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秋[1]2004年在《大豆多肽生产工艺的优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认为大豆蛋白质营养价值高,氨基酸组成比例适宜,必需氨基酸平衡良好。我国大豆资源丰富,原料成本低,所以,大豆及其深加工产品开发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因大豆蛋白水解物中富含肽,故称“肽基大豆蛋白水解物”,一般简称为“大豆多肽”。大豆多肽与大豆蛋白相比,往往具有更良好的理化性质。它能有效改善原料蛋白质的不足,达到无豆腥味,具有无蛋白质变性、加热不凝固、酸性不沉淀、易溶于水、流动性好等特点,而且吸收速度快,蛋白质利用率高。大豆多肽还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如抗氧化、降血压、降胆固醇、抗疲劳等。这些特性有利于大豆多肽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大豆多肽的研制与应用倍受关注。 目前,我国大豆多肽处于研制的高潮阶段,然而多肽的工业化生产尚处于起步时期。影响大豆多肽广泛生产应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综合性生产指导方案,在酶解过程中会生成苦味物质影响终端产品的口味,且其分离纯化技术还不够成熟。 本试验利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的统计方法,分析并建立了Protamex复合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水解度与5个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筛选出高产工艺综合方案和最优化的生产条件:pH值为6.5,温度40℃,水解时间10h.,底物浓度14%,酶与底物比4.5%。数学模型的建立,为实现预计水平的主要工艺技术指标定量化、规范化生产、宏观指导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试验采用双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方法去除肽基大豆蛋白水解液的苦味。在Protamex复合蛋白酶水解的基础上,加入Flavourzyme复合风味蛋白酶,其适宜的水解条件为:pH7.0,温度50℃,时间5h.,用量为大豆分离蛋白的2%。此时氨基氮含量为0.178%,苦味较Protamex酶水解液的苦味降低35.7%。 采用上述双酶分步水解方式生产的大豆多肽具有水解度高、澄清透明、低苦味、酸性条件下不沉淀等特点。通过试验的测定和分析,大豆多肽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且具有高溶解度,低粘度,良好的吸湿、保湿性,较强的抗氧化效果及抗疲劳等特性。 利用切向流超滤膜技术将大豆多肽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超滤膜处理,大豆多肽浓缩液的除盐率达到98.12%,氮回收率达96.43%,截留分子量在3000。 试验对浓缩肽液进行应用性研究,研制出3种大豆多肽产品。期望本项研究能够为推动该领域的产业化进程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方案。
余勃[2]2006年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生产大豆活性多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豆多肽是大豆蛋白经酸、碱或酶的水解作用后得到的由不同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的通称,目前一般是指平均肽链长度为3~10个氨基酸残基,主要分子量范围为300~3000Da的低分子量短链肽。由于它们不仅具有良好的加工特性,还具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理功能,因此它们也常被叫做大豆活性肽或大豆功能多肽等,并被视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功能性食品而备受科研人员的关注。目前我国对大豆多肽的生产研究虽然很多,但尚未形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其原因有两个:一在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二蛋白酶解液往往产生苦味,严重影响了多肽制品的口味。为克服目前我国在大豆活性肽研究和产业化中的不足,本课题建立一套生物技术生产大豆活性肽的工艺。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法产酶水解豆粕中的大豆蛋白,以获得具有生理活性的大豆多肽;并通过数理优化,确立了合适的发酵工艺;同时研究了膜技术在活性肽分离纯化上的应用;对发酵菌株的产酶特性及脱苦原理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发酵所得大豆多肽的生物活性和加工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种具有抗疲劳效果的大豆多肽功能性饮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参照常规酶水解蛋白工艺中蛋白水解度的测定方法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适于微生物发酵水解蛋白工艺的水解度测定方法。本方法通过测定肽键的断裂数来反映蛋白被水解的程度,从原理上符合肽键被水解的规律,计算公式上反映了水解度的定义。操作简单,快速,重复性好。2研究了菌株Bacillus subtilis SHZ在发酵豆粕过程中代谢产酶水解大豆蛋白的动态。