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凋亡的最新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细胞凋亡的最新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孙芳,韦伟[1](2021)在《GnRH激动剂和经血源性干细胞联合治疗对小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和经血源性干细胞(MenSCs)联合治疗对小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只SPF级实验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POF组(腹腔注射120 mg·kg-1·d-1CTX)、MenSC+POF组(CTX损伤处理后注射移植含2×106MenSCs的细胞悬浮液)、GnRHa+POF组(造模前14 d注射丙氨瑞林0.1 mg·kg-1·d-1,第15天开始CTX注射)、MenSC+POF+GnRHa组(按MenSC+CTX组和GnRHa+CTX组方案联合用药),每组9只。HE染色观察小鼠卵巢组织病理变化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抗苗勒管激素(AMH)和雌二醇(E2)的含量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KI-67、Bcl-2、BAX、caspase 9、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cleaved-caspase 3、p-PI3K、PI3K、p-Akt及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POF组小鼠卵巢纤维化明显,闭锁卵泡数增多,血清中LH和FSH的含量水平极升高(P<0.01),AMH和E2含量水平降低(P<0.01),BAX、cleaved-caspase 9/caspase 9、cleaved-caspase 3/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KI-67、Bcl-2、p-PI3K、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POF组比较,GnRH激动剂和经血源性干细胞联合治疗可抑制小鼠卵巢闭锁卵泡的产生,降低小鼠血清中LH和FSH的含量水平(P<0.01),提高AMH和E2的含量水平(P<0.05或P<0.01),抑制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BAX、cleaved-caspase 9、cleaved-caspase 3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促进KI-67、Bcl-2、p-PI3K、p-Akt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GnRH激动剂和经血源性干细胞联合治疗可能通过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减少卵巢闭锁卵泡的产生,提高小鼠卵巢的储备功能,从而达到对卵巢修复和保护的目的。

刘泽超,罗欣,张一敏,毛衍伟,董鹏程,张文华,杨啸吟,梁荣蓉[2](2021)在《宰后成熟对生鲜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一种肉品增值手段,成熟技术多年来在全球肉类工业中已被广泛应用。在宰后初期肌肉转化为可食用肉及后期成熟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变化都会对肉的品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通过优化成熟方案并引入新型成熟技术来有效提升肉品品质(特别是嫩度)尤为重要。近年来,对肉品宰后生理生化机制的探索和新型成熟技术的研究始终是该领域的热点,然而目前鲜见对该方面最新进展的综合性报道。因此,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对肉品质起决定性作用的宰后早期生理生化变化,概述了现行不同成熟方法(干法成熟和湿法成熟)对肉品质的影响,并对新型成熟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品质的改善效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高品质肉品消费需求和促进我国肉品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技术指导和发展思路。

杨晓旭[3](2021)在《多巴胺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肝纤维化是是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基础。目前研究认为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是肝纤维化致病机制的中心环节。研究证实HSCs活化需要自噬参与,但自噬的调控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已有研究发现多巴胺可能参与抑制肝癌生长,预实验结果发现多巴胺刺激HSCs内Ca2+浓度的增加,而Ca2+作为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可以调控包括细胞自噬在内的众多细胞生物学行为。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可调控细胞内外Ca2+稳态,可能是多巴胺诱导HSCs胞内钙离子水平改变过程中的关键钙通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巴胺调控HSCs活化的潜在机制,为以神经递质和离子通道为靶点的抗肝纤维化的靶向治疗提供突破口。方法:1.使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检测多巴胺治疗前后,TGF-β1刺激LX-2、HSC-T6细胞增殖情况的变化。2.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检测多巴胺治疗前后,TGF-β1刺激LX-2、HSC-T6凋亡情况的变化。3.细胞水平使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多巴胺治疗前后,TGF-β1诱导LX-2、HSC-T6活化前后α-SMA的蛋白表达变化及自噬相关蛋白P62、LC3蛋白表达变化。4.运用自噬双标腺病毒感染LX-2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比较多巴胺治疗前后,TGF-β1刺激LX-2细胞时自噬流的变化。5.动态高速钙离子成像系统检测不同浓度多巴胺刺激对LX-2、HSC-T6的胞内钙离子水平的影响。检测TRPV1是否参与了多巴胺诱导的HSCs的钙变化,比较抑制TRPV1功能前后,多巴胺刺激HSCs时的钙变化。6.Western-Blot检测激活TRPV1功能后,LX-2、HSC-T6细胞α-SMA及自噬相关蛋白LC3、p62的蛋白表达变化。7.自噬双标腺病毒感染LX-2后,观察激活TRPV1功能前后,TGF-β1对HSCs自噬流的影响。8.Western-Blot和自噬荧光检测加入SB-705498抑制TRPV1前后,多巴胺和TGF-β1共同作用对LX-2、HSC-T6细胞的α-SMA及自噬相关蛋白LC3、p62的蛋白表达变化。9.构建过表达或干扰TRPV1的质粒载体感染LX-2细胞,Western-Blot验证过表达和干扰是否成功,进一步检测过表达或干扰TRPV1前后,多巴胺和TGF-β1共同作用于HSCs后α-SMA表达的变化影响。10.使用Western-Blot检测验证多巴胺预刺激前后,TGF-β1诱导LX-2、HSC-T6细胞活化后磷酸化SMAD3蛋白的变化;检测SB-705498抑制TRPV1功能前后,多巴胺和TGF-β1共同作用于LX-2、HSC-T6后磷酸化SMAD3蛋白的变化。11.临床标本使用HE染色,Masson染色验证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验证TRPV1的表达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及肝纤维化指标的表达变化。12.采用CCl4灌胃诱导构建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从体内实验证明多巴胺治疗减轻小鼠肝脏的纤维化程度、降低肝脏组织自噬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1.使用CCK-8进行HSCs增殖情况的检测,显示TGF-β1可以促进HSCs的增殖能力,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加入多巴胺后,可以显着抑制TGF-β1诱导的HSCs细胞增殖,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2.凋亡实验检测多巴胺治疗前后,TGF-β1对HSCs凋亡的影响没有变化(p>0.05)。3.Western-Blot显示TGF-β1可以诱导HSCs细胞α-SMA、自噬蛋白LC3表达增加,自噬底物p62的表达降低,且具有统计意义(p<0.05);加入多巴胺后,TGF-β1诱导的相关蛋白改变被显着逆转,提示多巴胺可逆转HSCs的活化和自噬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自噬双标腺病毒感染LX-2细胞后,荧光显微镜结果显示TGF-β1可以诱导HSCs的自噬流增加,而多巴胺预刺激后,则有效抑制了TGF-β1诱导的HSCs的自噬流增加。5.(1)在2 m M外Ca2+环境下,多巴胺刺激HSCs胞内Ca2+上升,且多巴胺刺激呈浓度依赖性变化,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0 m M Ca2+环境下,多巴胺刺激未引起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3)在给予钙池依赖性钙通道阻断剂2-APB、钠钙交换器亚型1抑制剂KB-R7943作用HSCs细胞后,多巴胺刺激诱导的细胞内Ca2+浓度无变化。(4)给予TRP家族非特异性抑制剂SKF-69365后能显着抑制多巴胺诱导的HSCs内Ca2+浓度增高(p<0.05)。加入TRPV4抑制剂RN-1734后,多巴胺仍能刺激HSCs钙变化,但加入TRPV1抑制剂SB-705498后则明显抑制了多巴胺刺激的细胞钙增加。(5)TRPV1激动剂capsaicin可刺激HSCs的钙变化(p<0.05)。6.Western-Blot显示TRPV1激动剂capsaicin刺激HSCs后,可以抑制α-SMA和自噬LC3蛋白的增加,抑制P62的降低。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7.自噬双标腺病毒感染LX-2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到TRPV1激动剂capsaicin预刺激后,可以抑制TGF-β1诱导增加的HSCs的自噬流。8.Western-Blot显示多巴胺与TGF-β1共刺激抑制了α-SMA、自噬蛋白LC3表达的上升,给予TRPV1抑制剂SB-705498后,该作用消失。9.自噬双标腺病毒感染LX-2细胞,多巴胺抑制了TGF-β1诱导增加的自噬流,抑制TRPV1功能后,多巴胺对自噬流的抑制作用消失。10.使用质粒感染LX-2细胞干扰和过表达TRPV1后,Western-Blot验证TRPV1干扰过表达成功,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Western-Blot检测显示与空转组相比,TRPV1过表达后,促进了多巴胺下调α-SMA的作用。(2)TRPV1干扰后,多巴胺不能下调α-SMA的表达(p<0.05)。11.(1)Western-Blot检测证实TGF-β1诱导活化HSCs后,磷酸化的SMAD3表达明显上升,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加入多巴胺后,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磷酸化SMAD3的增加,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而给予TRPV1特异性抑制剂SB-705498后,多巴胺不能下调TGF-β1诱导增加的磷酸化SMAD3的表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比较临床肝组织样本的胶原沉积状态,将肝组织切片依据病理结果,分成正常组和肝纤维化组。与正常肝组织相比,肝纤维化组自噬蛋白LC3、肝纤维化指标α-SMA的表达增高,TRPV1表达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建立成功,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及肝损害明显,而多巴胺治疗组明显改善了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使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组TRPV1、α-SMA、P62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α-SMA表达增高、P62和TRPV1下降,而治疗组的α-SMA表达明显降低、P62和TRPV1表达回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胺刺激后,TRPV1通道被激活,并介导细胞内钙活化,细胞内钙信号重构,抑制HSCs细胞发生自噬,进而抑制TGFβ/SMAD3通道介导的HSCs的活化。提示多巴胺及TRPV1可能作为治疗肝纤维化的重要药物靶点。

