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针灸临床应用研究的比较

国内外针灸临床应用研究的比较

俄亥俄州立大学116000

1国内外针灸临床病谱比较

从国外针灸临床文献获得的针灸病谱看,近年来有明显拓展,在587篇设立对照组的临床研究文献中,涉及130种病症,其中主要病谱分布于肌肉、骨骼、结缔组织、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精神和行为障碍、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损伤中毒等范围[1],这和我国的针灸病谱分布情况大致相同,尤其是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病症居于针灸临床病种首位的状况与我国相同。尽管如此,国内外针灸临床还是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

国外重视针灸的止痛作用。2010年发表针灸论文影响因子最高的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共发表了7篇针灸文献,均与疼痛有关。在国外针灸病谱中,腰背痛、头痛、戒断综合征、头颈肩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脑血管病、妊娠恶阻、耳鸣、哮喘、手术后疼痛、纤维肌痛综合征、绝经期和女性更年期状态、三叉神经痛、慢性肌筋膜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肿瘤放化疗后副反应等都是针灸常治的病种[1]。国外绝大多数文献对针灸镇痛持肯定性评价。

我国针灸治疗皮肤病、眼病、感染性疾病要明显多于国外报道。分析原因,除了与国外民众对针灸治疗这些疾病的了解不足有关外,还与国外针灸医生疗法单一,很少应用灸法、火针、刺络放血等技术,再加上管理上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针灸在这些疾病中的运用。

2国内外针灸临床研究方法比较

随着国际上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针灸,许多国外研究机构开始重视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指导下,对某些病症的针灸治疗进行科学研究和系统评价,为确认针灸疗效取得证据。如2010年著名期刊Pain(《疼痛》)发表关于对424名德国患慢性肩痛的门诊患者进行随机单盲多中心试验的论文[2],证实针刺在治疗慢性肩痛方面是可以替代常规治疗的有效疗法。2008年CareyTimothyS[3]发表题为“Addingsingle-pointacupuncturetophysiotherapyforpainfulshoulderimprovedfunctionandreducedpain”的论文,主要研究单穴针刺改善肩关节功能并减少疼痛,发表在影响因子为17.457的AnnalsofInternalMedicine(《内科年鉴》)。另有3篇关于针刺治疗癌症患者的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及乳腺癌患者潮热的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为17.157的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临床肿瘤学》)。

国外针灸临床研究主要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来验证针刺疗效。也有学者应用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开展研究,如西班牙VasJ等[4]应用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来研究针刺治疗偏头痛在现实临床治疗中的疗效。

对针刺治疗疾病进行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近年来成为国内外针灸研究的热点。2009年,CochraneLibrary系统评价数据库(CDSR)共评价67种疾病,37种已经得出初步结论[5]。其中针灸的有效病种有7种,包括特发性头痛、慢性颈痛、青光眼、风湿性关节炎、化疗后恶心呕吐、原发性痛经和膝骨关节炎,但大部分临床证据有待提高;其他30种疾病因证据不足尚不能得出结论。2009年SCI发表了与针刺有关的22个病种的系统评价[6],入选的严格随机对照试验极少,结论部分用词模糊:或可能有效,或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或尚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

与以往的国外研究不同,近年出现了一篇采用辨证分型选穴对颈部紧张综合征进行治疗的报道[7],该研究将颈部紧张综合征分为肝气郁滞型、肝阳上亢型及肾虚肝郁型进行选穴,认为针刺可以有效提升物理治疗的疗效。这一研究表明辨证论治的中医核心思想开始被国外研究者所接受。

对比国内外针灸临床研究的方法学,可以发现以下几点。首先,我国注重针灸优势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突出病种优势、技术优势,因此对照的设置多是疗法间的比较;国外注重针灸疗效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验证针灸的有效性,因此,对照的设置多是假针灸与真针灸的比较,或者针灸与安慰针灸对照等。

其次,国外的针灸临床研究虽然方法学质量很高,在方案上以患者为中心,在选穴上给予研究者一定的空间,看似符合针灸临床实际,但是因为只是把针灸当成一种“实用”的治疗手段,把针刺技术易化为在穴位上的机械刺激,忽视了针刺理论的特殊性,脱离了针灸理论,缺乏针灸基本理论的支撑,其研究结果和结论的产生与我国的研究有一定的距离。