结果表明该菌株能产蛋白酶和羧肽酶,在发酵的0~8h,菌体主要分泌蛋白酶,将豆粕中的大豆蛋白初步水解成长链肽,发酵液略有苦昧;随着发酵的继续进行(8~16h),蛋白酶将长链肽进一步水解成段中短链肽,同时在外肽酶的作用下,肽链内部的疏水性氨基酸大量暴露,使得发酵液苦味激增;发酵中后期(24~32h),菌体开始大量分泌羧肽酶,其能从肽链的羧基末端将疏水性的氨基酸切除从而脱苦;至发酵后期(40~48h),发酵液中主要为非苦味的短链肽和游离氨基酸。控制发酵时间为36h,可以得到36h水解度为25%,分子量分布为300~1000Da的短肽链。3通过对比用碱性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所得到酶解物和用B.subtili SHZ发酵豆粕制备所得大豆多肽之间的苦味值和氨基酸组成,发现具有显着苦味的蛋白酶解液的氨基酸37.69%为疏水性氨基酸;而豆粕水解液中,疏水性氨基酸仅占总量的11.75%。利用B.subtili SHZ来发酵具有显着苦味的蛋白酶解液,发酵到20h,蛋白酶解液的苦味值由4降到0,苦味完全脱除,证实了发酵菌株具有脱苦作用并推断其中存在具有脱苦作用的肽酶产生体系。对B.subtili SHZ产肽酶特性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其能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胞外的羧肽酶。对此羧肽酶进行初步分离纯化,经硫酸铵沉淀、乙醇分级沉淀和凝胶层析后,羧肽酶比活力由4.5提高到24.5,但酶蛋白和总酶活损失较大,回收率只有12.7%。将纯化后得到的B.subtili SHZ羧肽酶直接作用于苦味的蛋白酶解物上进行酶解,其能从苦味肽的羧基末端将苯丙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等疏水性氨基酸切除,以游离态释放出来,从而生成不苦的酶解物,这就是B.subtili SHZ脱苦的机理。4为获得最高大豆多肽产量,采用响应曲面法对B.subtili SHZ发酵豆粕产大豆多肽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最终获得大豆多肽产量最高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豆粕(氮源)52~58g/l,葡萄糖(碳源)7~9g/l,KH_2PO_4(无机盐)3g/l。以此发酵培养基可以获得约为8mg/mL的大豆多肽,比优化前的平均6mg/mL提高了33%。接着在优化培养基的基础上,采用CCD实验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获得大豆多肽产量最高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6h,温度37℃,发酵液初始pH7,摇床转速140~160rpm。以此发酵条件可以获得约为14mg/mL的大豆多肽,比上述的8mg/mL又提高了65%。按照此最优工艺发酵生产大豆多肽,豆粕中的大豆蛋白转化为大豆多肽的转化率高达60%,是常规酶解法的3倍。5研究了超滤对发酵液的纯化效果,结果表明在发酵液中,仅有0.85%的肽分子质量大于30KDa;有2.42%的肽分子质量在30~10KDa之间;而5~3KDa之间和小于5KDa的多肽分别占了总肽量20.4%和63.4%。同时生物活性测定表明,高分子量(≥10KDa)的多肽液自由基清除能力较低,而≤5KDa的多肽具有显着的自由基清除效果,特别是3KDa超滤膜透过液的O~(-2)·自由基和·O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高达49%和82%,比同浓度的天然抗氧化剂生育酚的自由基清除力还强。对超滤各参数的研究表明,选用料液浓度50mg/mL,料液温度30℃,操作压力0.08MPa能获得最佳膜通量和分离效果。随着截留分子量的不断降低,超滤液中肽的分子量在不断下降,纯度在逐步提高。经RP-HPLC验证,凝胶层析后所得具有最高生物活性的片段为单一多肽组分。6对发酵法制备的大豆多肽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其具有显着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活性随着纯化步骤的进行而不断提高,其中O~2~-·清除能力从最初的49%提高到62%,·OH清除能力从78%提高到90%,相对抗氧化值从2.0提高到2.8,具有最强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是分子量约为1,300Da的短链肽。其抗氧化能力是相同浓度生育酚的1.5倍。体内抗氧化实验表明,小鼠经灌胃大豆肽后,其血液中GSH-PX活力和SOD活力都得到了提高,MDA含量均低于标准饲料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大豆肽的体内抗氧化机理与其能提高生物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有关。而灌胃中高剂量的大豆肽,降低MDA的效果比天然抗氧化剂生育酚(V_E)的效果还明显(P<0.01)。对大豆多肽的体内抗疲劳实验表明,叁个剂量组小鼠游泳时间均比对照组延长,大豆多肽中高剂量组能显着提高小鼠的肝糖原含量(p<0.05),叁个剂量组的小鼠在剧烈游泳后其血乳酸升高比值显着低于对照组,说明小鼠运动时疲劳增加延缓;而血乳酸清除比值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其运动后疲劳消除加快。根据卫生部公布的保健食品评价指标,可判断发酵法制备所得大豆多肽具有抗疲劳的功能。7对发酵法制备的大豆多肽加工特性研究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在广泛的pH范围内保持较高的氮溶指数(NSI>80%)。与大豆分离蛋白相比,具有良好的凝胶性,同时亲水性大为增加。