展成为在区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专业。本刊将从领导关怀、发展历程、专业建设、团队活动等不同侧面,对广职院茶学专业40周年的办学成果做一个集中的展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服务流论文参考文献
[1].彭永涛,罗建强,李丫丫.考虑服务流的产品服务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19
[2]..茶学专业办学40周年成果展——科研和社会服务流金岁月见证荣耀[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3].龙飞扬,殷凤,王超.金融服务流视域下城市网络关联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9
[4].杨丽雯,王勇智,高月.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生态服务流模拟[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勒斯木初.1980-2015年西北地区土壤风蚀评估与防风固沙服务流研究[D].长安大学.2019
[6].王嘉丽,周伟奇.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9
[7].董丽青.基于SPANs模型碳固定服务和水产出服务供给、需求和服务流的量化评估与制图[D].山西师范大学.2018
[8].梁丽丽.基于SPANs模型土壤保持服务和洪水调控服务供给、需求和服务流的量化评估与制图[D].山西师范大学.2018
[9].王钊.基于对外服务流的长叁角城市群落结构演化及其空间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10].周巍.打通“叁个通道”做实签约服务[N].健康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