第三,我国针灸界虽然引进循证医学的理念较晚,但发展较快,对循证医学与针灸学相结合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循证针灸学理念,逐步构建循证针灸学理论体系,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学的进步和临床研究的规范进行。截止2011年8月25日,在ClinicalTrials注册资料库(http://www.clinicaltrials.gov)注册的337个针灸相关临床试验,依次排列前5位的国家为:美国(175个)、中国大陆(32个)、中国香港地区(20个)、韩国(17个)和德国(15个)。在国际上,我国已一跃而成为针灸临床研究注册的第二大国。

第四,国外对针刺法及手法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近年来,国外学者对传统刺法[8],以及针刺的刺激量、刺激时间[9-10]、针刺深度等作用效果进行了研究[11-12],并测试比较不同针刺手法(电针、手针等)的得气感[13]。国外进行此类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临床疗效最佳的针刺参数以规范和指导针灸临床操作[14]。

3国内外耳穴诊疗研究比较分析

耳穴诊疗法在我国有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耳穴分布命名体系、作用机理的阐述和临床治疗等多个方面。有关耳穴名称与定位的国际标准起草制定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但因几个主要国家间的意见分歧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法国PNogier在1956年提出42个耳穴点和形如“胚胎倒影”的耳穴分布图,并分别于1961年、1975年和1982年多次加以增补和修改,此后又提出了“三个位相学说”的设想。法国RJarricort也在1971年提出过不同的耳穴方案。从影响力来看,三相学说中的“第一位相”影响较大。

美国TOleson在1983年提出一套采用字母与数字结合标注耳廓区域与耳穴的方案,1996年又对此方案进行了补充修订。此方案基本思路得到国际许多国家的认可,被作为耳穴行业标准命名的原则之一。在临床应用方面,美国作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国度,接受了来自中国和欧洲的两种耳穴诊疗模式。

德国也是耳穴诊疗较为流行的国家,其方法主要来源于法国。此后,在法国耳穴“三相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不少新的耳穴。在疾病的诊查方面,采用电子探测技术,将脉诊信息转换为电信号用于疾病的诊断。在治疗手段上,常以激光、金银磁珠贴压为主,也有根据患者是左利手、还是右利手选择金针、银针治疗的方法。

日本、韩国、独联体国家采用中国的耳穴诊疗理论并用于临床。日本有学者[15]采用耳穴贴压疗法用于源于精神紧张的疾病诸如头痛、眩晕、失眠、情绪不安等患者的辅助治疗措施。巴基斯坦医生[16]治疗疼痛性疾病时采用中国耳穴国家标准,验证了其确切疗效。

在我国,耳穴疗法属中医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由针灸医师实施。在西方,耳穴疗法则属较为独立的诊疗方式,从业者为物理治疗师甚至非医务人员,因此,多数耳穴诊疗从业者只能采用耳廓电刺激、激光刺激、磁疗贴压等非创伤性治疗。

4国内外针灸康复医学研究进展比较

近年来,国外针刺结合康复疗法主要应用于中风后的功能障碍、骨科疾病、各种疼痛、运动损伤、哮喘等疾病。虽然治疗的病种与我国无太大区别,但我国所应用的针刺方法多样如巨刺法、腕踝针、耳针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针法如“靳三针”等,国外的研究大多采用的是单纯针刺或是电针。在所结合的康复疗法上,我国大多采用的是综合性的康复治疗,而国外则选择一种康复治疗,或运动疗法或物理因子治疗等[17]。

在对疗效的评价上,国外更侧重于对客观指标的评价。如在对哮喘的研究上,我国多采用一些问卷、评分量表及哮喘发作次数等进行评价,而国外则采用最大呼气量、肺功能、焦虑量表等进行评价[18]。对中风后腕痉挛的研究采用了BiodexmultijointSystem3Pro.及改良的Ashworth指数对腕关节的活动度、神经反射、肌张力等进行客观评价[19]。

老年病是康复应用的重点领域。国外一回顾性研究通过对近年住院的老年病患者应用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进行了统计分析,评价指标包括疼痛、睡眠质量、胃口、幸福指数、躯体功能等[20]。虽然研究认为针刺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或替代疗法运用于老年病患者,研究者也试图给读者提供一种思路即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在老年性疾病上应用前景广阔,但是否能将老年病做为一个纳入病种进行研究需待商榷,而回顾性研究本身也需要前瞻性研究来加以验证。

参考文献:

[1]杜元灏,黄卫,熊俊,等.国外针灸病谱的初步研究[J].中国针灸,2009,29(1):53-55.

