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乳化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氯乙烯,乳化油,废水,环糊精,氢氧化镁,等离子体,电场。
乳化油论文文献综述
丁永红,申海生,王坤,王忠泉,赵春洲[1](2019)在《矿井水微量乳化油去除试验研究与应用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混凝组合工艺处理矿井水微量乳化油,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出水乳化油浓度小于0.05 mg/L,浊度小于3 NTU,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要求。结合试验数据分析了组合工艺应用于矿井水乳化油去除的可行性,以1 000 m~3/d的处理规模为例,吨水投资为1 100元,吨水运行成本为0.94元。(本文来源于《能源环境保护》期刊2019年06期)
刘云龙,王志刚,汪桐,吕文利,蔡传根[2](2019)在《等离子体协同絮凝降解乳化油废水COD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乳化油废水COD浓度高,若直接排放其对环境污染较大。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絮凝剂处理乳化含油废水,实验研究了放电电压、放电时间、废水初始pH,放电间距、絮凝剂添加顺序、曝气量等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乳化油废水的COD去除率随放电电压增大和放电时间延长而增大,在气相放电对废水处理效果优于液相中通入曝气放电效果;鼓入空气对净化效果有明显影响,随曝气量增大废水COD去除率增加;但当曝气量较大时将降低废水净化效果,因为减少了反应停留时间,以及大量气流带出部分活性物质。在本研究中乳化油和去离子水体积比1∶200、初始pH为5、曝气量12L/h,放电间距8mm,先放电120min后在加入2ml絮凝剂PAC,此条件下乳化油废水COD最大去除率为90.2%。(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于东雪[3](2019)在《EVO(乳化油)-Mg(OH)_2强化修复TCE污染地下水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氯乙烯(TCE)是一种常见的地下水污染物,被广泛应用于干洗业和金属脱脂等工业过程中。作为优先控制污染物,其对人体的健康及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修复TCE污染的地下水具有重要的意义。乳化油与胶体氢氧化镁复配(EVO-Mg(OH)_2)具有缓慢释放电子供体与OH~-的优势,能够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及适宜的生存条件,因此将EVO-Mg(OH)_2注入含水层来强化生物修复TCE污染的地下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制备出一种粒径均匀、稳定性强的双功能缓释剂EVO-Mg(OH)_2。向模拟砂柱中注入EVO-Mg(OH)_2,明确EVO-Mg(OH)_2在不同介质、不同注入量下的迁移性能及其对TCE迁移的影响。以EVO-Mg(OH)_2为外源有机质,河砂作为微生物来源,建立TCE降解体系,探究不同EVO:Mg(OH)_2配比的EVO-Mg(OH)_2强化土着微生物还原脱氯的机制及动力学过程。在砂柱中建立EVO-Mg(OH)_2原位反应带,研究反应带中物质变化过程,并结合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得到TCE降解的机理,为EVO-Mg(OH)_2反应带强化生物修复TCE污染地下水提供理论基础。制备EVO-Mg(OH)_2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研究表明EVO-Mg(OH)_2为粒径大小均匀(D_(50)=0.45μm)的非均相混合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EVO-Mg(OH)_2在不同介质中都能有效地迁移,而EVO的迁出率较胶体Mg(OH)_2大,但两者能实现同步迁移;EVO-Mg(OH)_2在细砂中的滞留量最高,而渗透系数只降低了9.6%。EVO与胶体Mg(OH)_2的迁移受其注入量的影响,当EVO-Mg(OH)_2注入体积大于1 PV时,EVO滞留量与注入体积成正比,而胶体Mg(OH)_2反之。EVO与胶体Mg(OH)_2的复配降低了胶体Mg(OH)_2重力沉积作用的影响。EVO-Mg(OH)_2注入含水层可以促进TCE迁移。对不同EVO:Mg(OH)_2配比的EVO-Mg(OH)_2强化土着微生物还原脱氯的物质变化和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EVO-Mg(OH)_2的加入可以有效促进TCE降解,其降解过程大体分为叁个阶段:物理吸附阶段、缓慢降解阶段和快速降解阶段;在降解过程中伴随着异化铁还原和产甲烷反应的进行,但对脱氯进程影响不明显。当EVO:Mg(OH)_2为1:1时,TCE可完全降解为DCE;胶体Mg(OH)_2在EVO-Mg(OH)_2中所占比例决定了其对pH的缓冲能力,进而影响电子供体利用率及TCE降解效率。反应过程中,TCE还原速率和DCE生成速率随着TCE浓度的减少而降低;当附加15 mL EVO-Mg(OH)_2强化降解40 mg/L TCE时,EVO消耗率与TCE降解率成正比,胶体Mg(OH)_2可维持42天发挥作用。对EVO-Mg(OH)_2反应带中的物质变化过程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EVO反应带相比,EVO-Mg(OH)_2反应带能缓冲pH,提高脱氯效率;附加电子供体的反应带中发生着复杂的地球化学反应,包括异化铁还原、产甲烷反应等。EVO-Mg(OH)_2反应带建立初期,随着距污染源距离的增加,TCE浓度呈下降趋势;随着时间的增加,在水动力作用下,污染源处TCE逐渐迁移扩散使其浓度降低;另外,较高的TCE浓度延缓并抑制了TCE降解,而污染源区受TCE浓度的影响,生物化学作用不明显。EVO-Mg(OH)_2反应带中游、下游物种总数及群落多样性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中游物种演化过程较下游区缓慢;随着时间的增加,反应带上游物种总数逐渐增加,但物种总数与Shannon值始终下游﹥中游﹥上游。