翟康欣[4](2021)在《连翘归尾煎抗乳腺癌药效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连翘归尾煎抗乳腺癌的药效作用及机制。通过建立4T1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探究连翘归尾煎体内抗乳腺癌的药效作用;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连翘归尾煎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通过体外及体内实验探究连翘归尾煎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连翘归尾煎抗乳腺癌的有效活性成分,并通过实验验证活性成分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1.将小鼠4T1乳腺癌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建立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给药),CTX组(环磷酰胺,20 mg/kg/d,腹腔注射给药),连翘归尾煎低剂量组(8.6 g/kg/d,灌胃给药),连翘归尾煎中剂量组(17.2 g/kg/d,灌胃给药),连翘归尾煎高剂量组(34.4 g/kg/d,灌胃给药),每组10只,连续给药14 d;观察小鼠体重、肿瘤重量及体积的变化,计算肿瘤抑制率。2.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筛选连翘归尾煎的有效活性成分及靶基因,Gene Card数据库筛选乳腺癌相关作用靶基因,运用STRING平台以及Cytoscape建立蛋白互作网络和药物-成分-靶基因-疾病相互关系网络,基于David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探寻连翘归尾煎抗乳腺癌的相关作用机制。3.CCK-8法研究不同浓度的连翘归尾煎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连翘归尾煎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连翘归尾煎对细胞内PI3K、Akt、Bax、Bcl-2m RNA表达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的连翘归尾煎对细胞内PI3K、Akt、p-PI3K、p-Akt、Bax、Bcl-2以及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乳腺癌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法检测乳腺癌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测定乳腺癌肿瘤组织中PI3K、Akt、p-PI3K、p-Akt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变化。4.利用分子对接将连翘归尾煎抗乳腺癌的活性成分与关键靶基因相结合,根据分子对接打分结果筛选连翘归尾煎中主要有效活性成分,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活性成分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CTX组与连翘归尾煎各剂量组乳腺癌小鼠的肿瘤体积和质量明显减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X组肿瘤抑制率为71.15%P<0.001),连翘归尾煎低剂量组为21.48%(P<0.05),中剂量组为26.67%(P<0.05),高剂量组为28.52%(P<0.05)。2.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共筛选出134个连翘归尾煎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靶基因,与乳腺癌相关作用靶基因映射得到66个关键靶基因,GO功能富集涉及富集481个生物学过程及功能,KEGG通路富集显示92条信号通路,包括癌症通路、肿瘤蛋白多糖、PI3K-Akt信号通路等,其中共25个靶基因参与了PI3K/Akt通路,提示连翘归尾煎抗乳腺癌作用可能主要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3.CCK-8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连翘归尾煎(0.1-1.0 mg/m L)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抑制率最高达到60.38%,IC50为0.7872 mg/m L;Hoechst染色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连翘归尾煎(0.25、0.5、1.0 mg/m L)可诱导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q RT-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连翘归尾煎(0.25、0.5、1.0 mg/m L)呈剂量依赖性的降低PI3K、Akt、Bcl-2m RNA表达量(P<0.05,P<0.001,P<0.001),增加Baxm RNA表达量(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连翘归尾煎(0.25、0.5、1.0 mg/m L)能够抑制PI3K、Akt蛋白的活化(P<0.05,P<0.01),下调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P<0.01,P<0.01),以及上调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比值(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相比,HE染色结果显示CTX与连翘归尾煎可加重肿瘤坏死程度;TUNEL染色结果显示,CTX与连翘归尾煎可诱导小鼠乳腺癌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1,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CTX可降低PI3K与Akt蛋白表达量(P<0.05,P<0.01),连翘归尾煎处理后则无明显变化,CTX与连翘归尾煎可降低p-PI3K、p-Akt蛋白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蛋白表达量,同时升高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量,Bax/Bcl-2的比值显着升高(P均<0.05)。4.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将连翘归尾煎抗乳腺癌的活性成分与关键靶基因Akt1相结合,得到对接打分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牛蒡子苷及白桦脂酸均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牛蒡子苷抑制率为68.40%,IC50为25.33μmol/L;白桦脂酸抑制率为60.01%,IC50为66.9μmol/L。结论研究证实了连翘归尾煎在体外及体内均能显着抑制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下游相关凋亡蛋白。牛蒡子苷及白桦脂酸可能为连翘归尾煎抗乳腺癌作用的有效活性成分,该结果为后续研究连翘归尾煎的有效指标成分提供了实验依据。

王志超[5](2021)在《陈皮碱性提取物调控内质网应激治疗肺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肺纤维化是一种少见的间质性肺疾病,预后较差,治疗有限。团队前期研究发现,陈皮碱性提取物(Citrus Alkaline Extracts,CAE)能够发挥抗肺纤维化的作用,对肺成纤维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其抗肺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仍不完全明确,尤其对肺泡上皮细胞(Alveolar Epithelial Cell,AEC)的作用还有待探索。本研究首先进一步完成对CAE主要成分的鉴定,随后验证CAE对博来霉素(Bleomycin,BLM/Bleo)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治疗作用,之后利用组织样本及AECⅡ,体内体外探讨CAE对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ATF3/PINK1信号通路以及线粒体稳态的调节作用,最后探索AEC Ⅱ和肺成纤维细胞间的交互作用及可能参与这个过程的细胞介质。方法:1.CAE的制备、鉴定和质控:利用95%乙醇反复煎煮陈皮饮片,通过过滤、浓缩、分散、调酸、调减、萃取等步骤从陈皮乙醇煎液中提取黄色粉末CAE;通过UPLC-ESI-MS/MS对CAE进行检测并完成质量控制,获得CAE总离子流图,提取保留时间、母离子分子量、子离子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峰强度等信息,利用植物次生代谢物数据库Metware对CAE二级谱进行智能匹配完成物质定性分析,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物质相对含量完成相对定量分析;2.BLM诱导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将120只小鼠分为空白组、腰穿针气管插管模型组、留置针气管插管模型组和气管切开模型组,分别利用腰穿针气管插管造模法、留置针气管插管造模法和气管切开造模法注射BLM诱导肺纤维化模型,观察小鼠一般情况,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通过ELISA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水平;3.CAE对小鼠肺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将50只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CAE低剂量组(32 mg/kg/d)、CAE中剂量组(64 mg/kg/d)和CAE高剂量组(96 mg/kg/d),利用腰穿针气管插管法气管注射BLM诱导肺纤维化模型,并分别以不同浓度CAE的CMC-Na溶液灌胃21天,通过H&E、Masson以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胶原沉积水平;4.CAE缓解AEC Ⅱ中ERS调控ATF3/PINK1通路: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RS相关蛋白以及ATF3、PINK1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荧光观察肺组织中ERS标志物BiP以及ATF3、PINK1的变化及重叠情况,再通过免疫荧光观察肺组织中AEC Ⅱ标志物SPC以及ATF3、PINK1的变化及重叠情况;之后将A549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CAE低剂量组(50 μg/mL),CAE中剂量组(100μg/mL)、CAE高剂量组(200 μg/mL)和阳性对照组(TUDCA,5 μg/mL),利用衣霉素(Tunicamycin,TM,2μg/ml)干预 12 h 建立 ERS模型,分别用含不同浓度CAE的培养基干预48 h,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RS相关蛋白以及ATF3、PINK1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再通过免疫荧光观察A549细胞中BiP以及ATF3、PINK1的变化及重叠情况;5.CAE通过ATF3/PINK1通路调控AEC Ⅱ线粒体稳态:首先通过JC-10检测A549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再通过ROS检测试剂盒检测A549细胞的ROS水平,从而观察A549细胞线粒体功能;之后通过shRNA质粒对A549细胞的ATF3及PINK1进行基因沉默,并再次通过JC-10和ROS检测试剂盒检测A549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及ROS水平,从而观察A549细胞线粒体功能;6.CAE通过调控AEC Ⅱ影响肺成纤维细胞:A549细胞经TM和CAE干预后,更换不含CAE的低血清培养基继续培养72 h,收集细胞上清干预MRC5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RC5细胞的胶原水平,并通过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TGF-β1、IL-6及IL-10的水平。结果:1.CAE的制备、鉴定和质控:CAE为黄色粉末,平均产量约1.56 mg/kg;通过UPLC-ESI-MS/MS鉴定出315种物质,包括143黄酮类物质和32种生物碱类物质,其中80种物质的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完全匹配,可以确定为CAE的活性成分,包括47黄酮类物质和5种生物碱类物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黄酮类物质有桔皮素、川陈皮素、芸香柚皮苷、新橙皮苷、甜橙素、橙皮苷,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碱类物质有辛弗林、枸橼苦素Ⅰ、扁平桔碱Ⅰ、芽子碱;不同批次CAE样本间无明显差异;2.BLM诱导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在腰穿针气管插管模型组、留置针气管插管模型组和气管切开模型组三组中,气管切开模型组体重下降最为明显,存活率也最低(60%),相比而言,留置针气管插管模型组存活率是最高的(90%);腰穿针气管插管模型组和气管切开模型组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较高,且第21天最明显,而留置针气管插管模型组较低;腰穿针气管插管模型组和气管切开模型组羟脯氨酸含量显着高于空白组(P<0.001);3.CAE对小鼠肺纤维化的抑制作用:CAE干预组肺泡结构改善,炎症浸润减少,胶原沉积减轻,尤以CAE高剂量组最为明显;和模型组相比,CAE高剂量组的肺泡炎评分显着降低(P<0.05),肺纤维化评分及胶原半定量分析也显着降低(P<0.001),同时COLlα1和COL3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4.CAE缓解AEC Ⅱ中ERS调控ATF3/PINK1通路:在肺组织中,CAE干预组和模型组相比,BiP、PERK、p-eIF2α、ATF4和ATF3表达均明显降低,PINK1则明显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其中CAE高剂量组差异最显着(P<0.05;P<0.001;P<0.01;P<0.001;P<0.01;P<0.01),且BiP和ATF3的免疫荧光变化有较大重叠,ATF3和PINK1的免疫荧光变化均与SPC有较大重叠。