与大豆蛋白相比,大豆多肽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并在广泛的pH范围内(pH2~8)均表现出最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同时具有更多短链肽的发酵大豆多肽其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都要优于酶解法所得大豆多肽。8以发酵法制备的大豆多肽为原料,开发研制了大豆多肽功能性饮料。其最佳配方是以大豆多肽液(酸溶性多肽含量16mg/mL)为母液,各种添加剂添加量(W/V)分别为β—环糊精0.4%、柠檬酸0.2%、蔗糖9%、橙汁香精0.4%。最佳灭菌工艺采用微波灭菌法(80℃,10min)。最佳贮藏条件为冷藏(4℃),在不添加任何稳定剂的情况下冷藏可放置2个月。功能性试验表明,以不同剂量的多肽饮料喂饮小鼠,实验小鼠游泳时间显着延长,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着,与对照组相比,小鼠游泳时间延长了近一倍。表明该大豆多肽饮料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
张虹[3]2016年在《具有脱苦功能的豆芽蛋白酶的制备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豆多肽具有多种功能特性和生理活性,在食品、医药、保健、日用化工等领域显示出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但是生产过程中伴生的苦味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近年来,去除大豆多肽苦味,提升其利用价值的报道相继出现,其中酶法脱苦具有较好的效果,至今仍旧是研究热点。本实验以发芽大豆为原料,提取纯化出一种蛋白酶,评价其脱苦功能,并对脱苦产物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为风味良好、抗氧化活性较高的大豆多肽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新的蛋白酶品种,能够很好的解决目前大豆多肽生产中的脱苦问题。本论文首先对发芽大豆基本营养物质的变化进行测定,根据发芽大豆蛋白酶活力、SDS-PAGE凝胶电泳变化趋势,最终确定选取发芽第6天大豆,用于提取具有脱苦功能的豆芽蛋白酶,并通过单因素优化实验得出,发芽6 d大豆蛋白酶的最佳提取液为NaCl溶液,最佳提取浓度为0.3 mol/L,最佳提取方式为两次浸提;蛋白酶酶解反应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50℃,反应体系pH值5.5。发芽6 d大豆蛋白酶粗提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得到不同饱和度的九个盐析蛋白酶组分,选取饱和度为40%、50%、60%叁个酶活较高组分(酶活力分别为0.17±0.01 U/mg、0.21±0.02 U/mg、0.45±0.05 U/mg)进行脱苦研究。采用分步酶解法,先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得到苦味肽,再分别以酶活力较高的叁组蛋白酶组分继续酶解。苦味评价显示:40%、50%、60%叁个饱和度组分的豆芽蛋白酶均有较好的脱苦效果,其中50%盐析组分效果最佳,3 h后,大豆苦肽的苦味被完全除去。对于脱苦效果最好的豆芽蛋白酶组分进行分离纯化,经过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柱、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后得到两种产物G1、G2。其中G1具有极好的脱苦效果,该蛋白酶经过各步骤分离纯化后,酶活为2.67±0.1 U/mg,提纯倍数为20.54。对活性组分G1的平均分子量进行鉴定,HPGPC图谱显示在保留时间7.212有一个对称尖峰,8.579处有一个对称峰,两个峰值所占的面积分别为57.34%和42.66%,分析本研究所得纯化产物G1主要由两种蛋白酶组成,分子量分别为64.57 ku和25.12 ku,其平均分子量为47.74 ku。圆二色谱、红外光谱对纯化产物G1进行结构鉴定,结果显示G1的二级结构以β-折迭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其中α-螺旋含量为16.36%,β-折迭含量为36.44%,β-转角含量为16.36%,无规则卷曲含量为30.85%)。本研究同时对豆芽蛋白酶脱苦产物的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比起底物大豆苦肽(碱性蛋白酶酶解大豆分离蛋白的产物苦味多肽),其水解产物E(纯化活性产物G1水解大豆苦肽的脱苦产物)的水解度、可溶性肽得率、蛋白质回收率均相应增加,不但有利于提升产物活性,同时增加了产物的营养价值和对大豆蛋白的利用率;蛋白酶水解产物E的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组成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水解产物E的平均疏水度值比碱性酶解苦味肽减少了约35.14 kJ/mol,苦味消失,同时,多肽E中游离氨基酸对应的平均疏水度值增加了约35.37 kJ/mol,说明经过脱苦酶解,对于苦味值贡献较大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被蛋白酶大量切除,变成对于苦味影响不大的游离氨基酸,此时多肽E的苦味消失,这与苦味评价得到的结果一致;蛋白酶水解产物E对于DPPH·自由基、·OH自由基、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比底物苦味肽显着升高,总还原能力显着增强。该研究为大豆多肽酶法脱苦提供了一种新型蛋白酶。
