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动度论文-叶伟达

反动度论文-叶伟达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动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音速,低反动度,压气机,叶型设计

反动度论文文献综述

叶伟达[1](2019)在《超音速低反动度压气机叶型设计方法及气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气机单级负荷的提升可以提高航空发动机的推重比,提升单级负荷一般通过增加扭速或提高叶尖轮缘速度,叶尖轮缘速度的提高将出现超音速压气机。超音速压气机流场中存在激波,激波一方面使得气流获得静压升提高压比,另一方面将直接带来激波损失,激波成为超音速压气机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以低反动度压气机首级动叶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叶型设计方法,并对其引入预压缩设计,探究预压缩对叶片气动性能和流场激波结构的影响。本文首先提出具有预压缩特征的大折转角叶型造型方法,其中叶型前半部分采用直接构造吸压力面造型方法方便引入预压缩设计,后半部分采用中弧线迭加厚度分布造型方法。然后,运用该造型方法完成100%叶高和75%叶高处叶型造型,进行薄层计算,在不同来流马赫下,探究预压缩长度对于叶型气动性能和流场激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来流马赫下,预压缩段的前部负曲率型线形成一系列微弱压缩波减弱激波强度,明显降低激波损失;预压缩段的后部正曲率型线抑制激波后附面层发展,可以有效减小叶型损失;随流量的降低,激波前移,预压缩减小激波损失的效益逐渐消失,且较短的预压缩长度,效益将提前消失。最后,本文进行叁维叶片计算,探究100%叶高和75%叶高处的预压缩长度及深度对叁维叶片气动性能及流场中激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预压缩可以有效减弱激波强度,使激波打在叶片吸力面的位置后移,降低激波损失;存在一个较优预压缩长度,使得动叶压比基本保持不变,峰值效率提高同时拥有更宽的工作裕度;随着预压缩深度的增加,叶片的效率和压比基本保持不变,工作裕度不断增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崔涛,王松涛,刘维,温风波,冯国泰[2](2019)在《轴流燃气涡轮气动设计中反动度可行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快速确定反动度的合理取值范围,加快涡轮设计流程及完善气动设计体系,对考虑动叶进口相对总温的高压涡轮反动度可行域及多约束下反动度的可行域进行研究。采用"等效单级涡轮"的思路建立反动度与动叶进口无量纲相对总温之间的关系式以及采用速度叁角形方法建立多约束条件下反动度可行域的计算方法。研究显示:当级负荷系数和膨胀比一定时,相对总温随反动度降低而降低。反动度降低0.1,则无量纲相对总温降低0.012。涡轮进口总温越高,反动度对相对总温影响幅度越大。当级负荷系数大于某值或膨胀比低于某值时,反动度均存在最大值。为保证气动方案具有较低值动叶进口相对总温和较高的效率,若膨胀比一定时,应选择较小的反动度和级负荷系数的设计思路,若级负荷系数一定时,对于单级涡轮反动度取值应较高,对于双级涡轮反动度取值应减小。建立考虑涡轮气动、传热、强度、结构方面的多约束可行域计算方法,可以快速确定反动度的可行域,完善涡轮气动方案设计并加快设计流程。以新型高速飞行器低压涡轮为分析对象,采用该方法确定其反动度可行域为0.125~0.266,并深入研究发现其反动度最大值由动叶出口最大允许马赫数和最小允许绝对气流角共同限制。(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孙士珺,王松涛,陈绍文,胡应交,张龙新[3](2018)在《高负荷低反动度吸附式风扇气动设计与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研究风扇负荷极限,采用基于增加进口正预旋和动叶轴向速度提升的两种低反动度设计方法,对叶尖切线速度为370m/s的风扇级进行了气动设计研究。通过叁维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设计点,风扇级实现了2.39的单级压比,通流效率达90.84%,且抽吸流量仅为进口的5.5%,达到了设计目标。进一步的流场分析表明,静叶根部较高的损失系数一方面与较强的激波有关,另一方面与端壁过大的抽吸流量导致的堵塞有关。改型设计应从降低根部入口激波强度或降低抽吸流量,即增加抽吸背压或缩小抽吸面积入手。(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黄汝广,向模林,江仕洪[4](2016)在《四个有关反动度简化计算公式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透平在变工况时的反动度变化,有四个不同的简化计算公式。分析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第四个简化公式具有更好的通用性。同时,在保留通用性特点的前提下,又对其作了进一步简化。无论对于冲动级还是反动级,该简化公式的计算结果均有一定的准确性,为透平的变工况分析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热力透平》期刊2016年04期)