在A549细胞中,BiP、PERK、p-eIF2α、ATF4和ATF3表达均明显降低,PINK1则明显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其中CAE高剂量组差异最显着(P<0.05;P<0.001;P<0.01;P<0.001;P<0.01;P<0.01),且 BiP 和 ATF3 的免疫荧光变化有较大重叠;5.CAE通过ATF3/PINK1通路调控AEC Ⅱ线粒体稳态:在A549细胞中,CAE干预组和模型组相比,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呈浓度依赖性,其中CAE高剂量组差异最显着(P<0.001),ROS浓度也明显降低,呈浓度依赖性,其中CAE高剂量组差异最显着(P<0.01);ATF3沉默后,和模型组相比,CAE干预组和阳性对照组PINK1表达未见显着升高,线粒体膜电位虽略有升高,但没有显着性差异;PINK1沉默后,线粒体膜电位虽略有升高,但同样没有显着性差异;6.CAE通过调控AEC Ⅱ影响肺成纤维细胞:在MRC5细胞中,CAE干预组和模型组相比,COLlαl和COL3表达均有明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其中CAE高剂量组有显着差异(P<0.05;P<0.05);在细胞上清中,CAE干预组和模型组相比,TGF-β1、IL-6和IL-10表达均有明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其中CAE高剂量组有显着差异(P<0.001;P<0.05;P<0.05)。结论:1.CAE的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物质和生物碱类物质;2.CAE可以缓解AEC Ⅱ的ERS,并通过ATF3/PINK1信号通路调节AEC Ⅱ线粒体稳态;3.CAE通过减少AEC Ⅱ中TGF-β1等细胞因子的分泌,间接降低肺成纤维细胞的胶原表达,最终缓解肺纤维化。

朱晓婷[6](2021)在《解毒益智方对阿尔茨海默病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大脑皮层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及BACE1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选题依据:阿尔茨海默病(AD)致残、致死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大脑内Aβ异常沉积是AD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变化及核心环节,前期研究已证实了解毒益智方具有抑制AD线虫头部Aβ斑块沉积及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随之开展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解毒益智方应用6个月后MMSE、MoCA、ADL评分变化明显优于口服尼莫地平片的对照组。黄连为解毒益智方中的君药,为该方的主要成分,在本方中发挥“解毒”的重要功效。经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黄连中发挥“解毒”作用的主要物质为黄连多糖(CCP),因此设计体外细胞实验探究解毒益智方中的君药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CCP对Aβ25-35损伤PC12的保护作用,为“毒损”的病机及“解毒”的治法提供理论依据,为后续研究提供研究基础。因前期开展的研究均是以单基因单细胞的生物为研究对象,不能很好地模拟AD的疾病特点,因此选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研究对象,该小鼠很好的模拟了中枢神经系统Aβ异常沉积的状态,通过对小鼠的行为学研究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一步评价解毒益智方的治疗作用。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讨基于“补肾益髓、活血化痰解毒”法形成的解毒益智方其中君药的有效成分CCP对Aβ25-35损伤PC12的保护作用。通过行为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手段,对APP/PS1小鼠的认知功能、Aβ沉积、BACE1表达的相关蛋白、基因等方面进行检测和分析,探讨解毒益智方对APP/PS1小鼠的作用机制,为中药治疗AD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研究证据。方法:1.本研究分别从体外实验、动物实验探究解毒益智方的作用机制。体外实验部分采用MTT还原法、Hoechst33258荧光染色等方法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进行线粒体活性、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的测定,探究CCP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动物实验部分选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模型组(APP/PS1组)、盐酸多奈哌齐组(Donepezil组)、解毒益智方低剂量组(JDYZFL组)、解毒益智方中剂量组(JDYZFM组)、解毒益智方高剂量组(JDYZFH组),每组16只小鼠,另选用16只C57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于每日早晨8:30进行灌胃治疗,各组每日灌胃药物及剂量分别是,正常组和模型组0.5%CMC溶液0.20g·kg-1·d-1;阳性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溶液0.30g·kg-1·d-1;解毒益智方高、中、低剂量组药物浓度依次为0.60g·kg-1·d-1,0.3g·kg-1·d-1,0.15g·kg-1·d-1。持续6个月治疗结束。2.以Aβ25-35损伤的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细胞活力、LDH释放率、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水平等评价CCP的神经保护作用。3.通过水迷宫实验,记录解毒益智方对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4.通过ELISE及免疫荧光法检测APP/PS1小鼠脑内Aβ水平的变化,观察解毒益智方对APP/PS1小鼠脑内Aβ沉积的影响。5.采用PCR方法检测脑组织SIRT1、NF-κB、BACE1基因量变化,并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脑皮层内SIRT1、BACE1、NF-κB蛋白的变化,观察解毒益智方对APP/PS1小鼠脑内AMPK/SIRT1-PPARγ-PGC1α-BACE1转运蛋白通路SIRT1、BACE1、NF-κB的影响。结果:1.通过体外研究观察CCP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PC12细胞活力测定结果显示:PC12细胞经过浓度为5-50μM的Aβ25–35处理24h后,细胞活力随着Aβ25–35浓度的增加从24%下降至61%。当Aβ25–35在浓度范围为5至50μM时引起PC12细胞中LDH释放增加至对照组的约130-160%。在用不同浓度的CCP(5至200μg/ml)处理PC12细胞24h后,未观察到显着的细胞损失。通过Hoechst33258染色及FCM测定细胞凋亡结果显示:细胞核在荧光显微镜下具有显着的浓缩核和凋亡的细胞形成。与在未处理的PC12细胞中观察到的完整,圆形和相对大的细胞核相比,暴露于50μMAβ25–35 24h的细胞显示出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包括染色质浓缩,核碎裂和凋亡小体的出现。用CCP不同浓度(5,25,50,100,200μg/ml)处理后可有效逆转细胞凋亡,其中100μg/ml效果最明显,FCM分析显示单独暴露于50μMAβ25–35 24h导致58.88±6.12%的凋亡率,这与正常对照组中的7.21±0.82%的值显着不同(P<0.01)。加入100μg/ml的CCP后,细胞凋亡下降至12.51±1.32%。通过JC-1红色荧光与JC-1绿色荧光的比率的变化来检测Aβ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结果显示:当PC12细胞暴露于50μM的Aβ25–35中24h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着减弱了JC-1的红色荧光比例,提高了JC-1绿色荧光比例(P<0.01)。用CCP(100μg/ml)预处理Aβ25–35处理的PC12细胞显着抵消了Aβ25–35损伤引起的膜电位损失,JC-1从Aβ25–35处理的PC12细胞中的22.1%变为绿色荧光至84.3%,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0.05)。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色素C结果显示:经50μMAβ25–35处理PC12细胞24h后细胞色素C在细胞质中的蛋白质表达增加,而预先用CCP(100μg/ml)处理的PC12细胞显着减弱线粒体释放的胞质细胞色素C。2.观察JDYZF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实验天数的后移,各组小鼠潜伏期、路径长度、游泳距离均有所缩短,表明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各组小鼠对象限平台的定位记忆能力随之有所提升。与Control组相比,APP/PS1组逃避潜伏期、路径长度、游泳距离均明显延长,差异显着(P<0.01)。首次到达平台的时间明显延长,目标停留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显着(P<0.01)。与APP/PS1组相比,Donepezil组、JDYZFL组、JDYZFM组逃避潜伏期、路径长度、游泳距离有所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首次到达平台的时间缩短,目标停留次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Donepezil组相比,JDYZFL组作用与其相当,JDYZFM组略优于Donepezi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6个月的12月龄小鼠的定位航行实验及空间搜索实验结果优于干预治疗3个月的9月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JDYZF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Aβ沉积的影响。各组小鼠结果如下:与Control组比较,APP/PS1组大脑皮层内可溶性及不可溶性Aβ1-40、Aβ1-42沉积极数量明显增多,具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APP/PS1组相比,JDYZFL组、JDYZFM组及Donepezil组大脑皮层内可溶性及不可溶性Aβ1-40、Aβ1-42沉积数量不同程度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Donepezil组比较,JDYZFM组大脑皮层内可溶性及不可溶性Aβ1-40、Aβ1-42沉积数量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免疫荧光法测得小鼠大脑皮层内Aβ表达发现,Control组只产生微量Aβ,而APP/PS1组Aβ表达量明显增高,经过用药干预后,12月龄干预组小鼠可溶性及不可溶性Aβ1-40、Aβ1-42沉积数量较9月龄小鼠明显减少,免疫荧光标记从宏观上可以发现干预组Aβ沉积明显减少,APP/PS1组Aβ沉积明显增多。4.调控BACE1表达的相关因子结果(1)PCR检测结果各组小鼠进行的PCR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APP/PS1组小鼠大脑皮层内BACE1/GAPDH、NF-κB/GAPDH表达含量明显增高,SIRT1/GAPDH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APP/PS1组相比,Donepezil组、JDYZFL组及JDYZFM组小鼠海马体内BACE1/GAPDH、NF-κB/GAPDH表达含量不同程度降低,SIRT1/GAPDH表达含量不同程度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JDYZFH组在NF-κB/GAPDH表达上无统计学差异。与Donepezil组相比,JDYZFL组及JDYZFM组BACE1/GAPDH、NF-κB/GAPDH表达含量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结果证实药物干预组可通过提高SIRT1mRNA的含量降低NF-κBmRNA、BACE1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Aβ的产生而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各治疗组大脑皮层Aβ的表达均有所降低。