梁秋丽[4]2012年在《大豆肽酶法生产工艺优化及抗氧化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世界上,大豆资源在我国最为丰富,大豆是粮食作物中唯一接近全价蛋白的优质蛋白质作物,并且其制品也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SPI(大豆分离蛋白)是大豆的重要组分,其组成、结构和性质基本与纯的大豆蛋白类似。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可以充分提供人体所需的八种必需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但由于大豆蛋白质分子结构复杂,分子量较大(80%大豆蛋白质分子量均在10万以上),存在着溶解性低、消化率和生物效价远不及牛乳蛋白和鸡蛋蛋白等动物蛋白质等问题,所以近年来对大豆蛋白进行分解来提高大豆蛋白的营养保健价值及加工功能特性已成为研究热点课题。SPI的水解方法主要有酸法、碱法和酶法,但是酸、碱法容易使大多氨基酸消旋,无生物利用价值,因此不宜采用,且其反应强烈,对设备腐蚀严重,目前已渐被淘汰。随着酶制剂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发现,利用酶法改性,不仅反应条件温和,安全可靠,产品色浅,而且水解产物在营养、风味、工艺等方面均优于酸、碱水解法,因而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酶法获得大豆肽上。大豆肽产品具有较高的消化吸收性,氨基酸组成几乎和大豆蛋白完全一样,必需氨基酸平衡,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诸多生理活性,如低抗原性、降胆固醇作用、降血压作用和抗氧化活性等等,并且其在发酵工业、食品工业和日化行业中应用广泛。本文主要是利用蛋白酶水解SPI,并且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单酶和复合酶水解SPI的工艺条件,以及复合酶的配方和抗氧化性的最适条件,同时对大豆肽的理化性质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酶水解SPI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底物浓度12%,水解温度46℃,水解时间32h,在此条件下,氨基氮含量为0.77%;复合酶的最适比例为碱性蛋白酶39.6%、风味蛋白酶25.4%、中性蛋白酶35.0%,最适用量[E]/[S]为3%(w/w);复合酶水解SPI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8.79、温度50.46℃和底物浓度为10%,在此条件下,DH可达28.7%;还原性的最佳条件为pH8.07,温度56.08℃和底物浓度12%,在此条件下还原力较高。接着对大豆肽产品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豆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乳化性、着色度和抗氧化性等,并且抗氧化性随着SPI的水解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达到一定值趋于稳定,同时大豆肽的体内模拟实验表明,大豆肽是一种良好的抗氧化剂。本文又对大豆肽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中试实验,结果表明,得到肽产品总得率为82.4%,纯度大于95%,其中分子量小于1kD的肽为2.63%,分子量1~5kD的肽为58.07%,分子量大于5kD的肽39.3%,较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李艳[5]2008年在《低盐豆制品发酵过程中生理活性成分的变化》文中研究说明东方Cheese是经毛霉发酵后烤焙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大豆发酵食品。具有发酵周期短、低盐、外形可塑性强等优点。本文研究了东方Cheese发酵过程中生理活性成分的变化。首先,优化了异黄酮的提取条件,确定了异黄酮含量的叁波长二标样测定法,优化了异黄酮含量及组成的HPLC测定条件;研究了东方Cheese发酵过程中异黄酮含量及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异黄酮含量呈递减趋势,由34.99μg/mL降至21.73μg/mL,降低了37.90%。发酵过程优化了异黄酮的组成,提高了其生理活性。更易于人体吸收、生理活性更强的苷元含量呈相应递增趋势,由0.97μg/mL升至18.62μg/mL,提高了18.20倍。苷元百分含量提高了,由2.77%升至85.69%,提高了29.94倍。且异黄酮含量及组成的变化在12~24 h期间最为显着。其次,确定了大豆多肽提取方法;研究了东方Cheese发酵过程中大豆多肽含量及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大豆多肽含量呈递增趋势,由56.00 mg/g(干基)升至105.98 mg/g;且24~48 h期间提高幅度较高为30.28 mg/g,是0~24 h期间的1.54倍。大豆蛋白分子量呈递减趋势,0~24 h期间大豆蛋白最大分子量由83.33 kD降至31.27 kD;24~48 h期间大豆蛋白最大分子量由31.27 kD降至26.16 kD。且成熟毛坯中大豆多肽的分子量呈连续分布,由2~5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多肽含量较高,由10个以上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多肽含量较低。最后,研究了烤焙对东方Cheese中生理活性成分含量及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焙提高了成品中异黄酮含量,由161.66μg/g(干基)升至173.17μg/g。烤焙提高了成品中糖苷含量,由23.13μg/g升至37.15μg/g;却降低了成品中苷元含量,由138.53μg/g降至136.03μg/g。烤焙提高了成品中大豆多肽的含量,由105.98 mg/g升至114.04 mg/g。烤焙优化了大豆多肽的组成,成品中由5~7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多肽含量有明显提高。