EVO-Mg(OH)_2反应带下游微生物种群丰富、结构较为均匀,演变过程不明显;反应带中游由初始的好氧优势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和马赛菌属逐渐演化为狭义梭菌属和阿菲波菌属等;同时,反应带中游、下游逐渐生成地杆菌属、脱卤素杆菌属、脱硫单胞菌属、脱亚硫酸菌属等,能将TCE还原为DCE或VC;具有产甲烷作用的甲烷丝状菌属和甲烷杆菌属也逐渐生成;反应带上游受高浓度TCE的影响,生物演变过程中优势菌属始终为好氧型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彭烨,张贤明,余保,龚海峰,柳云骐[4](2019)在《乳化油液双场联合脱水净化技术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了国内外提出的双场联合的脱水净化装置,并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了分类。阐述了与双场联合脱水净化技术相关的研究及其现状。尽管现有研究对提高装置的分离性能及分离效率已有一定涉及,但对双场联合破乳技术基础研究较为有限,那么针对双场耦合破乳机理的研究尚需进一步加强。(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杜春慧,成君洁,吴春金,张心怡,孙凯祥[5](2019)在《壳聚糖复合正渗透膜及其分离乳化油废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以壳聚糖(CS)为正渗透(FO)膜成膜材料,以聚酯筛网为支撑材料,经过交联、碱液浸泡得到CS复合FO膜(CS-FO膜)。并将其用于石油醚乳化油废水的分离。结果表明,该CS-FO膜分离层为单一均质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亲水性;该膜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以NaCl为驱动液时,其平均渗透水通量可达30 L/(m~2·h),截盐率可达到97%。分离乳化油废水时,膜面流速和乳化油废水含量均会影响膜的分离性能,膜面流速越大膜的渗透通量越大;废水乳化油含量越高,膜的通量越低。对质量浓度1.0 g/L的乳化油废水连续分离5 h后其水通量可维持在12L/(m~2·h),对乳化油的截留率可达到96.8%,这说明该FO膜在分离乳化油废水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于东雪,董军,刘艳超,其布日[6](2019)在《EVO(乳化油)-Mg(OH)_2双功能缓释剂强化修复叁氯乙烯污染地下水》一文中研究指出氯代烃污染地下水在外加有机质(电子供体)进行强化还原脱氯时,存在有机质消耗快、pH持续降低等影响脱氯效率的问题。利用乳化油(EVO)与胶体氢氧化镁复配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兼具电子供体缓释性和OH-缓释性的双功能缓释剂EVO-Mg(OH)_2;成功制备了不同EVO∶Mg(OH)_2配比的EVO-Mg(OH)_2试剂,并对其稳定性、分散性及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向模拟砂柱中注入不同体积的EVO-Mg(OH)_2,考察试剂的迁移性能以及试剂注入对叁氯乙烯(TCE)迁移的影响;开展了EVO-Mg(OH)_2强化TCE还原脱氯摇瓶实验,考察了该试剂对脱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EVO∶Mg(OH)_2配比的试剂稳定性及分散性良好,粒径无明显差异;EVO-Mg(OH)_2可以有效地在多孔介质中迁移并实现部分滞留;注入量对EVO-Mg(OH)_2的迁移性有一定的影响;EVO-Mg(OH)_2可以促进TCE溶解和迁移从而减小EVO-Mg(OH)_2和TCE之间的传质阻力;EVO-Mg(OH)_2能够实现电子供体及OH-的双重缓释,有效促进脱氯微生物的生长,提高TCE的降解速率(k=0.128 d-1),同时抑制pH的降低(pH=7.5)。(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余保[7](2019)在《基于旋流离心场—高压脉冲电场耦合的乳化油脱水装置及其分离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废油的资源化再利用对于缓解能源紧缺、资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乳化液的破乳脱水处理是众多资源化再利用工艺中的首要环节。对于含水量较高、成分复杂的废油乳化液,将多场进行集成或耦合可实现单一方法无法完成的分离过程。鉴于此,提出了一种集成旋流离心和高压电场的耦合脱水装置。针对该装置,本文建立了双场耦合作用下分散相液滴的变形动力学模型及双场耦合仿真计算模型,研究了双场耦合装置分离特性,为完善双场破乳脱水机理研究,开发高效的废油破乳脱水装置以及再生工艺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首先,阐明了双场耦合装置的单元结构和工作流程,通过分析耦合作用下分散相液滴的受力,建立了双场耦合作用下分散相液滴的变形动力学模型,并采用函数逼近和谐波平衡法得到了一次近似解,进一步完善了高压脉冲电场破乳动力学。其次,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法建立了双场耦合装置的仿真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耦合脱水装置的分离特性。以耦合脱水装置内部流体部分为计算域,考虑电场力的影响。根据麦克斯韦张量导出分散相液滴的受力表达式,以连续性方程及动量方程为基础,将电场作用力以体积力的形式通过用户定义函数编译并添加到流场控制方程中,建立了双场耦合脱水装置的仿真计算模型;通过设定不同初始条件或边界条件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不同电压幅值、电场频率、入口流速及乳化液温度对双场耦合脱水装置内部流场分布及分离效率的影响。然后,仿真分析了不同几何结构下耦合脱水装置的分离特性。通过改变耦合脱水装置的几何结构,建立了不同几何结构下装置的仿真计算模型,分析了双、单圆柱形和矩形入口结构形式,单、双、叁锥段及双曲线锥段结构下装置内部流场分布及分离效率。最后,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控制参数对分离效率的影响,且将实验结果与数值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仿真分析结果是合理的。(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9-03-12)
