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种植区论文-张玥滢,刘布春,邱美娟,刘园,吴昕悦

适宜种植区论文-张玥滢,刘布春,邱美娟,刘园,吴昕悦

导读:本文包含了适宜种植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苹果,格点气象数据,适宜性,气候区划

适宜种植区论文文献综述

张玥滢,刘布春,邱美娟,刘园,吴昕悦[1](2019)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苹果适宜种植区北移西扩:基于高分辨率格点气象数据的区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81-2010年5km×5km格点气象数据,基于前人研究指标,采用气候倾向率、Arc GIS空间插值等方法,对影响苹果种植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等主要气候指标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首先利用一票否决式指标剔除不能满足苹果生长基本要求的不可种植区域,然后结合苹果气候区划因子评分标准,对可种植区进行适宜性评价,并分析年际间适宜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苹果可种植区为华北、西北、西南以及华东、华南的部分地区。在可种植区中,适宜区主要位于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和环渤海地区,次适宜区主要位于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少部分地区以及塔里木盆地和云贵高原地区,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地区以及新疆北部部分地区。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90年代、21世纪00年代山东半岛、黄土高原南部由适宜种植区转变为次适宜种植区,辽蒙交界地区、云贵川交界地区、黄土高原北部以及陕甘交界处由次适宜种植区转变为适宜种植区,苹果适宜种植区变化呈现明显北移西扩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气象》期刊2019年11期)

杨思宇[2](2019)在《山东定陶山药种植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及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药作为一种具有高药用价值的药材,一般生长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且需要水分充足,常年灌溉,所以对生长环境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山东菏泽定陶作为长期山药种植区,需要对该种植区的真实养分状况和供肥能力进行分析,进行特色农业地质调查,分析土壤地球化学特征,为山药种植区规划提供依据。本文主要是在定陶山药种植区通过开展农业地质调查,查清该区域内农业环境地质背景条件,并且对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元素迁移转化规律研究及对元素的地球化学等级划分,并分析土壤对山药品质的影响,进行种植适宜性评价,并为山药种植土地规划和经济性分析提供依据。本文主要做了如下成果:1.对研究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地质环境条件、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查清了地层岩性、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重点调查研究了山药种植区地质背景条件。2.在研究区内,分别对于浅层土壤和深层土壤的各元素进行研究,土壤养分,植物样品等进行采样,并对此进行分析得出各个元素指标的含量,通过变异系数对比,显着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得出该区域内的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3.运用内特梅罗指数分析了土壤污染元素的含量,通过对采取的元素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相同深度同一元素计算算数平均值,分析了元素迁移转化规律,并对浅层土壤中各种元素进行了不同元素之间的相关分析和差异显着性分析,得出土壤元素相互影响分析,将土壤中养分元素进行地球化学等级划分。4.最后通过揭示元素因子、土壤环境对山药种植品质的影响;将主要元素Sr对山药的生长环境进行相关性分析,确立山药生长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模型,并以此根据提出合理的土地规划性建议分析。(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贺晓慧,宁小莉,郭彦龙,卫海燕[3](2019)在《我国文冠果分布的气候地理特征及未来气候情景下适宜种植区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获取文冠果的种群分布点,基于影响文冠果生长的气候地理环境因子构建MaxEnt模型,探讨影响文冠果生长的主导气候地理环境因子条件,利用ArcGIS10.1平台对当前气候环境下文冠果的适宜种植区进行分析,并对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文冠果的适宜种植区进行预测,为文冠果的资源保护和未来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影响文冠果种植分布的主要因子有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温度年较差、高程和最干季降水量;2)在当前气候情景下,文冠果的高适宜种植区面积、适宜种植区面积、低适宜种植区面积和不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占全国总面积的1.17%、2.85%、3.78%和92.20%,高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和甘肃;3)在未来不同的气候情景下,文冠果的高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的面积均呈扩大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冠果的高适宜种植区和适宜种植区的面积也呈扩大趋势。(本文来源于《农业现代化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郭贵青[4](2018)在《简析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种类的农作物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性和气候适应性等这些显着的属性特征,气候因素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国幅员辽阔占地面积甚广,所以南北方地区在地域性和气候性方面等存在较大差异。鉴于我国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气候特征,要充分利用好各区域的气候特征来发展当地农作物的生产,来实现区域化的农业生产,对于有效解决我国"叁农"问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玉米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品种之一,对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应性做深入研究对于提高我国玉米生产总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8年09期)

