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推移质输沙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不平衡,神经网络,卵石,河床,水力,方程。
推移质输沙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鹏,孙洪广[1](2018)在《连续时间随机行走模型在推移质输沙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推移质在自然河流中的输运行为通常表现出明显的反常运输行为,其在物理机理上难以应用菲克定律来量化,然而连续时间随机行走模型通过长尾的等待时间和跳跃步长分布能很好的捕捉非菲克定律输运行为。在此研究中模型的等待时间分布采用Mittag-Leffler分布,跳跃步长分布采用Levy稳定分布形式。蒙特卡罗法作为模拟该模型的方法。为了证明模型预测效果的有效性,我们对比了两组实验结果和模型理论结果。最终应用连续时间随机行走模型得到以下叁个结论:(1)连续时间随机行走模型能够捕捉推移质输运行为的尺度依赖效应。(2)在推移质输运中细粒径的粒子表现出很强的超扩散输运行为而粗粒径粒子表现出更强的次扩散输运行为,这主要由于床面结构的影响。(3)连续时间随机行走模型能够捕捉推移质输运过程中超扩散和次扩散行为是同时存在于推移质的输运过程中的。(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25)
周兴波,陈祖煜,李守义,王琳[2](2015)在《不同推移质输沙模型在溃坝洪水模拟中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溃坝洪水模拟分析中,溃口的侵蚀过程对溃口展宽和洪峰流量有直接影响,决定溃坝洪水模拟的准确性.在对圆弧滑裂面溃口展宽模型简化的基础上,将16组推移质输沙方程换算为侵蚀率,发现基于经验输沙方程的"侵蚀率—剪应力"均呈指数形式.结合唐家山堰塞湖溃决过程,对比多组经验输沙方程和指数形式的侵蚀率模型对溃坝洪水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Einstein-Brown(1950)输沙方程和指数模型中a=5,b=1.3时,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较为相符,验证了指数模型的可行性,并通过参数率定指数模型可替代经验输沙模型.但指数模型中b值对计算结果极为敏感,甚至会导致计算不收敛,因此基于土石料最大可能冲刷率的概念提出双曲线模型,解决了这一问题,对准确模拟土石坝和堰塞坝的溃决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刘长波[3](2014)在《推移质输沙率的能量平衡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能量平衡观点,推移质泥沙输移所需能量来自水流的势能。由于密度差异和推移质所受到的重力作用和颗粒之间的碰撞和摩擦作用,推移质运动滞后于水流的运动,推移质所消耗的能量取决于水沙的相对运动。据该理论,推导出推移质输沙率关系式。选择无量纲参数确定有关参数的影响因素,采用试验资料对有关参数进行了率定。所建立的计算公式与试验资料符合较好,计算精度较高。(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4年12期)
陈骏玲,王俊明,李贵涛[4](2004)在《江河卵石推移质不平衡输沙量的时空分布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引入卵石推移质输沙量[q,t]生灭模型,当工程环境改善后,建立了卵石推移质不平衡输沙量的时空分布模型,该模型应用于长江叁峡的卵石推移质输沙量的计算中,获得的结果基本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2004年水工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议学术论文集》期刊2004-10-01)
王协康,方铎,曹叔尤[5](2000)在《推移质输沙率神经网络模型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分析推移质输沙率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概化为一种非线性的输入输出泛函关系 .而后以人工神经网络作用原理建立了推移质输沙率的反馈网络模型 .在变坡水槽中铺设天然沙 ,进行了九组不同流量、坡降及床沙组成的恒定流推移质输沙率试验 .对每组试验过程连续接沙 ,称取并记录每次接沙时间、输沙量及其最大粒径 ,直到床面粗化稳定为止 .以此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识别及模拟 ,显示了该推移质输沙率反馈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预测效果(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00年09期)
王新宏,陈尧隆,田峰巍[6](1998)在《估算河道推移质输沙量的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次提出了利用数学模型估算河道推移质输沙量,建立了一个恒定非平衡推移质泥沙数学模型,并利用水槽试验成果对之进行了验证.通过实例研究证明,用本文提出的方法估算河道推移质输沙量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1998年S1期)
李芳君,黄其山[7](1990)在《潮汐河口推移质输沙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河口推移质输沙数学模型,模型以二维圣维南方程和河床变形方程为基础,采用ADI法差分格式和动边界技术求解平面流场,引进推移质输沙模式,进行非恒定流条件下的河床冲淤计算,以鸭绿江河口丹东港及其附近航道为例,进行了80个潮周期的冲淤过程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值接近.(本文来源于《泥沙研究》期刊1990年02期)
推移质输沙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溃坝洪水模拟分析中,溃口的侵蚀过程对溃口展宽和洪峰流量有直接影响,决定溃坝洪水模拟的准确性.在对圆弧滑裂面溃口展宽模型简化的基础上,将16组推移质输沙方程换算为侵蚀率,发现基于经验输沙方程的"侵蚀率—剪应力"均呈指数形式.结合唐家山堰塞湖溃决过程,对比多组经验输沙方程和指数形式的侵蚀率模型对溃坝洪水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Einstein-Brown(1950)输沙方程和指数模型中a=5,b=1.3时,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较为相符,验证了指数模型的可行性,并通过参数率定指数模型可替代经验输沙模型.但指数模型中b值对计算结果极为敏感,甚至会导致计算不收敛,因此基于土石料最大可能冲刷率的概念提出双曲线模型,解决了这一问题,对准确模拟土石坝和堰塞坝的溃决提供一定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推移质输沙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志鹏,孙洪广.连续时间随机行走模型在推移质输沙的应用[C].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2].周兴波,陈祖煜,李守义,王琳.不同推移质输沙模型在溃坝洪水模拟中的对比分析[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5
[3].刘长波.推移质输沙率的能量平衡模型[J].水运工程.2014
[4].陈骏玲,王俊明,李贵涛.江河卵石推移质不平衡输沙量的时空分布模型[C].2004年水工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议学术论文集.2004
[5].王协康,方铎,曹叔尤.推移质输沙率神经网络模型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0
[6].王新宏,陈尧隆,田峰巍.估算河道推移质输沙量的数学模型[J].水利学报.1998
[7].李芳君,黄其山.潮汐河口推移质输沙数学模型[J].泥沙研究.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