李孝良[6]2013年在《灵芝转化肽饮料的研制及其功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以大豆蛋白为原料,以灵芝为菌种,进行液态深层发酵生产肽饮料的工艺及产品功效进行了研究。产品集灵芝与大豆肽的功效于一体,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活性、抗疲劳、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等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选择云芝作为发酵菌株,培养基组成为:A1含量4%,B2含量4%,C1含量30 mmg/L;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转速为150r/min,pH自然(7.8),接种量为4%,多肽含量、多肽转化率和灵芝菌丝含量分别达到24.78 mg/mL、61.9%和16.08 g/L。(2)肽饮料的抗疲劳生理活性试验表明,与对照组对比,小鼠游泳时间延长147%,血乳酸的升高速度降低60%,游泳后乳酸降低速度加快50%,肝糖原储备提高38.8%,游泳后血清尿素氮含量减少17.2%,具有明显的抗疲劳活性。在恢复疲劳生理试验中,与对照组对比,肽饮料能延长小鼠游泳时间228%。(3)肽饮料的抗氧化生理活性试验表明,与对照组对比,在体外实验中对-O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6%,对02-自由基清除率达到92%;在体内实验中SOD含量提高18.6%,GSH的含量提高50.4%,过氧化脂质含量降低35.4%,表现很好的抗氧化效果。(4)通过口感评测试验,最终确定配方为:蔗糖含量9%,柠檬酸含量为0.25%,柠檬酸钠含量为0.03%。该饮料在95℃灭菌10mmin,常温下保藏一年,在口感、色泽、生物稳定性和非生物稳定性上都保持较好。(5)对肽饮料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其灵芝多糖含量为0.81 mg/mL,叁萜酸的含量3.0ug/mL,总叁萜含量为21.3ug/mL;氨基酸的组成基本上没有变化,但谷氨酸,蛋氨酸,酪氨酸,精氨酸,脯氨酸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大豆蛋白基本上都降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平均氨基酸残基数为3的占53%,平均氨基酸残基数为7的占11%左右,分子量为61KD的占1%左右,剩下的都是氨基酸。
刘佳彤[7]2016年在《河蚌肉/大豆粕酶解氨基酸螯合钙的制备及特性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是吉林省现代农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河蚌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综合开发(20150204034NY)和长春市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蚌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资源综合开发利用(13NK13)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河蚌贝壳类动物在我国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河蚌肉蛋白质含量丰富、脂肪含量低,营养价值较高。吉林省松花江流域有丰富的野生河蚌资源,然而,多数蚌类副产物作为废弃物直接被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本研究以河蚌肉、大豆粕、河蚌壳为原料,通过蛋白酶水解和螯合反应制备可食性复合氨基酸螯合钙,为河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开辟一条新途径,并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参考。1.蚌壳酸水解试验研究得出:(1)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乳酸、乙酸、柠檬酸和盐酸对河蚌壳酸解后可溶性钙含量和钙的提取率的影响,确定盐酸为提取河蚌壳中可溶性钙用酸。(2)对河蚌壳中可溶性钙的影响研究得出:钙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g河蚌壳粉中加入5.2mol/L的盐酸10.5m L、反应时间105min、温度112℃,此条件下,可溶性钙的含量为182.69mg/g,钙的提取率可达38.25%。2.木瓜蛋白酶酶解河蚌肉与脱脂大豆粕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得出:(1)豆粕酶解工艺参数:加酶量18000U/g,酶解温度45℃,底物浓度7%,p H=7.5。得到的豆粕水解度为31.07%。(2)河蚌肉酶解工艺参数:加酶量5000U/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为6h,p H=8。得到的蚌肉水解度为34.55%。3.钙源与蚌肉/豆粕复合氨基酸螯合的单因素试验和工艺优化试验得出:(1)豆粕水解复合氨基酸螯合钙含量(Y)与温度(X1),p H值(X2),体积比(X3)与时间(X4)之间关系的二次回归方程:Y=20.40+1.20X1+0.87X2+0.56X3+1.04X4-0.50X1X2-0.93X1X3+0.14X1X4-0.35X2X3+0.65X2X4-0.15X3X4-3.97X12-2.24X22-1.93X32-1.92X42(2)各因素对豆粕氨基酸螯合钙螯合反应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温度>时间>p H值>体积比;豆粕水解复合氨基酸螯合钙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螯合温度61℃、体积比为1:2、p H=8.2、反应时间为43min,此条件下得到可溶钙含量为20.65%。