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活性中心论文-熊超杰

配位活性中心论文-熊超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配位活性中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属酶,双核铜,叁碟烯骨架,预组织

配位活性中心论文文献综述

熊超杰[1](2018)在《含双核铜金属酶活性中心的仿生配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蛋白酶都含有双核过渡金属的活性中心,过渡金属原子处于活性较高的高自旋态,使得这些生物酶具备较高的催化活性。对于这些高活性生物蛋白酶活性中心结构和功能的模拟研究,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热门方向,一方面为了揭示自然界中生物酶转化的奥秘,另一方面也为了得到高效的仿生模型,期望其在功能上与生物酶相媲美。其中,铜蛋白酶又是生物蛋白酶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并在许多生物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如肽激素活化、黑色素合成、甲烷氧化等。近年来随着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含铜配合物作为抗癌药物也逐渐活跃起来。鉴于天然生物酶分子量大且结构复杂等特点,小分子仿生模拟金属活性中心成为了生物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之前对双核铁的仿生学模拟研究过程中,发现以叁蝶烯为核心骨架的衍生物具有独特的叁维刚性结构,可满足金属核心配位的预组织特性,从而使其向实现酶的催化活性方向更进一步。本课题旨在合成以叁碟烯为骨架结构的配体,保持金属核心配位的骨架预组织特性。然后与多种过渡金属(Cu、Co、Ni、Zn、Mn)进行了配位研究,并对金属的不同种类离子盐进行筛选尝试。最后我们还尝试了不同的单晶培养方法与工艺,期望得到单晶结构,实现对双核金属酶的仿生模拟。在对一系列过渡金属的配位研究过程中,目前只得到了双核铜的晶体结构,后期的实验仍在进一步的探索之中。(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4-01)

纪欣宜,徐乐,卢信清,夏飞,冯兆池[2](2015)在《Ti-MWW中六配位钛活性中心的构建及其催化烯烃环氧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钛硅分子筛以其在选择性催化氧化领域的优异表现而备受关注。例如,具有MFI结构的钛硅分子筛TS-1已在丙烯环氧化,环己酮肟化,苯酚羟基化反应中实现了工业化的应用。这类基于TS-1催化剂的反应工艺由于其过程绿色环保,高效且无污染等优势而前景瞩目[1]。目前普遍认为,钛硅分子筛骨架中四配位钛的是其催化活性的来源。四配位钛在催化反应体(本文来源于《第18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下)》期刊2015-10-25)

唐乾,张越,曹洪玉,史珊珊,郑学仿[3](2015)在《光谱法研究高铁肌红蛋白活性中心与一氧化氮的配位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与配体作用的瞬时性对调节生物功能的正常发挥至关重要。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和圆二色光谱法(CD)研究了高铁肌红蛋白(metMyoglobin,metMb)与一氧化氮的配位反应过程,论证了metMb与NO配位反应机理以及影响配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metMb能与NO发生配位反应,420,534和568nm处特征峰的出现,表明metMb与NO结合并生成一种新的配合物——亚硝基高铁肌红蛋白(nitrosylmetmyoglobin,metMbNO)。随着时间的推移,溶液中NO浓度逐渐减小,metMbNO配合物中Fe—N配位键在大量H2O分子的进攻下断裂,NO慢慢地脱离,metMbNO配合物完成解离过程并重新生成metMb。实验中还发现metMb与NO配位反应的进行受到缓冲介质类型、离子强度、pH及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且在0.01mol·L-1磷酸盐缓冲液近中性条件时,metMb与NO配位反应最先达到平衡;当温度较低为280K时,更易于metMb与NO配位反应的进行。此外,CD数据表明NO只与metMb血红素中心的铁原子发生配位反应而对蛋白二级结构影响甚微。探讨metMb与NO配位反应机制对于进一步研究生物体内NO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5年07期)

周华伟,曹洪玉,唐乾,李进京,郑学仿[4](2011)在《光谱法研究高铁肌红蛋白活性中心与咪唑的配位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紫外-可见(UV-Vis)、常规荧光、同步荧光等光谱法研究了高铁肌红蛋白(metMb)与咪唑的轴向配位反应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metMb-咪唑配位体系的形成使得metMb的Soret带和Q带均发生红移;并对7位和14位2个Trp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影响是不同的;同时还引起metMb活性中心铁卟啉597 nm处荧光增强,并且体系荧光强度与加入咪唑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由此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反应的配位数、结合常数及热力学参数;metMb与咪唑配体之间的配位反应是按物质的量比1∶1进行的;温度升高不利于配位反应的进行;热力学参数表明,此配位反应是自发进行的,焓变是整个配位反应的主要动力。(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刘柏平,程瑞华,董奇,何雪莲[5](2009)在《铬系聚乙烯催化剂活性中心及其引发乙烯配位聚合机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Phillips催化剂和UCC S-2催化剂为主的铬系催化剂目前仍然生产着超过一千万吨的高密度聚乙烯,其产品由于具有特定的分子链结构如极其宽的分子量分布、带有少量的长支链等使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并广泛应用于大型中空容器和管材的制备等。该两种铬系催化剂均具有相似的负载六价铬酸酯结构,而且均无需要金属有机助催化剂就可以直接进行乙烯聚(本文来源于《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期刊2009-08-18)