张龙新,王松涛,阮国辉,王仲奇[5](2015)在《间隙流动对低反动度跨声速转子气动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叶顶泄漏流动对小展弦比高负荷跨声速转子气动性能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对不同尺度叶顶间隙下低反动度转子的全工况特性以及叶顶区域的流场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叶顶间隙条件下,转子峰值效率最高,但其工作范围较窄;叶顶泄漏流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角区分离流动在流道内部的发展,延缓失速的触发,转子喘振裕度提升20%以上;较大尺度叶顶间隙下,波涡干涉导致叶顶泄漏涡破碎,但采用低反动度设计理念可控制破碎的泄漏涡在流道内部不发生大尺度的扩散,从而进一步地保证了转子在近失速点处仍具有较高的效率;综合考虑多方面气动性能要求,对于此类转子应存在最佳的叶顶间隙值。(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5年04期)

黄汝广,李夏,向模林[6](2015)在《有关反动度变化的简化计算公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汽轮机变工况时反动度变化的简化计算公式进行了探讨,并推导出一个能够适用于更大反动度范围的新简化公式,其系数可由级的结构参数确定,有较明确的物理意义。计算结果得到了有关试验的支持,对透平的变工况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发电设备》期刊2015年02期)

胡应交,王松涛[7](2014)在《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方法在多级轴流压气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对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内部流动细节的逐步深入,进一步完善了多级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思想,完成了3级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叁维黏性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第1级动叶入口叶尖切线速度为370m/s的前提下,通过只在首级静叶和末级静叶中进行附面层抽吸,实现了总压比为6.1的3级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附面层总抽吸流量占入口流量的11.3%.在不考虑附面层抽吸对流动效率影响的前提下,3级效率达到88.1%.(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张龙新,杜鑫,丁骏,胡应交,刘勋[8](2014)在《子午造型对低反动度跨声速转子气动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高负荷低反动度跨声速转子,子午型线造型是其设计中研究重点之一。为寻求更优的子午造型方式,借助数值模拟的方法初步研究了不同子午形式对高负荷低反动度跨声速转子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直线形式的子午型线,采用正弦曲线形式的子午型线可降低激波强度,转子效率提升0.84%;合理的子午型线造型既需要控制波前马赫数不至于过高,同时又要确保激波过后轴向速度可以获得迅速提升,避免发生附面层分离再附着的现象。(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4年09期)

李龙[9](2014)在《高负荷吸附式低反动度压气机静叶设计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航空发动机是高性能飞机的心脏,其设计水平、制造工艺以及相关学科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象征。随着对高推重比、高性能发动机要求的提高,压气机需要提供更高的总压比和效率以及小的轴向尺寸和更低的重量。这对压气机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动机气体动力研究中心王松涛教授提出了高负荷低反动度吸附式压气机设计方法,通过在动叶中保证高效流动,在静叶中扩压并通过附面层抽吸来保证不产生分离,设计出一台叁级压气机。该压气机抽吸量11.2%,效率88.2%。该压气机为压气机设计理念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但在该方向上,仍然有许多设计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索。本文以该叁级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为研究对象,对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静叶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为完善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设计做些基础工作。主要从扩大压气机工作范围、降低压气机抽吸量、提高压气机效率角度探究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静叶设计问题。首先对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第一级跨音速静叶应用了不同的掠叶片,研究了叶片前掠、后掠以及变弦长前掠对跨音速吸附式静叶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掠角的对比,得出掠叶片减小了压气机工作范围,并且改变了激波的位置,从而影响了抽吸量。为了避免叶片开槽对叶片强度造成负面影响,小展弦比设计有利于高负荷低反动度吸附式压气机具有良好的强度。因此针对展弦比对高负荷低反动度吸附式压气机静叶的影响开展了研究。对叁级压气机的超音抽吸静叶、亚音速抽吸静叶和亚音速无抽吸静叶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亚音速静叶,随着展弦比增加分离尺度减小、中部气流折转增加,端区气流折转减小。超音速抽吸静叶展弦比变化对损失和折转没有明确的规律,这可能是由于激波损失占主导导致的。为了降低抽吸量,有必要探究抽吸槽位置对超音速抽吸静叶影响。因此对抽吸槽在流道中位置进行了研究。结果分析显示角区分离源于低能流体在逆压梯度和壁面摩擦力作用下的滞止回流。抽吸槽由吸力面根部向流道中部移动会导致对角区低能流体影响减弱,从而导致角区分离,进而影响工作范围。本文最后从增强角区流动能力和工程实际角度出发,研究了静叶端壁倒圆对静叶气动性能的影响,并详细分离了倒圆对气动性能影响的机理。倒圆大幅提高了静叶气动性能,降低了损失并扩大了工作范围。(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4-06-01)