连续灌胃6个月的各组小鼠与连续灌胃3个月的小鼠相比,除APP/PS1组及Control组,其他各组SIRT1mRNA的表达均有所提高,NF-κBmRNA、BACE1mRNA的表达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Westorn blot检测结果各组小鼠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APP/PS1组小鼠大脑皮层SIRT1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NF-κB、BACE1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APP/PS1相比,Donepezil组、JDYZFL组、JDYZFM组BACE1、NF-κB表达降低,SIRT1蛋白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onepezil比较,JDYZFL组、JDYZFM组NF-κB蛋白表达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DYZFL组SIRT1、BACE1蛋白表达无显着差异,JDYZFM组SIRT1表达有所提高,BACE1蛋白表达量略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为期3个月及6个月的干预后,各治疗组大脑皮层Aβ的表达均有所降低。连续灌胃6个月的各组小鼠与连续灌胃3个月的小鼠相比,除APP/PS1组及Control组,其他各组SIRT1的蛋白表达均有所提高,NF-κB、BACE1蛋白的表达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CCP能够保护Aβ25-35损伤的PC12细胞,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凋亡、减少LDH释放、阻断膜电位的丧失,并阻止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修复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2 JDYZF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提高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定位航行实验及空间搜索实验的成绩,说明JDYZF可改善小鼠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3 JDYZF可不同程度降低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内Aβ的异常沉积。4 JDYZF抑制BACE1的异常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大脑内AMPK/SIRT1-PPARγ-PGC1α-BACE1信号通路的相关因子表达实现的。

高强[7](2021)在《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痰热腑实证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即急性脑梗死,中医称缺血性中风,是脑组织因局部的血流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目前溶栓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适应证严格、时间窗短、出血和再灌注损伤风险高,其临床效果受到限制。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中风独具优势。中医认为痰热腑实证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最为常见的证型,而化痰通腑法代表方星蒌承气汤是治疗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代表性方剂。星蒌承气汤“脑病治肠”、“上病治下”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提出的“菌-肠-脑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诸多临床试验及系统性综述已证实星蒌承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确切临床疗效与神经保护作用,但是其效应机制研究尚且不足。因此本文基于网络药理学及肠道微生态理论,深入探讨缺血性中风的肠道微生态机制及化痰通腑法代表方星蒌承气汤治疗中风痰热腑实证的效应机理。目的:基于中医“上病治下”理论与现代医学“菌-肠-脑轴”理论,(1)通过中药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全面探讨星蒌承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机制;(2)明确具有“化痰通腑”作用的星蒌承气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并验证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关键靶点与通路;(3)探讨星蒌承气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小鼠模型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中风痰热腑实证“通腑”与“通便”差异的肠道微生态机制;(4)观察星蒌承气汤对伪无菌小鼠急性缺血性中风模型菌-肠-脑轴的影响,验证星蒌承气汤通过直接影响肠道菌群而改善脑卒中预后的假说。方法:(1)借助TCMSP、BATMAN-TCM、ETCM及TCMID等数据库收集星蒌承气汤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并应用STITCH等对未找到靶点的化合物进行靶点预测。通过6个数据库挖掘缺血性卒中的靶点。通过GO和KEGG富集对交集靶点进行高级功能分析,并用cytoscape3.6.0构建PPI、化合物-靶点及药物-靶点-通路网络。最后进行分子对接验证。(2)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CAO)组、星蒌承气汤(XCD)组、尼莫地平(Nim)组及舒泰清(PGE)组,通过制备高脂低纤维饮食复合线栓法的小鼠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模型,采用神经功能评分、除胶实验、TTC和TUNNEL染色,综合评价星蒌承气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运用ELISA、W estern blot等技术验证网药关键靶点与通路;(3)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MCAO组、XCD组、Nim组与PG E组,通过制备高脂低纤维饮食复合线栓法的小鼠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模型,采用高通量16srDNA基因测序、代谢组学技术、免疫组化、免疫荧光、ELISA及流式多因子技术分别对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SCFAs)及其受体GPR43、神经-内分泌-免疫途径相关指标(NE及TH、血清MTL、脑IBA-1及GFAP、血清炎症因子)进行分析;(4)雄性C57BL/6小鼠在术前14天服用多种抗生素剔除肠道菌群后,随机分为:伪无菌假手术(ABX-Sham)组、伪无菌模型(ABX-MCAO)组以及伪无菌中药(ABX-XCD)组,通过神经功能评分、除胶实验、TTC染色以及高通量16srDNA基因测序、代谢组学技术、免疫组化、免疫荧光、ELISA及流式多因子技术,观察中药对伪无菌小鼠菌-肠-脑轴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1)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星蒌承气汤包含51个活性成分及44个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交集靶点。高级功能分析显示星蒌承气汤抗缺血性卒中的机制与脂多糖介导的信号通路、凋亡过程的调控、炎症反应、内皮屏障的建立以及对脂肪酸的反应有关。星蒌承气汤发挥作用的有10条关键KEGG信号通路。PPI网络分析得到AKT 1,PTGS2,TNF,TP53,CASP3,IL1B等关键靶点。分子对接验证了星蒌承气汤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良好的对接能力。(2)星蒌承气汤神经保护作用及对网络药理学关键靶点及通路的影响:①神经功能评分:与MCAO组相比,XCD组及Nim组术后48h及72h Longa评分降低(P<0.05),PGE组未见变化(P>0.05)。②除胶实验:XCD组和Nim组术后48和72h的接触和去除胶带时间缩短(P<0.05),PGE组未见变化(P>0.05)。③TTC染色:XCD组梗死面积下降(P<0.05),Nim组及PGE组未见变化。④TUNNEL:MCAO组梗死区细胞凋亡明显增加,XCD组和Nim组TUNEL阳性染色减少(P<0.05)。⑤网络药理学验证:XCD组及Nim组TNF-α含量具有下降趋势(P>0.05);XCD组p-AKT、PI3K及NF-κB蛋白表达具有升高趋势。AKT蛋白表达组间未见明显变化(P>0.05)。(3)星蒌承气汤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小鼠菌-肠-脑轴影响:①肠道菌群:与MCAO组相比,XCD组α多样性有升高趋势,Nim组及PGE组无显着变化。β多样性显示MCAO组与Sham组PCoA曲线有显着差异(P<0.05)。MCAO组拟杆与变形杆菌门显着增加,厚壁菌门显着减少;XCD组拟杆菌比例显着降低,疣微菌门显着增加,Nim组变形菌门显着增加,厚壁菌门进一步降低,PGE组菌群组成与MCAO相似,变形杆菌略降低。此外,XCD组Akkermansia比率增加,Nim组Klebsiella增加最为显着,而 PGE 组 Parabacteroides 和Escherichia/Shigella增加较为显着。②SCFAs 及GPR43:MCAO组的SCFAs含量显着降低(P<0.05),XCD组丁酸含量增加(P<0.05)。XCD组及Nim组GPR43表达显着降低(P<0.05)。③自主神经途径:XCD组NE有下降趋势,PGE组NE有上升趋势(P>0.05)。MCAO组及PGE组TH蛋白表达上升(P<0.05),XCD组及Nim组TH表达未见显着变化趋势(P>0.05)。④神经内分泌途径:MCAO组MTL显着升高(P<0.05),PGE组有升高趋势(P>0.05),XCD组及Nim组MTL显着下降(P<0.05)。⑤免疫途径:MCAO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显着活化,小胶质细胞迅速从“静息态”转变为“激活态”,从梗死周边区域向病变部位募集,而XCD组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活化较MCAO组降低。MCAO 组 TNF-α、IL-17A、IL-22 升高(P<0.05),而 XCD 和 Nim 组的 IL-10显着升高(P<0.05),TNF-α、IL-17A 和 IL-22 降低。(4)星蒌承气汤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伪无菌小鼠菌-肠-脑轴影响:①神经保护作用:与ABX-MCAO组相比,ABX-XCD组在Longa评分、除胶实验及TTC染色等方面未见显着变化(P>0.05)。②肠道菌群:ABX-MCAO和ABX-XCD组的α多样性低于ABX-Sham,PCoA分析显示ABX-XCD组肠道菌群的β多样性和组成与AB X-MCAO组相似。相对丰度结果显示,在ABX组中,小鼠的微生物区系均以变形杆菌为特征,这与正常小鼠有显着差异。LEfSe分析显示MCAO组富集了更多的病原体或机会性病原体,包括Bacteroidetes,EscherichiaShigella与Helicobacter,而 XCD富集了Verrucomicrobia和Akkermansia等有益菌群。条件致病菌如Streptococcus,Lact ococcus,Morganella,Klebsiella,Proteobacteria,Enterobacteriaceae 等在 ABX-XCD组富集显着增多。PGE组富集菌群主要有oSelenomonadales、cNegativicutes、gRomboutsia及fPeptostreptococcaceae。③SCFAs 及 GPR43:ABX-XCD 的丙酸显着下降(P<0.05)。ABX-MCAO 组 GPR43 表达显着上调(P<0.05),ABX-XCD 组 G PR43表达显着降低(P<0.05)。④自主神经途径:ABX-XCD组NE含量未见显着变化(P>0.05),TH蛋白表达未见显着变化(P>0.05)。⑤神经内分泌途径:ABX-MCAO组MTL升高趋势(P>0.05),ABX-XCD组MTL未见显着变化(P>0.05)。⑥免疫途径:ABX-XCD组IL-22显着升高(P<0.05),IL-17A有降低趋势(P>0.05),余未见显着变化趋势(P>0.05)。ABX-MCAO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显着升高,小胶质细胞显着活化,ABX-XCD组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活化较ABX-MCAO组有降低趋势。结论:星蒌承气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小鼠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其效应机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特点。其对伪无菌小鼠中风模型则未发现确切的脑保护效应,说明其脑保护的部分机制是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实现的。其具体机制包括提高肠道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丁酸含量,增强肠道短链脂肪酸受体GPR43表达,增加血液IL10、减少TNF-α等炎性因子及MTL水平,最终减少梗死区域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达到中风脑保护的作用。本研究成果对中风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中风后便秘患者,仅仅“通便”治疗是不够的,需要结合患者的证候特点进行中医药“化痰通腑”治疗,才能取得好的临床效果。