刘清亮,陈立新,瞿保钧,梁任又,黄婉治[6](1992)在《蛇毒内NAD糖苷水解酶活性中心Cu(Ⅱ)配位环境的EPR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皖南尖吻蝮蛇毒中NAD糖苷水解酶内Cu(Ⅱ)的配位情况,我们着重研究了它的EPR谱,从得到的谱图,对应的g因子和超精细分裂表明NADase内的Cu(Ⅱ)至少与叁个氮原子相配位,并且呈变形的平面四边形。该结果与Cu(Ⅱ)模型配合物的EPR比较显示,NADase中与Cu(Ⅱ)配位的氮原子可能来源于NADase分子侧链上组氨酸的咪唑集团。(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1992年02期)

郭洪猷,余晨,曹维良,薛石雷,任新刚[7](1991)在《Ziegler-Natta配位聚合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Cossee机理中活性中心的构型及其有关的关键步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ASED-MO理论对丙烯聚合的 Ziegler-Natta 催化过程的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按照Cossee机理进行计算,得到了和实验事实基本一致的结果。认为该机理基本上是合理的,并对其中的关键步骤进行了理论解释,而对其中一些尚有争论的问题,如催化中心的稳定构型、丙烯分子和活性中心之间的配位作用、链增长过程和催化循环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1991年02期)

王社民[8](1991)在《烯烃配位聚合及催化剂基础研究进展——活性中心浓度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动力学研究角度出发,指出催化活性中心浓度测定对于烯烃配位聚合反应机理和催化剂研究的重要意义。简要介绍了在烯烃配位聚合领域中应用的各种活性中心浓度测定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1991年02期)

白信来,王公慰,郑禄彬[9](1990)在《PdY及NiX沸石催化剂上乙烯双聚反应活性中心的价态、配位状态和反应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对过渡金属交换的沸石催化剂上乙烯的双聚反应,众多的研究者均指出过渡金属离子直接参与催化活性中心的形成,但对于活性中心的价态却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对 Pd~(2+)离子交换的 Y 型沸石,Lapidus 等借助于 XPS 实验证实了 Pd~0对乙烯双聚无活性,指出活性中心应为离子态的 Pd~+或 Pd~(2+)。虽然 Kevan 等认为该(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1990年09期)

配位活性中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钛硅分子筛以其在选择性催化氧化领域的优异表现而备受关注。例如,具有MFI结构的钛硅分子筛TS-1已在丙烯环氧化,环己酮肟化,苯酚羟基化反应中实现了工业化的应用。这类基于TS-1催化剂的反应工艺由于其过程绿色环保,高效且无污染等优势而前景瞩目[1]。目前普遍认为,钛硅分子筛骨架中四配位钛的是其催化活性的来源。四配位钛在催化反应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配位活性中心论文参考文献

[1].熊超杰.含双核铜金属酶活性中心的仿生配位研究[D].重庆大学.2018

[2].纪欣宜,徐乐,卢信清,夏飞,冯兆池.Ti-MWW中六配位钛活性中心的构建及其催化烯烃环氧化性能[C].第18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下).2015

[3].唐乾,张越,曹洪玉,史珊珊,郑学仿.光谱法研究高铁肌红蛋白活性中心与一氧化氮的配位反应[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5

[4].周华伟,曹洪玉,唐乾,李进京,郑学仿.光谱法研究高铁肌红蛋白活性中心与咪唑的配位反应[J].无机化学学报.2011

[5].刘柏平,程瑞华,董奇,何雪莲.铬系聚乙烯催化剂活性中心及其引发乙烯配位聚合机理研究进展[C].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2009

[6].刘清亮,陈立新,瞿保钧,梁任又,黄婉治.蛇毒内NAD糖苷水解酶活性中心Cu(Ⅱ)配位环境的EPR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1992

[7].郭洪猷,余晨,曹维良,薛石雷,任新刚.Ziegler-Natta配位聚合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Cossee机理中活性中心的构型及其有关的关键步骤[J].高分子学报.1991

[8].王社民.烯烃配位聚合及催化剂基础研究进展——活性中心浓度测定[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1

[9].白信来,王公慰,郑禄彬.PdY及NiX沸石催化剂上乙烯双聚反应活性中心的价态、配位状态和反应机理[J].石油化工.1990

标签:;  ;  ;  ;  

配位活性中心论文-熊超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