黄汝广,杨家技,李夏[10](2014)在《变工况下汽轮机反动度的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变工况下汽轮机反动度定性分析中的一些常见误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行定性分析的两个基本原则,同时给出一个较完整而详细的定性分析,结论得到了相关文献的支持,对于分析汽轮机变工况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热力透平》期刊2014年01期)

反动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快速确定反动度的合理取值范围,加快涡轮设计流程及完善气动设计体系,对考虑动叶进口相对总温的高压涡轮反动度可行域及多约束下反动度的可行域进行研究。采用"等效单级涡轮"的思路建立反动度与动叶进口无量纲相对总温之间的关系式以及采用速度叁角形方法建立多约束条件下反动度可行域的计算方法。研究显示:当级负荷系数和膨胀比一定时,相对总温随反动度降低而降低。反动度降低0.1,则无量纲相对总温降低0.012。涡轮进口总温越高,反动度对相对总温影响幅度越大。当级负荷系数大于某值或膨胀比低于某值时,反动度均存在最大值。为保证气动方案具有较低值动叶进口相对总温和较高的效率,若膨胀比一定时,应选择较小的反动度和级负荷系数的设计思路,若级负荷系数一定时,对于单级涡轮反动度取值应较高,对于双级涡轮反动度取值应减小。建立考虑涡轮气动、传热、强度、结构方面的多约束可行域计算方法,可以快速确定反动度的可行域,完善涡轮气动方案设计并加快设计流程。以新型高速飞行器低压涡轮为分析对象,采用该方法确定其反动度可行域为0.125~0.266,并深入研究发现其反动度最大值由动叶出口最大允许马赫数和最小允许绝对气流角共同限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动度论文参考文献

[1].叶伟达.超音速低反动度压气机叶型设计方法及气动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2].崔涛,王松涛,刘维,温风波,冯国泰.轴流燃气涡轮气动设计中反动度可行域的研究[J].推进技术.2019

[3].孙士珺,王松涛,陈绍文,胡应交,张龙新.高负荷低反动度吸附式风扇气动设计与性能分析[J].推进技术.2018

[4].黄汝广,向模林,江仕洪.四个有关反动度简化计算公式的对比分析[J].热力透平.2016

[5].张龙新,王松涛,阮国辉,王仲奇.间隙流动对低反动度跨声速转子气动性能影响[J].推进技术.2015

[6].黄汝广,李夏,向模林.有关反动度变化的简化计算公式探讨[J].发电设备.2015

[7].胡应交,王松涛.吸附式低反动度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方法在多级轴流压气机中的应用[J].航空动力学报.2014

[8].张龙新,杜鑫,丁骏,胡应交,刘勋.子午造型对低反动度跨声速转子气动性能影响[J].推进技术.2014

[9].李龙.高负荷吸附式低反动度压气机静叶设计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10].黄汝广,杨家技,李夏.变工况下汽轮机反动度的定性分析[J].热力透平.2014

标签:;  ;  ;  ;  

反动度论文-叶伟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