齐明然[8](2021)在《长链非编码RNA RP11-7K24.3通过miR-17-5p/ZBTB4轴对胃癌发生发展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胃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消化系统肿瘤之一,是由多种因素参与诱导、多种分子动态调控、病理机制极为复杂的系统性疾病,近年来关于胃癌的分子机制研究在不断进步,但仍缺少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的特异性靶标,通过整体性构建胃癌中的分子共调控网络,深入挖掘关键调控分子及其功能,对于阐明胃癌发生与发展的潜在机制、寻找有效的诊断及治疗靶点、研制个性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可以通过多种模式参与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等多种生物过程,在胃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对于胃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因此,系统而深入地分析胃癌中lncRNA的表达情况,构建lncRNA相关的调控网络,探索关键lncRNA的生物功能,可以为胃癌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一条新思路,为研发新的诊治方案奠定研究基础。本研究中通过分析TCGA数据库内胃癌样本中差异表达的lncRNA、miRNA及mRNA,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构建了胃癌中的lncRNA/miRNA/mRNA共调控网络,对调控网络中的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及模块提取,由此筛选得到关键lncRNA,进一步针对关键lncRNA进行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与生存分析。此外,通过检测生存相关的lncRNA RP11-7K24.3在胃癌细胞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RP11-7K24.3/miR-17-5p/ZBTB4三者之间的靶向调控关系,深入地分析了RP11-7K24.3/miR-17-5p/ZBTB4轴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从而明确其在胃癌发生与发展中的重要调控作用。第一部分胃癌中lncRNA/miRNA/mRNA共调控网络的构建及关键lncRNA的筛选从TCGA数据库下载372例胃癌样本和32例癌旁样本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和临床信息,通过差异分析筛选得到2221个差异lncRNA,168个差异miRNA及3879个差异mRNA,整合使用Target Scan、miRDB、DIANA等数据库资源,构建了胃癌相关的lncRNA/miRNA/mRNA共调控网络,通过对网络中的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以及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和模块分析,筛选得到76个关键lncRNA,进一步对关键lncRNA进行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和生存分析,分析发现HULC和RP11-314B1.2与多个临床特征密切相关,AC018647.3、MAGI2-AS3、MIR99AHG、NR2F1-AS1、LINC00106、PVT1、RP5-1074L1.4和RP11-7K24.3与总体生存期相关,并构建了一个由LINC00106和RP11-999E24.3组成的预后风险模型。通过q RT-PCR对临床特征相关的11个关键lncRNA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发现RP11-7K24.3在多种胃癌细胞内一致性低表达,推测RP11-7K24.3不仅可以作为胃癌预后分析的特异性标志物,还可能与胃癌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值得进一步探索其潜在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调控机制。第二部分RP11-7K24.3在胃癌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通过在5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样本中对RP11-7K24.3的表达水平进行验证,发现RP11-7K24.3在胃癌组织内显着低表达,且其低表达状态与胃癌患者的肿瘤大小和远端转移密切相关。利用细胞核质RNA分离实验,发现RP11-7K24.3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将pc DNA3.1 RP11-7K24.3转染至胃癌细胞HGC-27和SGC-7901内以实现过表达RP11-7K24.3,同时利用CCK-8和EdU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情况,结果提示过表达RP11-7K24.3可以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侵袭实验检测发现过表达RP11-7K24.3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RP11-7K24.3胃癌细胞内的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发现过表达RP11-7K24.3可以抑制EMT过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到过表达RP11-7K24.3可以促进胃癌细胞的凋亡。另外,通过小鼠移植瘤实验,发现过表达RP11-7K24.3可以在体内水平降低胃癌的生长速度和肿瘤体积。体内体外实验均证明RP11-7K24.3在胃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第三部分RP11-7K24.3调控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实验证实了miR-17-5p与RP11-7K24.3的结合关系。通过q RT-PCR检测到miR-17-5p在胃癌细胞内明显高表达,且RP11-7K24.3过表达后可以抑制miR-17-5p的表达水平。利用miR-17-5p mimics或miR-17-5p inhibitor在胃癌细胞HGC-27和SGC-7901中进行转染,以完成miR-17-5p的过表达或敲降,同时通过CCK-8和EdU实验检测发现miR-17-5p可以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侵袭实验中发现miR-17-5p可以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发现miR-17-5p可以促进EMT过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miR-17-5p可抑制胃癌细胞凋亡;然而通过共转染miR-17-5p mimics和pc DNA3.1RP11-7K24.3后可以逆转miR-17-5p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促进作用和对凋亡的抑制作用。与此同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实验证实了miR-17-5p与ZBTB4的结合关系。通过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到ZBTB4在胃癌细胞内明显低表达,过表达miR-17-5p可以抑制ZBTB4的表达,而过表达RP11-7K24.3可以促进ZBTB4的表达,表明RP11-7K24.3可以通过竞争性结合miR-17-5p,抑制miR-17-5p对ZBTB4的沉默作用。另外,通过CCK-8、EdU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侵袭实验、Western Blot、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实验等发现ZBTB4过表达后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EMT过程,并促进胃癌细胞凋亡,但共转染miR-17-5p mimics后可以逆转ZBTB4单独过表达的调控功能。此外,我们通过Western Blot初步检测到RP11-7K24.3通过miR-17-5p/ZBTB4轴对下游转录因子Sp1、Sp3和Sp4的调控作用。系列实验结果表明RP11-7K24.3/miR-17-5p/ZBTB4轴可能参与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过程,影响胃癌的发生与发展进程。

陈甜甜[9](2020)在《生物学前沿知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分子与细胞》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是生命科学蓬勃发展的新纪元,生物科技的成果越来越多的被人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去。教师在传授基本概念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生物学前沿知识的渗透以及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与之相关的前沿知识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也能提高学习的开放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本研究从教材知识老化以及案例内容陈旧的现状出发,阐述在高中生物学学习中应用相关前沿知识的重要作用,并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并提出生物学前沿知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更新的生物领域热点问题中所蕴含的相关知识。通过文献梳理,本研究发现生物学前沿知识融入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但是研究内容零散不够全面系统。因此,本研究在理论基础的支撑下利用问卷法对高中生物学前沿知识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一线的高中生物老师采取深入的访谈。通过调查及访谈梳理出当下生物学前沿知识在高中教学中应用存在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前沿知识难度较大等许多问题和障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分子与细胞》为例,对生物学前沿知识进行了筛选和整理,提出了生物学前沿知识融合的科学性、开放性、适当性等原则。本文以先行组织、情境导入、问题导入、启发式、探究式、自主学习等形式设计了相应的教学片断,并针对具体的内容尝试设计了三例完整的教学案例,同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实施和评价,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肯定了生物学前沿知识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总之,将生物学前沿知识应用于教学中不仅能够促进教师向研究型学者的转变,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生命的神奇和魅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树立学生新的职业观。只有在教学中不断让学生接触新的生物学知识生长点,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以及教和学的最优化。