(3)蚌肉水解复合氨基酸螯合钙钙含量(Y)与温度(X1),p H值(X2),体积比(X3)与时间(X4)之间关系的二次回归方程:Y=29.65+0.99X1+0.74X2+0.46X3+1.17X4-0.46X1X2-0.067X1X3-0.20X1X4-0.28X2X3-0.092X2X4-0.21X3X4-3.68X12-2.96X22-2.48X32-1.19X42(4)各因素对蚌肉氨基酸螯合钙螯合反应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温度>时间>p H值>体积比;蚌肉水解复合氨基酸螯合钙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螯合反应的温度为46℃、体积比为1:2、p H=7.1、反应时间为99min,此条件下螯合反应的钙含量可达到29.77%。4.产品的成分和溶解度检测,红外光谱衍射结构分析研究表明,蚌肉氨基酸螯合钙钙含量更高,两种复合氨基酸螯合钙组成合理,溶解度高,螯合钙产品中确有螯合物的生成。创新点:本文将蚌肉酶解制得的复合氨基酸与蚌壳提取的可溶钙在水溶液中直接螯合制备可食性复合氨基酸螯合钙,相关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为可食性钙的开发提供一种新方法,为河蚌综合利用开辟一条新途径。
祁宏伟[8]2014年在《豆粕提取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肉仔鸡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豆粕提取复合物是由豆粕经微波辅助法优化工艺提取而成的含有大豆异黄酮、大豆低聚糖、大豆皂甙和大豆多肽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新型饲料添加剂。本文通过四个试验,初步系统研究了豆粕提取复合物的制备以及对肉仔鸡的作用效果及其影响机理,明确其在日粮中适宜添加水平,为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豆粕提取复合物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应用柱层析原理,采用微波辅助乙醇提取方法,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大豆异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选取影响提取效果的乙醇浓度、溶剂滴速、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各取4个水平,进行L16(45)正交试验,确定豆粕提取复合物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80%乙醇、溶剂滴速为75mL/min、固液比为1:8、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h条件下提取效果最好。所制备的豆粕提取复合物中的活性成分经定性和定量分析,其具体组成为:大豆异黄酮0.928%,大豆低聚糖71.33%(其中蔗糖42.6%,水苏糖22.6%,棉子糖6.13%),大豆皂甙7.2%,大豆多肽6.2%,载体等14.342%。试验二:豆粕提取复合物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600只1日龄Avian肉仔鸡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公母各半);以基础日粮组作为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豆粕提取复合物250mg/kg,500mg/kg,750mg/kg,1000mg/kg为4个试验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豆粕提取复合物对肉仔鸡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粗蛋白和粗脂肪表观代谢率、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等指标均产生显着影响(P<0.05),其中添加豆粕提取复合物500mg/kg,对提高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养分表观代谢率、肉品质作用效果最好,当添加量超过750mg/kg时,日增重、屠宰率等指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下降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豆粕提取复合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表现出性别差异,公鸡优于母鸡,均达到显着差异水平(P<0.05);豆粕提取复合物能显着提高血清中球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并降低尿酸、血氨、甘油叁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其中以500~750mg/kg处理组表现较好。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豆粕提取复合物的适宜添加水平为500mg/kg。