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戏曲批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历史真实,戏曲批评,传统剧目,戏曲现代化
戏曲批评论文文献综述
赵建新[1](2019)在《政治话语、历史真实与现代化——从几个关键词看戏曲批评70年》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我们尝试选取几个关键词来描述70年来戏曲批评的主脉,"政治话语""历史真实"和"现代化"或许相对比较准确。"政治话语"涵盖了20世纪40年代延安平剧运动以来中国戏曲批评的思想意识形态选择,它甚至可以上溯至清末民初,在国家动荡、民族危亡的特殊历史际遇,中国知识界对戏剧所寄予的政治救亡和启迪民众的强大工具性诉求。(本文来源于《戏曲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耿余[2](2019)在《戏曲艺术审美观照的西方视角——论欧阳予倩对梅兰芳表演的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欧阳予倩在肯定梅兰芳个人舞台艺术表现力的同时,却对其新编的古装剧提出极其严厉的批判,这样相互矛盾的评价恰恰表明欧阳予倩是以西方戏剧的视角来观照中国戏曲艺术,从而造成对中国戏曲美学精神的误读。(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下旬)》期刊2019年08期)
张小芳[3](2019)在《古典戏曲批评学“题目”说——以“影儿里情郎”“画儿中爱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戏曲经典中的名言为"题目",遵循八股文体的内在结构模式进行剧本创作的现象,在传统戏曲批评中被视为一种"题目式"创作,具有自身独特的审美特征及相应的批评标准,即:创作以"经言"命题,剧情设计"根于题";描摹尽情、讲理透彻,"情言、理咏兼而有之";采用八股文的构思方式,整体结构追求对称,细部敷衍亦遵循文法规则。对"题目"式创作及相关批评的梳理和重估,可以丰富文学史的肌理,拓宽戏曲批评学的理论资源与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戏曲艺术》期刊2019年03期)
喻琴[4](2019)在《清代戏曲理论批评视野中的“弋阳腔”》一文中研究指出发源于浙江东南沿海一带的南戏,在流播过程中衍生形成了许多带有浓郁地方文化风情、演出风格各异的声腔剧种,发展到明中叶,昆山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四大声腔",受到了民众广泛欢迎,打破了北曲杂剧的舞台独尊格局。"四大声腔"中,昆山腔、弋(本文来源于《戏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傅涓[5](2019)在《“艳”范畴在戏曲批评中的积极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艳"在传统文论中被认为具有绮靡眩惑之审美特性,于是,在诗文品评中颇受争议。然而,在戏曲批评中,"艳"却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它表征俊丽的藻采音律、奇巧生新的构局用事,深厚绵长的情致,可以促进曲作的传唱搬演,是戏曲"本色"之体现。"艳"与传统诗文的审美准则相调和,亦可促成戏曲雅俗共赏之审美准则的形成。(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焦振文[6](2019)在《回归学术:“仁心说、学心听、公心辩”——《戏曲:批评与立场》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刘祯的评论集《戏曲:批评与立场》收录了其自1990年代至今的56篇戏曲评论文章,基本呈现出作者系统化、理论化的戏曲批评思想,大致包括戏曲本体论的坚守、民族美学标准的自觉遵循、传统与现代的辩证思考、历史现实与个体命运的思考、公心与良知的秉持以及回归现场与身份佐证六个维度,而贯穿其批评思想始终的则是以"仁心说、学心听、公心辩"为原则的学术立场的回归。(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期刊2019年03期)