吴媛媛[5](2018)在《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响玉米作物产量的关键性因素是气候的变化,为了提高我国玉米作物的产量,需要掌握气候变化对玉米作物种植的作用,从而为玉米种植区域的开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1玉米种植所需要的生长条件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玉米是一种具有十分高适应性的农作物,而其在生长的过程中收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含环境中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情况等。玉米是一种对温度的要求较大的植物,一般来说,其发芽的温度应该控制在30~32℃(本文来源于《新农业》期刊2018年05期)

田如勇[6](2018)在《茶叶种植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其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种植茶叶。而对于构建茶叶种植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对优化茶种种植区土地规划,提升茶树生长环境及生长质量,提高种植区茶叶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茶叶种植区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和评价指标进行探讨。希望为茶叶种植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提供一些借鉴。(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程振龙,吴孟泉,曾业隆,陆灯盛,曹利[7](2018)在《基于GIS的栖霞市苹果种植区土地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苹果产区烟台栖霞市为研究区,在GI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层次分析法与空间插值等数学方法,从供水、热量、土壤和地形4个方面选取13项具体指标,对栖霞市苹果种植区的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且对苹果产区的布局提出了调整建议。结果表明:(1)栖霞市苹果种植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面积分别为166.70 km~2、295.59 km~2、936.00 km~2、607.84 km~2,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8.31%、14.73%、46.66%、30.30%;苹果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东南部、南部的河谷与河流冲积平原区域,不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山区地带;(2)利用层次分析法的组合权重分析可知,地表水源、土壤类型、果实期昼夜温差、海拔和坡度为影响该地区苹果种植适宜性的主要指标;(3)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对比发现,目前栖霞市苹果种植面积为391.20 km~2,而适生区面积为462.29 km~2,苹果适生区面积大于现有果园面积,苹果种植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白洋河下游平原以北的丘陵缓坡区域、清阳河冲积平原区适生性较高但并不是主要的苹果分布区,可以适当开发为新的苹果种植区。(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马润佳[8](2017)在《我国作物主要种植区气候生产潜力及种植适宜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我国1961-2014年气象观测数据和1980-2014年春玉米、夏玉米、冬小麦、一季稻、双季早稻、双季晚稻主要种植区发育期资料,分析我国气候变化特征和总体趋势,应用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模型估算了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明确了各气候资源对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的影响程度,研究了1961-1980 (时段Ⅰ)和1981-2014 (时段Ⅱ)作物种植适宜性的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为降低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优化粮食作物种植布局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 1961-2014年,我国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西北高、东南低,除西北和西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呈减少趋势。平均温度、≥0℃、≥10℃持续升高,空间分布东南高、西北低,北方的平均气温升高幅度大于南方。年降水量年际变化大,21世纪以来呈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的增加趋势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东北和西南地区较低,绝大部分地区呈减少趋势。我国气候变化总体表现为暖湿趋势,双季稻主要种植区为暖湿趋势,春玉米、夏玉米、冬小麦、一季稻主要种植区为暖干趋势。(2)作物主要种植区的光合生产潜力从高到低为:春玉米(24439kg hm-2)、一季稻(23928kg hm-2)、夏玉米(19247kg hm-2)、冬小麦(19089kg hm-2)、双季晚稻(18144kg·hm-2)、双季早稻(15491kg·hm-2);在时间上均呈下降趋势,空间上与日照时数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光温生产潜力从高到低为:春玉米(18918kg hm-2)、一季稻(16668kg hm-2)、夏玉米(16150kg hm-2)、双季晚稻(157039kg hm-2)、双季早稻(12378kg hm-2)、冬小麦(8240kg.hm-2);春玉米、一季稻和双季早稻均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夏玉米和双季晚稻为持续下降的趋势,冬小麦为上升趋势;空间上双季早稻和双季晚稻沿海南部大于北部,其他作物总体呈东高西低的特征。气候生产潜力从高到低为:春玉米(12343kg.hm-2)、一季稻(11524kg.hm-2)、夏玉米(11474kg.hm-2)、双季晚稻(10055kg.hm-2)、双季早稻(9459kg.hm-2)、冬小麦(4913kg·hm-2),气候生产潜力年际变化较大,除夏玉米外,其他作物总体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大致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各种植区的变化趋势地区差异非常大。(3)春玉米、夏玉米、双季晚稻气候生产潜力与年降水量相关性最高;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与平均温度相关性最高;一季稻和双季早稻气候生产潜力与≥10℃积温相关性最高。辐射的减少对作物气候生产潜力有负面影响;热量资源、年降水量的增加,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减少对作物气候生产潜力有积极作用,但热量资源过度增加可能造成夏玉米、双季晚稻减产,年降水量过度增加可能造成冬小麦减产;除夏玉米外,气候资源的综合影响有利于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提高,气候变化趋势不利于夏玉米生产。(4)我国春玉米的最适宜区和适宜区位于环渤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中部;夏玉米的最适宜区和适宜区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冬小麦的最适宜区和适宜区位于黄淮海地区南部、陕西中南部、贵州和云南交界地带;一季稻的最适宜区和适宜区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东南部;双季早稻的最适宜区和适宜区位于浙江西南部、广东和广西大部;双季晚稻的最适宜区和适宜区位于浙江和福建南部、广东和广西大部、海南、云南局部。与时段Ⅰ,时段Ⅱ春玉米、冬小麦、一季稻、双季早稻、双季晚稻可稳定获得的产量增幅分别为5.1%、6.7%、9.9%、3.7%和3.1%,夏玉米可稳定的产量减幅为2.3%。(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7-06-01)