试验叁:豆粕提取复合物对肉仔鸡抗氧化、免疫、应激激素指标及脾脏组织IFN-γ和IL-2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肉仔鸡胸腺指数在21d和49d时,500mg/kg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7.16%和16.85%(P<0.05);法氏囊指数21d和49d时500mg/kg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45%和18.46%(P<0.05);日粮中添加豆粕提取复合物可不同程度增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其中500mg/kg组、750mg/kg组和1000mg/kg组的血清中IgA、IgG和IgM含量均比对照组有显着提高(P<0.05),以750mg/kg添加水平对增强肉仔鸡的免疫效果最好;豆粕提取复合物可以显着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含量及CD+4/CD+8比值。豆粕提取复合物可显着降低肉仔鸡血清ACTH及COR浓度,且对肉鸡血清ACTH及COR浓度的影响呈剂量依赖关系,随着豆粕提取复合物添加量的增加,血清ACTH及COR浓度呈现显着二次曲线降低(P<0.05),其中,以500~750mg/kg豆粕提取复合物组降低幅度较大。豆粕提取复合物能够诱导肉仔鸡脾脏组织的IL-2mRNA和IFN-γ mRNA基因表达,提高细胞免疫水平,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750mg/kg的豆粕提取复合物可以显着提高鸡脾脏组织的IL-2和IFN-γ mRNA表达水平。试验四:豆粕提取复合物对肉仔鸡消化酶活性、肠黏膜形态结构、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粕提取复合物可以明显提高肉仔鸡的消化酶活性,750mg/kg组α-淀粉酶活性最高,比对照组较高出50.61%(P<0.05);500mg/kg组总蛋白水解酶的酶活最高,比对照组高出39.69%(P<0.05);豆粕提取复合物可以改善小肠的绒毛形态结构,其中500mg/kg和750mg/kg处理组,可以显着提高十二指肠和回肠的绒毛的高度、空肠的隐窝深度以及小肠的绒腺比。豆粕提取复合物可以调节肠菌群的微生态环境,能够显着减少大肠杆菌的数量,增加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其中以日粮中豆粕提取复合物750mg/kg添加水平调节效应最好。综合考虑各研究因素影响,建议豆粕复合提取物在玉米-豆粕型肉仔鸡日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为500~750mg/kg。
李红胜[9]2012年在《大豆肽的制备及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旨在通过自然环境中筛选出适合豆粕液体发酵的菌株,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大豆肽液体发酵工艺,提高蛋白质水解度,增加发酵液中低分子多肽的含量,开拓一条低成本大豆肽生产工艺路线。从湛江自然环境、生长的植物和动物肠道内容物中采集样品98份,用平板透明圈法进行初筛,从中分离出117株产蛋白酶的芽孢杆菌,其中有11株的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H/C)大于5.0;用Folin酚法测定11株芽孢杆菌发酵液的蛋白酶活力,筛选出菌株y-6产蛋白酶的能力最强,48h发酵液中的蛋白酶活力达2852IU/mL;通过形态染色特性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y-6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暂命名为解淀粉芽孢杆菌y-6(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 strain y-6)。将解淀粉芽孢杆菌y-6按4%接种GYP培养基,32℃、180r/min振荡发酵6h、12h、18h、24h、30h、36h、42h和48h,4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液,既为待测粗酶液;对粗酶液进行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果胶酶等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48h的发酵液中蛋白酶活力为1072.3IU/mL,淀粉酶活力为3.75IU/mL,纤维素酶活力为8.35IU/mL,甘露聚糖酶活力为565.9IU/mL,无明显的果胶酶活性。对发酵液中蛋白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蛋白酶为中性蛋白酶,在pH7~7.5有最高的酶活力,最适作用温度为55℃,40℃以下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该酶不耐受酸性环境,pH5以下易失活,pH3环境下保存1h检测不出酶活力;Ca~(2+)、Zn~(2+)及吐温80对该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Mn~(2+)、Fe~(3+)、Cu~(2+)及EDTA对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采用Minitab15.1版软件安排试验设计及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对解淀粉芽孢杆菌y-6发酵低温豆粕制备大豆肽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pH值、接种量、摇床转速、温度、装液量共5个因素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进行考察,确定了接种量、温度、摇床转速叁个重要影响因素;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出15个试验的响应面分析试验,对接种量、温度、摇床转速叁个因素做进一步的参数选择优化;优化后的参数为:接种量6.3%,发酵温度为39.89℃,摇床转速为187r/min,优化参数后所得试验结果与回归模型预测吻合较好,说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是可靠的,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出大豆肽转化率;优化发酵参数后,大豆肽的转化率由最初的63.7%提高到78.15%。