刘于锋[7](2019)在《中国古代戏曲批评形态研究的开创之作——评李志远《中国古代戏曲批评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戏曲批评形态多样,对这些复杂的批评形式进行系统的研究,是构建中国古代戏曲批评体系的重要工作。李志远《中国古代戏曲批评形态研究》借助形态学的研究方法,以中国古代戏曲的各类批评形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戏曲批评形态的构成、特点和意义。本书对具有争议的学术概念,在学术史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清晰厘定,并在学理的分析、批评的实践操作、学科体系的构建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学术创新。从戏曲批评研究史角度来说,本书是第一部以中国古代戏曲批评形态为研究对象并体现戏曲批评完整体系的专着。(本文来源于《戏剧艺术》期刊2019年03期)
杨玉[8](2019)在《自媒体戏曲批评:助力剧目精品打造》一文中研究指出个性发声、自我代言的自媒体思维,催生出了戏曲批评的新民间立场,为戏曲精品的锻造提供了批评助力。自媒体途径下的戏曲评点形式呈现出向中国古代评点"文体自由"传统的回归趋势,而网络样式拓展丰富了戏曲批评的互动性。主流意志的消解与独立精神的彰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现有的戏曲评价体系,也更为客观地投射出时代审美倾向。但是,自媒体批评推动"还戏于民"的同时也未避免众声喧哗的弊端。因此自媒体戏曲批评呼唤一个能够聚合资源并使之"有效抵达"、具有公信力和持久黏合力的自媒体平台,这一平台可以由官方创建。(本文来源于《戏剧文学》期刊2019年06期)
傅涓[9](2019)在《戏曲批评中的“涩”与“滑”》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戏曲付之声歌的特性,在戏曲创作和鉴赏论方面,"涩"常常是音律生硬拗口、文意晦昧滞塞的表现,"滑"恰可缓解"涩"所造成的声律文意滞塞的弊病,然而,也要谨防"滑"所带来的俗滥浮泛之问题。在戏曲舞台表演方面,"涩"虽然指称技艺的生疏,却能调和演艺娴熟之后容易出现的油滑、缺乏韵致之弊病。(本文来源于《艺术评论》期刊2019年06期)
常立胜[10](2019)在《关于中国式戏曲批评的话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中国古典戏曲批评是一套自足的批评体系伴随戏曲的不断完善,研究戏曲理论的先贤与着作也相继问世。元燕南芝庵的《唱论》,明魏良辅的《曲律》,清李渔的《闲情偶寄》,徐大春的《乐府新声》,黄旛绰、庄肇奎的《梨园原》,焦循的《花部农谭》,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等,这些戏曲理论着作的立场观点,都是以民族戏曲文化为本体,凸显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在这些着作中更接近现代观念的是《梨园原》。(本文来源于《中国戏剧》期刊2019年05期)
戏曲批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欧阳予倩在肯定梅兰芳个人舞台艺术表现力的同时,却对其新编的古装剧提出极其严厉的批判,这样相互矛盾的评价恰恰表明欧阳予倩是以西方戏剧的视角来观照中国戏曲艺术,从而造成对中国戏曲美学精神的误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戏曲批评论文参考文献
[1].赵建新.政治话语、历史真实与现代化——从几个关键词看戏曲批评70年[J].戏曲研究.2019
[2].耿余.戏曲艺术审美观照的西方视角——论欧阳予倩对梅兰芳表演的批评[J].科教导刊(下旬).2019
[3].张小芳.古典戏曲批评学“题目”说——以“影儿里情郎”“画儿中爱宠”为例[J].戏曲艺术.2019
[4].喻琴.清代戏曲理论批评视野中的“弋阳腔”[J].戏曲研究.2019
[5].傅涓.“艳”范畴在戏曲批评中的积极意义[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焦振文.回归学术:“仁心说、学心听、公心辩”——《戏曲:批评与立场》述评[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9
[7].刘于锋.中国古代戏曲批评形态研究的开创之作——评李志远《中国古代戏曲批评形态研究》[J].戏剧艺术.2019
[8].杨玉.自媒体戏曲批评:助力剧目精品打造[J].戏剧文学.2019
[9].傅涓.戏曲批评中的“涩”与“滑”[J].艺术评论.2019
[10].常立胜.关于中国式戏曲批评的话题[J].中国戏剧.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