王馨培[10](2020)在《清肺承气汤对腹腔感染所致ARDS的治疗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清肺承气汤治疗腹腔感染所致ARDS患者的潜在分子机制。首先通过多中心临床数据分析初步表明清肺承气汤在临床治疗中的明确治疗效果。进一步通过构建清肺承气汤治疗ARDS的网络药理学模型,对明确的治疗效果进行潜在基因靶点和信号通路的相关性评估;最后通过构建腹腔感染所致ARDS大鼠的模型,筛选清肺承气汤治疗腹腔感染所致ARDS的差异microRNA,对差异microRNA进行下游基因靶点和信号通路评估,交叉分析得到潜在分子机制。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清肺承气汤对急性腹腔感染所致ARDS患者保护机制的多中心研究从四所三甲医院选取27例腹腔感染所致ARDS患者并记录患者一般情况,随机分为14例基础治疗加清肺承气汤治疗和13例基础治疗加大承气汤对照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3天取两次肺泡灌洗液,微球检测法检测比较2组治疗前后IL-4、IL-6、IL-10分泌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患者肺泡巨噬细胞凋亡比例。第二部分清肺承气汤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网络药理学分析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检索清肺承气汤中的化学成分和靶点,与Gene 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的ARDS靶点交叉比对得到药物-疾病靶点,然后用Cytoscape3.7.1软件建立“化合物-预测靶点”网络、预测靶点间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预测靶点的KEGG富集分析,结合第一部分的临床结果评估清肺承气汤治疗ARDS的可能基因靶点和信号通路。第三部分清肺承气汤对腹腔感染所致ARDS大鼠的基因组学研究通过盲肠结扎术(CLP)制造腹腔感染构建ARDS大鼠模型20只,随机数字法将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n=10)和中药治疗组(n=10),治疗3天后两组各选3只大鼠取肺部组织,进行HE染色,并通过高通量基因芯片法筛选差异microRNA,通过GO数据库和KEGG数据库对差异microRNA下游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与第二部分结果进行交叉分析。研究结果:第一部分清肺承气汤对急性腹腔感染所致ARDS患者保护机制的多中心研究1.患者的一般资料: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肺泡巨噬细胞凋亡比较:治疗前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泡巨噬细胞凋亡比例有明显的差异(均P<0.05),通过治疗前后差值统计,治疗组细胞凋亡面积明显下降(P<0.05)。3.两组患者肺泡信号因子比较:治疗前两组之间3组细胞因子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而治疗后3组细胞因子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治疗组IL-6分泌量经过中药治疗后显着上升(P<0.05),而IL-10的分泌量呈下降趋势(P<0.05),IL-4有一定下降趋势,但P>0.05代表下降趋势不显着。第二部分清肺承气汤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网络药理学分析1.药物活性化合物筛选:总共筛选出78个化合物,其中大黄16种,枳实22种,厚朴2种,黄连14种,半夏13种,瓜蒌11种。2.清肺承气汤治疗ARDS潜在靶点筛选:获得ARDS相关基因靶点476个,筛选清肺承气汤活性化合物对应靶点225个,将疾病和药物靶点进行交叉筛选获得共同潜在靶点63个。3.清肺承气汤治疗ARDS的“化合物—预测靶点”复合网络图:根据清肺承气汤包含活性化合物和其对应的靶点以及ARDS潜在靶点共同构建了一个网络图,网络图由110个节点(44个化合物节点和63个基因靶点)和324个边缘组成。quercetin(檞皮素)是相关度值第一的化合物,BCL2、ESR1、AR分别与7种、16种、19种化合物相结合,它们在细胞增殖、炎症、细胞凋亡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4.清肺承气汤治疗ARDS潜在靶点的PPI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对63个疾病-药物潜在靶点构建PPI网络图,PPI图具有68个节点和1078条边,PPI图相关度值最高的是IL-6。5.潜在靶点的KEGG通路分析:对63种清肺承气汤治疗ARDS的潜在靶点进行KEGG通路统计,63种潜在靶点映射到78条KEGG通路种,TNF通路、NF-κB通路和T细胞受体通路属于排名靠前的信号通路。第三部分清肺承气汤对腹腔感染所致ARDS大鼠的基因组学研究1..microRNA的筛选:筛选后得到16组符合条件有明显差异的microRNA,包括rno-mi R-338-5p、rno-mi R-20a-5p、rno-mi R-350、rno-mi R-199a-5p、rno-mi R-218a-1-3p、rno-mi R-224-5p、rno-mi R-362-3p、rno-mi R-678、rno-mi R-3584-5p、rno-mi R-1839-5p、rno-mi R-6216、rno-mir-15b、rno-mir-27b、rno-mir-30c-1、rno-mir-320、rno-mir-665。清肺承气汤通过分别增强或者抑制这16条microRNA的表达来调控机体的反应性。2.清肺承气汤对腹腔感染所致ARDS大鼠的病理影响:相较于对照组,中药治疗组肺组织HE染色提示:肺泡大小较均一,肺内出血情况、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厚、间质水肿均明显减轻。3.microRNA的GO和KEGG分析:KEGG分析得到Wnt signaling pathway、T cell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Protein processing in endoplasmic reticulum、Gn RH signaling pathway、Erb B signaling pathway属于直接或者间接干预凋亡作用的通路,而T cell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p53 signaling pathway属于免疫调节方面的关键通路。GO分析得到清肺承气汤的生物活动主要集中在IL-12分泌和细胞电活动;细胞成分方面主要集中在参与基因组装、细胞膜的组成、囊泡膜的形成、髓鞘鞘轴突区的形成;在分子功能方面集中在病毒的结合、受体抑制剂的活性、乙酰胆碱受体的结合。研究结论综上所述,通过多中心临床数据、网络药理学模型评估以及动物实验,本实验初步探究了清肺承气汤治疗腹腔感染所致ARDS的潜在分子机制,在肺巨噬细胞的凋亡方面,清肺承气汤通过microRNA-20a-BCL2轴系以及microRNA-350-JNK轴系进行调控;炎症调控方面,清肺承气汤通过microRNA-350和microRNA-20a-5p调控IL-6、IL-10、AR、CXCL8、PPARγ以及其映射的白细胞介素家族通路和NF-κB通路以及TNF通路来影响炎症反应。

二、细胞凋亡的最新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细胞凋亡的最新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GnRH激动剂和经血源性干细胞联合治疗对小鼠卵巢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细胞
    1.2 实验药品及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实验分组及给药
    1.5 流式细胞术仪检测MenSCs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情况
    1.6 HE染色观察小鼠卵巢组织病理变化情况
    1.7 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相关激素含量水平
    1.8 Western blot检测
    1.9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流式细胞术检测MenSCs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情况
    2.2 GnRH激动剂和经血源性干细胞联合治疗对小鼠卵巢的影响
    2.3 GnRH激动剂和经血源性干细胞联合治疗对小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2.4 GnRH激动剂和经血源性干细胞联合治疗对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5 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p-PI3K、PI3K、p-Akt及Akt蛋白的表达情况
3 讨论

(2)宰后成熟对生鲜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宰后生化变化对肉品质的影响
    1.1 宰后能量代谢对肉品质的影响
    1.2 宰后酶系统对肉品质的影响
        1.2.1 钙蛋白酶系统对肉品质的影响
        1.2.2 半胱天冬蛋白酶介导的细胞凋亡过程对肉品质的影响
        1.2.3 过氧化物还原酶6对肉品质的影响
    1.3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对肉品质的影响
        1.3.1 蛋白质巯基亚硝基化修饰
        1.3.2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
    1.4 小热休克蛋白对肉品质的影响
2 不同成熟方式对肉品质的影响
    2.1 干法成熟
    2.2 湿法成熟
    2.3 干湿法结合成熟技术
3 新型成熟技术
    3.1 特殊包装干法成熟技术
    3.2 差异化肌肉成熟技术
    3.3 新型物理成熟技术
        3.3.1 电离辐射技术
        3.3.2 冷冻-冷藏结合的成熟技术
        3.3.3 高压技术
        3.3.4 脉冲电场技术
4 结语

(3)多巴胺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综述 神经递质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连翘归尾煎抗乳腺癌药效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前言
第一章 连翘归尾煎体内抗乳腺癌药效作用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及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材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连翘归尾煎样品制备
        2.2 细胞培养
        2.3 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
        2.4 数据分析
    3.实验结果
        3.1 连翘归尾煎对乳腺癌小鼠体重的影响
        3.2 连翘归尾煎对乳腺癌小鼠模型的肿瘤生长的影响
    4.讨论
    5.小结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连翘归尾煎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1.资料与方法
        1.1 连翘归尾煎有效活性成分及靶基因的收集和筛选
        1.2 乳腺癌相关靶基因的收集
        1.3 有效成分与疾病靶基因的Venn分析
        1.4 构建“药物-成分-靶基因-疾病”网络
        1.5 构建蛋白互作关系网络
        1.6 核心靶基因GO(基因本体论)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
    2.实验结果
        2.1 连翘归尾煎有效活性成分及靶基因的收集
        2.2 连翘归尾煎抗乳腺癌相关靶基因
        2.3 “药物-成分-靶基因-疾病”网络
        2.4 蛋白互作网络构建
        2.5 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2.6 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3.小结
第三章 连翘归尾煎抗乳腺癌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连翘归尾煎体外抗乳腺癌作用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
        1.2 实验药材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
        2.3 Hoechst33258 染色观察细胞凋亡
        2.4 qRT-PCR法检测细胞内相关蛋白mRNA的表达
        2.5 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内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2.6 数据分析
        3.实验结果
        3.1 连翘归尾煎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3.2 连翘归尾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3.3 连翘归尾煎对细胞内相关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3.4 连翘归尾煎对细胞内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4.讨论
        5.小结
    第二节 连翘归尾煎体内抗乳腺癌作用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组织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实验取材
        2.2 组织石蜡包埋与切片
        2.3 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
        2.4 TUNEL染色测定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
        2.5 Western blot测定乳腺癌小鼠肿瘤组织中相关蛋白表达
        2.6 数据分析
        3.实验结果
        3.1 连翘归尾煎对乳腺癌小鼠肿瘤组织学的影响
        3.2 连翘归尾煎对乳腺癌小鼠肿瘤组织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4.讨论
        5.小结
第四章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连翘归尾煎抗乳腺癌的活性成分及验证
    1.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分子对接
        2.2 细胞培养
        2.3 不同化学成分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3.结果