将120只小鼠随机分成叁批,每批四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叁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4%的自制大豆肽,饲喂小鼠21d后,测定免疫器官指数、血清溶菌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溶血素;结果表明:大豆肽可以显着提高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激发小鼠抗鸡红细胞抗体的产生,而血清溶菌酶活性则无明显差异。用高产蛋白酶的芽孢杆菌发酵低温豆粕制备大豆肽是完全可行的,所获得的大豆肽含量高,对小鼠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胡峰[10]2013年在《富含大豆多肽的酶促腐乳工艺及其性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腐乳是具有丰富营养的中国传统大豆发酵食品。腐乳的酿造主要依靠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生成氨基酸和多肽等,赋予其滑腻口味和鲜感。本论文考查了腐乳中大豆多肽研究及其富含的工艺优化。通过研究酶促腐乳生产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和抗氧化性的变化,以及酶促腐乳成品品质评价,探讨生产功能性腐乳的可行性。本论文首先通过比较不同溶剂提取腐乳中大豆多肽的方法,确定了用甲醇为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实验,得出从腐乳中提取大豆多肽最佳条件为:液料比为9:1,温度58℃,甲醇浓度为70%,提取时间29min,在此条件下大豆多肽提取量为60.08mg/g。为后续大豆多肽含量的测定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富含大豆多肽的酶促腐乳工艺及其性质,确定酶促腐乳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为50℃,酶制剂总量为0.010%,酶制剂Ⅰ:Ⅱ(蛋白酶NP50000:蛋白酶CPG)复合比例为3:7,底物浓度为6.0%(豆浆干物质浓度),酶解时间为5 h,得到蛋白的水解度为25.56%,大豆多肽含量为106.40 mg/g。通过研究酶促腐乳生产过程中理化指标,得出酶促腐乳生产过程中,水分含量逐渐降低;pH值和大豆多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通过SDS-PAGE看出,电泳条带变窄,证明大豆多肽中7S和11S的球蛋白的亚基被水解,出现了大量的小分子量物质,且分子量小于14.4 KDa;氨基酸态氮含量逐渐升高;在酶促腐乳生产过程中,随着脂肪酸含量逐渐降低,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升高,但变化并不显着;通过电镜观察,腐乳内部大胶粒状蛋白质聚集体被降解成小聚集体,最后胶粒状蛋白质消失,形成平滑均一的形态;酶促腐乳生产过程中抗氧化性逐渐升高。通过研究分析优化后的酶促腐乳成品风味物质、质构、理化和感官评价,得出后酵30天酶促腐乳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以酯类为主,其中酯类占47.33%,醇类占23.23%,酮类占14.60%,醛类占6.36%,其他占8.49%;后酵30天酶促腐乳的硬度、胶粘性大于市售腐乳,而弹性、内聚性、咀嚼度都小于市售腐乳;理化指标和感官评分均接近市售腐乳。本论文为功能性酶促腐乳生产工艺及质量指标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促进腐乳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大豆多肽生产工艺的优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刘艳秋. 吉林农业大学. 2004
[2].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生产大豆活性多肽的研究[D]. 余勃. 南京农业大学. 2006
[3]. 具有脱苦功能的豆芽蛋白酶的制备及应用[D]. 张虹. 华南理工大学. 2016
[4]. 大豆肽酶法生产工艺优化及抗氧化特性研究[D]. 梁秋丽. 山东农业大学. 2012
[5]. 低盐豆制品发酵过程中生理活性成分的变化[D]. 李艳. 江南大学. 2008
[6]. 灵芝转化肽饮料的研制及其功能的研究[D]. 李孝良. 华中农业大学. 2013
[7]. 河蚌肉/大豆粕酶解氨基酸螯合钙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 刘佳彤. 吉林大学. 2016
[8]. 豆粕提取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肉仔鸡作用的研究[D]. 祁宏伟. 吉林农业大学. 2014
[9]. 大豆肽的制备及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D]. 李红胜. 广东海洋大学. 2012
[10]. 富含大豆多肽的酶促腐乳工艺及其性质研究[D]. 胡峰. 天津科技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