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城关镇一中张行洋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一、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研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首先,可以利用常见的生活现象导入所学知识。如我在讲轴对称时,充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轴对称的实例,同时让学生课外设计出具有对称性的图案、剪纸等作品,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能快速认识轴对称图形,掌握轴对称知识。其次,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成公理。如,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然后自然地引出线段的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课堂上大量取材于生活实际,选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实例,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点亮学生智慧的火光,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并爱上数学课。
二、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景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有趣的生活现象,选用富有生活情趣实例引入课题,增强课堂的兴趣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学习乘方运算时,我就问:“同学们你们吃过兰州拉面吗?做拉面的师傅像一个魔术师,一坨面在他手里拉几下,就变成了很多的细面条,请问如果他拉5次能拉出多少根面条?拉10次呢?“问题一提出,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紧接着就很容易引出了乘方的意义。又如,在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海上日出的全过程,把太阳抽象成一个圆,海平面抽象成一条直线,进而让学生讨论圆与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再用几何画版放映出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最后归纳出圆与直线的相切、相交、相离的三种相对位置关系。这种模拟生活的情境引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上获取了知识,掌握了学习方法,训练了学生思维。生活化课堂教学,能以课本为主源,又不受课本知识的禁锢,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运用数学知识,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数学活动激趣课堂
我在统计初步的“成功与失败”“机会的均等与不均等”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投硬币”“猜红白球”和“抢30”游戏,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学习;通过计算彩票的中奖率,学会用概率解决生活中抽奖问题,学会正确对待各种促销活动;在学习数据的代表时,可让学生根据某次班级考试成绩确定各小组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从不同的程度评价各小组成绩的优劣,学会全面分析问题。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既加深理解了教材所学的内容,又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建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2.通过社会调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教学的同时,我指导学生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教会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如在学习了圆的知识后,把学生带到操场去,指导他们通过测量设计出跑道。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应用时,在讲利率问题和打折问题之前,我让学生先到商场、超市进行一些调查活动,了解商品的进价、售价、利润、打折销售等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了最佳环境,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教育”。现实生活是数学教育的丰富源泉。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当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把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让数学回归生活,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