        3.1 连翘归尾煎中核心活性化合物分子对接结果分析
        3.2 不同活性成分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3.3 牛蒡子苷及白桦脂酸的分子对接结果分析
    4.讨论
    5.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陈皮碱性提取物调控内质网应激治疗肺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肺纤维化中西医研究进展
    第一节 中医对肺纤维化的认识
        1. 中医病名
        2. 病因病机
        3. 辨证论治
        4. 方药进展
    第二节 西医对肺纤维化的认识
        1. 疾病简介
        2. 流行病学
        3. 诊断方法
        4. 治疗方法
        4.1 吡非尼酮
        4.2 尼达尼布
        4.3 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
        5. 未来展望
        5.1 精准医疗
        5.2 新的靶点
    第三节 ERS与肺纤维化的关系
        1. 肺纤维化发病机制
        2. ERS的分子机制
        3. ERS与肺纤维化
        3.1 上皮细胞
        3.2 成纤维细胞
        3.3 巨噬细胞
        4. 通过ERS治疗肺纤维化
第二章 陈皮碱性提取物制备、鉴定与质控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药材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耗材
        2.4 实验仪器
        2.5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CAE的制备
        3.2 CAE的鉴定
        3.3 CAE的质控
    4. 讨论
第三章 陈皮碱性提取物对小鼠肺纤维化的作用
    第一节 BLM诱导小鼠肺纤维化模型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耗材
        2.4 实验仪器
        2.5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造模后小鼠体重变化
        3.2 造模后小鼠存活率
        3.3 造模后肺组织病理变化
        3.4 造模后肺组织羟脯氨酸水平变化
        4. 讨论
    第二节 CAE对小鼠肺纤维化的作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耗材
        2.4 实验仪器
        2.5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CAE对肺组织肺泡炎水平的影响
        3.2 CAE对肺组织纤维化水平的影响
        3.3 CAE对肺组织胶原沉积水平的影响
        3.4 CAE对肺组织胶原蛋白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第四章 陈皮碱性提取物抗肺纤维化的分子机制
    第一节 CAE对AEC Ⅱ中ERS及ATF3/PINK1的调控作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细胞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耗材
        2.4 实验仪器
        2.5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CAE对肺组织ERS相关蛋白水平的影响
        3.2 CAE对A549细胞ERS相关蛋白水平的影响
        3.3 CAE对肺组织ATF3/PIINK1共表达的影响
        3.4 CAE对A549细胞ATF3/PINK1共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第二节 CAE对AEC Ⅱ中线粒体稳态的调控作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细胞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耗材
        2.4 实验仪器
        2.5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CAE对A54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影响
        3.2 CAE对A549细胞ROS水平的影响
        3.3 A549细胞shRNA质粒载体构建
        3.4 A549细胞ATF3 & PINK1基因沉默
        3.5 CAE对ATF3-/- A549细胞中PINK1及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影响
        3.6 CAE对PINK1-/- A549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第三节 CAE通过AEC Ⅱ对肺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细胞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耗材
        2.4 实验仪器
        2.5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CAE对MRC5细胞胶原蛋白水平的间接影响
        3.2 CAE对A549细胞上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缩略词表
    附录二:文献综述 内质网应激: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潜在治疗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解毒益智方对阿尔茨海默病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大脑皮层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及BACE1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AD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
        1 中医学对痴呆的系统认识及研究进展
        1.1 中医学对痴呆病名由来及发展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痴呆病因病机的古代认识
        1.3 中医学对痴呆辨证论治及相关研究的认识
        1.4 中医学对痴呆治疗的古今认识
    综述二 西医学对A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研究
        1 现代医学对AD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1 AD的概述及流行病学
        1.2 现代医学对AD发病因素的认识及研究
        1.3 现代医学对AD发病相关机制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AD治疗的认识
        2.1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s)
        2.2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
        2.3 甘露特纳胶囊
        2.4 其他非药物治疗
        3 问题与展望
    综述三 Aβ在脑内异常沉积的机制
        1.Aβ的产生、分布与清除、传递与运输的研究进展
        1.1 Aβ的产生
        2 Aβ的清除
        2.1 细胞的清除作用
        2.2 Aβ被降解酶的清除作用
        2.3 中枢Aβ的清除途径
        2.4 血液成分介导的Aβ清除
    综述四 解毒益智方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1 解毒益智方的创立
        1.1 脑髓理论
        1.2 髓虚毒损
        1.3 补肾益髓,活血化痰解毒法
        2 解毒益智方通过调节SIRT1/AMPK通路抑制BACE1表达改善Aβ的沉积
        3 解毒益智方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应用
实验研究
    第一章 CCP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保护性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JDYZF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JDYZF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Aβ水平变化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JDYZF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BACE1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7)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痰热腑实证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星蒌承气汤药效物质基础及对缺血性卒中神经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1 大黄
        1.1 中医认识
        1.2 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
        2 胆南星
        2.1 中医认识
        2.2 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
        3 瓜蒌
        3.1 中医认识
        3.2 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
        4 羌活
        4.1 中医认识
        4.2 化学成分及神经保护作用
        5 芒硝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肠道微生态理论的缺血性卒中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 肠道微生态与肠道微生态失调
        2 菌-肠-脑轴
        3 从肠到脑的上行通路
        4 从脑到肠的下行通路
        5 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与肠道菌群
        6 卒中并发症的肠道微生态机制
        7 结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星蒌承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机制研究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星蒌承气汤化学活性成分的检索与筛选
        2.2 星蒌承气汤化学成分及缺血性卒中靶点筛选
        2.3 交集基因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
        2.4 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2.5 可视化网络构建与分析
        2.6 分子对接
    3 研究结果
        3.1 星蒌承气汤潜在化学活性成分的检索与筛选结果
        3.2 星蒌承气汤活性成分靶点及缺血性卒中靶点预测结果
        3.3 GO富集分析及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3.4 可视化网络构建与分析
        3.5 分子对接
    4 讨论
        4.1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4.2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星蒌承气汤活性成分
        4.3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星蒌承气汤效应机制
    5 小结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星蒌承气汤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小鼠神经保护作用及网络药理学关键靶点及通路实验验证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设备与耗材
        1.4 实验药物的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与给药
        2.2 模型制备
        2.3 神经功能评分
        2.4 除胶实验
        2.5 TTC染色
        2.6 取材及处理
        2.7 TUNEL法检测皮层梗死周围细胞凋亡情况
        2.8 脑组织ELISA