[2]MolsbergerAF,SchneiderT,GotthardtH,etal.Germanrandomizedacupuncturetrialforchronicshoulderpain(GRASP):apragmatic,controlled,patient-blinded,multi-centretrialinanoutpatientcareenvironment[J].Pain,2010,151(1):146-154.

[3]CareyTS.Addingsinglepointacupuncturetophysiotherapyforpainfulshoulderimprovedfunctionandreducedpain[J].AnnInternMed,2008,47(6):887-893.

[4]VasJ,RebolloA,PereaMillaE,etal.Studyprotocolforapragmatic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ingeneralpracticeinvestigatingtheeffectivenessofacupunctureagainstmigraine[J].BMCComplementAlternMed,2008,8:12.

[5]李江慧,宿杨帅,景向红,等.对国外大规模针灸临床疗效系统评价报告的分析[J].中国针灸,2011,31(7):665-669.

[6]刘婷,洪寿海,等.2009年SCI源期刊数据库发表的有关针灸论文的情况分析[J].河南中医药,2011,31(5):557-560.

[7]DaisyLMFran?a,VascoSenna-Fernandes,CéliaMartinsCortez,etal.Tensionnecksyndrometreatedbyacupuncturecombinedwithphysiotherapy:Acomparativeclinicaltrial(pilotstudy)[J].ComplementaryTherapiesinMedicine,2008,16(5):268-277.

[8]MiuraK,OharaT,ZeredoJL,etal.EffectsoftraditionalJuci(contralateralacupuncture)onfacialnociceptivebehaviorintherat[J].JAnesth,2007,21(1):31-36.

[9]LeungAY,KimSJ,SchulteisG,etal.Theeffectofacupuncturedurationonanalgesiaandperipheralsensorythresholds[J].BMCComplementAlternMed,2008,8:18.

[10]TaguchiT,TaguchiR.Effectofvaryingfrequencyanddurationofelectroacupuncturestimulationoncarrageenan-inducedhyperalgesia[J].AcupunctMed,2007,25(3):80-86.

[11]UomES,MinBI,KimJH,etal.Analgesiceffectoftheacupunctureusingthemethodofquickinsertionandwithdrawaloftheneedleinrats[J].NeurosciLett,2001,298(1):21-24.

[12]MacPhersonH,GreenG,Nevado,etal.Brainimagingofacupuncture:comparingsuperficialwithdeepneedling[J].NeurosciLett,2008,434(1):144-149.

[13]LeungAY,ParkJ,Schulteis,etal.Theelectrophysiologyofdeqisensation[J].JAlternComplementMed,2006,12(8):743-750.

[14]马良宵,周辛,李春华,等.国外针灸刺法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9):67-70.

[15]饭田清七.微针系统诊疗法在日本的临床运用[J].中国针灸,2002,22(2):115-120.

[16]阿布杜奥,拉蒂夫・弥尔.耳针在治疗急性疼痛与慢性关节僵硬中的作用[C]//中国针灸学会.中国(大连)国际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北京:中国针灸学会,2010:122-124.

[17]VasJ,OrtegaC,OlmoV,etal.Single-pointacupunctureandphysiotherapyforthetreatmentofpainfulshoulder:amulticenter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Rheumatology(Oxford),2008,47(6):887-893.

[18]ScheeweS,VogtL,MinakawaS,etal.Acupunctureinchildrenandadolescentswithbronchialasthma:Arandomizedcontrolledstudy[J].ComplementaryTherapiesinMedicine,2011,19(5):239-246.

[19]MukherjeeM,McPeakLK,RedfordJB,etal.Theeffectofelectro-acupunctureonspasticityofthewristjointinchronicstrokesurvivors[J].ArchivesofPhysical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2007,88(2):159-166.

标签:;  ;  ;  

国内外针灸临床应用研究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