闫佳宇,孟桂花,王义西,郑盛涛,吴建宁[8](2018)在《超亲水纤维素/环糊精基聚电解质刷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对乳化油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工业生产中会出现大量油滴粒径微小、能够在水体中稳定且长期存在的乳化油,其难以被破乳分离,对土壤、水体有严重危害。本文通过反相悬浮法制备β-环糊精(β-CD)微球,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方法在β-环糊精微球上接枝阳离子聚合物刷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再将纤维素与环糊精基聚电解质刷进行复合制备具有超亲水性/水下超疏油的纤维素/环糊精基聚电解质刷(CE/β-CD-g-PDMAEMA)复合气凝胶。以水包油(O/W)型吐温80(Tween 8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乳化油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环糊精基聚电解质刷的添加量对乳化油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环糊精基聚电解质刷添加量为5%时,对乳化油的分离效率高达98%,乳化油分离粒径由1μm降至50 nm以下。CE/β-CD-g-PDMAEMA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工艺简单,分离效率高,对于乳化油的破乳分离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王波浪,刘混举[9](2018)在《基于神东矿区水质的乳化油选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神东矿区矿井水质的特性,从理论分析出发,研究水质对乳化液的影响,分析统计与之配比的水样形成液压液的性能指标,为矿区液压支架用高含水液压液提供一种可量化的指导依据,同时为神东矿区按照水质选用乳化油(浓缩液)提供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山西煤炭》期刊2018年06期)
[10](2018)在《润滑油公司可生物降解轧制乳化油获发明专利》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石化新闻网讯:日前,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的"可生物降解轧制乳化油组合物及用途"发明专利证书。近年来,在国家环保法规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市场上不可再生的纯矿物油型金属加工油逐渐减少,而乳化型金属加工液因含有大量的矿物油,生物降解性差,废液回收利用价值低,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本文来源于《合成润滑材料》期刊2018年04期)
乳化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乳化油废水COD浓度高,若直接排放其对环境污染较大。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絮凝剂处理乳化含油废水,实验研究了放电电压、放电时间、废水初始pH,放电间距、絮凝剂添加顺序、曝气量等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乳化油废水的COD去除率随放电电压增大和放电时间延长而增大,在气相放电对废水处理效果优于液相中通入曝气放电效果;鼓入空气对净化效果有明显影响,随曝气量增大废水COD去除率增加;但当曝气量较大时将降低废水净化效果,因为减少了反应停留时间,以及大量气流带出部分活性物质。在本研究中乳化油和去离子水体积比1∶200、初始pH为5、曝气量12L/h,放电间距8mm,先放电120min后在加入2ml絮凝剂PAC,此条件下乳化油废水COD最大去除率为90.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乳化油论文参考文献
[1].丁永红,申海生,王坤,王忠泉,赵春洲.矿井水微量乳化油去除试验研究与应用评估[J].能源环境保护.2019
[2].刘云龙,王志刚,汪桐,吕文利,蔡传根.等离子体协同絮凝降解乳化油废水COD的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于东雪.EVO(乳化油)-Mg(OH)_2强化修复TCE污染地下水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彭烨,张贤明,余保,龚海峰,柳云骐.乳化油液双场联合脱水净化技术研究现状[J].应用化工.2019
[5].杜春慧,成君洁,吴春金,张心怡,孙凯祥.壳聚糖复合正渗透膜及其分离乳化油废水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9
[6].于东雪,董军,刘艳超,其布日.EVO(乳化油)-Mg(OH)_2双功能缓释剂强化修复叁氯乙烯污染地下水[J].环境工程学报.2019
[7].余保.基于旋流离心场—高压脉冲电场耦合的乳化油脱水装置及其分离特性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
[8].闫佳宇,孟桂花,王义西,郑盛涛,吴建宁.超亲水纤维素/环糊精基聚电解质刷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对乳化油分离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王波浪,刘混举.基于神东矿区水质的乳化油选型研究[J].山西煤炭.2018
[10]..润滑油公司可生物降解轧制乳化油获发明专利[J].合成润滑材料.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