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贯通节理介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节理,损伤,介质,裂纹,线图,力学,岩石。
非贯通节理介质论文文献综述
陈蕴生,马立新,李宁,韩信[1](2006)在《非贯通节理介质损伤演化分形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CT识别技术对非贯通节理试样的单轴加载全过程进行即时扫描。根据不同应力水平下损伤区域CT图像像素点数的多少,计算分形维数,以此表征损伤程度,并建立不同裂隙倾角下分形维数与应力水平的关系式;提出了损伤局部化参数,分析了分维数与损伤局部化的关系,并通过分维数来反映损伤的局部化程度。(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崔玉红,周世才,陈蕴生[2](2006)在《非贯通细观裂纹节理介质CT试验的数值模拟及影响参数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非贯通细观裂纹节理介质CT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6个材料参数对细观损伤的影响。采用灰度作为主要计算参数,考虑预埋裂隙处发生损伤和破裂的准则,采用Fortran语言编制主程序,并利用叁维十六节点等参元计算预埋裂隙及其附近单元,以及叁维八节点等参元计算远离裂纹处的单元。计算获得了随外荷载增加情况下模型中截面的灰度分布、破裂分布、平均灰度分布和损伤等值线分布等结果。同时,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到一些与试验吻合的各层次破裂与灰度的演化规律,补充了部分试验无法观测到的结果。最后,根据蒙特卡罗概率设计方法分析了6个材料参数对细观损伤的影响,为进一步定量描述节理介质细观破裂和损伤演化规律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马立新[3](2006)在《非贯通节理介质波传播特性和损伤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岩土工程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岩土工程动力学问题,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要涉及到岩体中的波传播问题。而其中最复杂、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波在裂隙处的传播问题。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首次对加载过程中非贯通裂隙介质的波传播问题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试验研究工作。本文以静载下裂隙对波传播的影响为主要研究目标。首先,依据摩尔库伦摩擦定律描述岩石界面强度,研究了应力波与用节理刚度系数描述的线性滑移岩石界面间的相互作用,给出了其透、反射波幅的一般表达式。然后采用石膏和水泥沙浆类岩石材料模型试件模拟节理裂隙介质,对不同裂隙倾角下的非贯通裂隙试件的声波特性进行了超声波试验研究;测试和分析了在应力控制和应变控制两种加载控制条件下纵波在裂隙介质中传播的声速、首波波幅、最大波幅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衰减规律和裂隙倾角与试样强度的关系。最后得到在应力控制和应变控制条件下(可以得到全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超声波波速对应力水平不敏感,首波波幅与最大波幅与应力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并能反映加载过程中,试样的损伤过程;以及声波波幅与声波传播方向上的有效面积成正比;最后得到试样连通率对试样的强度存在很大影响。结合以上的成果提出了裂隙介质的损伤模型,推导了裂隙介质的损伤张量,并通过单轴静载试验验证了此模型。(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06-03-01)
周世才[4](2003)在《非贯通细观节理介质CT实验的数值模拟及影响参数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贯通细观节理岩石是工程中常见的岩体,其力学特性是工程界和理论研究者都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非贯通节理介质细观演化的CT实验[1](陈蕴生,2001)进行了数值模拟,包括中截面平均灰度分布分析、中截面随载荷变化的灰度分布分析、中截面裂纹扩展分布分析、中截面损伤等值线分析;并详细讨论了不同材料参数对岩石细观损伤和破裂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内容为:采用概率设计方法,对非贯通细观节理介质的CT实验模型的中截面进行平均灰度分布数值模拟,通过实验结果验证,选取实验中无法详细给出的材料参数,且给出实验中的已知参数作为模拟参数。采用概率设计得出的参数及已知参数对非贯通节理介质的CT实验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其破裂的过程和损伤发展的过程,并与实验结果比较,此过程同样也体现了岩石细观损伤和破裂的阶段性特征。最后尝试性的探讨了不同材料参数对岩石细观损伤和破裂的影响,本文中对弹性模量、泊松比、裂缝张开剪力传递系数、裂缝闭合剪力传递系数及单轴极限抗拉强度分别进行了讨论,并分别拟合了曲线,给出了相应的函数。为岩石细观损伤和破裂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3-12-01)
陈蕴生,李宁,李爱国,蒲毅彬,廖全荣[5](2000)在《非贯通节理介质细观损伤演化的CT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 CT识别技术对非贯通节理试样的单轴加载全过程进行即时扫描 ,根据 CT图象灰度值均值和灰度分布随应力变化来分析细观损伤演化过程和机理 ,并绘制出损伤等值线图 ,对检测断面损伤分布和损伤演化过程作定量描述 ,结果显示损伤演化具有阶段性特征(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0年06期)
非贯通节理介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非贯通细观裂纹节理介质CT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6个材料参数对细观损伤的影响。采用灰度作为主要计算参数,考虑预埋裂隙处发生损伤和破裂的准则,采用Fortran语言编制主程序,并利用叁维十六节点等参元计算预埋裂隙及其附近单元,以及叁维八节点等参元计算远离裂纹处的单元。计算获得了随外荷载增加情况下模型中截面的灰度分布、破裂分布、平均灰度分布和损伤等值线分布等结果。同时,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到一些与试验吻合的各层次破裂与灰度的演化规律,补充了部分试验无法观测到的结果。最后,根据蒙特卡罗概率设计方法分析了6个材料参数对细观损伤的影响,为进一步定量描述节理介质细观破裂和损伤演化规律提供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贯通节理介质论文参考文献
[1].陈蕴生,马立新,李宁,韩信.非贯通节理介质损伤演化分形特征分析[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6
[2].崔玉红,周世才,陈蕴生.非贯通细观裂纹节理介质CT试验的数值模拟及影响参数讨论[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
[3].马立新.非贯通节理介质波传播特性和损伤特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
[4].周世才.非贯通细观节理介质CT实验的数值模拟及影响参数讨论[D].天津大学.2003
[5].陈蕴生,李宁,李爱国,蒲毅彬,廖全荣.非贯通节理介质细观损伤演化的CT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