        2.9 脑组织Western blot
        2.10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神经功能评分
        3.2 除胶实验
        3.3 脑梗死体积评价
        3.4 对缺血侧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3.5 星蒌承气汤对缺血侧脑组织TNF-α的影响
        3.6 星蒌承气汤对缺血侧脑组织AKT、p-AKt、PI3K及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4.1 星萎承气汤是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具有确切临床疗效的代表方剂
        4.2 化痰通腑法代表方星蒌承气汤脑保护作用及中医理论探讨
        4.3 卒中模型神经功能评分探讨
        4.4 卒中模型行为学选择
        4.5 星蒌承气汤与细胞凋亡
        4.6 网络药理学关键靼点及通路实验验证
        5 小结
    实验二 星蒌承气汤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小鼠菌-肠-脑轴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设备与耗材
        1.4 实验药物的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与给药
        2.2 模型制备
        2.3 取材及处理
        2.4 免疫组化
        2.5 免疫荧光
        2.6 ELISA检测
        2.8 肠道菌群分析
        2.9 盲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SCFAs)检测
        2.10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星蒌承气汤对中风痰热腑实证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3.2 星蒌承气汤对中风痰热腑实证小鼠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及短链脂肪酸受体的影响
        3.3 星蒌承气对菌-肠-脑轴神经-内分泌-免疫途径相关指标影响
        4 讨论
        4.1 基于脑肠互动理论探讨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的理论基础
        4.2 星蒌承气汤对短链脂肪酸影响
        4.3 星萎承气汤对菌-肠-脑轴自主神经途径影响
        4.4 星蒌承气汤对菌-肠-脑轴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
        4.5 星萎承气汤对菌-肠-脑轴免疫途径影响
        5 小结
    实验三 星萎承气汤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伪无菌小鼠菌-肠-脑轴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设备与耗材
        1.4 实验药物的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与给药
        2.2 模型制备
        2.3 神经功能评分
        2.4 除胶实验
        2.5 TTC染色
        2.6 取材及处理
        2.7 免疫组化、免疫荧光
        2.8 ELISA检测
        2.9 肠道菌群分析
        2.10 盲肠内容物SCFAs分析
        2.11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神经功能评分
        3.2 除胶实验
        3.3 脑梗死体积评价
        3.4 肠道菌群
        3.5 短链脂肪酸
        3.6 星蒌承气汤对伪无菌小鼠菌-肠-脑轴神经-内分泌-免疫途径相关指标影响
        4 讨论
        4.1 伪无菌模型建立及评价
        4.2 肠道菌群是星蒌承气汤发挥作用的重要靶点
        4.3 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机制的初步探讨
        5 小结
结语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长链非编码RNA RP11-7K24.3通过miR-17-5p/ZBTB4轴对胃癌发生发展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胃癌的最新研究进展
        1.1.1 胃癌的流行病学现状
        1.1.2 胃癌分子表达谱的研究进展
    1.2 lncRNA的分子特征与生物功能
        1.2.1 lncRNA的分类
        1.2.2 lncRNA的作用模式
        1.2.3 lncRNA的生物功能
    1.3 lncRNA在胃癌中的研究意义
        1.3.1 lncRNA与胃癌的早期诊断
        1.3.2 lncRNA与胃癌的进展与转移
        1.3.3 lncRNA与胃癌的预后判断
第2章 胃癌中lncRNA/miRNA/mRNA共调控网络的构建及关键lncRNA的筛选
    2.1 前言
    2.2 胃癌中差异表达lncRNA、miRNA及mRNA的表达谱分析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2.3 实验结果
    2.3 胃癌中lncRNA/miRNA/mRNA共调控网络的构建及生物功能分析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方法
        2.3.3 实验结果
    2.4 关键lncRNA的筛选及初步验证
        2.4.1 实验材料
        2.4.2 实验方法
        2.4.3 实验结果
    2.5 讨论
第3章 RP11-7K24.3在胃癌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3.1 前言
    3.2 RP11-7K24.3在胃癌中的表达验证及亚细胞定位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2.3 实验结果
    3.3 过表达RP11-7K24.3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促进胃癌细胞凋亡
        3.3.1 实验材料
        3.3.2 实验方法
        3.3.3 实验结果
    3.4 过表达RP11-7K24.3抑制胃癌小鼠模型肿瘤生长
        3.4.1 实验材料
        3.4.2 实验方法
        3.4.3 实验结果
    3.5 讨论
第4章 RP11-7K24.3调控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
    4.1 前言
    4.2 RP11-7K24.3通过miR-17-5p调控胃癌的发生与发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3 实验结果
    4.3 RP11-7K24.3通过竞争性结合miR-17-5p调控ZBTB4的表达
        4.3.1 实验材料
        4.3.2 实验方法
        4.3.3 实验结果
    4.4 miR-17-5p通过ZBTB4调控胃癌的发生与发展
        4.4.1 实验材料
        4.4.2 实验方法
        4.4.3 实验结果
    4.5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生物学前沿知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分子与细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前沿知识的应用是教材现代化的必要补充
        (二)前沿知识的探索是提高教师生物专业素养的必然要求
        (三)前沿知识的应用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现实需求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和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知识
        (二)前沿和前沿知识
        (三)生物学前沿知识
    二、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四)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第三章 生物学前沿知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
    二、调查范围及对象
    三、问卷编制
    四、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教师问卷
        (二)学生问卷
        (三)调查结论
第四章 生物学前沿知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案
    一、生物学前沿知识的获取
    二、生物学前沿知识在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二)开放性原则
        (三)适当性原则
    三、生物学前沿知识在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先行组织策略
        (二)情境导入式
        (三)问题导入式
        (四)启发式教学策略
        (五)探究式教学策略
        (六)自主学习策略
第五章 生物学前沿知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案例与评价
    一、教学案例
        (一)案例一:《细胞的分化》
        (二)案例二:《细胞衰老和死亡》
        (三)案例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案例评价
        (一)同行评价
        (二)专家评价
        (三)学生评价
        (四)自我反思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清肺承气汤对腹腔感染所致ARDS的治疗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清肺承气汤对急性腹腔感染所致 ARDS 患者保护机制的多中心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清肺承气汤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清肺承气汤对腹腔感染所致 ARDS 大鼠的基因组学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巨噬细胞在 ALI/ARDS 炎症进展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细胞凋亡的最新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GnRH激动剂和经血源性干细胞联合治疗对小鼠卵巢功能的影响[J]. 孙芳,韦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1
  • [2]宰后成熟对生鲜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刘泽超,罗欣,张一敏,毛衍伟,董鹏程,张文华,杨啸吟,梁荣蓉. 食品科学, 2021(21)
  • [3]多巴胺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 杨晓旭.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4]连翘归尾煎抗乳腺癌药效作用及机制研究[D]. 翟康欣.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陈皮碱性提取物调控内质网应激治疗肺纤维化的机制研究[D]. 王志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解毒益智方对阿尔茨海默病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大脑皮层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及BACE1表达影响的研究[D]. 朱晓婷.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痰热腑实证机制研究[D]. 高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长链非编码RNA RP11-7K24.3通过miR-17-5p/ZBTB4轴对胃癌发生发展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 齐明然. 吉林大学, 2021(01)
  • [9]生物学前沿知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分子与细胞》为例[D]. 陈甜甜.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10]清肺承气汤对腹腔感染所致ARDS的治疗机制研究[D]. 王馨培.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细胞凋亡的最新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