马春花,邵建辉,田洋,高熹,唐天向[9](2016)在《云南辣木种植区气候条件适宜性初步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云南省辣木(Moringa oleifera)种植区域的生产状况及适宜性进行了调查和评价。根据气候条件适宜性,综合考虑年平均气温、≥10℃积温、极端最低气温和指示植物等因素,初步把种植区按县划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及不适宜区。结果表明,云南辣木适栽区域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澜沧江、红河、怒江、依洛瓦底江和南盘江等水系的低热河谷区。这为云南省辣木种植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6期)

武海丽,智建奇,邢荣平,焦建伟[10](2015)在《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域性和季节性作为农业的根本属性,意味着气候因素在种植业的生产活动中,具备着不可忽略的决定作用。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同时,鉴于我国人口众多的现实,充分利用不同地域之内的气候要素,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格局,对于当前"叁农"问题的解决,有着很大的助推作用。玉米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品种之一,在气候适宜性的考虑因素上,务必要深入研究破题,并通过种植区的拓展和完善,打造以玉米为主的商品粮基地。(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5年27期)

适宜种植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山药作为一种具有高药用价值的药材,一般生长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且需要水分充足,常年灌溉,所以对生长环境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山东菏泽定陶作为长期山药种植区,需要对该种植区的真实养分状况和供肥能力进行分析,进行特色农业地质调查,分析土壤地球化学特征,为山药种植区规划提供依据。本文主要是在定陶山药种植区通过开展农业地质调查,查清该区域内农业环境地质背景条件,并且对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元素迁移转化规律研究及对元素的地球化学等级划分,并分析土壤对山药品质的影响,进行种植适宜性评价,并为山药种植土地规划和经济性分析提供依据。本文主要做了如下成果:1.对研究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地质环境条件、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查清了地层岩性、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重点调查研究了山药种植区地质背景条件。2.在研究区内,分别对于浅层土壤和深层土壤的各元素进行研究,土壤养分,植物样品等进行采样,并对此进行分析得出各个元素指标的含量,通过变异系数对比,显着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得出该区域内的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3.运用内特梅罗指数分析了土壤污染元素的含量,通过对采取的元素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相同深度同一元素计算算数平均值,分析了元素迁移转化规律,并对浅层土壤中各种元素进行了不同元素之间的相关分析和差异显着性分析,得出土壤元素相互影响分析,将土壤中养分元素进行地球化学等级划分。4.最后通过揭示元素因子、土壤环境对山药种植品质的影响;将主要元素Sr对山药的生长环境进行相关性分析,确立山药生长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模型,并以此根据提出合理的土地规划性建议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适宜种植区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玥滢,刘布春,邱美娟,刘园,吴昕悦.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苹果适宜种植区北移西扩:基于高分辨率格点气象数据的区划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9

[2].杨思宇.山东定陶山药种植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及适宜性评价[D].吉林大学.2019

[3].贺晓慧,宁小莉,郭彦龙,卫海燕.我国文冠果分布的气候地理特征及未来气候情景下适宜种植区预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

[4].郭贵青.简析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J].山西农经.2018

[5].吴媛媛.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J].新农业.2018

[6].田如勇.茶叶种植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

[7].程振龙,吴孟泉,曾业隆,陆灯盛,曹利.基于GIS的栖霞市苹果种植区土地适宜性评价[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马润佳.我国作物主要种植区气候生产潜力及种植适宜性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

[9].马春花,邵建辉,田洋,高熹,唐天向.云南辣木种植区气候条件适宜性初步评价[J].热带农业科学.2016

[10].武海丽,智建奇,邢荣平,焦建伟.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J].南方农业.2015

标签:;  ;  ;  ;  

适宜种植区论文-张玥滢,刘布春,邱美娟,刘园,吴昕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